“元讓以為此人如何?”


    迴營途中,曹操騎在馬上,轉視夏侯惇。


    所說之人,自然是指才分別不過數刻的郭嘉郭奉孝。


    “不過一好作大言、故弄玄虛的狂生罷了。”


    “不值一論。”


    夏侯惇搖了搖頭,反問曹操道。


    “兄長以為呢?”


    曹操笑了笑。


    他對郭嘉的第一印象倒是很不錯。


    兩漢之際,極為講究風儀、容貌。


    漢武帝時,公孫弘年過七十,因容貌甚麗被拜為博士。


    三國末期,名將杜預因脖上有瘤(大脖子病),備受江陵百姓嘲笑,以至於攻破江陵時,還特意將那些嘲笑過他的人都抓起來砍了。


    而今世郭嘉,無論儀表還是氣質,都能稱之為上上之選。


    迴想先前郭嘉自比張良薑尚時,神態自若的模樣,曹操緩緩道。


    “此人重恩,心懷大誌,不拘小節。”


    “雖然尚不知才學如何,但有此三點,也足以稱之為奇士了。”


    “兄長褒獎的未免太過了吧。”


    夏侯惇撇了撇嘴,心中不服。


    他眼珠子咕溜溜的一轉,忽然笑道。


    “兄長,依我看,此人定是在故弄玄虛。”


    “不如你我先將其所留錦囊拆開一個看看?”


    “兄長意下如何?”


    曹操皺了皺眉,說道。


    “可此人臨走之時說過,勿要提前拆開。”


    “哼,兄長,若是此人連我提前拆開他錦囊都算不到,那說明此人也不過如此。”夏侯惇一臉理所當然。


    曹操猶豫片刻,最終點了點頭。


    “此言倒也有理。”


    歸根到底,他心裏對於郭嘉留下的這些錦囊也沒有多大信任。


    就在馬上,夏侯惇取出郭嘉所留錦囊,隨手拆開一個,然後麵色立刻漲紅一片。


    “這、這——”


    “嗯?”


    曹操心知有異,探頭望去,隻見紙上寫有數行小字。


    “吾料夏侯將軍必偷看此囊。”


    “哈哈哈哈——”


    曹操頓時大笑不止。


    “此子當真是一妙人。”


    同時也將紙上所留的另外數語記在了心裏。


    ……


    數日之後,諸侯各引兵馬,陸續皆至,安營下寨,接連二百餘裏。


    曹操宰牛殺馬,大會諸侯。


    袁紹因汝南袁氏出身、族中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之故,被眾諸侯推為盟主。


    盟約立,歃血畢。


    袁紹高坐主位,望向一人,道。


    “公路,便以汝總督糧草,供給諸營,無使有缺。”


    “諾。”


    袁紹又道。


    “還需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


    “何人敢擔此重任?”


    話音剛落,長沙太守孫堅便出列道。


    “堅願為前部。”


    袁紹大喜道:“文台勇烈,可當此任。”


    左側席上,曹操麵色一變,心中驚疑不定。


    蓋因袁紹這番布置,竟與錦囊所言無二。


    袁紹恰好瞥見,不悅道。


    “吾這番布置,可是有何不妥之處?”


    “願聞孟德高見。”


    眾諸侯亦是轉視曹操。


    曹操自知失態,出列謝之。


    待軍議結束,曹操迴到營帳,迫不及待的便要取出錦囊,想想又覺得不妥,於是吩咐帳前吏道。


    “勿使他人入帳,違令者,斬!”


    “諾!”


    待帳中再無他人,曹操方才小心取出錦囊。


    “吾料夏侯將軍必偷看此囊。”


    底下又有一行小字。


    “若孫堅為先鋒,袁術總督糧草,可拆青色錦囊。”


    他依言照做。


    等看完青色錦囊中的手書,曹操更是驚疑,想了想,便召麾下眾將商議。


    不多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休,曹純皆至帳中。


    此六人俱為曹操族親,深為曹操所信。


    曹操將郭嘉所留錦囊、以及先前軍議之事如實相告,末了說道。


    “依奉孝所言,公路必於糧草之事上多加掣肘,致使文台軍敗。”


    “卿等以為如何?”


    六將聞言皆是滿臉狐疑,麵麵相覷不止。


    因夏侯惇最為年長,故而,另外五將,皆是望向夏侯惇。


    夏侯惇正因先前之事而心有不服,當即迴道。


    “兄長過慮了。”


    “如今諸侯齊聚於酸棗,共謀討董。”


    “袁公路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行這等昏聵之舉。”


    “狂生所言,兄長切不可信。”


    “大兄所言極是。”


    其餘五將亦是出言附和。


    曹操不置可否,思量片刻後,忽問。


    “營中可還有多餘糧草?”


    眾將又皆搖頭。


    曹操皺起眉頭,已然有了決斷。


    “討董大事,不容有失。”


    “奉孝實非常人,既有此斷,吾不得不慮。”


    “吾當親往說之。”


    於是,曹操先往袁術、袁紹營中,說以利害,又去尋孫堅,再三叮囑。


    如此仍覺不放心,便點兩千人馬交予夏侯惇,令其見機行事。


    這番布置之後,曹操自感萬無一失。


    卻不成想,不過數日,便有敗報傳來。


    孫文台大敗於汜水關下,大將祖茂戰死,兵士死傷無數。


    幸得夏侯惇引兵接應,方才逃得一命。


    眾諸侯聞孫堅大敗,盡皆失色,再聚大營之中,商討進兵之策。


    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至午時,忽有一將,自帳外闖入,衣甲帶血,模樣狼狽,正是孫堅。


    堅拔劍嗔目,直指袁術道。


    “董卓與我,本身是沒有仇怨的。”


    “我之所以奮不顧身,來與董卓決一死戰,上是為了給國家討賊,下是為了給將軍報仇。”


    “而將軍您卻聽信讒言,懷疑於我,導致我兵敗,將軍難道能夠安心嗎?”


    袁術汗如雨下,惶恐無言,片刻後,忽指身側一謀士道。


    “皆是此人進讒,某即殺之!”


    不等這謀士分辯,便斬下其頭,以作賠罪。


    眾諸侯亦是在旁勸和。


    孫堅冷哼數聲,雖然有怨,但也隻得作罷,轉而走至曹操身側,躬身一揖道。


    “悔不聽孟德賢兄之言。”


    “賢兄料事如神,智略過人。”


    “此番若無賢兄所遣兵馬相助,在下不得歸也。”


    眾諸侯聞言,這才想起,早在數日之前,曹操便屢屢就糧草之事進言。


    頓時皆深感曹操有先見之明。


    與之相反的是,袁術、袁紹俱是麵色難看至極。


    瞥見眾諸侯神色不一,袁術更隱有嫉恨之色,曹操一時隻覺頭大,無奈道。


    “皆是為國家討賊而已,所幸文台無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鬼才郭奉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饃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饃饃並收藏三國之鬼才郭奉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