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桃源穀時,文天祥一行九人如喪家之犬,落魄不堪;出桃源穀時,雖然也隻有六十人,卻是一人三馬,更有嶽家子弟,各個武藝精良,文天祥不由得豪氣幹雲。


    “文大人,我們這番出穀,猶如蛟龍出海,猛虎下山,大人不即席賦詩一首嗎?”說話的是嶽忠璿,小丫頭雖然也從小習武,卻頗好詩詞,所以才知道文天祥少年時即高中狀元,更理所當然地認為以大人狀元之才,不也得七步成詩?


    文天祥暗道苦也。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嘛。他雖然承繼了某人的很多記憶,可就是完全沒有文采方麵的。


    就那麽一首《過零丁洋》,也不應景啊。


    “文大人才高八鬥,也不能你說寫詩就寫詩啊?”


    卿卿默默地把忠璿列入了競爭者的行列,一見文大人有為難之色,立刻來解圍了。


    “忠璿小娘子,並非如卿卿所言。文某實在是昨日飲酒過量,此刻還有些頭疼,待我等有些閑暇,一定要將此刻心懷落於筆下。


    二位小娘子且先敘著,文某去與精煒兄計劃一下行程。”


    說罷,逃難般打馬而去!


    “文大人,再往南就是無為軍轄地。


    下官以前曾於軍中做過副指揮使,也還有些故舊。隻是去歲丁家洲一戰,指揮使劉權殉國,故舊們有的戰歿,更多的,則是樹了降旗。


    我等若是欲由此過江,進入江南東路,找到通融之人不成問題。


    若以丞相之名號召,也會有人響應反正的。”


    嶽精煒雖和兄長一起歸隱,骨子裏卻最是熱血,否則也不會由他帶著小輩一起出山了。


    “此去福建路,行程千裏不止,我等人數雖少,卻都是精幹,如果帶上很多士卒,反而不夠機動。


    無為軍多為水上作戰,離開這長江,也就少了用武之地。


    天祥之意,安全過江即可,精煒兄可與信得過的故舊聯絡一二,待日後我等興兵北上時,能夠反正最好。”


    “就依文大人。”


    兩日後,文天祥連人帶馬,分乘四五艘船,過了長江。


    文天祥特意選擇經過丁家洲。


    去歲二月,大宋權相賈似道親自督戰,領精兵八萬在此與元兵決戰。


    結果他選擇的大帥孫虎臣率先逃跑,老將軍夏貴也不告而別,最後賈似道自己也倉皇逃迴臨安。


    大宋最後的精銳經此一戰,損失大半,更重要的是,這一戰粉碎了宋廷文武的信心和戰意。


    夕陽下的丁家洲,看不到去歲那千帆爭渡,萬馬齊鳴的景象,可是滾滾長江,依然奔湧而去,如曆史的腳步一般,不會停下。


    立於船頭的文天祥,決定篡改一下那首著名的《過零丁洋》,他是肯定不打算去零丁洋,過惶恐灘的,於是,文大人迎風而誦《過揚子江》: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揚子江心思武穆,丁家洲畔恨元兵。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眾人一聽文大狀元終於要吟詩了,紛紛圍攏過來。


    “真是好詩,恕文鍾直言,這頸聯略有些突兀,其餘三聯,實在是太精妙了。”陳文鍾由衷發出感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卻不就是我輩所有人的共同遭遇?”


    嶽精煒在嶽家這一支中也算文武全才,聽得‘山河破碎,身世浮沉’尤為感慨。對於文天祥提及先祖嶽飛,他肯定要表示表示的:


    “至於這頸聯,能得文大人念及先祖,我嶽家子孫敬謝!”


    “文大人這‘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堪為千古絕唱,小女子如是男兒身,也一定要和大人一樣,爭取留照汗青!”忠璿丫頭終於聽到了文大人吟詩,她雖然也覺得第三聯略輸文采,可是這第四聯實在是太振奮了。


    “我覺得文大人的頸聯挺好的啊,詩詞講究跌宕起伏,正是這一聯的平平,才襯出尾聯的直上雲霄!


    而且揚子江和丁家洲都是實景,嶽武穆的忠勇不屈,正應對了痛恨元兵的兇殘,也沒那麽差吧。”


    如此維護文大人的,自然是卿卿小人兒啦。


    文天祥心道,這時候的人都這麽有才嗎?我沒在文人堆裏混啊,怎麽一眾武人都看得這麽清楚?


    好在天色漸晚,大家沉浸在文大人詩中精妙的三聯,沒人注意到他通紅的臉。


    他這副麵孔,隻有卿卿小娘子看在眼裏,可是她哪裏知道文大人是在自覺慚愧;在她看來,風姿卓然的文大人一定是因胸懷激蕩才會臉色通紅的!


    過江之後,嶽精煒做主,送了二十匹馬給提供船隻的營指揮使。嶽家的小夥子們雖然不舍,可是一想如果沒有人家的配合,這長江是真的過不去,隻好作罷。


    此後眾人曉行夜宿,從銅陵、走青陽、九華山,過祁門、婺源,一路上風景怡然,元軍鐵蹄並未到過這一帶,鄉野之間仍是悠然平和的景致。眾人一想到隨著兩位殿下撤往福建路的消息被元人偵知,這一路或將曆經戰火,不由得頓生悲憫。


    按照與李庭芝大帥的計議,最終是要帶著兩位殿下撤往福建路的福州,因為那裏水路便利,有宋以來,已經建設成為沿海最繁華的城池。


    不過,在元軍未踏足的婺源縣,文天祥從縣令處得知,雖然附近州縣大多收到太皇太後降元的手令,但當地官員仍以宋臣自居。


    據他們說,兩位殿下在江萬載老將軍的護衛下,目前在溫州停駐,同時也以益王趙昰的名義向各州府發出了勤王命令。


    文天祥當即決定折向兩浙東路,走衢州、處州,直奔溫州。


    這次他打出了勤王的旗號,附近州縣百姓聽說丞相文天祥在募集義軍,而且有嶽武穆的數十名後人在重建嶽家軍,短短數日內,就有四五千人來投!


    鄉紳們雖做不到文天祥那樣毀家為國,但也紛紛捐助銀兩和衣物糧食。


    和嶽精煒、嶽忠瑾、唿延達、關飛虎等人商議之後,文天祥索性將義軍編為三個軍,分別命名為“嶽家軍、關家軍和唿延軍!”


    為此唿延達和關飛虎日夜纏著嶽精煒,一定要嶽家小輩分數人到自己軍中做副手和都頭。


    嶽精煒並非不曉事之人,知道文天祥沒有隻編嶽家一軍,就是為了避免嶽家過早成為眾矢之的,實有保護之意。


    既然如此,讓嶽家子弟進入其他兩軍,反而有助於他們盡快建功立業,而且還不會過於招搖。


    於是,盡管有些子侄不樂意,還是被嶽精煒強行分派到三個軍中。


    整軍完畢,文天祥率眾二次勤王!


    隻不過這一次的他,自信絕不會失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越穿,越難,越穿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頭望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頭望山河並收藏越穿,越難,越穿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