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四更,真州城。


    守城士卒聽報城下是大宋丞相文天祥,不敢怠慢,趕緊稟報知州苗再成。


    苗再成大喜過望,他與文天祥曾於數月前在常州一同作戰,如今聽說丞相就在城下,當即開門迎接。


    文天祥告知臨安情況,宋廷已於正月下旬遞了降表;如今自他進入元軍大營又過了十餘日,恐怕臨安已為元軍所占。


    文天祥有點不明白,根據史料,眼前這位苗知府已經於德佑元年殉國了!


    他就算是一隻比大明時候更厲害的蝴蝶,可是怎麽會改變雷劈之前的曆史?


    他不由地想起一句著名的話:曆史從來都是勝利者書寫的謊言和頌歌!


    不管怎樣,多一個忠勇之人,總是好事!


    “宋瑞兄來我真州,可有下一步打算?”


    苗再成也知道,臨安是守不住的,所以很關切地問文天祥。


    “文某來此,是想勸再成兄和我一起領兵去揚州,會同李帥,沿江東撤,出海去福建路!”


    “放棄淮西?宋瑞兄為何有此想法?


    苗某身負守土之責,怎能棄城而去?


    宋瑞兄如果到了李帥那裏還這般說辭,估計頭顱難保。”


    “再成兄覺得這真州能守住嗎?


    這真州城,比襄陽如何?


    再成兄自比呂文煥如何?”


    文天祥也很不客氣,在他看來,多耽誤一刻,就會多一分風險;多一分損失,就是日後光複多一分困境。


    “真州城防不如襄陽,苗某也無呂文煥的智勇。


    若照宋瑞兄這麽說,我大宋就該自求滅國!”


    苗再成心中火起,說話也很不客氣。


    “非也。


    所謂‘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如今元人來勢洶洶,不僅騎射遠超南人,在火器使用上也比我等更為先進。


    若不是迴迴炮的威力,呂文煥也不致獻城。


    如今有劉整、呂文煥和範文虎這些降將,水戰我們也幾無優勢。


    如果和元軍硬拚,隻是全了個人名節,與大宋何益?”


    “如果我等不戰而退,百姓如何看大宋武人?


    宋瑞兄此舉,與投降何異?”


    “投降是背叛,是沒有氣節,也沒有擔當!


    而文某所說的撤離,是暫避鋒芒,是保存實力,以利再戰!


    過去幾十年,蒙古人銳意進取,磨刀霍霍;


    而我朝隻想苟安江南,文臣貪腐,武將怯戰。


    此種局麵,非一朝一夕可以更改。


    我等需要時間,去改革朝政!


    大宋需要更多再成兄和李帥這樣的忠勇之士!


    臥薪嚐膽的勇氣,再成兄都沒有嗎?”


    文天祥的辯才本來就是天下馳名,此刻這一番慷慨激昂,苗再成哪裏是對手?


    “宋瑞兄不必再說,我這便與你一同去揚州!


    大不了苗某陪你一起被李帥砍了就是!”


    在離開滿是元兵屍首營地的時候,文天祥特意以自己和賈餘道、謝堂等宋使名義寫了封檄文。


    他不怕賈餘道等人做忠臣,他要堵住越來越多貪生怕死之輩的叛降之路!


    自然,這封檄文並沒有讓賈、謝等人按手印或者署名,那太麻煩了。


    為了確保能讓元人看到,他特意留下了兩名元兵,一人砍了條手臂,讓他們帶著這封檄文走了。


    隨後的幾日,賈餘道、謝堂等都被憤怒的蒙古人擒住,不由分說砍了腦袋!


    不論他們怎麽求饒,怎麽辯解,在那些蒙古人眼裏,這些宋人都不過是豬狗,殺了也就殺了。


    李庭芝見到文天祥和苗再成的同時,接到了太皇太後的手詔,宋廷已於正月十九向大元乞降!並於二月二十二日棄械開城。


    各地官吏接到手詔之日,即應停止抗禦,就地棄械。


    大宋亡了!


    “文丞相莫非是來勸李某棄械獻城?”


    淮東製置使李庭芝此時已五十有八,須發皆白的老將在四十歲的文天祥麵前,氣勢十足。


    “自然不是,文某立誓助大宋一統漢家,不僅要收複江南,還要把蒙元趕迴草原!”


    “好氣魄!隻是太皇太後都帶著皇帝出城乞降,我等去匡扶何人,無非守土戰死而已!”


    “不然!太皇太後出降實屬無奈。臨安城中無良將精兵,聖人此舉,隻為滿城百姓免遭屠戮。


    文某奉旨議和前,聖人已有安排,請江萬載老將軍帶著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先行離開臨安南下。


    其意為大宋留下皇室血脈,令忠臣良將擁立二王,繼續匡扶漢家天下。”


    “如此甚好,不知宋瑞賢侄可有詳細謀劃?”


    聽說聖人安排的李庭芝心情大好,連稱唿也變了。


    聽罷文天祥舍棄揚州,帶領軍兵和百姓沿水路撤向福建的計劃,李庭芝頗為猶豫,如此不戰而退,民心和軍心如何保住,他沒有把握。


    軍士還好,可是百姓有多少人願意長途跋涉,流離失所?


    “蒙古人生長於草原,不事生產,專以劫掠為生,性情殘暴。


    此次南下,元廷三令五申,少有屠城血案,可是以天祥所知,蒙古轄地人分三等,漢人地位最低,而今又將南人定為第四等,我堂堂男兒,豈能受此屈辱?


    天祥願與屬下一同為大帥說服百姓。


    若百姓實在不願離開故土,也不強求;但擅長鍛造和製作的工匠,天祥之意定不能留給元人。”


    “如此就有勞賢侄了。老夫也會派臣屬協助。


    半月後,江流轉急,正好揚帆而下!”


    正月初八,臨安府南門。


    一位雍容華貴的老婦人在城樓上看著城外。


    數萬人扶挈著離開了原來繁華無限,如今淒慘無比的臨安城。


    這位老婦人安排江萬載父子保護楊淑妃和益王趙昰、廣王趙昺逃出臨安,她自己,則選擇留在了臨安城。


    聖人謝氏已曆四朝,她感到疲倦了。


    十三歲被選入宮,成為當時寧宗皇帝養子趙昀之妃。第二年趙昀被權相史彌遠矯詔奉立為帝,她就成了皇後。


    那時的宋理宗並不寵她。她默默在後宮忠實履行皇後的職責,也眼睜睜看著身為皇帝的夫君從親政後的萬丈雄心逐漸成為晚年的不理政事。


    理宗無後,立榮王之子趙禥為太子。


    他死後,趙禥登基,這是一個智商有問題,性欲卻出奇旺盛的昏君。


    於是皇太後謝氏雖無垂簾之名,卻不得不擔起了很多朝政大事。


    十年間,蒙古人不斷南侵,她以賢德之名,苦苦支撐著風雨飄搖的宋廷。


    兩年前宋度宗趙禥也死了,謝氏成為太皇太後,輔佐著四歲的趙隰。


    如今,蒙古人馬上就要到臨安城下,文臣都跑得差不多了,武將們則紛紛搖身一變,成了元軍的先鋒。


    丞相陳宜中勸她帶著小皇帝遷都,可是她真的累了。


    她能做的就是為大宋留下兩名皇子,自己帶著小皇帝投降,為臨安城的百姓留一條活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越穿,越難,越穿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頭望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頭望山河並收藏越穿,越難,越穿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