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曆經磨難,最終順利登基的朱慈烺而言,雖然父皇被逼自縊、母後及父皇嬪妃都為此遇難,讓他無日不想盡快起兵北伐。
但他初到南京,根基未穩。
父皇殫精竭慮十幾年,都未能平寇滅虜,反致北方善戰將校及兵卒在多年征戰中喪失殆盡,終落得個城破自縊。
他一個初登基的小皇帝,又能怎麽辦?
不過,長平的書信還是令他很是歡悅,當即就召開閣議,擬下旨正式冊封長平為護國長公主,以彰其在北方堅持匡扶大明基業。
同時擢升路遠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一京四省總督,總覽一應軍務,除原錦衣衛指揮使一職。
凡大明江北軍政事宜,長平均可以護國長公主懿旨頒行後奏準。
這個自然沒能通過。長平封護國長公主這個沒問題,畢竟長平本來就是長公主,加護國也可,畢竟有公主在先帝歿前的一番言語。
但路遠,一個此前籍籍無名,雖成功營救三位殿下,卻來曆不明的鄉野之人,怎能如此越製啟用?
廷議之下,小皇帝的麵子還是要給些許,福王、馬士英等最終通過對長平的護國長公主封號。
成立江北一京四省總督府也沒問題,可是這個總督必須從江南朝臣中遴選。問題一眾要員誰也不願從舒適的六朝古都去那據說一個深山裏當江北總督。
最終,史可法提請,起複原湖廣巡撫方孔炤任此職。
路遠升都督同知,共署軍務,除原太子教令之錦衣衛指揮使一職。
太子少傅李士淳自請北上,被任命為北直隸巡撫,協理政務。
準護國長公主朱媺娖對一京四省一應軍政,行先頒後奏的便宜。
對於福王等人而言,所謂一京四省,本來全部陷於大順;當前大順新敗,滿清軍勢正盛,不管長公主和路遠等人做些什麽,最多不過還是一無所有,也就不在乎什麽先頒後奏了。
------
王德福宣讀了聖旨,長平和路遠謝過皇恩。
一行人中方孔炤最為權重,但李士淳曾與眾人患難數日,因此,便由他向眾人介紹同來隨行。
原兵部尚書盧象升之弟盧象晉、盧象觀及從弟盧象同、盧象坤四人聽說北方盡喪,長公主仍以女兒身堅不南下,自願隨同方李二人北上。
盧象升於崇禎十一年臘月被清軍包圍,力戰而亡。同時五千天雄軍盡皆大多戰歿。
四人立誓承繼兄長遺誌,繼續抗清。
盧象升的名字路遠自然知道,至於他的兄弟從弟,他並不了解,但能在如此國破之際,從歌舞升平的江南北上,也必是滿門英豪了。
此外,徐爾爵修書給南直隸的家人之後,他的三弟徐爾鬥和四弟徐爾默聽說路遠種種神奇後,也非要離家北上,隻留了大哥徐爾覺和有心功名的五弟徐爾路在上海留守家業。
這兩人和徐爾爵一樣無心出仕,隻醉心於祖父徐光啟研究的各門雜學,其中徐爾鬥長於天文和數學,徐爾默則對於軍陣頗有造詣。
一個徐爾爵對於路遠來說就已經是百寶囊了,如果又來了兩個,路遠立刻“爾鬥兄”、“爾默兄”叫得異常親切。
還有兩名書生,也引起了路遠的注意。
其中一人乃是方孔炤的公子方以智,另一人則是方以智的好友冒襄冒辟疆。
這二人路遠必須知道,曆史上有名的明末四公子中的兩位。其餘兩人中陳貞慧年長幾歲,侯方域則比二人小幾歲。
這四人都是複社骨幹,屬於東林黨一係,初衷欲擔負天下興亡,因頗具才學,被稱為“四公子”。
曆史上的四公子,除侯方域降清,鬱鬱而終之外,其餘三人均終老鄉野,不入清廷,頗有氣節。
而今,見二人也來郎山,路遠很是高興。
他雖有現代世界的知識優勢,可是在具體政務處理方麵,還是頗為生疏。能有當世名士一同加入中興偉業,絕對是值得開心的。
最後,就連藍衣人中另外六人,這次也被弘光帝盡數派來。蓋因朱慈烺覺得江寧是大明南都,一應護衛十分嚴密,不必過於擔憂自己和慶王安全。
長平和永王則身處險地,更需要高手護衛,所以便令六人隨著朱季遠、李四鷹一同北上,途中也可護衛諸多文官。
------
當晚,眾人歡聚一堂,其中長平和永王坐在上首,左邊是方孔炤、李士淳等北上諸人,右邊是路遠等郎山眾人。
路遠見眾人落座,和身邊徐爾爵嘀咕幾句。徐爾爵點點頭,吩咐人下去。
路遠便站起身,麵對長平和永王,高聲說道:“公主殿下,永王殿下,今日得欽差和各位大人不辭艱難,到我郎山,對我江北中興大明基業是天大喜事。
郎山既是天秀地靈,必有尚品招待嘉客。
臣與爾爵兄在仙人橋邊覓得一處清泉,其水甘甜無比,實為釀酒佳品。恰有先師傳下一釀酒秘方,配此清泉,得美酒數桶,今日願與眾位大人共飲。”
方以智和冒襄都是好酒之人,最喜酒酣之時對酒當歌,如今聽得有好酒,早已躍躍欲試。
李士淳知道路遠酒量好,便笑著說:“路賢侄有如此好酒,老夫酒量雖不及賢侄,說不得也要飲上幾碗了。”
路遠笑道:“李大人有命,小侄敢不相從。”
這時,幾名侍者一人抱著一桶上來,看起來一桶也不過能倒個十碗左右。
徐爾默因徐爾爵的關係,和路遠也是自來熟,便笑著說:“路大人這地主有些小氣啊。聽說路大人千杯不醉,我等就算酒量不及,一人怕不也得喝個一桶半桶的,這酒怕是不夠吧。”
徐爾爵看著四弟,詭異地一笑,路遠也笑著迴答:“非是我和爾爵兄小氣,實在是這酒和平常喝的是不一樣的,各位切莫大口便幹,如果就此醉倒,可莫怪我等當地主的啊。”
此言一出,頗有酒量的徐爾默、方以智和冒襄都不幹了,他們向來喜歡大碗喝酒,聞聽路遠此話,分明有小瞧之意。
冒襄雖是文士,祖先卻是蒙古人,骨子裏一股豪氣,不由朗聲道:“路大人過於小覷我等了,再好的酒,五碗不在話下。”
“如果辟疆兄能連喝五碗,那我替路兄弟答應,從明日起,每天給辟疆兄送一桶這樣的好酒。”徐爾爵嘴角翹得越來越高,他本來也是不喜世俗禮節的狂士。
此話一出,那冒襄和方以智都忍不住了,隻等長平下令倒酒了。
“爾爵兄既然替我做主,那小弟無有不允,哪怕從明日起,我這都督同知不做了,也必要替辟疆兄和密之兄每日釀一桶酒。”路遠說得好像起了爭強好勝的少年心性,“但如果二位兄長喝不下這五碗呢?”
“我二人從此惟路兄弟驅策,絕無二話。”方以智本來並非莽撞之人,但是他和冒襄同氣連枝,自然不能落後,而且言語之間,一口沒喝,路大人已經成了路兄弟。
但他初到南京,根基未穩。
父皇殫精竭慮十幾年,都未能平寇滅虜,反致北方善戰將校及兵卒在多年征戰中喪失殆盡,終落得個城破自縊。
他一個初登基的小皇帝,又能怎麽辦?
不過,長平的書信還是令他很是歡悅,當即就召開閣議,擬下旨正式冊封長平為護國長公主,以彰其在北方堅持匡扶大明基業。
同時擢升路遠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一京四省總督,總覽一應軍務,除原錦衣衛指揮使一職。
凡大明江北軍政事宜,長平均可以護國長公主懿旨頒行後奏準。
這個自然沒能通過。長平封護國長公主這個沒問題,畢竟長平本來就是長公主,加護國也可,畢竟有公主在先帝歿前的一番言語。
但路遠,一個此前籍籍無名,雖成功營救三位殿下,卻來曆不明的鄉野之人,怎能如此越製啟用?
廷議之下,小皇帝的麵子還是要給些許,福王、馬士英等最終通過對長平的護國長公主封號。
成立江北一京四省總督府也沒問題,可是這個總督必須從江南朝臣中遴選。問題一眾要員誰也不願從舒適的六朝古都去那據說一個深山裏當江北總督。
最終,史可法提請,起複原湖廣巡撫方孔炤任此職。
路遠升都督同知,共署軍務,除原太子教令之錦衣衛指揮使一職。
太子少傅李士淳自請北上,被任命為北直隸巡撫,協理政務。
準護國長公主朱媺娖對一京四省一應軍政,行先頒後奏的便宜。
對於福王等人而言,所謂一京四省,本來全部陷於大順;當前大順新敗,滿清軍勢正盛,不管長公主和路遠等人做些什麽,最多不過還是一無所有,也就不在乎什麽先頒後奏了。
------
王德福宣讀了聖旨,長平和路遠謝過皇恩。
一行人中方孔炤最為權重,但李士淳曾與眾人患難數日,因此,便由他向眾人介紹同來隨行。
原兵部尚書盧象升之弟盧象晉、盧象觀及從弟盧象同、盧象坤四人聽說北方盡喪,長公主仍以女兒身堅不南下,自願隨同方李二人北上。
盧象升於崇禎十一年臘月被清軍包圍,力戰而亡。同時五千天雄軍盡皆大多戰歿。
四人立誓承繼兄長遺誌,繼續抗清。
盧象升的名字路遠自然知道,至於他的兄弟從弟,他並不了解,但能在如此國破之際,從歌舞升平的江南北上,也必是滿門英豪了。
此外,徐爾爵修書給南直隸的家人之後,他的三弟徐爾鬥和四弟徐爾默聽說路遠種種神奇後,也非要離家北上,隻留了大哥徐爾覺和有心功名的五弟徐爾路在上海留守家業。
這兩人和徐爾爵一樣無心出仕,隻醉心於祖父徐光啟研究的各門雜學,其中徐爾鬥長於天文和數學,徐爾默則對於軍陣頗有造詣。
一個徐爾爵對於路遠來說就已經是百寶囊了,如果又來了兩個,路遠立刻“爾鬥兄”、“爾默兄”叫得異常親切。
還有兩名書生,也引起了路遠的注意。
其中一人乃是方孔炤的公子方以智,另一人則是方以智的好友冒襄冒辟疆。
這二人路遠必須知道,曆史上有名的明末四公子中的兩位。其餘兩人中陳貞慧年長幾歲,侯方域則比二人小幾歲。
這四人都是複社骨幹,屬於東林黨一係,初衷欲擔負天下興亡,因頗具才學,被稱為“四公子”。
曆史上的四公子,除侯方域降清,鬱鬱而終之外,其餘三人均終老鄉野,不入清廷,頗有氣節。
而今,見二人也來郎山,路遠很是高興。
他雖有現代世界的知識優勢,可是在具體政務處理方麵,還是頗為生疏。能有當世名士一同加入中興偉業,絕對是值得開心的。
最後,就連藍衣人中另外六人,這次也被弘光帝盡數派來。蓋因朱慈烺覺得江寧是大明南都,一應護衛十分嚴密,不必過於擔憂自己和慶王安全。
長平和永王則身處險地,更需要高手護衛,所以便令六人隨著朱季遠、李四鷹一同北上,途中也可護衛諸多文官。
------
當晚,眾人歡聚一堂,其中長平和永王坐在上首,左邊是方孔炤、李士淳等北上諸人,右邊是路遠等郎山眾人。
路遠見眾人落座,和身邊徐爾爵嘀咕幾句。徐爾爵點點頭,吩咐人下去。
路遠便站起身,麵對長平和永王,高聲說道:“公主殿下,永王殿下,今日得欽差和各位大人不辭艱難,到我郎山,對我江北中興大明基業是天大喜事。
郎山既是天秀地靈,必有尚品招待嘉客。
臣與爾爵兄在仙人橋邊覓得一處清泉,其水甘甜無比,實為釀酒佳品。恰有先師傳下一釀酒秘方,配此清泉,得美酒數桶,今日願與眾位大人共飲。”
方以智和冒襄都是好酒之人,最喜酒酣之時對酒當歌,如今聽得有好酒,早已躍躍欲試。
李士淳知道路遠酒量好,便笑著說:“路賢侄有如此好酒,老夫酒量雖不及賢侄,說不得也要飲上幾碗了。”
路遠笑道:“李大人有命,小侄敢不相從。”
這時,幾名侍者一人抱著一桶上來,看起來一桶也不過能倒個十碗左右。
徐爾默因徐爾爵的關係,和路遠也是自來熟,便笑著說:“路大人這地主有些小氣啊。聽說路大人千杯不醉,我等就算酒量不及,一人怕不也得喝個一桶半桶的,這酒怕是不夠吧。”
徐爾爵看著四弟,詭異地一笑,路遠也笑著迴答:“非是我和爾爵兄小氣,實在是這酒和平常喝的是不一樣的,各位切莫大口便幹,如果就此醉倒,可莫怪我等當地主的啊。”
此言一出,頗有酒量的徐爾默、方以智和冒襄都不幹了,他們向來喜歡大碗喝酒,聞聽路遠此話,分明有小瞧之意。
冒襄雖是文士,祖先卻是蒙古人,骨子裏一股豪氣,不由朗聲道:“路大人過於小覷我等了,再好的酒,五碗不在話下。”
“如果辟疆兄能連喝五碗,那我替路兄弟答應,從明日起,每天給辟疆兄送一桶這樣的好酒。”徐爾爵嘴角翹得越來越高,他本來也是不喜世俗禮節的狂士。
此話一出,那冒襄和方以智都忍不住了,隻等長平下令倒酒了。
“爾爵兄既然替我做主,那小弟無有不允,哪怕從明日起,我這都督同知不做了,也必要替辟疆兄和密之兄每日釀一桶酒。”路遠說得好像起了爭強好勝的少年心性,“但如果二位兄長喝不下這五碗呢?”
“我二人從此惟路兄弟驅策,絕無二話。”方以智本來並非莽撞之人,但是他和冒襄同氣連枝,自然不能落後,而且言語之間,一口沒喝,路大人已經成了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