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有一事不明,”
姚千仞的急性子,讓他每每在別人不說話時,忍不住就會插一句:
“那氣球上的人說的話,為何那麽清楚?”
“這個其實也不難。”
爾爵笑著解釋:
“我等和遠處人說話,為何會把手攏在嘴邊?就是可以讓聲音更加集中。
根據這個道理,三奇老弟讓我們做了類似這樣的鐵皮筒,派人藏在山石後麵一齊喊就是。”
眾人不由得看向路遠,像在看一個怪物,雖然他沒了第三隻眼。
“路大哥,不!路恩師,請受徒兒一拜。”永王忽然鄭重挺身,然後深深施了個執弟子禮。
“殿下說笑了,給殿下延請老師,那是先皇下旨才能確定的。
如今先皇殯天,也當由你太子哥哥來為你定下,微臣這點奇巧淫技,都是難登高堂的。”
路遠也很喜歡永王,但是不能不客氣一下啊。
“路大哥,本宮覺得慈炤此舉倒是在理。
路大哥雖不講孔孟之道、王朱理學,卻都是在這亂世最為有用的學問。
如果炤兒願意,本宮作為他的姐姐,為他延聘老師,不知路大哥可嫌本宮不能為他做主呢?”
長平也知道路遠喜歡自己這個弟弟,所以順勢為朱慈炤出麵。
長平雖為女子,卻貴為護國長公主。
在眾人眼裏,長平的話就是懿旨,路遠一則喜歡聰穎而有擔當的永王,二來也希望能將現代世界的知識和思想,留在大明,自然恭敬不如從命了。
自此,朱慈炤即稱路遠為路師,每日跟著路遠。
難得他不似同齡少年一般貪戀玩耍。
崇禎為他找的伴讀,在破城之日,已然失散。
這些日子,幸有徐爾爵從家中搬來的眾多書籍。
徐家藏書也有儒家典籍,但朱慈炤不喜四書五經,反而偏好天文地理農學軍事。
而今拜路遠為師,更是遂了心願,因為路遠對儒學一竅不通,但除此之外的所有事理,則沒有他不知道的。
此時的路遠,看似每天帶著慈炤在各處轉悠,其實心裏頗為焦急。等著南京方麵的迴複,同時心急新兵的訓練。
軍伍方麵,姚千仞三人得了幾千青壯,各自組建了一個超編千戶營,自“神靈附身”之事後,新兵對路遠所說的三條規矩遵守得不錯,讓訓練變得容易很多。但僅憑這樣的訓練別說應對滿清八旗,就是大順正卒,也難言取勝。
時不我待啊,路遠在心中長歎。
不過,除了軍隊之外,其它方麵的進展還是不錯的。
一應民事後勤,張三通和張仲和打理得井井有條。
張三通負責統籌,而張仲和長於實務,兩人配合相得益彰。
柳塘村一役,幾名張仲和的好友都慘死於闖軍馬蹄下。
為了尋找幫手,張仲和請小山去周邊村鎮貼告示,以每月十兩銀子延聘識文斷字之人。
沒一日,他的屋舍,就差點被蜂擁而來的人擠塌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被他挑中的人恨不得十二個時辰都在公務之中。
徐氏兄弟把眾軍山視為禁臠,除了路遠和徐爾爵,旁人誰也不許進去。
隻聽得各種驚天動地的聲音。
而那一帶的山林再也沒有野獸出沒了。
路遠把自己的仿真手槍交給了徐家兄弟,二人如獲至寶,每日拆了裝,裝了拆,樂此不疲。
在二人看來,這玩意兒論重量,比之軍器局生產的火銃,不知輕便了多少。但準度和擊發方式,卻不知先進了多少。
不一日,徐二剛興衝衝地拿出兩柄仿製品來請路遠驗貨,恰巧長平和永王都在,二人也非要跟著。
對著十步外的目標,長平竟然五發四中,把一個稻草人的胸部都打穿了,這讓五發隻打中一發、本來還有些得意的慈炤氣得非要和長平換槍。
然後,他決定賴在軍火局不走了。
路遠沒想到,看來柔弱的長平竟然有這麽好的天賦。
握著手銃的長平衝著路遠嫣然一笑,路遠頓覺天地失色。
長平拿走了兩柄槍,一柄徐家兄弟的仿製品,一支仿真手槍。
等到路遠迴過魂,長平已施施然一手一支槍,走在了夕陽下。
徐家兄弟心道,再也不能炫耀了,這迴連式樣都得靠記憶了。
當然,這是他們的成名絕技,完全沒有難度。
五月馬上就要過去了,路遠雖然著急,但自身實力有限,很難采取大的行動,隻得抓緊督促姚孟段三人練兵,順帶下山搶糧。
至於徐家兄弟,主要目標是炸藥和火銃的試驗。
至於形如手槍的仿製品,實在是無法批量製造,做出了幾柄後就擱置了。
------
這一日,路遠正在和永王殿下討論大明的最大敵人,到底是李自成張獻忠這樣的造反農民,還是滿清這樣的異族入侵。
張小山來報,山下來了一行人,其中有朱季遠和李四鷹!
南京那邊有終於有消息了,路遠大喜,急忙讓人去通稟長平,自己則和永王先迎下山。
那一行人此時已從易水湖上了岸,由於有朱季遠和李四鷹帶路,自然不會觸動機關。
見了永王和路遠,一行人中閃出一個人,正是跟著太子的貼身小太監,王德福。
既是熟人,便沒有什麽拘謹。王德福告訴永王和路遠,太子殿下一行南下有驚無險,於五月五日到達應天府。
南京六部閣老已從不願附順而南下的舊臣處得知崇禎自縊,今見太子無恙,便安排祭奠崇禎後,於五月十五日奉朱慈烺為皇帝,年號弘光!
同時,由於以馬士英為首諸臣此前已迎立福王朱由崧監國,便依舊以朱慈烺年幼而朱由崧持重為由,繼續由福王監國,輔理朝政。
聽到這裏,路遠心中一驚,還是沒躲過弘光這個短命的年號?還是沒躲過福王這個昏聵無度的監國?
然後,他便聽到了更令他崩潰的消息,以馬士英、史可法為主的朝廷大員一致認為,北伐不可取,當整頓江南軍務,待滿清和大順兩敗俱傷或至少實力大減後再興兵北伐。
而且他們認為,攘外必先安內,所以應“聯虜平寇”,所以加封投清的吳三桂為薊國公!
姚千仞的急性子,讓他每每在別人不說話時,忍不住就會插一句:
“那氣球上的人說的話,為何那麽清楚?”
“這個其實也不難。”
爾爵笑著解釋:
“我等和遠處人說話,為何會把手攏在嘴邊?就是可以讓聲音更加集中。
根據這個道理,三奇老弟讓我們做了類似這樣的鐵皮筒,派人藏在山石後麵一齊喊就是。”
眾人不由得看向路遠,像在看一個怪物,雖然他沒了第三隻眼。
“路大哥,不!路恩師,請受徒兒一拜。”永王忽然鄭重挺身,然後深深施了個執弟子禮。
“殿下說笑了,給殿下延請老師,那是先皇下旨才能確定的。
如今先皇殯天,也當由你太子哥哥來為你定下,微臣這點奇巧淫技,都是難登高堂的。”
路遠也很喜歡永王,但是不能不客氣一下啊。
“路大哥,本宮覺得慈炤此舉倒是在理。
路大哥雖不講孔孟之道、王朱理學,卻都是在這亂世最為有用的學問。
如果炤兒願意,本宮作為他的姐姐,為他延聘老師,不知路大哥可嫌本宮不能為他做主呢?”
長平也知道路遠喜歡自己這個弟弟,所以順勢為朱慈炤出麵。
長平雖為女子,卻貴為護國長公主。
在眾人眼裏,長平的話就是懿旨,路遠一則喜歡聰穎而有擔當的永王,二來也希望能將現代世界的知識和思想,留在大明,自然恭敬不如從命了。
自此,朱慈炤即稱路遠為路師,每日跟著路遠。
難得他不似同齡少年一般貪戀玩耍。
崇禎為他找的伴讀,在破城之日,已然失散。
這些日子,幸有徐爾爵從家中搬來的眾多書籍。
徐家藏書也有儒家典籍,但朱慈炤不喜四書五經,反而偏好天文地理農學軍事。
而今拜路遠為師,更是遂了心願,因為路遠對儒學一竅不通,但除此之外的所有事理,則沒有他不知道的。
此時的路遠,看似每天帶著慈炤在各處轉悠,其實心裏頗為焦急。等著南京方麵的迴複,同時心急新兵的訓練。
軍伍方麵,姚千仞三人得了幾千青壯,各自組建了一個超編千戶營,自“神靈附身”之事後,新兵對路遠所說的三條規矩遵守得不錯,讓訓練變得容易很多。但僅憑這樣的訓練別說應對滿清八旗,就是大順正卒,也難言取勝。
時不我待啊,路遠在心中長歎。
不過,除了軍隊之外,其它方麵的進展還是不錯的。
一應民事後勤,張三通和張仲和打理得井井有條。
張三通負責統籌,而張仲和長於實務,兩人配合相得益彰。
柳塘村一役,幾名張仲和的好友都慘死於闖軍馬蹄下。
為了尋找幫手,張仲和請小山去周邊村鎮貼告示,以每月十兩銀子延聘識文斷字之人。
沒一日,他的屋舍,就差點被蜂擁而來的人擠塌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被他挑中的人恨不得十二個時辰都在公務之中。
徐氏兄弟把眾軍山視為禁臠,除了路遠和徐爾爵,旁人誰也不許進去。
隻聽得各種驚天動地的聲音。
而那一帶的山林再也沒有野獸出沒了。
路遠把自己的仿真手槍交給了徐家兄弟,二人如獲至寶,每日拆了裝,裝了拆,樂此不疲。
在二人看來,這玩意兒論重量,比之軍器局生產的火銃,不知輕便了多少。但準度和擊發方式,卻不知先進了多少。
不一日,徐二剛興衝衝地拿出兩柄仿製品來請路遠驗貨,恰巧長平和永王都在,二人也非要跟著。
對著十步外的目標,長平竟然五發四中,把一個稻草人的胸部都打穿了,這讓五發隻打中一發、本來還有些得意的慈炤氣得非要和長平換槍。
然後,他決定賴在軍火局不走了。
路遠沒想到,看來柔弱的長平竟然有這麽好的天賦。
握著手銃的長平衝著路遠嫣然一笑,路遠頓覺天地失色。
長平拿走了兩柄槍,一柄徐家兄弟的仿製品,一支仿真手槍。
等到路遠迴過魂,長平已施施然一手一支槍,走在了夕陽下。
徐家兄弟心道,再也不能炫耀了,這迴連式樣都得靠記憶了。
當然,這是他們的成名絕技,完全沒有難度。
五月馬上就要過去了,路遠雖然著急,但自身實力有限,很難采取大的行動,隻得抓緊督促姚孟段三人練兵,順帶下山搶糧。
至於徐家兄弟,主要目標是炸藥和火銃的試驗。
至於形如手槍的仿製品,實在是無法批量製造,做出了幾柄後就擱置了。
------
這一日,路遠正在和永王殿下討論大明的最大敵人,到底是李自成張獻忠這樣的造反農民,還是滿清這樣的異族入侵。
張小山來報,山下來了一行人,其中有朱季遠和李四鷹!
南京那邊有終於有消息了,路遠大喜,急忙讓人去通稟長平,自己則和永王先迎下山。
那一行人此時已從易水湖上了岸,由於有朱季遠和李四鷹帶路,自然不會觸動機關。
見了永王和路遠,一行人中閃出一個人,正是跟著太子的貼身小太監,王德福。
既是熟人,便沒有什麽拘謹。王德福告訴永王和路遠,太子殿下一行南下有驚無險,於五月五日到達應天府。
南京六部閣老已從不願附順而南下的舊臣處得知崇禎自縊,今見太子無恙,便安排祭奠崇禎後,於五月十五日奉朱慈烺為皇帝,年號弘光!
同時,由於以馬士英為首諸臣此前已迎立福王朱由崧監國,便依舊以朱慈烺年幼而朱由崧持重為由,繼續由福王監國,輔理朝政。
聽到這裏,路遠心中一驚,還是沒躲過弘光這個短命的年號?還是沒躲過福王這個昏聵無度的監國?
然後,他便聽到了更令他崩潰的消息,以馬士英、史可法為主的朝廷大員一致認為,北伐不可取,當整頓江南軍務,待滿清和大順兩敗俱傷或至少實力大減後再興兵北伐。
而且他們認為,攘外必先安內,所以應“聯虜平寇”,所以加封投清的吳三桂為薊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