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會戰失敗後的撤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失敗的會戰中,軍隊的力量遭到了破壞,而精神力量遭到的破壞比物質力量受到的破壞更大。在新的有利的情況出現之前進行第二次會戰,必將招致徹底的失敗,甚至全軍覆滅。在軍事上這是一條公理。就其性質來說退卻,應當進行到力量的均勢重新恢複時為止,這種均勢的恢複可能是由於得到了增援,也許是由於有堅固的要塞作掩護,或許是由於利用了大的地形障礙,也可能是由於敵方兵力過於分散。均勢恢複的遲早取決於失敗的大小和損失的程度,但更多地取決於是什麽樣的敵人。雖然戰敗的軍隊的處境在會戰後沒有任何改變,可這支軍隊卻能在退卻不遠的地方重新整頓就緒,這樣的例子難道還少嗎!這是因為勝利者在精神方麵存在弱點,或在會戰中所獲得的優勢不足而難以進行有力的追擊。


    為了利用敵人的這些錯誤或弱點,為了不在形勢所要求的範圍之外多退一步,更主要的是為了盡可能保持自己的精神力量,退卻必須緩慢地進行,必須且戰且退,一旦追擊者在利用他的優勢時超過了限度,就予以大膽而勇猛的反擊,這是十分必要的。偉大的統帥和久經戰爭鍛煉的軍隊的退卻,常常象一隻受了傷的獅子退去一樣。毫無疑義,這是退卻的最好的理論。


    其實,人們在擺脫危險處境的時候,往往不是迅速地擺脫危險卻喜歡玩弄一些無用的形式,無謂地浪費時間,這樣做是危險的。久經磨煉的指揮官認為迅速擺脫危險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會戰失敗後的總退卻與一般地擺脫危險是不同的。誰認為在會戰失敗後的總退卻中通過幾次急行軍就能擺脫敵人,就很容易站穩腳跟,誰就大錯特錯了。在這種情況下,一開始就必須盡可能緩慢地退卻,一般說來,以不受敵人擺布為原則。要堅持這個原則,就必須同緊追的敵人進行血戰,為此作出犧牲是值得的。如果不遵守這一原則,就會加速自己的退卻,不久就會變成潰退。在這種情況下,僅僅掉隊的士兵就會比進行後衛戰時可能犧牲的人還要多,並且,連剩下的最後一點勇氣也會喪失無餘。


    用最優秀的部隊組成一支強大的後衛,由最勇敢的將軍帶領,在最重要的時刻全軍予以支援,小心謹慎地利用地形,在前衛敵人行動輕率和地形對我有利時設下強有力的理伏,簡單說,準備和策劃一係列真正的小規模會戰,這些是貫徹上述原則的手段。


    各次會戰的有利條件和會戰的的持續時間是不一樣的,因此會戰失敗後退卻時的困難自然也是不同的。從滑鐵盧會戰和耶納會戰中,我們十分清楚地看到,竭盡全力抵抗優勢敵人後進行退卻時會混亂到何等程度。


    時常有一種分兵退卻的論調,主張軍隊分成幾個部分進行退卻,甚而作離心方向的退卻。假如軍隊分成幾個部分隻是為了便於退卻,它們依然能夠共同作戰,並且始終保持共同作戰的意圖,那麽,就不是我們這裏要談的問題了。至於任何別的分兵退卻的作法,都是極其危險的,都是違背事物的性質的,因而也是很錯誤的。軍隊在任何一次失敗的會戰中都處於削弱和瓦解的狀態,這時,集中兵力,並在集中的過程中恢複秩序。勇氣和信心,是最迫切需要的。在敵人乘勝追擊時,退卻者把軍隊分開,去騷擾敵人的兩側,這完全是荒謬的。如果敵人是一個膽小怕事的書呆子,那麽這種辦法也許能起作用和收到效果;假如不能肯定敵人是否有這種弱點,那就不應該采用這種辦法。假如會戰後的戰略形勢要求把軍隊分開,以便掩護自己的兩翼,那也隻能限於當時的需要而不要過分地分開。並且,即便如此,也僅僅隻能看作是不得已的下策,同時,在會戰結束的當天也很少能做到這一點。


    腓特烈大帝在科林會戰後,放棄對布拉格的圍攻,分三路退卻,並不是他自己願意這樣,而恰恰是因為他的兵力部署和掩護薩克森的任務不允許他采用其他辦法。拿破侖在布裏昂會戰後命令馬爾蒙向奧布河方向退卻,而自己卻渡過塞納河轉向特魯瓦。這次行動之所以沒有給他帶來什麽不利,隻是因為聯軍不但沒有向他追擊,相反同樣分散了兵力,一部分(布留赫爾)轉向馬恩河,另一部分(施瓦爾岑堡)則擔心兵力不足,因而推進得非常緩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四章 |夜間作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夜間戰鬥是如何進行的,它的特征是什麽,這些全是戰術上的問題。我們在這裏,隻是把夜間戰鬥作為一個特殊的手段進行考察。


    實際上,任何夜間攻擊都隻是程度較強的奇襲。初看起來,夜間攻擊似乎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在人們的想象中,防禦者遭到攻擊是出乎意料的,而進攻者對於所要發生的一切卻必然早就有了準備。他們的處境多麽不同啊!他們把夜間戰鬥想象成:一方麵防禦者處於極混亂的狀態,另一方麵攻擊者隻要在對方極端混亂中收獲果實就可以了。那些不指揮任何軍隊。不負擔任何責任的人認為能常常進行夜襲,然而在現實中夜襲是很少見的。


    上述那種想象都是在如下的前提下產生的:攻擊者了解防禦者的措施,由於那些措施都是事前采取的而且是很顯然的,是攻擊者通過偵察和研究一定可以了解到的,與此相反,攻擊者的措施是在進攻之前所采取的,對方肯定無法了解。然而,攻擊者的措施並不是完全無法知道的,防禦者的措施也不是完全能夠了解到的。假如我們同敵人的距離,不是近到象霍赫基爾希會戰前奧國軍隊同腓特烈大帝那樣可以直接看到對方,那麽我們隻可以通過搜索和偵察的報告以及從俘虜和敵探的口供中了解敵人的配置情況。這樣了解的情況常是很不完全的,從來就不是正確可靠的,因為這些情報總是多少有些過時了,敵人的配置也可能已經有了改變。然而,在過去軍隊采用舊的戰術和野營方法時,要了解敵人的配置情況比現在容易得多。mhtwx []幕營比廠營或露營易於識別得多,部隊有規則地展開成橫隊的野營也比現在常用的各師成縱隊的野營容易識別。即使我們能夠看到敵人某個師成縱隊地野營的整個營地,但還不能充分了解他的配置情況。


    而且,對攻擊者來說,了解防禦者的配置情況,和了解防禦者在戰鬥過程中采取的措施一樣是重要的,這些措施並不僅僅涉及射擊的問題。在現代戰爭中,這些措施給夜襲造成的困難,比在過去的戰爭中要大得多,因為在現代戰爭中,這些措施比戰鬥前采取的措施多得多。在現代的戰鬥中,防禦者的配置多半不是固定的,而是臨時的,因而防禦者比過去更能出其不意地反攻敵人。


    所以,除了直接觀察之外,攻擊者在夜襲時很少能或者根本不能了解到防禦者更多的情況。


    但是,防禦者卻有一個小的有利條件,他對自己陣地內的地形比攻擊者熟悉,就好比一個人在他自己的家裏,即使是在黑暗中,也比陌生人更容易辨明方向。同攻擊者相比較起來,他能清楚地了解他軍隊的各個部分在什麽地方,也可以比較容易地到達那裏。


    可見,在夜間戰鬥中,攻擊者象防禦者一樣需要了解情況,因此,隻有由於特殊的原因,才可以進行夜間攻擊。


    這些特殊的原因多半隻同軍隊的某一部分有關係,而很少關係到軍隊的整體。因而,通常隻是在從屬的戰鬥中進行夜襲,在大會戰中進行夜襲的情況是很罕見的。


    假如其他情況有利,我們就可以用巨大的優勢兵力攻擊敵軍的一個從屬部分,從而把它包圍起來,予以全殲,或者使它在不利的戰鬥中蒙受重大的損失。但是,我們必須出其不意地行動,要不然這種意圖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敵人的任何一個部分都不會甘願投入這樣一次不利的戰鬥,而會迴避這種戰鬥。但,除了利用十分隱蔽的地形的少數情況以外,也隻有在夜間才能達到高度的出其不意。因而,如果打算利用敵軍某一從屬部分配置方麵的缺點來實現上述意圖,就必須利用夜暗,即使正式的戰鬥要在拂曉開始,起碼也要在夜間做好預先的戰鬥部署。對敵軍的小部隊或前哨的小規模夜襲就是這樣進行的,其關鍵就在於利用優勢兵力,進行迂迴,出其不意地強迫敵人進行一次不利的戰鬥,使他不受極大損失就無法脫身。


    被攻擊的部隊越龐大,對它進行這樣的攻擊就越困難,這是因為兵力較大的部隊擁有較多的手段,在援軍到來以前,可以進行較長時間的抵抗。


    因為上述原因,在一般情況下也根本不能把敵人整個軍隊作夜間攻擊的對象,因為,即使沒有外來的援軍,它自身也有足夠的手段可以對付多麵攻擊。特別是在現代,任何人對這樣普通的攻擊都是一開始就有所戒備的。多麵攻擊能否收到效果,常常並不取決於出其不意,而完全取決於其他條件。在這裏我們不想研究這些條件,而隻想指出:迂迴固然能收到很大的效果,但也帶有很大的危險性。所以,除個別情況外,要想迂迴就必須象攻擊敵軍的某一從屬部分那樣具備優勢兵力。


    然而,包圍或迂迴敵軍的一支小部隊,尤其是在漆黑的夜間,還是比較可行的。因為我們使用的部隊不管對敵人有多大的優勢,到底竟是自己整個軍隊的一個從屬部分。在這種冒巨大危險的賭博中,人們隻會拿一部分兵力作賭注,而不會用整個軍隊作賭注。此外,軍隊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通常都能支援和收容前去冒險的這一個部分,從而減少這次行動的危險。


    然而,夜襲之所以隻能由較小的部隊來進行,不僅因為它是在冒險,而且也因為在實行上有許多困難。既然出其不意是夜襲基礎,那麽隱蔽活動就成為夜襲的基本條件。小部隊比大部隊容易隱蔽地活動,而整個軍隊的縱隊卻很少能做到這點。所以,通常隻能對敵軍的個別前哨進行夜襲,至於較大的部隊,隻有當它沒有足夠的前哨時,才可以對它進行夜襲。比如腓特烈大帝在霍赫基爾希會戰中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前哨才受到夜襲的。比起從屬部分來,整個軍隊遭到夜襲的情況是極其罕見的。


    在現代,戰爭比從前進行得更加迅速。更加激烈,雙方始終處於勝負決定以前的緊張狀態中,所以,雖然雙方軍隊經常相距很近,而且不設強大的前哨配係,但在這個時刻,雙方都有非常充分的戰鬥準備。與此相反,在過去的戰爭中卻往往有一種習慣,即使除去相互牽製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的企圖,雙方軍隊還是要麵對麵地安營紮寨,相峙很久的時間。腓特烈大帝就經常在近到可以進行炮戰的距離上和奧軍對抗幾個星期。


    但是,在現代戰爭中這種便於進行夜襲的設營方法已經不實用了。現代軍隊已不再攜帶全部給養和野營必需品,所以,通常有必要在敵我之間保持一日行程的距離。假如我們還想特別考察一下對整個敵人軍隊進行夜襲的問題,那麽就能夠看出,足以促使進行夜襲的原因是很少的,現歸納如下:


    敵人格外粗心或者鹵莽,但這種情況是不常見的;即使有這種情況,敵人精神方麵的巨大優勢也會彌補這一缺點。


    敵軍驚慌失措,或我軍精神方麵的優勢足以代替指揮。


    突破敵軍優勢兵力的包圍,因為在此時一切都有賴於出其不意,而且隻有突破重圍這個意圖才會使兵力更好地集中起來。


    最後,敵我雙方兵力懸殊,我方處於十分絕望的處境,隻有冒極大的危險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但是,在上麵所述的這些情況中還需要具備一個條件,這就是,敵軍就在我們眼前,並且沒有前衛來掩護。


    此外,大多數的夜間戰鬥是隨著日出而告終的,接近敵人和發起攻擊都必須在夜暗中進行,這樣,進攻者就能更好地利用敵人的混亂。如果隻利用夜暗接近敵人而戰鬥要在拂曉才開始,那就不能算是夜間戰鬥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法輯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你是我的一盤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你是我的一盤菜並收藏兵法輯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