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感情方麵觀察一下種種不同類型的人,就會發現,有一種是不太敏感的人,我們把這種人叫做感情遲鈍或感情淡漠的人。
第二種是很敏感的人,不過他們的感情從來超不過一定的強度,我們看到,這是一種很容易動感情而又平靜的人。
第三種是很容易激動的人,他們的感情激動起來就象火yao燃燒一樣猛烈和迅速,但不太持久。最後,第四種是不為小事所動的人,他們的感情通常不是很快而是漸漸激發起來的,可是這種感情非常有力而且比較持久。這是一種感情深沉。強烈而不外露的人。
這種感情上的差異,可能同活動於人的機體中的各種肉體力量有關,而且來源於我們稱之為神經係統的那種具有兩重性的組織,這種組織一方麵同物質,精神都有聯係。在這個隱晦不明的領域內,憑我們這點哲學知識是探索不出什麽來的。但是,稍微研究一下這幾種人在軍事活動中會表現出多大程度的剛強和起怎樣的作用,卻是十分重要的。
感情淡漠的人不輕易失去鎮靜,然而我們當然不能把這叫做剛強,因為他壓根沒有表現出任何力量。可也不能否認,這種人正是因為能夠經常保持鎮靜,因此在戰爭中才多少有他有用的一麵。他們往往缺乏行動的積極動機,也就是缺乏動力,結果就缺乏行動,可是他們也不易壞掉。
第二種人的特點是遇到小事易奮起行動,遇到大事卻容易消沉。這種人在個別人遭遇不幸時會積極幫助,可在整個民族遭受災難時卻隻會憂愁歎息,不能奮起行動。
這種人在戰爭中既能保持鎮靜也能積極活動,可是他們卻成就不了什麽大事,如果他們要成大事,那就要有卓越的智力使他們產生成大事的動機。可是這種人很少會有卓越的。獨立的智力。
容易激動和暴躁的人,本來對實際生活就不太適宜,所以對戰爭就更加不適宜。雖然這種人有衝動這個很大的優點,可是這種衝勁不持久。如果這種人的容易激動的感情有勇氣和榮譽心來引導,那麽,當他們在戰爭中擔任較低的職務時,他們的感情通常非常有用。原因很簡單,因為下級軍官所指揮的軍事行動的持續時間很短,他們通常隻需振奮一下精神下一個大膽的決心,就夠了。一次勇猛的衝鋒,一陣激昂的殺聲,隻是幾分鍾的事情,而一次激烈的會戰需要一整天,一個戰局卻需要一整年。
這種人要在感情激烈衝動時保持鎮靜就更加困難,因而常會失去理智,對指揮作戰來說,這是最糟的一麵。但是,如果認為這種好激動的人決不會是剛強的,即是說他們決不能在最激動的時刻保持鎮靜,那也不符合事實。既然他們往往都是比較高尚的人,又如何會沒有自尊心呢!在他們身上並不缺乏這種感情,隻是這種感情沒有來得及發生作用而已,因此他們多半在事後感到羞愧。如果他們經過鍛煉。體驗和自省,終於掌握了控製自己的方法,能在感情激動時及時意識到內心還有保持鎮靜的力量,那麽,他們也很可能成為很剛強的人。
最後,是那種感情很深沉。但很少激動的人。這種人和前一種人相比,就如同火心與火苗相比。如果我們把軍事行動中的困難比作龐然大物,那麽這種人最善於用巨人般的力量將它推開。他們感情的活動就如同巨大的物體的運動,雖然比較緩慢,卻不可抗拒。
這種人不如前一種人那樣容易被感情所左右,也不會象他們那樣在事後感到羞愧,但是如果認為他們不會受盲目激情的支配,或者失去鎮靜,那也是不符合事實的。他們一旦失去產生自製力的高尚的自豪感,或當自豪感不強時,也會為盲目的激情所支配,失去鎮靜。在野蠻民族的偉大人物身上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情況,由於在野蠻民族中智力發展得較差,激情總是容易占上風。可是,就是在文明民族及其最有教養的階層中,也充滿著這樣的現象:有些被強烈的激情所控製,就好象中世紀的偷獵人拴在鹿身上被拖過叢林一樣。
所以,我們要重複一遍:剛強的人不僅僅是指能夠激動的人,而是指即使在最激動的時刻也能保持鎮靜的人。所以這種人盡管內心很激動,可他們的見解和信念卻象在暴風雨中顛簸的船上的羅盤指針,仍然能準確地指出方向。
所謂堅定,或者平常所說的有性格,是指能堅持自己的信念,不管這種信念是根據別人的或自己的見解得出的,還是根據有些原則。觀點。靈感或智力活動的結果得出的。可是,如果見解本身常常改變,當然這種堅定性也就不可能表現出來了。見解的經常改變不一定是外界影響的結果,也可能是自己智力不斷活動的結果,當然這也就表明這種智力本身還有的不穩定性。非常明顯,如果一個人時刻都在改變自己的見解,就算改變的原因在於他自己,那也不能說他有性格。我們隻把那些信念非常穩定的人稱為有性格的人,他們的信念之所以穩定,或是由於象感情淡漠的人那樣,缺乏智力活動,信念沒有改變的基礎;或是因為信念根深蒂固,十分明確,本來就不容易改變;或是因為他在理智上有一個主導原則,因而意誌活動很明確,讓他拒絕對自己的看法作任何改變。
可是在戰爭中,人們在感情方麵會得到許多強烈的印象,他們了解的情況和得出的見解都不可靠。所以,在這裏比在人類的其他活動中,有更多的原因能使他們離開原來的道路,對自己和別人產生懷疑。
危險和痛苦的悲慘景象讓感情極易壓倒理智的認識,而且在一切現象都模糊不清的情況下,要得出深刻而明確的見解是很困難的,所以見解的改變就更是能理解和情有可原的了。在戰爭中,常常隻能推測行動所必須依據的情況,所以意見的分歧在這裏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大,而且會不停湧現出同個人信念相抵觸的印象。即使智力極端遲鈍的人也幾乎必須受這些印象的影響,原因在於這些印象不僅很強烈和生動,而且始終是同時對感情發生作用┑摹*
隻有那些從較高角度指導著行動的一般觀點和原因,才可能是明確並深刻的認識的產物,而對當前具體情況的看法是以這些一般原則和觀點為依據的。可是要不受當前不斷產生的看法和現象的影響,堅持這些經過深思熟慮所得出的結論,這正是困難所在。具體情況和一般原則之間常常有很大的距離,這段距離並不一直是可以用一係列明確的推論進行連接起來的。在這裏一定的信心是必要的,而一定的懷疑也是有益處的。這時對我們有幫助的通常不是別的,而是一個指導原則,我們不必思考這個原則本身如何,卻能讓它支配我們的思想。這個原則就是在對一切猶豫的情況下都要堅持自己最初的看法,而且決不放棄,除非有一個明確的信念迫使我們放棄它。我們必須堅信,經過驗證的原則的真實性是非常的,而且在暫時現象的印象很強烈的情況下,這些現象的真實性是比較小的。要是我們在猶豫的情況下能相信並堅持當初的信念,那麽我們的行動就具備了人們稱之為性格的那種一貫性和堅定性。
鎮靜對堅定具有多麽大的促進作用,是十分容易被看清的,所以剛強的人多半也是性格很強的人。
在談到堅定時,我們會聯想到它的另一種變態——頑固。
在具體情況下,通常很難劃清堅定和頑固的界限,但確定它們在概念上的差別仿佛並不困難。
頑固並不是智力上的毛病。我們所說的頑固是指假如拒絕更好的見解,說它來自智力,那就會自相矛盾,因為智力是一種認識能力。頑固是感情上的毛病。不能容忍其他意見的毛病,產生於一種較特殊的自私心。有這種自私心的人最大的樂趣就在於用自己的精神活動支配自己和別人。假如頑固並非確實比虛榮心好一些,那麽我們就可以把它叫做虛榮心了。虛榮心滿足於表麵,而頑固則滿足於事實。
所以我們說,假如拒絕不同的見解不是出於有更好的信念,不是出於對較高的原則的信賴,而是出於一種抵觸情緒,那麽堅定就變成頑固了。正象我們以前承認的那樣,這個定義雖然對我們並沒有多大的實際用處,然而卻可以使我們不至把頑固僅僅看成是堅定的一種強烈表現。頑固雖然同堅定很接近,也很相似,可是同它有本質上的區別,決不是堅定的強烈表現。甚至很頑固的人,由於缺乏智力,也缺乏性格。
第二種是很敏感的人,不過他們的感情從來超不過一定的強度,我們看到,這是一種很容易動感情而又平靜的人。
第三種是很容易激動的人,他們的感情激動起來就象火yao燃燒一樣猛烈和迅速,但不太持久。最後,第四種是不為小事所動的人,他們的感情通常不是很快而是漸漸激發起來的,可是這種感情非常有力而且比較持久。這是一種感情深沉。強烈而不外露的人。
這種感情上的差異,可能同活動於人的機體中的各種肉體力量有關,而且來源於我們稱之為神經係統的那種具有兩重性的組織,這種組織一方麵同物質,精神都有聯係。在這個隱晦不明的領域內,憑我們這點哲學知識是探索不出什麽來的。但是,稍微研究一下這幾種人在軍事活動中會表現出多大程度的剛強和起怎樣的作用,卻是十分重要的。
感情淡漠的人不輕易失去鎮靜,然而我們當然不能把這叫做剛強,因為他壓根沒有表現出任何力量。可也不能否認,這種人正是因為能夠經常保持鎮靜,因此在戰爭中才多少有他有用的一麵。他們往往缺乏行動的積極動機,也就是缺乏動力,結果就缺乏行動,可是他們也不易壞掉。
第二種人的特點是遇到小事易奮起行動,遇到大事卻容易消沉。這種人在個別人遭遇不幸時會積極幫助,可在整個民族遭受災難時卻隻會憂愁歎息,不能奮起行動。
這種人在戰爭中既能保持鎮靜也能積極活動,可是他們卻成就不了什麽大事,如果他們要成大事,那就要有卓越的智力使他們產生成大事的動機。可是這種人很少會有卓越的。獨立的智力。
容易激動和暴躁的人,本來對實際生活就不太適宜,所以對戰爭就更加不適宜。雖然這種人有衝動這個很大的優點,可是這種衝勁不持久。如果這種人的容易激動的感情有勇氣和榮譽心來引導,那麽,當他們在戰爭中擔任較低的職務時,他們的感情通常非常有用。原因很簡單,因為下級軍官所指揮的軍事行動的持續時間很短,他們通常隻需振奮一下精神下一個大膽的決心,就夠了。一次勇猛的衝鋒,一陣激昂的殺聲,隻是幾分鍾的事情,而一次激烈的會戰需要一整天,一個戰局卻需要一整年。
這種人要在感情激烈衝動時保持鎮靜就更加困難,因而常會失去理智,對指揮作戰來說,這是最糟的一麵。但是,如果認為這種好激動的人決不會是剛強的,即是說他們決不能在最激動的時刻保持鎮靜,那也不符合事實。既然他們往往都是比較高尚的人,又如何會沒有自尊心呢!在他們身上並不缺乏這種感情,隻是這種感情沒有來得及發生作用而已,因此他們多半在事後感到羞愧。如果他們經過鍛煉。體驗和自省,終於掌握了控製自己的方法,能在感情激動時及時意識到內心還有保持鎮靜的力量,那麽,他們也很可能成為很剛強的人。
最後,是那種感情很深沉。但很少激動的人。這種人和前一種人相比,就如同火心與火苗相比。如果我們把軍事行動中的困難比作龐然大物,那麽這種人最善於用巨人般的力量將它推開。他們感情的活動就如同巨大的物體的運動,雖然比較緩慢,卻不可抗拒。
這種人不如前一種人那樣容易被感情所左右,也不會象他們那樣在事後感到羞愧,但是如果認為他們不會受盲目激情的支配,或者失去鎮靜,那也是不符合事實的。他們一旦失去產生自製力的高尚的自豪感,或當自豪感不強時,也會為盲目的激情所支配,失去鎮靜。在野蠻民族的偉大人物身上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情況,由於在野蠻民族中智力發展得較差,激情總是容易占上風。可是,就是在文明民族及其最有教養的階層中,也充滿著這樣的現象:有些被強烈的激情所控製,就好象中世紀的偷獵人拴在鹿身上被拖過叢林一樣。
所以,我們要重複一遍:剛強的人不僅僅是指能夠激動的人,而是指即使在最激動的時刻也能保持鎮靜的人。所以這種人盡管內心很激動,可他們的見解和信念卻象在暴風雨中顛簸的船上的羅盤指針,仍然能準確地指出方向。
所謂堅定,或者平常所說的有性格,是指能堅持自己的信念,不管這種信念是根據別人的或自己的見解得出的,還是根據有些原則。觀點。靈感或智力活動的結果得出的。可是,如果見解本身常常改變,當然這種堅定性也就不可能表現出來了。見解的經常改變不一定是外界影響的結果,也可能是自己智力不斷活動的結果,當然這也就表明這種智力本身還有的不穩定性。非常明顯,如果一個人時刻都在改變自己的見解,就算改變的原因在於他自己,那也不能說他有性格。我們隻把那些信念非常穩定的人稱為有性格的人,他們的信念之所以穩定,或是由於象感情淡漠的人那樣,缺乏智力活動,信念沒有改變的基礎;或是因為信念根深蒂固,十分明確,本來就不容易改變;或是因為他在理智上有一個主導原則,因而意誌活動很明確,讓他拒絕對自己的看法作任何改變。
可是在戰爭中,人們在感情方麵會得到許多強烈的印象,他們了解的情況和得出的見解都不可靠。所以,在這裏比在人類的其他活動中,有更多的原因能使他們離開原來的道路,對自己和別人產生懷疑。
危險和痛苦的悲慘景象讓感情極易壓倒理智的認識,而且在一切現象都模糊不清的情況下,要得出深刻而明確的見解是很困難的,所以見解的改變就更是能理解和情有可原的了。在戰爭中,常常隻能推測行動所必須依據的情況,所以意見的分歧在這裏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大,而且會不停湧現出同個人信念相抵觸的印象。即使智力極端遲鈍的人也幾乎必須受這些印象的影響,原因在於這些印象不僅很強烈和生動,而且始終是同時對感情發生作用┑摹*
隻有那些從較高角度指導著行動的一般觀點和原因,才可能是明確並深刻的認識的產物,而對當前具體情況的看法是以這些一般原則和觀點為依據的。可是要不受當前不斷產生的看法和現象的影響,堅持這些經過深思熟慮所得出的結論,這正是困難所在。具體情況和一般原則之間常常有很大的距離,這段距離並不一直是可以用一係列明確的推論進行連接起來的。在這裏一定的信心是必要的,而一定的懷疑也是有益處的。這時對我們有幫助的通常不是別的,而是一個指導原則,我們不必思考這個原則本身如何,卻能讓它支配我們的思想。這個原則就是在對一切猶豫的情況下都要堅持自己最初的看法,而且決不放棄,除非有一個明確的信念迫使我們放棄它。我們必須堅信,經過驗證的原則的真實性是非常的,而且在暫時現象的印象很強烈的情況下,這些現象的真實性是比較小的。要是我們在猶豫的情況下能相信並堅持當初的信念,那麽我們的行動就具備了人們稱之為性格的那種一貫性和堅定性。
鎮靜對堅定具有多麽大的促進作用,是十分容易被看清的,所以剛強的人多半也是性格很強的人。
在談到堅定時,我們會聯想到它的另一種變態——頑固。
在具體情況下,通常很難劃清堅定和頑固的界限,但確定它們在概念上的差別仿佛並不困難。
頑固並不是智力上的毛病。我們所說的頑固是指假如拒絕更好的見解,說它來自智力,那就會自相矛盾,因為智力是一種認識能力。頑固是感情上的毛病。不能容忍其他意見的毛病,產生於一種較特殊的自私心。有這種自私心的人最大的樂趣就在於用自己的精神活動支配自己和別人。假如頑固並非確實比虛榮心好一些,那麽我們就可以把它叫做虛榮心了。虛榮心滿足於表麵,而頑固則滿足於事實。
所以我們說,假如拒絕不同的見解不是出於有更好的信念,不是出於對較高的原則的信賴,而是出於一種抵觸情緒,那麽堅定就變成頑固了。正象我們以前承認的那樣,這個定義雖然對我們並沒有多大的實際用處,然而卻可以使我們不至把頑固僅僅看成是堅定的一種強烈表現。頑固雖然同堅定很接近,也很相似,可是同它有本質上的區別,決不是堅定的強烈表現。甚至很頑固的人,由於缺乏智力,也缺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