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戰
原文: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爭先登;白刃始合,士卒爭先赴者,必誘之以重賞,則敵無不克焉。法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譯文:凡是在攻城作戰中遇到高牆深壕,守城的用箭石不斷向下拋射的時候,要使我方士兵爭先恐後地攀登城垣;當兩軍短兵相接,展開白刃格鬥的時候,要使士兵奮不顧身地前赴後繼,都必須用重賞來加以鼓勵,這樣就沒有無法攻克的城池。誠如兵法所說:“重賞激勵之下,必會有勇士出現。”
東漢末年,大將曹操每當攻下敵人城池時,對所繳獲來的貴重財物,全部都用以獎賞有功將士。功勞顯著的就會重賞,即使賞賜千金也毫不吝惜;但對那些無功而妄想索賞的人,是分毫都不會給。所以,曹操每次率軍作戰都必定取得勝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罰戰
原文:凡戰,使士卒敢進而不敢退,退一寸者,必懲之以重刑,故可以取勝也。法曰:“罰不遷列。”
譯文:凡是作戰,要使士兵在與敵人遭遇時,能夠奮勇前進而不敢後退,而對於畏敵後退一步的,必須以軍法嚴懲不貸。隻有這樣,才可以打勝仗。誠如兵法所說:“犯了軍律就地執行,絕不遷延姑息。”
隋朝時期,大將楊素治軍嚴整。他的部隊如果有違反軍令的,立即處置,絕不寬容。每當將要對敵交戰之時,他就搜求犯有過失的士兵而立即殺掉,被殺的人多者一次上百人,少者也不下十數人。由於殺人太多,鮮血流遍帳前,而楊素仍談笑自如。到了與敵對陣交戰之時,他先令三百人進擊敵人,若能攻陷敵陣也就罷了,如果不能衝破敵陣而活著迴來的,不論多少全部殺掉。然後又派二三百人再去進攻,處置方法仍然跟前邊一樣。將士們因此而震懼,人人抱定必死之誌奮勇殺敵,所以每次作戰,無不勝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戰
原文:凡戰,若彼為客、我為主,不可輕戰。為吾兵安,士卒顧家,當集人聚穀,保城備險,絕其糧道。彼挑戰不得,轉輸不至,俟其困敝而擊之,則無不勝矣。法曰:“自戰其地為散地。”
譯文:凡是與敵交戰,如果敵方入侵我境,我方在本土實施防禦作戰時,不要輕率出擊。為使我軍安全無危,鑒於士兵戀鄉易散,應當征集丁壯,囤積糧食,據守險要位置保衛城池,切斷敵人的糧道。從而使敵人欲戰不能,糧草不濟,等它完全陷入困境和疲憊的時候再攻擊他,再出兵反擊它,必定能勝利。誠如兵法所說:“在本國境內作戰的地區叫做‘散地’。”
《晉書》記載: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親率大軍進攻駐守鄴城的後燕大將慕容德,魏前軍拓跋章部被後燕軍所擊敗。慕容德打算乘勝再攻擊北魏軍,他的別駕韓淖進諫說:“古人用兵打仗,都是首先商討好戰略謀劃,然後再出兵攻戰。現在,對魏軍不能攻擊的原因有四條,而我軍不宜輕易出兵的原因有三條。”慕容德問道:“是什麽原因?”韓淖迴答說:“魏軍遠離本土入侵我境,利於在平原曠野與我速戰速決,這是不宜攻擊的第一條理由;魏軍深入我京都附近,這就將他的軍隊置於死地他必定拚死作戰,這是魏軍不宜攻擊的第二條理由;魏軍前鋒遭到挫敗,其後續部隊必然固守陣地,這是魏軍不可攻擊的第三條理由;魏軍眾多,我軍寡少,這是魏軍不可攻擊的第四條理由。而我軍是在自己國土上作戰,士兵戀鄉容易逃散,這是我軍不宜輕易出擊的第一條理由;倘若出擊而不勝,軍心勢必動搖,這是我軍不宜輕易出擊的第二條理由;我們的護城壕尚未修好,敵人來攻,我無法防守,這是我軍不宜輕易出擊的第三條理由。上述諸點,都是兵家所忌諱的問題。因此,不如憑據深溝高壘,固守防禦,以逸待勞。魏軍從千裏之外運送軍糧自然困難異常,而就地解決則現在野外又無糧食可以掠奪。這樣,時間一長,就會因為消耗過大,而使士兵困斃增多。魏軍長時間出征在外,其弱點就會逐漸暴露無遺,那時我軍乘機奮起攻擊它,便可以取得勝利了。”慕容德聽了韓業囊幌話後,十分讚賞地說道:“你的妙計,同張良、陳平一樣,真是良好的計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客戰
原文:凡戰,若彼為主、我為客,唯務深入。深入,則為主者不能勝也。謂客在重地,主在散地故耳。法曰:“深入則專。”
譯文:凡是作戰,如果敵方是在本土防守,而我方處於進攻位置時,就一定要深入敵國腹心地區。越是深入腹心地區,就會使敵人不能取得勝利。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客軍”深入敵國腹心地區,因無返顧之路,隻能拚命進擊;而“主軍”處於本國作戰,士兵思鄉戀土,易於逃散致敗的緣故。誠如兵法所說:“深入敵人腹心地區作戰,將士就會專心致誌地去殺敵。”
西漢初年,韓信同張耳奉劉邦之命率兵數萬,企圖東下井陘,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輔佐他的成安君陳餘調集部隊扼守井陘口,號稱有二十萬人之多。廣武君李左車勸成安君陳餘說:“聽說漢將韓信從黃河西岸東渡,俘虜了魏王豹,活捉了夏悅,剛剛血洗了閼與。如今又以張耳為輔佐,商議要攻占趙國,此是乘勝擴張戰果而到遠方的國家,他們的勝利消息不論傳到何處,都令人喪膽。因為他們的戰鬥力無人可擋。但我聽說,從千裏以外運送軍糧,士兵就會麵有饑色;臨時打柴割草而燒火做飯,士兵就常常吃不飽。如今井陘這條道路,車輛無法並列通行,騎兵不能並排行走,漢軍行進在數百裏的狹長道路上,他們的運糧車勢必落在部隊之後。希望您暫且撥給我奇兵三萬人,抄小路攔截他們的輜重糧草;而您就憑據深溝高壘,固守防禦,不跟他們交戰。這樣,他們前進無法交戰,後退無法返還,我用奇兵切斷其後路,使他們在野外掠不到糧草,不出十天,韓、張兩將之頭就會懸掛在將軍的指揮旗下。希望您能認真考慮我的計策,不然的話,必將被他們擒獲。”成安君陳餘自以為正義之師不使用詐謀奇計,根本不采納李左車的計策,其後果然被韓信部隊所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強戰
原文:凡與敵戰,若我眾強,可偽示怯弱以誘之,敵必輕來與我戰,吾以銳卒擊之,其軍必敗。法曰:“能而示之不能。”
譯文:凡是對敵作戰,如果我軍兵多力強,可以偽裝成兵力怯弱以誘惑敵人,敵人必定輕率前來與我方交戰,我便乘機出動精銳部隊攻擊它,他必定會失敗。誠如兵法所說:“能勝而故意顯示出不能勝。”
戰國末期,趙國大將李牧常年駐守代郡、雁門郡邊境地區防禦匈奴。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置官吏,收取的租稅全部送到他的府署,作為官兵的費用。每天都宰殺幾頭牛慰勞士兵,訓練士卒騎馬射箭,各個地方多設置烽火,多派間諜偵察敵情,給戰士以優厚待遇,並規定說:“如果匈奴前來進犯,大家要立即收兵迴城防禦,倘若有人膽敢捕捉匈奴兵,立即問斬。”因此,匈奴每次來犯,他的部隊都退入營壘堅守,不同匈奴兵交戰。這樣幾年,邊境上沒受什麽傷亡和損失。但匈奴人卻認為李牧這是膽怯,就連趙國邊境上的士兵也認為自己的將軍是膽小害怕。趙王因此而責備了李牧。但李牧依然堅持原來的做法。於是,趙王召迴了李牧,另派他人取代李牧為將。新任將領到職一年多,每當匈奴兵來犯,他都命令部隊出戰,往往受挫失利,損失傷亡很多,致使邊境地區無法耕種和放牧。於是,趙王又去請李牧出任邊帥。李牧推稱有病,閉門不出。趙王不得不強行起用李牧統率邊兵。李牧說:“如果任用我,必須允許我用以前的辦法,我才敢接受任命。”趙王答應了。李牧於是到了邊境,仍按原來的規約行事。匈奴兵來犯一無所獲,但他們始終認為李牧膽怯不敢出戰。守邊士卒每天都得到賞賜,卻不用他們打仗,因此,都請求願與匈奴決一死戰。李牧於是就準備了經過挑選的戰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馬一萬三千匹,挑選曾獲重金獎賞的勇士五萬人,會拉弓射箭的射手十萬人,然後全部組織起來加以訓練。又大縱牲畜,讓人民滿山遍野地放牧。匈奴見此情景,先是派遣小股兵力入侵,接戰後李牧佯裝不勝,故意丟棄幾千人而退走。匈奴首領單於得此消息後,立即親率大軍入侵趙國邊境。李牧布設很多奇陣,指揮趙軍展開左右兩翼包抄匈奴軍,把他們打得大敗,殲滅匈奴騎兵十餘萬人,單於倉皇遠逃。此後十餘年間,匈奴不敢再侵擾趙國邊境。
原文: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爭先登;白刃始合,士卒爭先赴者,必誘之以重賞,則敵無不克焉。法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譯文:凡是在攻城作戰中遇到高牆深壕,守城的用箭石不斷向下拋射的時候,要使我方士兵爭先恐後地攀登城垣;當兩軍短兵相接,展開白刃格鬥的時候,要使士兵奮不顧身地前赴後繼,都必須用重賞來加以鼓勵,這樣就沒有無法攻克的城池。誠如兵法所說:“重賞激勵之下,必會有勇士出現。”
東漢末年,大將曹操每當攻下敵人城池時,對所繳獲來的貴重財物,全部都用以獎賞有功將士。功勞顯著的就會重賞,即使賞賜千金也毫不吝惜;但對那些無功而妄想索賞的人,是分毫都不會給。所以,曹操每次率軍作戰都必定取得勝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罰戰
原文:凡戰,使士卒敢進而不敢退,退一寸者,必懲之以重刑,故可以取勝也。法曰:“罰不遷列。”
譯文:凡是作戰,要使士兵在與敵人遭遇時,能夠奮勇前進而不敢後退,而對於畏敵後退一步的,必須以軍法嚴懲不貸。隻有這樣,才可以打勝仗。誠如兵法所說:“犯了軍律就地執行,絕不遷延姑息。”
隋朝時期,大將楊素治軍嚴整。他的部隊如果有違反軍令的,立即處置,絕不寬容。每當將要對敵交戰之時,他就搜求犯有過失的士兵而立即殺掉,被殺的人多者一次上百人,少者也不下十數人。由於殺人太多,鮮血流遍帳前,而楊素仍談笑自如。到了與敵對陣交戰之時,他先令三百人進擊敵人,若能攻陷敵陣也就罷了,如果不能衝破敵陣而活著迴來的,不論多少全部殺掉。然後又派二三百人再去進攻,處置方法仍然跟前邊一樣。將士們因此而震懼,人人抱定必死之誌奮勇殺敵,所以每次作戰,無不勝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戰
原文:凡戰,若彼為客、我為主,不可輕戰。為吾兵安,士卒顧家,當集人聚穀,保城備險,絕其糧道。彼挑戰不得,轉輸不至,俟其困敝而擊之,則無不勝矣。法曰:“自戰其地為散地。”
譯文:凡是與敵交戰,如果敵方入侵我境,我方在本土實施防禦作戰時,不要輕率出擊。為使我軍安全無危,鑒於士兵戀鄉易散,應當征集丁壯,囤積糧食,據守險要位置保衛城池,切斷敵人的糧道。從而使敵人欲戰不能,糧草不濟,等它完全陷入困境和疲憊的時候再攻擊他,再出兵反擊它,必定能勝利。誠如兵法所說:“在本國境內作戰的地區叫做‘散地’。”
《晉書》記載: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親率大軍進攻駐守鄴城的後燕大將慕容德,魏前軍拓跋章部被後燕軍所擊敗。慕容德打算乘勝再攻擊北魏軍,他的別駕韓淖進諫說:“古人用兵打仗,都是首先商討好戰略謀劃,然後再出兵攻戰。現在,對魏軍不能攻擊的原因有四條,而我軍不宜輕易出兵的原因有三條。”慕容德問道:“是什麽原因?”韓淖迴答說:“魏軍遠離本土入侵我境,利於在平原曠野與我速戰速決,這是不宜攻擊的第一條理由;魏軍深入我京都附近,這就將他的軍隊置於死地他必定拚死作戰,這是魏軍不宜攻擊的第二條理由;魏軍前鋒遭到挫敗,其後續部隊必然固守陣地,這是魏軍不可攻擊的第三條理由;魏軍眾多,我軍寡少,這是魏軍不可攻擊的第四條理由。而我軍是在自己國土上作戰,士兵戀鄉容易逃散,這是我軍不宜輕易出擊的第一條理由;倘若出擊而不勝,軍心勢必動搖,這是我軍不宜輕易出擊的第二條理由;我們的護城壕尚未修好,敵人來攻,我無法防守,這是我軍不宜輕易出擊的第三條理由。上述諸點,都是兵家所忌諱的問題。因此,不如憑據深溝高壘,固守防禦,以逸待勞。魏軍從千裏之外運送軍糧自然困難異常,而就地解決則現在野外又無糧食可以掠奪。這樣,時間一長,就會因為消耗過大,而使士兵困斃增多。魏軍長時間出征在外,其弱點就會逐漸暴露無遺,那時我軍乘機奮起攻擊它,便可以取得勝利了。”慕容德聽了韓業囊幌話後,十分讚賞地說道:“你的妙計,同張良、陳平一樣,真是良好的計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客戰
原文:凡戰,若彼為主、我為客,唯務深入。深入,則為主者不能勝也。謂客在重地,主在散地故耳。法曰:“深入則專。”
譯文:凡是作戰,如果敵方是在本土防守,而我方處於進攻位置時,就一定要深入敵國腹心地區。越是深入腹心地區,就會使敵人不能取得勝利。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客軍”深入敵國腹心地區,因無返顧之路,隻能拚命進擊;而“主軍”處於本國作戰,士兵思鄉戀土,易於逃散致敗的緣故。誠如兵法所說:“深入敵人腹心地區作戰,將士就會專心致誌地去殺敵。”
西漢初年,韓信同張耳奉劉邦之命率兵數萬,企圖東下井陘,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輔佐他的成安君陳餘調集部隊扼守井陘口,號稱有二十萬人之多。廣武君李左車勸成安君陳餘說:“聽說漢將韓信從黃河西岸東渡,俘虜了魏王豹,活捉了夏悅,剛剛血洗了閼與。如今又以張耳為輔佐,商議要攻占趙國,此是乘勝擴張戰果而到遠方的國家,他們的勝利消息不論傳到何處,都令人喪膽。因為他們的戰鬥力無人可擋。但我聽說,從千裏以外運送軍糧,士兵就會麵有饑色;臨時打柴割草而燒火做飯,士兵就常常吃不飽。如今井陘這條道路,車輛無法並列通行,騎兵不能並排行走,漢軍行進在數百裏的狹長道路上,他們的運糧車勢必落在部隊之後。希望您暫且撥給我奇兵三萬人,抄小路攔截他們的輜重糧草;而您就憑據深溝高壘,固守防禦,不跟他們交戰。這樣,他們前進無法交戰,後退無法返還,我用奇兵切斷其後路,使他們在野外掠不到糧草,不出十天,韓、張兩將之頭就會懸掛在將軍的指揮旗下。希望您能認真考慮我的計策,不然的話,必將被他們擒獲。”成安君陳餘自以為正義之師不使用詐謀奇計,根本不采納李左車的計策,其後果然被韓信部隊所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強戰
原文:凡與敵戰,若我眾強,可偽示怯弱以誘之,敵必輕來與我戰,吾以銳卒擊之,其軍必敗。法曰:“能而示之不能。”
譯文:凡是對敵作戰,如果我軍兵多力強,可以偽裝成兵力怯弱以誘惑敵人,敵人必定輕率前來與我方交戰,我便乘機出動精銳部隊攻擊它,他必定會失敗。誠如兵法所說:“能勝而故意顯示出不能勝。”
戰國末期,趙國大將李牧常年駐守代郡、雁門郡邊境地區防禦匈奴。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置官吏,收取的租稅全部送到他的府署,作為官兵的費用。每天都宰殺幾頭牛慰勞士兵,訓練士卒騎馬射箭,各個地方多設置烽火,多派間諜偵察敵情,給戰士以優厚待遇,並規定說:“如果匈奴前來進犯,大家要立即收兵迴城防禦,倘若有人膽敢捕捉匈奴兵,立即問斬。”因此,匈奴每次來犯,他的部隊都退入營壘堅守,不同匈奴兵交戰。這樣幾年,邊境上沒受什麽傷亡和損失。但匈奴人卻認為李牧這是膽怯,就連趙國邊境上的士兵也認為自己的將軍是膽小害怕。趙王因此而責備了李牧。但李牧依然堅持原來的做法。於是,趙王召迴了李牧,另派他人取代李牧為將。新任將領到職一年多,每當匈奴兵來犯,他都命令部隊出戰,往往受挫失利,損失傷亡很多,致使邊境地區無法耕種和放牧。於是,趙王又去請李牧出任邊帥。李牧推稱有病,閉門不出。趙王不得不強行起用李牧統率邊兵。李牧說:“如果任用我,必須允許我用以前的辦法,我才敢接受任命。”趙王答應了。李牧於是到了邊境,仍按原來的規約行事。匈奴兵來犯一無所獲,但他們始終認為李牧膽怯不敢出戰。守邊士卒每天都得到賞賜,卻不用他們打仗,因此,都請求願與匈奴決一死戰。李牧於是就準備了經過挑選的戰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馬一萬三千匹,挑選曾獲重金獎賞的勇士五萬人,會拉弓射箭的射手十萬人,然後全部組織起來加以訓練。又大縱牲畜,讓人民滿山遍野地放牧。匈奴見此情景,先是派遣小股兵力入侵,接戰後李牧佯裝不勝,故意丟棄幾千人而退走。匈奴首領單於得此消息後,立即親率大軍入侵趙國邊境。李牧布設很多奇陣,指揮趙軍展開左右兩翼包抄匈奴軍,把他們打得大敗,殲滅匈奴騎兵十餘萬人,單於倉皇遠逃。此後十餘年間,匈奴不敢再侵擾趙國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