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研究儒道修行之事已有所成?”周元懶得關心這些,轉而問起這山穀中許多陌生氣息之事。
“哈哈,不錯,也算略有所得,你看看。”說著,王介之拋出一本小冊子給他。
周元接過一看,發現名字就隻有簡單的《小學》兩個字。
當然,周元不會以為這是後世的小學或者那種研究金石篆刻的小學。
翻開一看,裏麵沒有修行,而是讀書,從格物、致知、誠意,一直到正心,正是《大學》中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最後都落到一個目標,修行之心,也就是儒家所說的讀書立誌,有心才能走進儒家修行的大門。
這個心可以是兼濟天下,可以是治平天下,可以是教化世人,總之,藩籬不脫立德立功立言這儒生三不朽。
看他隨手翻了一遍,王介之又遞過來兩本小冊子,分別是《修身》《齊家》,修身很完整,齊家則剛開始。
修身所述,要求學生在經過前麵所述的幾個階段後養出充溢的性靈之光,然後尋找與道路相合的元氣攝服。
再之後,儒生們需要去踐行自己的道路,並在此基礎上得到的陰德、讚譽或者功德糅合進去,以心為君,以諸般氣息為臣,最後雜糅出獨屬的浩然正氣。
不像以往儒門修行的浩然正氣那樣極端,門檻也大大降低,將原本虛無縹緲的修行化為切實可行的道路。
而且,法力性質也從單一霸道化為了兼收並蓄,多種多樣。
這修行糅合了道門、佛門、神道乃至巫祝修行,不過,與這些最大的不同是,他們需要深入生靈之中,無論是獲取聲望功德,還是轉化法力神通,人間都必不可少,哪怕是立誌學問,也要入世。
這就是他與倡導出世、向往自然的道門最大的不同,也與佛門有著本質區別。
修身相當於築基,齊家相當於金丹。
隻是這一卷後麵還有殘缺,顯然王介之被難倒了。
“先生有什麽難處嗎?”
“道門修行從理論上來說,乃是內煉成丹,外用為法,從實務上講就是攢聚精氣神三花,聚攏陰陽五行之氣而成堅固圓融之氣。”
“然則我儒家到了這一步該如何走?難道也學道門?那不就是有點奇特的道門傳承了嗎?佛道修行,在基礎處大差不差,越往後卻分別越大,乃至有仙佛之分。我等該如何呢?”
“在下的神通善推演,先生不如給我間靜室,我或許能推出一點東西給先生。”
“可。”
靜室中,周元身周放了許多書,除了儒家經典外,還有王介之收集的名人傳記、詩詞典籍等。
他靜坐,澄心。
然後翻開那冊《齊家》仔細看了起來,而三生萬物的神通不知不覺發動了起來。
在外界,他在翻書,在心內,他也在翻書。
十多年來,從監獄讀書開始,他的記憶迷宮儲藏的書籍達到了十萬的規模,甚至有許多是在熒惑星收集的妖族典籍。
這龐大的內容開始了閃動,無數內容朝著中心的那冊《齊家》聚集、補全,或許是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一句口訣,甚至是一首詩,幾個字。
這所有的東西都是出自周元自身的見識,神通隻是將所有的知識整合,然後挑出可能性最大的方案呈現,而不是無中生有。
三天後,周元顫顫巍巍爬出靜室,狼吞虎咽吃了一頓,又睡了兩天,醒來,他還是感覺頭痛欲裂。
“此法傷神,今後需要慎用。”王介之看到他這慘樣,提醒了一句。
“在下也是第一次用,不知道這麽危險,早知道,我當年就選一個攻擊性技能了。”周元吐槽道。
又休息了三天,周元拿出紙墨,刷刷寫了起來。
寫完後一看,王介之原本給他的冊子隻有三千字,他這卻寫了近五萬字,把儒門金丹期的修行寫出了一個完整的框架。
這框架沿著王介之的思路,綜合無數修行典籍推演而出。
簡單而言就是,儒門修行乃是以己心為天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還是在身體上下功夫,齊家卻是在元氣中做手段。
以浩然正氣為君,諸般雜氣為民,如治理天下般吸納元氣、利用元氣、馴化元氣,猶如君治民,自成一國,天下大治。
簡單點說,就是以浩然正氣統禦諸氣,觀天執道,外則天人合一,內則自成天地。如此,金丹至元神的思路已經有了,至於具體的道路,就需要一代代儒家學子去開拓了。
“多謝,”王介之真誠一禮,想了又想,道:“我也沒什麽感謝你的,這兩部你拿去看吧,我這有早年得到的一塊玉佩,是當年文聖所有,裏麵蘊含一道他的浩然正氣,至大至剛,關鍵時刻或許能救性命。”
周元當然不會客氣,忙不迭接過,文聖就是文天祥,這可真是救命的好東西,尤其是遇到鬼修、魔修之類時,幾乎是完全克製。
又在這盤桓了幾天,還遇到了他以前冒充過的趙雲天,這位仁兄對他注解天水經感激涕零,他終於知道如何入門這門功法了,如何不高興。
辭別王介之,他繼續向西北而去。越草原,過河套,涉流沙,凡5000餘裏,數百座名山大川,周元都會短暫停留,采購一些當地特產靈物。
整個西北乃至北方,因為敖陳子的存在已經明廷有意控製,沙漠極小,即使在無邊瀚海之中,造化天君也引來北海、夷播海等多處水源,造出了萬方城這一大城要塞。
周元隻在遠處看了一眼萬方城,然後轉道向北,去了昆侖山。
昆侖派坐落於昆侖山玉虛峰,沿著這座雄峰,周圍數百座山峰都被牽引來了靈脈,在冰雪皚皚的昆侖山脈中營造出一片占地數百裏的人間仙境,天帝懸圃。
周元已經與一氣真君打過招唿,所以他進入昆侖派的護山陣法很是容易。
“哈哈,不錯,也算略有所得,你看看。”說著,王介之拋出一本小冊子給他。
周元接過一看,發現名字就隻有簡單的《小學》兩個字。
當然,周元不會以為這是後世的小學或者那種研究金石篆刻的小學。
翻開一看,裏麵沒有修行,而是讀書,從格物、致知、誠意,一直到正心,正是《大學》中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最後都落到一個目標,修行之心,也就是儒家所說的讀書立誌,有心才能走進儒家修行的大門。
這個心可以是兼濟天下,可以是治平天下,可以是教化世人,總之,藩籬不脫立德立功立言這儒生三不朽。
看他隨手翻了一遍,王介之又遞過來兩本小冊子,分別是《修身》《齊家》,修身很完整,齊家則剛開始。
修身所述,要求學生在經過前麵所述的幾個階段後養出充溢的性靈之光,然後尋找與道路相合的元氣攝服。
再之後,儒生們需要去踐行自己的道路,並在此基礎上得到的陰德、讚譽或者功德糅合進去,以心為君,以諸般氣息為臣,最後雜糅出獨屬的浩然正氣。
不像以往儒門修行的浩然正氣那樣極端,門檻也大大降低,將原本虛無縹緲的修行化為切實可行的道路。
而且,法力性質也從單一霸道化為了兼收並蓄,多種多樣。
這修行糅合了道門、佛門、神道乃至巫祝修行,不過,與這些最大的不同是,他們需要深入生靈之中,無論是獲取聲望功德,還是轉化法力神通,人間都必不可少,哪怕是立誌學問,也要入世。
這就是他與倡導出世、向往自然的道門最大的不同,也與佛門有著本質區別。
修身相當於築基,齊家相當於金丹。
隻是這一卷後麵還有殘缺,顯然王介之被難倒了。
“先生有什麽難處嗎?”
“道門修行從理論上來說,乃是內煉成丹,外用為法,從實務上講就是攢聚精氣神三花,聚攏陰陽五行之氣而成堅固圓融之氣。”
“然則我儒家到了這一步該如何走?難道也學道門?那不就是有點奇特的道門傳承了嗎?佛道修行,在基礎處大差不差,越往後卻分別越大,乃至有仙佛之分。我等該如何呢?”
“在下的神通善推演,先生不如給我間靜室,我或許能推出一點東西給先生。”
“可。”
靜室中,周元身周放了許多書,除了儒家經典外,還有王介之收集的名人傳記、詩詞典籍等。
他靜坐,澄心。
然後翻開那冊《齊家》仔細看了起來,而三生萬物的神通不知不覺發動了起來。
在外界,他在翻書,在心內,他也在翻書。
十多年來,從監獄讀書開始,他的記憶迷宮儲藏的書籍達到了十萬的規模,甚至有許多是在熒惑星收集的妖族典籍。
這龐大的內容開始了閃動,無數內容朝著中心的那冊《齊家》聚集、補全,或許是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一句口訣,甚至是一首詩,幾個字。
這所有的東西都是出自周元自身的見識,神通隻是將所有的知識整合,然後挑出可能性最大的方案呈現,而不是無中生有。
三天後,周元顫顫巍巍爬出靜室,狼吞虎咽吃了一頓,又睡了兩天,醒來,他還是感覺頭痛欲裂。
“此法傷神,今後需要慎用。”王介之看到他這慘樣,提醒了一句。
“在下也是第一次用,不知道這麽危險,早知道,我當年就選一個攻擊性技能了。”周元吐槽道。
又休息了三天,周元拿出紙墨,刷刷寫了起來。
寫完後一看,王介之原本給他的冊子隻有三千字,他這卻寫了近五萬字,把儒門金丹期的修行寫出了一個完整的框架。
這框架沿著王介之的思路,綜合無數修行典籍推演而出。
簡單而言就是,儒門修行乃是以己心為天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還是在身體上下功夫,齊家卻是在元氣中做手段。
以浩然正氣為君,諸般雜氣為民,如治理天下般吸納元氣、利用元氣、馴化元氣,猶如君治民,自成一國,天下大治。
簡單點說,就是以浩然正氣統禦諸氣,觀天執道,外則天人合一,內則自成天地。如此,金丹至元神的思路已經有了,至於具體的道路,就需要一代代儒家學子去開拓了。
“多謝,”王介之真誠一禮,想了又想,道:“我也沒什麽感謝你的,這兩部你拿去看吧,我這有早年得到的一塊玉佩,是當年文聖所有,裏麵蘊含一道他的浩然正氣,至大至剛,關鍵時刻或許能救性命。”
周元當然不會客氣,忙不迭接過,文聖就是文天祥,這可真是救命的好東西,尤其是遇到鬼修、魔修之類時,幾乎是完全克製。
又在這盤桓了幾天,還遇到了他以前冒充過的趙雲天,這位仁兄對他注解天水經感激涕零,他終於知道如何入門這門功法了,如何不高興。
辭別王介之,他繼續向西北而去。越草原,過河套,涉流沙,凡5000餘裏,數百座名山大川,周元都會短暫停留,采購一些當地特產靈物。
整個西北乃至北方,因為敖陳子的存在已經明廷有意控製,沙漠極小,即使在無邊瀚海之中,造化天君也引來北海、夷播海等多處水源,造出了萬方城這一大城要塞。
周元隻在遠處看了一眼萬方城,然後轉道向北,去了昆侖山。
昆侖派坐落於昆侖山玉虛峰,沿著這座雄峰,周圍數百座山峰都被牽引來了靈脈,在冰雪皚皚的昆侖山脈中營造出一片占地數百裏的人間仙境,天帝懸圃。
周元已經與一氣真君打過招唿,所以他進入昆侖派的護山陣法很是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