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著昏暗燭影,是一段悠遠漫長又跌宕起伏的往事。
“鄭某也是聽父親說,他的曾祖原是中土前朝官員,曾在西瀘當縣令。後此地被南詔攻占,便成了南詔的俘虜。
因曾祖在官製學識上經驗老道,南詔王對其頗為賞識,後受到重用並被南詔王閣邏鳳賜名‘蠻利’,又任其教授南詔諸位王孫。
這之後一路擢升至內算官,可掌代國王處理文書和宮廷一切行政事務,權勢滔天。
由此,將我鄭氏家族在南詔王國紮下了不可扞搖的地位。”
“饒是我鄭氏成了世家大族,可操控南詔朝政,依然敵不過王朝更迭的頻繁發生。
祖父辛苦創下的基業政權,被出身白蠻的清平官和國老二人合謀推翻。
國老擁兵自重,將我鄭氏上下誅殺殆盡。
父親年少,被舊臣連夜送出南詔國界,於中土交界處隱姓埋名,苟活於世。”
鄭帥畢將壓在心底十幾年的家世老底,一一道出,娓娓而述。
因果關聯隱隱一串,一時間五味雜陳,滿腔的壓抑和仇恨,和著吐詞時揚時抑。
“實不相瞞,鄭某身負重振舊朝的皇族使命,誓欲手刃親仇。
十數年薪膽,盤踞宋土,遙觀南詔國勢,全是在等有朝一日能伺機出手。
成都府經久治兵不力,若與南詔軍直麵對峙隻會吃了悶虧。
赴任成都府守備那日,我於官道偶遇先生,心下大喜。正苦於無計應對,老天爺就派來先生這樣的智囊。
有了先生襄助,我誓欲將此西南小國連根抄起,一舉剿滅,卻被唿楞鐵將軍拿出的楠木方匾驚傻了眼。
傳說南詔老國王的執耳金瓶與薄紙地圖,秘藏於南詔宮廷,無人見過。
卷軸內載南詔國的主要地域疆界、平壩河流分布。畫卷內繪行宮要塞、山坡地勢行路。
這是前朝老國王為重振亡朝預先修造的寶庫,儲藏大量的黃金白銀、玉石寶器、兵戈甲胄,以備日後戰爭之需。
先生幸得藏寶圖,我便借勢推舟,欲借先生才學智慧去那北湯天按圖尋寶。
而我自己,已作了與蠻兵同歸於盡的赴死之心。
隻不過,鄭某萬沒料到先生與將軍三人居然這麽快就能從北湯天全身安退。
且做了互換人質的計策,我在城頭觀見插滿紅藍旌旗的鵝車時,便知先生身在其內。
當時愚兄心間既興奮又害怕,一時無法決斷。
虧得唿楞鐵將軍和盧小六上到樓櫓喚醒鄭某,饒是心中記恨,思量再三,最終決定收手收兵。
哎,愚兄糊塗,明知逆勢逆時不可為,心念還是止不住作祟,故而行令有失。
所幸,先生及時趕迴,更敲打了我及時醒悟,險些鑄成大錯。”
燭火輕輕跳了跳,葉念安覺得心頭似被灌了一桶涼水,方知這鄭守備竟也是哀情悲苦,顧影蒼茫,心下不由得釋然開來。
端坐案沿默默思量了一陣,才輕輕點了點頭,若有所思的垂下如夜眼眸。
鄭帥畢見自己的一通傾訴並未讓葉念安動容,以為昨日魯莽之舉已然在二人間生出了疏離。
轉念想到葉念安這一去不知何時何地,更不知再見是否兵刃相向。
不禁又騰起一絲懊悔,黯然發出一聲長歎。
唏噓聲沉沉落下,壓在二人胸前一時喘不過氣來。
“先生雖與我萍水相逢,卻兩次襄助我鄭帥畢守城退兵。
若無先生,鄭某何以被聖上欽點,以朝廷親軍名義轉任成都府新守備一說?
更何況,葉先生為擊退南詔反軍,甘願豁出性命深入敵營當作人質,才換來成都府的安然固守。
先生如此大義,鄭某必當銘記。
此迴退兵之捷,先生居立首功,且與鄭某同迴汴梁,上表朝廷,領賞加爵!
先生星象占卜、醫病藥理、兵法戰術、文韜武略……涉獵猶廣,胸中才學非常人睥睨。
一朝若得出仕朝堂,端能勢如破竹,一展宏圖,直取高位!”
葉念安驀然驚覺,鄭帥畢的話句句肺腑。可聽入耳中,卻很不是滋味。
當初離京推托寇太傅說思鄉念妻心切,才不惜強行告假隻身迴村。
本也打算見了妻兒再行計較,可天不遂人願,遭遇了村寨盡毀、娘子慘死、幼兒幸存的人間悲劇。
如今遙遙長路兜了個來迴,仍是孤身一人。
想收幾株三花兔耳風草,迴京獻殷勤,卻無端卷入南詔國的舊朝紛爭。
揣著前朝國王的遺物,在北湯天這個複國寶藏的鬼門關打了個照麵。
葉念安獨個兒沉浸在迴憶中,前塵往事不斷翻湧。
想到自己的坎坷身世,命運多舛,嘴角勾起一抹自嘲。
似是得出了一番大徹大悟,對著鄭帥畢迴道,“念安降臨人世的那刻就沒了雙親,村裏倒灌黃水遭受滅頂之災,自那時起背負妖胎惡名,後因恩師命殞成了一名階下死囚。
眼下死罪雖免,身卻不由己。
遠來成都府,無親無故,無國無家,猶剩了一副虛皮囊。
這全是天命,守備又何言是非成敗呢?”
想到生死無常,獨自悠悠入世,如江河流水不知來去何從。
饒是英雄豪傑,到頭來終究不免一死,再如清風拂過不知何地歸處。
葉念安又慨然言道,“葉某出身貧寒,秉賦不強,雖有習藝卻未得名師。
自知身弱力微,更無妄想。
守備好意,念安心領了。
有句老話說,讀書萬卷,行路萬裏。
念安想借著此迴汴梁,雲遊一下名山大川,通都大邑。
眼界日廣,學問更高,他日方議取拾功名。”
葉念安神色沉寂,竭力掛著兩頰微笑,跪下一旁,將頭深深磕了下去。
鄭帥畢聽其話說得不重,語調雖淡,卻滿含了斬釘截鐵,不可抗拒之意。
遂起身攙起伏地肩頭,張口欲語。
可愣了半晌也未發出一字,隻木然望著窗外的暗夜空庭幽然長歎。
“先生既然心意已定,鄭某此廂不再挽留。
隻望葉先生能在府中安心養傷,待身子痊愈再動身迴京當也不遲。”
鄭帥畢定定看著葉念安良久,欠了欠身,繼而旋身走出門去。
“鄭某也是聽父親說,他的曾祖原是中土前朝官員,曾在西瀘當縣令。後此地被南詔攻占,便成了南詔的俘虜。
因曾祖在官製學識上經驗老道,南詔王對其頗為賞識,後受到重用並被南詔王閣邏鳳賜名‘蠻利’,又任其教授南詔諸位王孫。
這之後一路擢升至內算官,可掌代國王處理文書和宮廷一切行政事務,權勢滔天。
由此,將我鄭氏家族在南詔王國紮下了不可扞搖的地位。”
“饒是我鄭氏成了世家大族,可操控南詔朝政,依然敵不過王朝更迭的頻繁發生。
祖父辛苦創下的基業政權,被出身白蠻的清平官和國老二人合謀推翻。
國老擁兵自重,將我鄭氏上下誅殺殆盡。
父親年少,被舊臣連夜送出南詔國界,於中土交界處隱姓埋名,苟活於世。”
鄭帥畢將壓在心底十幾年的家世老底,一一道出,娓娓而述。
因果關聯隱隱一串,一時間五味雜陳,滿腔的壓抑和仇恨,和著吐詞時揚時抑。
“實不相瞞,鄭某身負重振舊朝的皇族使命,誓欲手刃親仇。
十數年薪膽,盤踞宋土,遙觀南詔國勢,全是在等有朝一日能伺機出手。
成都府經久治兵不力,若與南詔軍直麵對峙隻會吃了悶虧。
赴任成都府守備那日,我於官道偶遇先生,心下大喜。正苦於無計應對,老天爺就派來先生這樣的智囊。
有了先生襄助,我誓欲將此西南小國連根抄起,一舉剿滅,卻被唿楞鐵將軍拿出的楠木方匾驚傻了眼。
傳說南詔老國王的執耳金瓶與薄紙地圖,秘藏於南詔宮廷,無人見過。
卷軸內載南詔國的主要地域疆界、平壩河流分布。畫卷內繪行宮要塞、山坡地勢行路。
這是前朝老國王為重振亡朝預先修造的寶庫,儲藏大量的黃金白銀、玉石寶器、兵戈甲胄,以備日後戰爭之需。
先生幸得藏寶圖,我便借勢推舟,欲借先生才學智慧去那北湯天按圖尋寶。
而我自己,已作了與蠻兵同歸於盡的赴死之心。
隻不過,鄭某萬沒料到先生與將軍三人居然這麽快就能從北湯天全身安退。
且做了互換人質的計策,我在城頭觀見插滿紅藍旌旗的鵝車時,便知先生身在其內。
當時愚兄心間既興奮又害怕,一時無法決斷。
虧得唿楞鐵將軍和盧小六上到樓櫓喚醒鄭某,饒是心中記恨,思量再三,最終決定收手收兵。
哎,愚兄糊塗,明知逆勢逆時不可為,心念還是止不住作祟,故而行令有失。
所幸,先生及時趕迴,更敲打了我及時醒悟,險些鑄成大錯。”
燭火輕輕跳了跳,葉念安覺得心頭似被灌了一桶涼水,方知這鄭守備竟也是哀情悲苦,顧影蒼茫,心下不由得釋然開來。
端坐案沿默默思量了一陣,才輕輕點了點頭,若有所思的垂下如夜眼眸。
鄭帥畢見自己的一通傾訴並未讓葉念安動容,以為昨日魯莽之舉已然在二人間生出了疏離。
轉念想到葉念安這一去不知何時何地,更不知再見是否兵刃相向。
不禁又騰起一絲懊悔,黯然發出一聲長歎。
唏噓聲沉沉落下,壓在二人胸前一時喘不過氣來。
“先生雖與我萍水相逢,卻兩次襄助我鄭帥畢守城退兵。
若無先生,鄭某何以被聖上欽點,以朝廷親軍名義轉任成都府新守備一說?
更何況,葉先生為擊退南詔反軍,甘願豁出性命深入敵營當作人質,才換來成都府的安然固守。
先生如此大義,鄭某必當銘記。
此迴退兵之捷,先生居立首功,且與鄭某同迴汴梁,上表朝廷,領賞加爵!
先生星象占卜、醫病藥理、兵法戰術、文韜武略……涉獵猶廣,胸中才學非常人睥睨。
一朝若得出仕朝堂,端能勢如破竹,一展宏圖,直取高位!”
葉念安驀然驚覺,鄭帥畢的話句句肺腑。可聽入耳中,卻很不是滋味。
當初離京推托寇太傅說思鄉念妻心切,才不惜強行告假隻身迴村。
本也打算見了妻兒再行計較,可天不遂人願,遭遇了村寨盡毀、娘子慘死、幼兒幸存的人間悲劇。
如今遙遙長路兜了個來迴,仍是孤身一人。
想收幾株三花兔耳風草,迴京獻殷勤,卻無端卷入南詔國的舊朝紛爭。
揣著前朝國王的遺物,在北湯天這個複國寶藏的鬼門關打了個照麵。
葉念安獨個兒沉浸在迴憶中,前塵往事不斷翻湧。
想到自己的坎坷身世,命運多舛,嘴角勾起一抹自嘲。
似是得出了一番大徹大悟,對著鄭帥畢迴道,“念安降臨人世的那刻就沒了雙親,村裏倒灌黃水遭受滅頂之災,自那時起背負妖胎惡名,後因恩師命殞成了一名階下死囚。
眼下死罪雖免,身卻不由己。
遠來成都府,無親無故,無國無家,猶剩了一副虛皮囊。
這全是天命,守備又何言是非成敗呢?”
想到生死無常,獨自悠悠入世,如江河流水不知來去何從。
饒是英雄豪傑,到頭來終究不免一死,再如清風拂過不知何地歸處。
葉念安又慨然言道,“葉某出身貧寒,秉賦不強,雖有習藝卻未得名師。
自知身弱力微,更無妄想。
守備好意,念安心領了。
有句老話說,讀書萬卷,行路萬裏。
念安想借著此迴汴梁,雲遊一下名山大川,通都大邑。
眼界日廣,學問更高,他日方議取拾功名。”
葉念安神色沉寂,竭力掛著兩頰微笑,跪下一旁,將頭深深磕了下去。
鄭帥畢聽其話說得不重,語調雖淡,卻滿含了斬釘截鐵,不可抗拒之意。
遂起身攙起伏地肩頭,張口欲語。
可愣了半晌也未發出一字,隻木然望著窗外的暗夜空庭幽然長歎。
“先生既然心意已定,鄭某此廂不再挽留。
隻望葉先生能在府中安心養傷,待身子痊愈再動身迴京當也不遲。”
鄭帥畢定定看著葉念安良久,欠了欠身,繼而旋身走出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