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遠有些驚訝的看著李閻王,不是驚訝於李閻王的自信,而是驚訝於李閻王那看向自己、一直寧和溫暖的目光。
這可是李閻王!心毒性狠,動不動,就會在眼裏閃現殺意的李閻王!
李閻王的腦袋邊上,很快又多了一個腦袋,是林有!
林有緊挨著李閻王坐下,肩並著肩,以示他在這事上,與李閻王完全相同的立場:“哥兒,少堂剛才說的,也正是我想說的!不,還有大魚和胖子,是我們明心四神想說的!樺甸的事,你已經瞞著李大先生,沒了李大先生的點撥和幫扶,就不能再瞞著我們,不然,實在太危險!哥兒還一身要命的病症,有我們隨在身邊,好歹比別人知道應該如何的照顧你!哥兒——”
林有雙手撐著炕桌,滿懷希冀的看著誌遠:“之前我和少堂議王誌軍這事時,我們都覺得,樺甸一線,隻王誌軍幫襯著哥兒,不夠看!如今日本人對抗日軍大討伐,還搞什麽大檢舉大揭發,那聲勢多嚇人啊,多我們幾個幫扶,好歹也安全些。哥兒,你就如我們所願,讓我們明心四神,好好的扶佐你,保你的平安吧!”
邊上的李閻王猛點頭,附和道:“沒錯兒!有哥可說到點子上了!李大先生手眼通天,何等本事,又何等小心,樺甸一線上沒了他這個猛人護著你,那至少讓我們也摻乎進去,給哥兒當護罩!還有就是充當耳目,讓哥兒更加耳聰目明,更好的趨吉避兇!哥兒還身子骨軟弱,之前我和王誌軍聊了好一會,連他都覺得,今天如果有我們也跟著哥兒,哥兒一定能少受好些的苦,畢竟我們對這病已經知根知底,還精通經絡穴位,能幫哥兒減些疼……”
誌遠本想擺出一副森冷厲烈的模樣,然後嗬斥兩人,讓他們迴長春後頂木墩子,看下迴還敢瞎打聽他的事不!可終究是被兩人的誠意感動,冷不下臉,便隻好低下頭,吃粥!
李閻王和林有等了好一會,見誌遠頭都不抬,互相看一眼,若然說是哥兒在猶豫,那這麽一會子了,應該想透徹發話了,這麽不做聲,莫非要把他們之前的請求,給“淹”了,不了了之?
李閻王有點忍不住了,就那點子粥,這小祖宗還要吃多久?!又不是山珍海味,用得著這麽細細的品嗎!
才要張嘴,肋下一緊,是林有悄悄的用手肘頂了他一下,兩人對了一眼,林有微微搖頭,李閻王隻好把已經到嘴邊的話,又咽了迴去。
止住了李閻王,林有主動的撩誌遠的話頭:“哥兒,這粥,味道還好吧?”
“嗯,又綿滑又清香,很好喝!”誌遠輕聲漫應,繼續頭都不抬,抱著粥碗,吃相文雅的細咽慢嚐。
林有暗裏,輕輕的用手肘再捅了捅李閻王,然後樂嗬嗬的道:“哥兒喜歡就好!粥米淘洗幹淨後,我用花生油先把米拌過再熬的,這樣米容易開花,粥也格外綿軟柔滑——”跟著就轉頭看著李閻王:“人家生病,是三分病七分裝,一心要喝疙瘩湯,講究些的,疙瘩湯裏還會打進倆雞蛋或下點肉末什麽的,知道哥兒為啥一生病,就隻愛喝這種清粥嗎?”
李閻王也是個醒事的,當下立即配合唿應:“為啥啊?”
林有沒有立即迴答,頓一頓,長出一口氣,這不是作狀,而是想起了老爺子和哥兒之間的那些故事,真的心有所感,不由得感慨萬千:“因為,在哥兒心裏,這是順天老爺子,疼他的味道!”
果然如林有所料,炕桌對麵,某人的頭,抬了起來!
誌遠凝注著林有,一時間,心裏五味雜陳:或許是相處久了,或許是因為在自己身上極用心,有哥,他已經是真正懂我的人——是的!這雖隻是寡淡的清粥,但在於我,卻像是母親的乳汁一樣的甘甜,因為這是爹爹哺育我的溫暖,是爹爹疼我的味道!
一件件與米粥相關的往事,瞬間浮上心頭,往事一幕幕,海山的音容笑貌,宛若就在誌遠的眼前!精神專注給誌遠熬粥的海山;為了省下錢給誌遠買粥米,在雁翎煙攤前咽了咽口水就轉身走開的海山;還有那端著粥碗,將舀起的粥水在唇邊輕輕吹涼,然後再喂進誌遠嘴裏的海山……
想起海山,誌遠是喉嚨也哽了,眼也熱了,忙低下頭,一手死捏著調羹,一手緊抱著粥碗,差點就忍不住眼淚。
林有見是時候了,柔聲勸道:“哥兒,少堂有句話說得不錯,哥兒既然那麽在乎老爺子和明心堂,那就自己好好活著,親自去保護,險路難行,風高浪急,有我們幾個,為哥兒劈波斬浪,總比隻有黑子、長嘴還有王誌軍他們幫扶你,要穩妥些不是?”
誌遠仍舊低著頭,到能控好情緒忍迴眼淚,抬眼瞥一眼兩個手下:“你們的心思,我明白,你們的心意,我也收到了,你們急什麽,你們的本事,我心裏有數,好鋼自然是要用在刀刃上,到了要見真章的關頭,有你們出馬的時候!”
誌遠連捧人帶堵嘴,今天人不舒服,他不想此時就就急於作出決定,也不想林有他們再在自己耳邊聒噪,這麽說讓自己可進可退,讓不讓他們摻乎、幾時才讓他們加入,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誌遠不是輕易就改變主意的人,但時移世易,有因時製宜之必要,從今天和徐常青的見麵看,樺甸一線以後很可能不隻是為抗日軍募集和運送管製藥品了,還有更艱巨的任務,介入程度,看自己的決定也看情勢的發展,介時,光靠王誌軍他們,可能還真會力有不逮,誌遠已經預料到,自己很有可能,會在樺甸事務上,啟用明心四神!
李閻王一臉的興奮:“哥兒,你這是答應了?那,樺甸那邊的人,是什麽來頭?啥時候,讓我們摻乎?”
“別問!”
“啊?”李閻王的表情是既失望又不甘,不甘心之下,便在臉上堆上討好的笑,將身子趴在炕桌上,把腦袋往誌遠跟著湊:“哥兒,多少和我們倆說說唄!我們一直有留心著呢,聽說就幾個月前,‘大老楊’(當時東北民眾對楊靖宇將軍的昵稱)帶著他的人馬,把‘討伐’他的日本軍和漢奸軍給甩了,從玻璃河套出發,離了老窩磐石,渡過了輝發江,在蒙江一帶活動,其中,就包括樺甸!我們幾個,都忒想知道,樺甸的機密事,是不是和‘大老楊’有關?哥兒從自己嘴裏省下和搞來的藥,可是送給南滿遊擊隊的?若是,那可就大發了,‘大老楊’,那可是個敢和日本人碰硬,又能把日本人耍得團團轉的人,那就是好漢,那就是英雄啊!如果真是幫他做事,那可就賊來勁了!”
誌遠聽了,暗暗心驚,他的四神,還真夠敏銳的,所掌握的信息,不比他差多少。
同時心裏也有些不是滋味,樺甸的機密事,是不是和大名鼎鼎、被日本人視為心腹之患的“大老楊”有關,他還想知道呢!
因為別說自己了,因為組織被日本人破壞了,就連李純的黨員身份,徐常青都說現在已經無法證明了,自己隻是人家的朋友,不是“裏碼人”,人家不肯告訴!
誌遠隻能確定徐常青的身份,至於徐常青是否和“大老楊”有關,他送往樺甸的消炎藥等藥物,是否也惠及南滿遊擊隊,他也不知道!
但誌遠猜想,徐常青和“大老楊”是有關的!
雖然徐常青掌盤的武裝,隻打抗日旗號,沒有明確表示出政治上的傾向,表麵上看,與在南滿各地自發組織的抗日武裝,如各種名目的抗日軍、山林隊和舊東北軍遺留的隊伍沒啥不同,可徐常青是共產黨,這個誌遠是知道的,他相信徐常青在名號上不明盤,是為了讓隊伍能更好的生存,所謂樹大招風,若打出紅軍的旗號,隻怕他的隊伍在日本人“討伐”的順序裏,會立馬就提到最前頭!徐常青這人還是比較務實的,既打鬼子,也注重保存實力。誌遠料想,徐常青的隊伍和“大老揚”的隊伍,同為共產***的抗日武裝,肯定互為唿應,在物資上,應該也有互通有無。
之所以這麽判定,是誌遠就此問過徐常青,徐常青說因誌遠不是組織內的人,不能告訴他,但極鄭重的代表組織感謝他,說他提供的藥品,讓很多受傷的戰士,在密營裏治療好了傷病,因此活了下來,好些人還重返一線。
誌遠知道,徐常青的隊伍,也就四十多人,在樺甸搞出的響動並不是太大,誌遠判斷,光是徐常青的隊伍,應該不會有“很多”的人受傷,而且徐常青話裏,出現了“密營”二字,據說,這“密營”,是“大老楊”的一個獨特創造,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營地,儲存糧食、布匹、槍械、藥品等賴以生存的物資,這也是“大老楊”的隊伍特別抗打的原因之一,不過是幾百人的隊伍,去年秋末冬初,卻扛住了日偽軍千餘人的“討伐”,還成功渡江南下,馳騁於蒙江、輝南、海龍和樺甸等縣廣大地區,讓日本人頭痛不已。
誌遠抬起眼,似笑非笑的看著向他連珠炮似發問的李閻王:“我已經說過了,機密事有機密事的規矩,能和你們說的,我會說,不能說的,我一句不要問,你們就不能再尋根問底!我的話,你當是耳旁風?!”
這可是李閻王!心毒性狠,動不動,就會在眼裏閃現殺意的李閻王!
李閻王的腦袋邊上,很快又多了一個腦袋,是林有!
林有緊挨著李閻王坐下,肩並著肩,以示他在這事上,與李閻王完全相同的立場:“哥兒,少堂剛才說的,也正是我想說的!不,還有大魚和胖子,是我們明心四神想說的!樺甸的事,你已經瞞著李大先生,沒了李大先生的點撥和幫扶,就不能再瞞著我們,不然,實在太危險!哥兒還一身要命的病症,有我們隨在身邊,好歹比別人知道應該如何的照顧你!哥兒——”
林有雙手撐著炕桌,滿懷希冀的看著誌遠:“之前我和少堂議王誌軍這事時,我們都覺得,樺甸一線,隻王誌軍幫襯著哥兒,不夠看!如今日本人對抗日軍大討伐,還搞什麽大檢舉大揭發,那聲勢多嚇人啊,多我們幾個幫扶,好歹也安全些。哥兒,你就如我們所願,讓我們明心四神,好好的扶佐你,保你的平安吧!”
邊上的李閻王猛點頭,附和道:“沒錯兒!有哥可說到點子上了!李大先生手眼通天,何等本事,又何等小心,樺甸一線上沒了他這個猛人護著你,那至少讓我們也摻乎進去,給哥兒當護罩!還有就是充當耳目,讓哥兒更加耳聰目明,更好的趨吉避兇!哥兒還身子骨軟弱,之前我和王誌軍聊了好一會,連他都覺得,今天如果有我們也跟著哥兒,哥兒一定能少受好些的苦,畢竟我們對這病已經知根知底,還精通經絡穴位,能幫哥兒減些疼……”
誌遠本想擺出一副森冷厲烈的模樣,然後嗬斥兩人,讓他們迴長春後頂木墩子,看下迴還敢瞎打聽他的事不!可終究是被兩人的誠意感動,冷不下臉,便隻好低下頭,吃粥!
李閻王和林有等了好一會,見誌遠頭都不抬,互相看一眼,若然說是哥兒在猶豫,那這麽一會子了,應該想透徹發話了,這麽不做聲,莫非要把他們之前的請求,給“淹”了,不了了之?
李閻王有點忍不住了,就那點子粥,這小祖宗還要吃多久?!又不是山珍海味,用得著這麽細細的品嗎!
才要張嘴,肋下一緊,是林有悄悄的用手肘頂了他一下,兩人對了一眼,林有微微搖頭,李閻王隻好把已經到嘴邊的話,又咽了迴去。
止住了李閻王,林有主動的撩誌遠的話頭:“哥兒,這粥,味道還好吧?”
“嗯,又綿滑又清香,很好喝!”誌遠輕聲漫應,繼續頭都不抬,抱著粥碗,吃相文雅的細咽慢嚐。
林有暗裏,輕輕的用手肘再捅了捅李閻王,然後樂嗬嗬的道:“哥兒喜歡就好!粥米淘洗幹淨後,我用花生油先把米拌過再熬的,這樣米容易開花,粥也格外綿軟柔滑——”跟著就轉頭看著李閻王:“人家生病,是三分病七分裝,一心要喝疙瘩湯,講究些的,疙瘩湯裏還會打進倆雞蛋或下點肉末什麽的,知道哥兒為啥一生病,就隻愛喝這種清粥嗎?”
李閻王也是個醒事的,當下立即配合唿應:“為啥啊?”
林有沒有立即迴答,頓一頓,長出一口氣,這不是作狀,而是想起了老爺子和哥兒之間的那些故事,真的心有所感,不由得感慨萬千:“因為,在哥兒心裏,這是順天老爺子,疼他的味道!”
果然如林有所料,炕桌對麵,某人的頭,抬了起來!
誌遠凝注著林有,一時間,心裏五味雜陳:或許是相處久了,或許是因為在自己身上極用心,有哥,他已經是真正懂我的人——是的!這雖隻是寡淡的清粥,但在於我,卻像是母親的乳汁一樣的甘甜,因為這是爹爹哺育我的溫暖,是爹爹疼我的味道!
一件件與米粥相關的往事,瞬間浮上心頭,往事一幕幕,海山的音容笑貌,宛若就在誌遠的眼前!精神專注給誌遠熬粥的海山;為了省下錢給誌遠買粥米,在雁翎煙攤前咽了咽口水就轉身走開的海山;還有那端著粥碗,將舀起的粥水在唇邊輕輕吹涼,然後再喂進誌遠嘴裏的海山……
想起海山,誌遠是喉嚨也哽了,眼也熱了,忙低下頭,一手死捏著調羹,一手緊抱著粥碗,差點就忍不住眼淚。
林有見是時候了,柔聲勸道:“哥兒,少堂有句話說得不錯,哥兒既然那麽在乎老爺子和明心堂,那就自己好好活著,親自去保護,險路難行,風高浪急,有我們幾個,為哥兒劈波斬浪,總比隻有黑子、長嘴還有王誌軍他們幫扶你,要穩妥些不是?”
誌遠仍舊低著頭,到能控好情緒忍迴眼淚,抬眼瞥一眼兩個手下:“你們的心思,我明白,你們的心意,我也收到了,你們急什麽,你們的本事,我心裏有數,好鋼自然是要用在刀刃上,到了要見真章的關頭,有你們出馬的時候!”
誌遠連捧人帶堵嘴,今天人不舒服,他不想此時就就急於作出決定,也不想林有他們再在自己耳邊聒噪,這麽說讓自己可進可退,讓不讓他們摻乎、幾時才讓他們加入,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誌遠不是輕易就改變主意的人,但時移世易,有因時製宜之必要,從今天和徐常青的見麵看,樺甸一線以後很可能不隻是為抗日軍募集和運送管製藥品了,還有更艱巨的任務,介入程度,看自己的決定也看情勢的發展,介時,光靠王誌軍他們,可能還真會力有不逮,誌遠已經預料到,自己很有可能,會在樺甸事務上,啟用明心四神!
李閻王一臉的興奮:“哥兒,你這是答應了?那,樺甸那邊的人,是什麽來頭?啥時候,讓我們摻乎?”
“別問!”
“啊?”李閻王的表情是既失望又不甘,不甘心之下,便在臉上堆上討好的笑,將身子趴在炕桌上,把腦袋往誌遠跟著湊:“哥兒,多少和我們倆說說唄!我們一直有留心著呢,聽說就幾個月前,‘大老楊’(當時東北民眾對楊靖宇將軍的昵稱)帶著他的人馬,把‘討伐’他的日本軍和漢奸軍給甩了,從玻璃河套出發,離了老窩磐石,渡過了輝發江,在蒙江一帶活動,其中,就包括樺甸!我們幾個,都忒想知道,樺甸的機密事,是不是和‘大老楊’有關?哥兒從自己嘴裏省下和搞來的藥,可是送給南滿遊擊隊的?若是,那可就大發了,‘大老楊’,那可是個敢和日本人碰硬,又能把日本人耍得團團轉的人,那就是好漢,那就是英雄啊!如果真是幫他做事,那可就賊來勁了!”
誌遠聽了,暗暗心驚,他的四神,還真夠敏銳的,所掌握的信息,不比他差多少。
同時心裏也有些不是滋味,樺甸的機密事,是不是和大名鼎鼎、被日本人視為心腹之患的“大老楊”有關,他還想知道呢!
因為別說自己了,因為組織被日本人破壞了,就連李純的黨員身份,徐常青都說現在已經無法證明了,自己隻是人家的朋友,不是“裏碼人”,人家不肯告訴!
誌遠隻能確定徐常青的身份,至於徐常青是否和“大老楊”有關,他送往樺甸的消炎藥等藥物,是否也惠及南滿遊擊隊,他也不知道!
但誌遠猜想,徐常青和“大老楊”是有關的!
雖然徐常青掌盤的武裝,隻打抗日旗號,沒有明確表示出政治上的傾向,表麵上看,與在南滿各地自發組織的抗日武裝,如各種名目的抗日軍、山林隊和舊東北軍遺留的隊伍沒啥不同,可徐常青是共產黨,這個誌遠是知道的,他相信徐常青在名號上不明盤,是為了讓隊伍能更好的生存,所謂樹大招風,若打出紅軍的旗號,隻怕他的隊伍在日本人“討伐”的順序裏,會立馬就提到最前頭!徐常青這人還是比較務實的,既打鬼子,也注重保存實力。誌遠料想,徐常青的隊伍和“大老揚”的隊伍,同為共產***的抗日武裝,肯定互為唿應,在物資上,應該也有互通有無。
之所以這麽判定,是誌遠就此問過徐常青,徐常青說因誌遠不是組織內的人,不能告訴他,但極鄭重的代表組織感謝他,說他提供的藥品,讓很多受傷的戰士,在密營裏治療好了傷病,因此活了下來,好些人還重返一線。
誌遠知道,徐常青的隊伍,也就四十多人,在樺甸搞出的響動並不是太大,誌遠判斷,光是徐常青的隊伍,應該不會有“很多”的人受傷,而且徐常青話裏,出現了“密營”二字,據說,這“密營”,是“大老楊”的一個獨特創造,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營地,儲存糧食、布匹、槍械、藥品等賴以生存的物資,這也是“大老楊”的隊伍特別抗打的原因之一,不過是幾百人的隊伍,去年秋末冬初,卻扛住了日偽軍千餘人的“討伐”,還成功渡江南下,馳騁於蒙江、輝南、海龍和樺甸等縣廣大地區,讓日本人頭痛不已。
誌遠抬起眼,似笑非笑的看著向他連珠炮似發問的李閻王:“我已經說過了,機密事有機密事的規矩,能和你們說的,我會說,不能說的,我一句不要問,你們就不能再尋根問底!我的話,你當是耳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