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才蒙蒙亮,林有就輕手輕腳的,走出了家門。
昨晚,他幾乎一晚沒合過眼,一直守在他爹邊上,偶爾還要去看看睡在灶間的“小李”,那小李半夜起開始咳嗽,夜咳多為寒咳,林有估計他是淋了雨受了風寒,所以又給他煮了一碗薑湯,果然,薑湯熱熱的喝下去,人就睡安穩了。
風頭已經完全過去了,雨也停了,天上雲還是很厚,天邊泛起了魚肚白。
林有從院角搬出一架梯子,上房查看瓦麵的破損,準備把破的地方趕緊修一修,雖然他爹還病著,可他也不能過久的留在家裏,他今天午市前要不迴飯店去上工,春江飯店的經理王賢,可饒不了他。
林有把瓦麵上的樹枝雜物先撿了,正準備下來去搬瓦,就見“小李”,從屋裏走了出來。
“林大哥,早!修瓦麵嗎?要幫忙不?”小李說著,已經不待林有說什麽,自去院角捧了一疊舊瓦片,登梯遞給林有。
林有心裏甚是讚許,他正準備下梯去拿瓦片呢,能有個人幫忙遞瓦,最好不過。
林有接過瓦片,笑道:“看不出,你一個洋學生,還會泥瓦活?”
誌遠不答,下了梯子,又去搬瓦,一邊問:“林大哥,橋斷了,還有別的道能出屯不?”
“有!在橋的下遊一點,有船可渡!平時都走橋,那橋被洪水衝壞不止一迴了,隻要是橋壞了,就有屯裏的人在橋的下遊擺渡。”林有說著,抬頭看看天:“其實,隻要沒大的風雨,水不急,趟過去都行,水最多到大腿。”
誌遠登上梯子把瓦又遞給林有,然後輕聲道:“林大哥,那我就先走了,我得趕迴去,上今天的課。”
林有要誌遠稍等下,吃了早飯再走,可還沒等他從瓦麵上下來,就見“小李”已經換迴了他的那一套洋學堂的校服,在院裏對他揮揮手,然後就不理他的叫喚,疾步走了出去。
林有沒法,也隻好由他。
等林有修好瓦麵下來,迴屋走到灶間,看見他給小李換濕衣的那套舊衣服,疊得利利整整的,放在躺椅上麵,而衣服上頭,放著一小疊錢,各種麵值,約摸有十多元。明顯是小李,把他的錢,故意的留在了這裏。
這可是不少的錢,差不多是林有當掌勺大師傅一個月的工錢。
林有心裏感動,過去拿起錢,轉身就往門外跑,已受人恩,不能再拿人家的錢,他要把錢還給小李。
林有一氣追到渡口,卻不見小李,問撐擺渡船的招弟:“大妹子,剛才可有個穿洋學堂校服的人過渡?”
招弟告訴林有,確實有這麽個人,那人要過渡,卻身無分文。
這裏擺渡,本屯的2分,外地的要5分,那人沒錢,可待人和氣,又會誇人,誇招弟“巾幗不讓須眉”,誇得招弟喜不自勝。誰出門在外沒個難處,招弟免了他的擺渡費,而這個學生哥人也真的不錯,主動幫招弟撐船。
林有看向對岸,極目遠望,淡淡晨霧裏,哪裏還有那個為了幫他林有,搞得自己身上身無分文的恩人的影子。
誌遠迴到了長春城裏,卻沒有直接迴“家”——李熙的官邸,而是先到了銀錢業集中的西三道街,在益發錢莊前警覺的左右看看,這時時候還早,街鋪大多還沒開門,街上行人也不多,確認沒什麽異常,就閃身進了邊上的小巷子。
益發錢莊後門,誌遠輕輕敲門,很快門就開了,開門的人見是誌遠,一手就把他拉進去,然後關上了門。
“我的小祖宗!你上哪去了?!我們等了一晚上!懸著心一宿沒睡!”開門的人壓低聲音,滿臉焦急和擔心。
開門這人是誰?
王誌軍!
誌遠在湖炭礦當童工時,03工棚的房頭王誌軍!那個在湖炭礦,誌遠正倒黴催的時候,就說要做第一個效忠誌遠之人的那個王誌軍!
王誌軍已經跟隨誌遠好幾年,是誌遠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誌遠沒理他,急急進到屋裏上到二樓的小客廳裏,吩咐王誌軍:“快,拿衣服給我換,昨晚這麽大的風雨,一晚不見人,我估計老師在家都炸毛了,我得趕緊迴家去!”
說話間,又有兩個人走進小客廳。
一個是這家益發錢莊的掌櫃,姓劉名季援,年近四十,是個銀錢業裏的老手,是誌遠追隨李熙之後,為自己“狙擊”到的經營人才,為人恃才傲物,對他看不上的人,總是一副愛搭理不搭理的高冷模樣,但對誌遠,倒是忠心一片。
另一人衣著光鮮,錯了,不是光鮮,而是講究,這人是出身北平名門的關越然,也就是誌遠當年從二棒槌胯下救下、並助他成功逃離古蠍子魔窟的關四。
關四和王誌軍一樣,也已經跟了誌遠幾年,他自己家裏有丫頭仆僮伺候著他,他卻甘心追隨伺候誌遠,是誌遠手下最得力,最有權威的心腹。關四家裏有錢,又是啥都講究得有“範兒”的北平老宅門裏出來的少爺,在衣著上一向特別講究。
啥叫衣著講究?比如夏天到秋天,根據氣溫漸變,而在不同的時候穿五絲羅、七絲羅、九絲羅那就是講究,穿府綢那就是將就!這位關家四少爺穿衣的品位,誌遠自認是拍馬也追不上的,覺得也就隻有他的老師,那位家資巨萬、同為北平名門望族的李熙,能與之一拚。
誌遠追隨李熙的這幾年,先是跟李熙去日本遊學了幾個月,迴國後跟在李熙身邊學習,親眼見證了李熙聯手東三省商會主席張惠臨,為振興民族工業而與日本商人大幹了一場。
當時李熙得到消息,有日本商人準備在奉天開設一家大型的用機器製造日用陶瓷的工廠,如果此事事成,不但日後產品會在東北傾銷,中國的民族工業,也將會在這一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被擠壓出局。
李熙將消息告訴張惠臨,兩人決定趕在日本人的前麵設廠並投產,搶奪市場,讓日商知難而退。張惠臨在明,李熙在暗,聯同一批有報國之心的愛國人士,一方麵為日商建廠設置障礙,一方麵積極籌措,短短十天,就籌集到二十萬奉洋,創建了當時在中國最大規模的、用機器製造日用陶瓷的窯業股份有限公司,由張惠臨擔任第一任董事長,為國人生產便宜好用的日用陶瓷。
忙完了窯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籌建,李熙開始悉心培養誌遠,從誌遠最感興趣的經商著手,先是安排他到自己名下的商鋪、錢莊和洋行巡迴實習,後給他資本,讓他在大連開辦一家洋行,既是學做進出口貿易,學著和西洋人打交道,也是讓誌遠學習一個商業機構,如何從零開始建立。
洋行建立之後,李熙要將之送給誌遠,誌遠卻堅辭不受。
這既是他爹的教導,也是誌遠自己的誌氣。
李熙是他的老師,名義上的義父,後來李熙更是有意無意之間,向人介紹誌遠時,不稱誌遠是他的“義子”,而稱誌遠為他的“養子”李納,而這種關係,也確乎為誌遠帶來了很多人的看重和關照,故而誌遠認為,無論他幫李熙做多少事,都是應該的,不能收取老師大筆的贈與。
而誌遠堅信,隻要自己學好了本事,總有白手起家的那一天,他知道他爹對於李熙,還一直耿耿於懷,他不會用李熙的錢來孝敬海山,他要用真正是他自己賺迴來的錢,來孝敬爹爹,光大杜家的門楣。
就在大連,誌遠迎來了賺取自身第一桶金的機會,當時李熙的一個朋友的洋行,承運貨物的輪船,遇台風後在近海翻沉,麵臨倒閉,是誌遠,解開了這個死局。
誌遠在日本遊學時接觸過海上打撈公司,他勸那家洋行不要輕易放棄,自己則把關四和王誌軍都找了來,開始為此事積極奔走,在沒請求李熙援手的條件下,竟然真讓他籌集到了資金,請來了打撈公司,並得到當地漁民的支持,用土洋結合的法子,把那條沉船成功定位浮起並扶正了,散失貨物主要是桶裝油漆,也大部分被漁民們幫忙打撈上岸,事後,誌遠得到了一筆可觀的酬金。
這次沉船打撈,不但為誌遠賺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籌資的過程中,還讓他發現並俘獲了大連銀錢業裏的好手劉季援,除了恩情,是誌遠的堅韌、仁義和對漁民鄉親利益的維護,贏得了漁家出身的劉季援對他的忠誠。
有了資本和人材,在李熙的支持下,誌遠在大連開辦了第一家自己名下的錢莊,由此除了幫李家做事,也開始經營自己名下的生意,幾年間,已經在大連、奉天、哈爾濱和長春都有了自己店鋪生意,主要利用李熙滿鐵高級顧問的身份便利,把他的一票夥計都搞成了三等免票,將鐵路線作為運輸線,經營時髦緊俏的商品,而李熙看他做生意做得起勁兒,還送了他一份大禮,把李家經營高檔百貨類店鋪的一名好手張輔臣,從北平調到關外,讓他跟了誌遠。
而去年的“九一八”事變,大批東北難民湧入關內,而其中不少有資產者,在臨走前都急於拋售資產,有些資產價格極其低廉,事變後的半個月,誌遠人在日本留學,卻多次打電報給關四,指示關四,用盡流動資產,並不惜舉債,大量購入一些大城市的商業資產,一口氣盤下了二十多家店鋪,從旅館、大車店、錢莊、雜貨店到建材店都有,生意一下子大了好多。
而隨著局勢穩定,“滿洲國”建國,商業恢複,商業資產價值大幅迴升,誌遠適時出手部分產業就把債務還清了,短短幾個月,名下就多了十多家店鋪,才十九歲的誌遠,就這麽“發”了,成了個“大老板”、“大東家”了。
誌遠在去年,有一件“光宗耀祖”、讓李熙都感到驕傲的事,那就是誌遠考取了日本第一流的大學——東京帝國大學!中國人能考上這所大學的,可謂鳳毛麟角,李熙直言,隻要誌遠畢業迴國,等著他的,就是高官厚祿!
而誌遠,在東京帝國大學才上了幾個月的學,就在去年的11月份,不顧李熙的反對,放棄了在東京帝國大學的留學,從日本跑了迴來。
誌遠迴國,不是因為眼光遠大迴來搶買便宜的商業資產,而是為了他爹杜海山!
因為他在日本,得到了消息:他爹爹杜海山,帶著幾個他磨坊裏的工人,秘密參加了慶文秀以他商團為班底組建的“援馬抗日團”,開赴齊齊哈爾參加江橋抗戰,幫馬占山打日本人!
誌遠在東京,天天懸著心,他在電報裏對李熙直言:“除非師尊能找到我父,保他平安,不然我一定要迴國!” 11月中旬,當誌遠得知戰事已轉向有利於日方,在日方飛機輪番掃射、重炮連續轟炸下馬軍傷亡慘重卻又孤立無援時,誌遠再也坐不住了,不管李熙不許他迴國的死令,擺脫了李熙在東京的朋友對他的看管和追蹤,化妝成一個拮據的窮學生,坐船迴國。
誌遠隻有一個念頭:我要保護爹爹!我要去找他!
昨晚,他幾乎一晚沒合過眼,一直守在他爹邊上,偶爾還要去看看睡在灶間的“小李”,那小李半夜起開始咳嗽,夜咳多為寒咳,林有估計他是淋了雨受了風寒,所以又給他煮了一碗薑湯,果然,薑湯熱熱的喝下去,人就睡安穩了。
風頭已經完全過去了,雨也停了,天上雲還是很厚,天邊泛起了魚肚白。
林有從院角搬出一架梯子,上房查看瓦麵的破損,準備把破的地方趕緊修一修,雖然他爹還病著,可他也不能過久的留在家裏,他今天午市前要不迴飯店去上工,春江飯店的經理王賢,可饒不了他。
林有把瓦麵上的樹枝雜物先撿了,正準備下來去搬瓦,就見“小李”,從屋裏走了出來。
“林大哥,早!修瓦麵嗎?要幫忙不?”小李說著,已經不待林有說什麽,自去院角捧了一疊舊瓦片,登梯遞給林有。
林有心裏甚是讚許,他正準備下梯去拿瓦片呢,能有個人幫忙遞瓦,最好不過。
林有接過瓦片,笑道:“看不出,你一個洋學生,還會泥瓦活?”
誌遠不答,下了梯子,又去搬瓦,一邊問:“林大哥,橋斷了,還有別的道能出屯不?”
“有!在橋的下遊一點,有船可渡!平時都走橋,那橋被洪水衝壞不止一迴了,隻要是橋壞了,就有屯裏的人在橋的下遊擺渡。”林有說著,抬頭看看天:“其實,隻要沒大的風雨,水不急,趟過去都行,水最多到大腿。”
誌遠登上梯子把瓦又遞給林有,然後輕聲道:“林大哥,那我就先走了,我得趕迴去,上今天的課。”
林有要誌遠稍等下,吃了早飯再走,可還沒等他從瓦麵上下來,就見“小李”已經換迴了他的那一套洋學堂的校服,在院裏對他揮揮手,然後就不理他的叫喚,疾步走了出去。
林有沒法,也隻好由他。
等林有修好瓦麵下來,迴屋走到灶間,看見他給小李換濕衣的那套舊衣服,疊得利利整整的,放在躺椅上麵,而衣服上頭,放著一小疊錢,各種麵值,約摸有十多元。明顯是小李,把他的錢,故意的留在了這裏。
這可是不少的錢,差不多是林有當掌勺大師傅一個月的工錢。
林有心裏感動,過去拿起錢,轉身就往門外跑,已受人恩,不能再拿人家的錢,他要把錢還給小李。
林有一氣追到渡口,卻不見小李,問撐擺渡船的招弟:“大妹子,剛才可有個穿洋學堂校服的人過渡?”
招弟告訴林有,確實有這麽個人,那人要過渡,卻身無分文。
這裏擺渡,本屯的2分,外地的要5分,那人沒錢,可待人和氣,又會誇人,誇招弟“巾幗不讓須眉”,誇得招弟喜不自勝。誰出門在外沒個難處,招弟免了他的擺渡費,而這個學生哥人也真的不錯,主動幫招弟撐船。
林有看向對岸,極目遠望,淡淡晨霧裏,哪裏還有那個為了幫他林有,搞得自己身上身無分文的恩人的影子。
誌遠迴到了長春城裏,卻沒有直接迴“家”——李熙的官邸,而是先到了銀錢業集中的西三道街,在益發錢莊前警覺的左右看看,這時時候還早,街鋪大多還沒開門,街上行人也不多,確認沒什麽異常,就閃身進了邊上的小巷子。
益發錢莊後門,誌遠輕輕敲門,很快門就開了,開門的人見是誌遠,一手就把他拉進去,然後關上了門。
“我的小祖宗!你上哪去了?!我們等了一晚上!懸著心一宿沒睡!”開門的人壓低聲音,滿臉焦急和擔心。
開門這人是誰?
王誌軍!
誌遠在湖炭礦當童工時,03工棚的房頭王誌軍!那個在湖炭礦,誌遠正倒黴催的時候,就說要做第一個效忠誌遠之人的那個王誌軍!
王誌軍已經跟隨誌遠好幾年,是誌遠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誌遠沒理他,急急進到屋裏上到二樓的小客廳裏,吩咐王誌軍:“快,拿衣服給我換,昨晚這麽大的風雨,一晚不見人,我估計老師在家都炸毛了,我得趕緊迴家去!”
說話間,又有兩個人走進小客廳。
一個是這家益發錢莊的掌櫃,姓劉名季援,年近四十,是個銀錢業裏的老手,是誌遠追隨李熙之後,為自己“狙擊”到的經營人才,為人恃才傲物,對他看不上的人,總是一副愛搭理不搭理的高冷模樣,但對誌遠,倒是忠心一片。
另一人衣著光鮮,錯了,不是光鮮,而是講究,這人是出身北平名門的關越然,也就是誌遠當年從二棒槌胯下救下、並助他成功逃離古蠍子魔窟的關四。
關四和王誌軍一樣,也已經跟了誌遠幾年,他自己家裏有丫頭仆僮伺候著他,他卻甘心追隨伺候誌遠,是誌遠手下最得力,最有權威的心腹。關四家裏有錢,又是啥都講究得有“範兒”的北平老宅門裏出來的少爺,在衣著上一向特別講究。
啥叫衣著講究?比如夏天到秋天,根據氣溫漸變,而在不同的時候穿五絲羅、七絲羅、九絲羅那就是講究,穿府綢那就是將就!這位關家四少爺穿衣的品位,誌遠自認是拍馬也追不上的,覺得也就隻有他的老師,那位家資巨萬、同為北平名門望族的李熙,能與之一拚。
誌遠追隨李熙的這幾年,先是跟李熙去日本遊學了幾個月,迴國後跟在李熙身邊學習,親眼見證了李熙聯手東三省商會主席張惠臨,為振興民族工業而與日本商人大幹了一場。
當時李熙得到消息,有日本商人準備在奉天開設一家大型的用機器製造日用陶瓷的工廠,如果此事事成,不但日後產品會在東北傾銷,中國的民族工業,也將會在這一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被擠壓出局。
李熙將消息告訴張惠臨,兩人決定趕在日本人的前麵設廠並投產,搶奪市場,讓日商知難而退。張惠臨在明,李熙在暗,聯同一批有報國之心的愛國人士,一方麵為日商建廠設置障礙,一方麵積極籌措,短短十天,就籌集到二十萬奉洋,創建了當時在中國最大規模的、用機器製造日用陶瓷的窯業股份有限公司,由張惠臨擔任第一任董事長,為國人生產便宜好用的日用陶瓷。
忙完了窯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籌建,李熙開始悉心培養誌遠,從誌遠最感興趣的經商著手,先是安排他到自己名下的商鋪、錢莊和洋行巡迴實習,後給他資本,讓他在大連開辦一家洋行,既是學做進出口貿易,學著和西洋人打交道,也是讓誌遠學習一個商業機構,如何從零開始建立。
洋行建立之後,李熙要將之送給誌遠,誌遠卻堅辭不受。
這既是他爹的教導,也是誌遠自己的誌氣。
李熙是他的老師,名義上的義父,後來李熙更是有意無意之間,向人介紹誌遠時,不稱誌遠是他的“義子”,而稱誌遠為他的“養子”李納,而這種關係,也確乎為誌遠帶來了很多人的看重和關照,故而誌遠認為,無論他幫李熙做多少事,都是應該的,不能收取老師大筆的贈與。
而誌遠堅信,隻要自己學好了本事,總有白手起家的那一天,他知道他爹對於李熙,還一直耿耿於懷,他不會用李熙的錢來孝敬海山,他要用真正是他自己賺迴來的錢,來孝敬爹爹,光大杜家的門楣。
就在大連,誌遠迎來了賺取自身第一桶金的機會,當時李熙的一個朋友的洋行,承運貨物的輪船,遇台風後在近海翻沉,麵臨倒閉,是誌遠,解開了這個死局。
誌遠在日本遊學時接觸過海上打撈公司,他勸那家洋行不要輕易放棄,自己則把關四和王誌軍都找了來,開始為此事積極奔走,在沒請求李熙援手的條件下,竟然真讓他籌集到了資金,請來了打撈公司,並得到當地漁民的支持,用土洋結合的法子,把那條沉船成功定位浮起並扶正了,散失貨物主要是桶裝油漆,也大部分被漁民們幫忙打撈上岸,事後,誌遠得到了一筆可觀的酬金。
這次沉船打撈,不但為誌遠賺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籌資的過程中,還讓他發現並俘獲了大連銀錢業裏的好手劉季援,除了恩情,是誌遠的堅韌、仁義和對漁民鄉親利益的維護,贏得了漁家出身的劉季援對他的忠誠。
有了資本和人材,在李熙的支持下,誌遠在大連開辦了第一家自己名下的錢莊,由此除了幫李家做事,也開始經營自己名下的生意,幾年間,已經在大連、奉天、哈爾濱和長春都有了自己店鋪生意,主要利用李熙滿鐵高級顧問的身份便利,把他的一票夥計都搞成了三等免票,將鐵路線作為運輸線,經營時髦緊俏的商品,而李熙看他做生意做得起勁兒,還送了他一份大禮,把李家經營高檔百貨類店鋪的一名好手張輔臣,從北平調到關外,讓他跟了誌遠。
而去年的“九一八”事變,大批東北難民湧入關內,而其中不少有資產者,在臨走前都急於拋售資產,有些資產價格極其低廉,事變後的半個月,誌遠人在日本留學,卻多次打電報給關四,指示關四,用盡流動資產,並不惜舉債,大量購入一些大城市的商業資產,一口氣盤下了二十多家店鋪,從旅館、大車店、錢莊、雜貨店到建材店都有,生意一下子大了好多。
而隨著局勢穩定,“滿洲國”建國,商業恢複,商業資產價值大幅迴升,誌遠適時出手部分產業就把債務還清了,短短幾個月,名下就多了十多家店鋪,才十九歲的誌遠,就這麽“發”了,成了個“大老板”、“大東家”了。
誌遠在去年,有一件“光宗耀祖”、讓李熙都感到驕傲的事,那就是誌遠考取了日本第一流的大學——東京帝國大學!中國人能考上這所大學的,可謂鳳毛麟角,李熙直言,隻要誌遠畢業迴國,等著他的,就是高官厚祿!
而誌遠,在東京帝國大學才上了幾個月的學,就在去年的11月份,不顧李熙的反對,放棄了在東京帝國大學的留學,從日本跑了迴來。
誌遠迴國,不是因為眼光遠大迴來搶買便宜的商業資產,而是為了他爹杜海山!
因為他在日本,得到了消息:他爹爹杜海山,帶著幾個他磨坊裏的工人,秘密參加了慶文秀以他商團為班底組建的“援馬抗日團”,開赴齊齊哈爾參加江橋抗戰,幫馬占山打日本人!
誌遠在東京,天天懸著心,他在電報裏對李熙直言:“除非師尊能找到我父,保他平安,不然我一定要迴國!” 11月中旬,當誌遠得知戰事已轉向有利於日方,在日方飛機輪番掃射、重炮連續轟炸下馬軍傷亡慘重卻又孤立無援時,誌遠再也坐不住了,不管李熙不許他迴國的死令,擺脫了李熙在東京的朋友對他的看管和追蹤,化妝成一個拮據的窮學生,坐船迴國。
誌遠隻有一個念頭:我要保護爹爹!我要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