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的秋天,比往年不同,入秋了,天氣也還是比較熱,報紙上的消息,本溪附近,疫病流行,而且是比較烈性的霍亂,已經死了不少人。
海山聽得消息,立即讓誌遠暫停去城裏趕集,本溪離奉天沒多遠,海山擔心疫病很快會蔓延到奉天附近,怕孩子去人多的地方會感染時疫。
除了叫誌遠不要去趕集,也和村裏的人說,水要燒開了喝,生吃的瓜果要洗幹淨,飯前便後要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
這天上午,海山見沒什麽病人來看病,叫上誌遠,兩父子將一個海山做的長木架子抬上,給趙一春的火磨坊送去。
前幾天,拒絕了和趙一春的婚事後,海山和趙一春沒再見過麵,之前兩人還沒翻臉時,火磨坊要用到一個木架子放東西,本來要讓人做的,為替趙一春省錢,海山說家裏整修還剩下些木料,他自己能做,就沒讓人做。兩人翻臉幾天,架子海山用閑暇時間,做好了,特意給趙一春送來。
對趙一春,海山還是有歉意的,希望多少能補償一下。
木架子蠻重的,海山自然舉重若輕,但誌遠就不行了,走幾步就得放下喘息一會,走得慢,還沒到小火磨坊前,趙一春就已經看到了他們。
她的磨坊,正在安裝機器,海山不再是監工了,她隻能自己來,可憐她一個女人家,什麽也不懂,別人說什麽,就是什麽。
她知道那個木架子,是送給她的。
寡婦門前是非多,嫁不成海山,村裏人的口水差點沒把她淹死。
他恨海山,也恨誌遠。
海山和誌遠把長木架抬到磨坊門前,才放下,趙一春走了出來,一副找人吵架的架勢,氣勢兇兇的踢了一腳木架:“別放這!我一小寡婦,可受不起人家來裝好人獻殷勤的,無功不受祿,拿走,別放在這裏,髒我的地方!”
海山看了她一眼,他才不受激呢,更不會受女人的氣。
海山哼了一聲:“嚷嚷啥啊?!這是村路,不是你家!要,就讓人拿進去,不要,就放這,自有人拿了去劈了當柴燒!”
說著從口袋裏拿出一小紙條,放在木架上,然後牽著誌遠揚長而去,理都不理她。
趙一春氣了個蛤蟆鼓,走過去,撇一眼那紙條,上麵有字,寫著:火磨師傅:張官屯,周金鎧。
看完,趙一春那一肚子的氣,就全泄了。
心還有點酸,眼還有點熱。
火磨坊快完工了,沒了海山,她一個女人家,真的沒腳蟹一樣,什麽都不懂,不知怎麽辦好,她的當務之急,就是請個好的有經驗的火磨師傅,好幫她把火磨坊的工程驗收了,然後準備開張。
她知道要請人,但不知去哪裏請人,更不知怎麽才能請到一個可靠的人。
她也知道海山幫一個火磨坊做早市,同行的情況會比較清楚,但才翻的臉,說了老死不相往來,總不能拉下臉來求人幫自己找個可靠的好師傅吧。
她隻能求人,介紹好的火磨師傅給她,但一直還沒著落。
趙一春抓起那張字條,看著海山兩父子的背影,很想追上去,道聲謝。
但畢竟礙於臉麵,沒動腳窩子。
趙一春歎自己命薄。
海山真的是個好人,可惜自己爭不過一個小野種,和他有緣無份!
趙一春對著木架猶豫好一會,還是招唿正在磨坊幹活的兩個師傅,把木架抬進了磨坊。
既然人家白白送來的,不用白不用,白用誰不用?!哼,這是海山欠她的!
心裏的真實意思卻是,她海山哥給她做的架子,她舍不得被人拿了去,劈了當柴燒。
別人要閑話,就由別人閑話去吧,她想起她給海山做的那雙鞋,海山並沒有再還給她,似乎,可能,也許,她還有機會。
沒過幾天,時疫果然蔓延到奉天附近,報紙上說,奉天周邊村子,染上霍亂的已有上千人,疑似感染的人更多,已經有老弱和小孩因此暴斃。
而本次霍亂源頭的本溪,初步估計染病者中,病死者十有二、三,“疫情極兇,幾乎家家戴孝”,一時間,渾河堡村裏,也是人心惶惶。
海山頗有眼光,提早備足了防治霍亂的草藥,為了預防,配了含穿心蓮、板藍根、黃岑、蒲公英、蒼術等草藥的方劑,天天熬一大鍋,村裏誰要喝,都可以來杜家門外,免費取飲。
怕趙一春臉皮薄,不來喝藥,還特備了一包草藥,並一盒治療霍亂的成藥玉樞丹,讓誌遠給趙一春悄悄送去。
由於霍亂流行,玉樞丹已經價格暴漲,不但貴,而且賣斷了貨。
叫誌遠去送,也是望趙一春能念誌遠的好,以後見了他,別罵別給臉色瞧,別太過份。
雖有預防,還是擋不住時疫蔓延到渾河堡村。
先是一個村裏專門外出幫人殺豬的屠夫,突然出現瀉吐,胸脘痞悶症狀,過了沒兩天,村裏就有十多個人也突然有了類似的症狀,而那屠夫,吐瀉驟作,吐物有腐臭味,小便短赤,高熱不退,眼窩凹陷,才幾天,人就已經暴瘦,那樣子就像隨時都要吹燈拔蠟了,甚是嚇人。
突然暴發的疫情,讓海山應接不暇,忙得幾乎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由於一下子病人太多,海山和村裏頭頭腦腦們商量,把病人都集中在那屠夫家裏去醫治,嘔吐物和大小便都在遠離水源的地方挖坑深埋。
由於天天和病人接觸,海山生怕自己會感染霍亂並把病傳給誌遠,加上也時常有人把急症病人抬到杜家請他醫治,家裏也不安全,便把誌遠托付給石頭的爹娘,讓他吃住都在石頭家,誰知沒兩天,石頭的娘也染病了,沒辦法,這天晚上,海山來到趙一春家,求趙一春讓誌遠住到小火磨坊去,以避免傳染。
趙一春的小火磨已經完工,但正趕上時疫,所以還沒開張,暫時空置著,坊內除了機房庫房,還有一間屋子是砌了炕的,預備著給以後的工頭或帳房先生住的地方,讓誌遠去那裏住,並沒有多少不便。
海山並沒有進屋,兩人就在院門那裏,一個門裏,一個門外的說話,一來兩人是“翻了臉的”,二來兩人也要避嫌。
“那屋子給遠子住,可以。不過,我有個條件。”趙一春說。
自翻臉後,海山先是送木架,後是送藥,趙一春的氣消了不說,這些天下來,還想透切了,杜海山是個好男人,還是個自己忘不了放不下的好男人,這樣的男人,一定要想法子抓上手。
“啥條件?”海山問。
“張官屯的周金鎧,我……我沒去請,你不是給一個磨坊做早市嗎,要不,你辭了那邊,到我的火磨坊來幫我打理,你呢,再不用天天跑那麽遠,我呢,也有了個知根知底,可靠的掌櫃。”
海山好半天沒作聲。
想不到這個女人,對自己還是沒死心。
他並不生氣,反而有點……有點……小得意。
但他不能答應,他要做的是光大杜家醫館,完成老爹的心願:“不行,我家醫館離不了人,你找周金鎧吧,他人我見過,蠻實誠的。不然,也不推薦給你。”
趙一春連忙讓步:“我一個女人家,什麽都不懂,沒腳蟹一樣,不過,我會學,以後,沒事時我看著,有事時,你這個掌櫃,拿個主意就行,不耽誤你給別人看病,光大杜家醫館。”
見海山不作聲,趙一春忙又加一句:“工錢上頭,好商量。以後磨坊要賺錢,送幹股都成。”
海山被人倒追得多了,小娘們送殷勤也見慣了,但趙一春如此的讓步,還是讓他出乎意料。
“那,我想想再說吧,眼下,病人太多,是沒那功夫了。”海山道。
趙一春立即迴應道:“好,我先去收拾下,你讓遠子過來吧。”海山雖沒答應,但好歹鬆了點口,這就是轉機,趙一春趕緊抓著機會。
隻要海山答應了,他們就是東主和掌櫃的關係了,那海山,還能跳出她的五指山麽。
海山迴到家,幫誌遠打好鋪蓋卷兒,然後把誌遠叫到跟前,拿出兩盒玉樞丹,小心的幫孩子收在口袋裏,叮囑道:“收好了,別讓人看到,就這兩盒了,你自己留著備個萬一。”
雖隻是小別,海山還是一再叮嚀:“你自己千萬小心,做完活,手一定要洗幹淨再吃東西,爹就怕你也染上。爹給人看病,自會有人給爹做飯,迴頭我幫你把做飯的東西,也搬過去,你不舍得那些雞,雞架我也給你搬過去!這家你最近別迴來,那些病人吐時都是噴射一樣,濺得到處都是,家裏你住不得。”
“爹!家裏住不得,你怎麽還住啊,爹,我擔心你啊!”
海山憐愛的摸著孩子的頭:“爹沒事!爹這麽壯,還吃藥預防呢,倒是你啊,讓爹天天懸著心!”
趙一春的小火磨坊內。
趙一春掌著燈,誌遠在炕上鋪排著鋪蓋,他爹海山在外頭廚房布置好鍋碗瓢盆,一邊往外走,一邊扔下一句:“我迴家幫孩子抱點柴火過來。”說著就出了大門。
趙一春對誌遠恨意還未消,一直沒搭理過誌遠,看海山遠去,半是感歎半是埋怨的說了一句:“你爹沒說的,什麽都為你做了,你,為你爹,做過什麽?”
趙一春恨誌遠擋她的好姻緣,心裏恨不得誌遠能為他爹做點好事——那就是勸說海山,趕緊把自己娶過門去。
誌遠不知趙一春在思春,不知她話的原意。
隻感覺她那話很刺心,是啊,爹爹什麽都為自己做了,自己為爹爹,做了什麽?
海山聽得消息,立即讓誌遠暫停去城裏趕集,本溪離奉天沒多遠,海山擔心疫病很快會蔓延到奉天附近,怕孩子去人多的地方會感染時疫。
除了叫誌遠不要去趕集,也和村裏的人說,水要燒開了喝,生吃的瓜果要洗幹淨,飯前便後要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
這天上午,海山見沒什麽病人來看病,叫上誌遠,兩父子將一個海山做的長木架子抬上,給趙一春的火磨坊送去。
前幾天,拒絕了和趙一春的婚事後,海山和趙一春沒再見過麵,之前兩人還沒翻臉時,火磨坊要用到一個木架子放東西,本來要讓人做的,為替趙一春省錢,海山說家裏整修還剩下些木料,他自己能做,就沒讓人做。兩人翻臉幾天,架子海山用閑暇時間,做好了,特意給趙一春送來。
對趙一春,海山還是有歉意的,希望多少能補償一下。
木架子蠻重的,海山自然舉重若輕,但誌遠就不行了,走幾步就得放下喘息一會,走得慢,還沒到小火磨坊前,趙一春就已經看到了他們。
她的磨坊,正在安裝機器,海山不再是監工了,她隻能自己來,可憐她一個女人家,什麽也不懂,別人說什麽,就是什麽。
她知道那個木架子,是送給她的。
寡婦門前是非多,嫁不成海山,村裏人的口水差點沒把她淹死。
他恨海山,也恨誌遠。
海山和誌遠把長木架抬到磨坊門前,才放下,趙一春走了出來,一副找人吵架的架勢,氣勢兇兇的踢了一腳木架:“別放這!我一小寡婦,可受不起人家來裝好人獻殷勤的,無功不受祿,拿走,別放在這裏,髒我的地方!”
海山看了她一眼,他才不受激呢,更不會受女人的氣。
海山哼了一聲:“嚷嚷啥啊?!這是村路,不是你家!要,就讓人拿進去,不要,就放這,自有人拿了去劈了當柴燒!”
說著從口袋裏拿出一小紙條,放在木架上,然後牽著誌遠揚長而去,理都不理她。
趙一春氣了個蛤蟆鼓,走過去,撇一眼那紙條,上麵有字,寫著:火磨師傅:張官屯,周金鎧。
看完,趙一春那一肚子的氣,就全泄了。
心還有點酸,眼還有點熱。
火磨坊快完工了,沒了海山,她一個女人家,真的沒腳蟹一樣,什麽都不懂,不知怎麽辦好,她的當務之急,就是請個好的有經驗的火磨師傅,好幫她把火磨坊的工程驗收了,然後準備開張。
她知道要請人,但不知去哪裏請人,更不知怎麽才能請到一個可靠的人。
她也知道海山幫一個火磨坊做早市,同行的情況會比較清楚,但才翻的臉,說了老死不相往來,總不能拉下臉來求人幫自己找個可靠的好師傅吧。
她隻能求人,介紹好的火磨師傅給她,但一直還沒著落。
趙一春抓起那張字條,看著海山兩父子的背影,很想追上去,道聲謝。
但畢竟礙於臉麵,沒動腳窩子。
趙一春歎自己命薄。
海山真的是個好人,可惜自己爭不過一個小野種,和他有緣無份!
趙一春對著木架猶豫好一會,還是招唿正在磨坊幹活的兩個師傅,把木架抬進了磨坊。
既然人家白白送來的,不用白不用,白用誰不用?!哼,這是海山欠她的!
心裏的真實意思卻是,她海山哥給她做的架子,她舍不得被人拿了去,劈了當柴燒。
別人要閑話,就由別人閑話去吧,她想起她給海山做的那雙鞋,海山並沒有再還給她,似乎,可能,也許,她還有機會。
沒過幾天,時疫果然蔓延到奉天附近,報紙上說,奉天周邊村子,染上霍亂的已有上千人,疑似感染的人更多,已經有老弱和小孩因此暴斃。
而本次霍亂源頭的本溪,初步估計染病者中,病死者十有二、三,“疫情極兇,幾乎家家戴孝”,一時間,渾河堡村裏,也是人心惶惶。
海山頗有眼光,提早備足了防治霍亂的草藥,為了預防,配了含穿心蓮、板藍根、黃岑、蒲公英、蒼術等草藥的方劑,天天熬一大鍋,村裏誰要喝,都可以來杜家門外,免費取飲。
怕趙一春臉皮薄,不來喝藥,還特備了一包草藥,並一盒治療霍亂的成藥玉樞丹,讓誌遠給趙一春悄悄送去。
由於霍亂流行,玉樞丹已經價格暴漲,不但貴,而且賣斷了貨。
叫誌遠去送,也是望趙一春能念誌遠的好,以後見了他,別罵別給臉色瞧,別太過份。
雖有預防,還是擋不住時疫蔓延到渾河堡村。
先是一個村裏專門外出幫人殺豬的屠夫,突然出現瀉吐,胸脘痞悶症狀,過了沒兩天,村裏就有十多個人也突然有了類似的症狀,而那屠夫,吐瀉驟作,吐物有腐臭味,小便短赤,高熱不退,眼窩凹陷,才幾天,人就已經暴瘦,那樣子就像隨時都要吹燈拔蠟了,甚是嚇人。
突然暴發的疫情,讓海山應接不暇,忙得幾乎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由於一下子病人太多,海山和村裏頭頭腦腦們商量,把病人都集中在那屠夫家裏去醫治,嘔吐物和大小便都在遠離水源的地方挖坑深埋。
由於天天和病人接觸,海山生怕自己會感染霍亂並把病傳給誌遠,加上也時常有人把急症病人抬到杜家請他醫治,家裏也不安全,便把誌遠托付給石頭的爹娘,讓他吃住都在石頭家,誰知沒兩天,石頭的娘也染病了,沒辦法,這天晚上,海山來到趙一春家,求趙一春讓誌遠住到小火磨坊去,以避免傳染。
趙一春的小火磨已經完工,但正趕上時疫,所以還沒開張,暫時空置著,坊內除了機房庫房,還有一間屋子是砌了炕的,預備著給以後的工頭或帳房先生住的地方,讓誌遠去那裏住,並沒有多少不便。
海山並沒有進屋,兩人就在院門那裏,一個門裏,一個門外的說話,一來兩人是“翻了臉的”,二來兩人也要避嫌。
“那屋子給遠子住,可以。不過,我有個條件。”趙一春說。
自翻臉後,海山先是送木架,後是送藥,趙一春的氣消了不說,這些天下來,還想透切了,杜海山是個好男人,還是個自己忘不了放不下的好男人,這樣的男人,一定要想法子抓上手。
“啥條件?”海山問。
“張官屯的周金鎧,我……我沒去請,你不是給一個磨坊做早市嗎,要不,你辭了那邊,到我的火磨坊來幫我打理,你呢,再不用天天跑那麽遠,我呢,也有了個知根知底,可靠的掌櫃。”
海山好半天沒作聲。
想不到這個女人,對自己還是沒死心。
他並不生氣,反而有點……有點……小得意。
但他不能答應,他要做的是光大杜家醫館,完成老爹的心願:“不行,我家醫館離不了人,你找周金鎧吧,他人我見過,蠻實誠的。不然,也不推薦給你。”
趙一春連忙讓步:“我一個女人家,什麽都不懂,沒腳蟹一樣,不過,我會學,以後,沒事時我看著,有事時,你這個掌櫃,拿個主意就行,不耽誤你給別人看病,光大杜家醫館。”
見海山不作聲,趙一春忙又加一句:“工錢上頭,好商量。以後磨坊要賺錢,送幹股都成。”
海山被人倒追得多了,小娘們送殷勤也見慣了,但趙一春如此的讓步,還是讓他出乎意料。
“那,我想想再說吧,眼下,病人太多,是沒那功夫了。”海山道。
趙一春立即迴應道:“好,我先去收拾下,你讓遠子過來吧。”海山雖沒答應,但好歹鬆了點口,這就是轉機,趙一春趕緊抓著機會。
隻要海山答應了,他們就是東主和掌櫃的關係了,那海山,還能跳出她的五指山麽。
海山迴到家,幫誌遠打好鋪蓋卷兒,然後把誌遠叫到跟前,拿出兩盒玉樞丹,小心的幫孩子收在口袋裏,叮囑道:“收好了,別讓人看到,就這兩盒了,你自己留著備個萬一。”
雖隻是小別,海山還是一再叮嚀:“你自己千萬小心,做完活,手一定要洗幹淨再吃東西,爹就怕你也染上。爹給人看病,自會有人給爹做飯,迴頭我幫你把做飯的東西,也搬過去,你不舍得那些雞,雞架我也給你搬過去!這家你最近別迴來,那些病人吐時都是噴射一樣,濺得到處都是,家裏你住不得。”
“爹!家裏住不得,你怎麽還住啊,爹,我擔心你啊!”
海山憐愛的摸著孩子的頭:“爹沒事!爹這麽壯,還吃藥預防呢,倒是你啊,讓爹天天懸著心!”
趙一春的小火磨坊內。
趙一春掌著燈,誌遠在炕上鋪排著鋪蓋,他爹海山在外頭廚房布置好鍋碗瓢盆,一邊往外走,一邊扔下一句:“我迴家幫孩子抱點柴火過來。”說著就出了大門。
趙一春對誌遠恨意還未消,一直沒搭理過誌遠,看海山遠去,半是感歎半是埋怨的說了一句:“你爹沒說的,什麽都為你做了,你,為你爹,做過什麽?”
趙一春恨誌遠擋她的好姻緣,心裏恨不得誌遠能為他爹做點好事——那就是勸說海山,趕緊把自己娶過門去。
誌遠不知趙一春在思春,不知她話的原意。
隻感覺她那話很刺心,是啊,爹爹什麽都為自己做了,自己為爹爹,做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