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四劍俠,燕不凡。


    青衫客輕飄飄一言,引得在場三人同時側目。


    如此人的名,樹的影,俠義滿江湖,便是當真如此。


    他無須如同楚升、封瑜一般自報家門出處,燕不凡三字便已是如雷貫耳。


    楚升自是起身行禮,封瑜也慌忙起身相拜,那冼四郎倒是如同未聞,隻是乘著這個機會又扯下一塊烤肉來吃。


    燕不凡也是並不見怪,隻是衝楚升二人擺手,讓他們先且坐下,旋即又笑著道:“不過略略薄名而已,不值當如此。”


    “敢問燕大俠來並州處是為何事?若有需要,在下定然鼎立相助。”楚升最先言語,鏗鏘有力。


    冼四郎倒是可以不管不顧,他乃是出身冼氏,對俗世江湖本來就沒有半點觀感;再者,其人經脈俱斷,武道已絕,縱然是誰人在他麵前,也不過爾爾,隻是過眼浮煙。但對楚升而言,他立得君子劍之名,無論心底願或不願,這人設便需要他有這番姿態。


    封瑜似是江湖經驗少,糯糯半晌,憋出一句,“小道亦是如此...”


    燕不凡倒也是絲毫不加以隱瞞,從懷中摸出一卷畫冊,撇嘴道:“往日在江南一地,我倒是欠了沈半疆一份人情,是以不得不承這人情,來尋一小子。”


    “這天下之大,十九州茫茫人海,便隻如同是大海撈針罷...”冼四郎不鹹不淡道。


    “是以...”燕不凡苦笑搖頭,“是以我尋了那包打聽,明得其人蹤跡所向,應當是落在了這並州一地。”


    天下消息最為靈通的,倒是包打聽、半日仙、百曉生三人了,三人又術業各有專攻,彼此各有所長。對這蹤跡所向,江湖瑣事格外通曉的便是包打聽了。若是說在十九州尋人,找包打聽必然會有所得,江湖傳言果然也是不虛。


    “沈半疆?”封瑜撓了撓頭,有些不確定的問道:“是我道教丹鼎派,三豐道人的弟子後代?”


    “是矣...”


    封瑜倒是未曾去糾結沈半疆其人,反倒是有些喃喃自語道:“三豐道人仙姿不曾見,實在遺憾...若三豐道人仍在,哪裏還有個什麽丹鼎道南北二宗的爭端。”


    他一符籙派道人卻來遺憾丹鼎派祖師級別人物的仙姿已逝,聽起來倒是著實有些古怪。


    但如此,卻也可見三豐道人竟是這般為人尊崇。


    這期間,卻有民間傳言,三豐道人與一關聯大夏立朝之事。


    話說彼時大夏開國明武大帝馬下平得亂世,奪取天下,定華夏十九州。


    其人一生征戰四方,與天下英傑爭位展宏圖,自然非是隻以己身便能舉定鼎之勢。正所謂騰龍而起,有風有雲有雨相隨相伴,助成滔天之勢。明武大帝身側也有左膀右臂相助,一者乃是儒士,一者乃是和尚。


    一和尚,不是他人,正是天禧和尚,攜潑天之功居身大夏佛門首祖。


    然而其人畢竟不以佛法見長,是以這佛門首祖的身份多不被眾僧認同。而他身死之後,立得佛門八宗之一的常樂寺一直隻是尋常,若不是有大夏朝廷在上,恐怕常樂寺也早就被踢出了佛門八寺之一。


    至於那儒士,則姓劉,名文成,乃是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其人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正有神鬼之智、仙人之術。


    民間人言:三分天下諸葛丞相,一統江山文成太師。


    後天下即定,明武大帝欲以江山萬年穩固不倒,是以命劉文成持斬龍劍絕天下龍脈,獨留宿州泗水城鳳陽延綿山巒龍脈存留。而這鳳陽山龍脈正也不是他處,正是大夏龍脈之處所,現已修築夏皇陵,著七千披甲士日夜相守,寸步不可離。


    而劉文成斬龍脈得歸,後辭了官便隱居山林去也。


    那海外三山有人言,夏初劉文成,有一身隱元修為,乃是陸地神仙之姿,本可碎虛空而去。


    隻是他斬天下龍脈之所,正行得是奉君命,以逆天之舉,致使一身幾近仙人的功夫俱毀。如此境界,若是身死,也當如佛門道家高人一般,肉身百年不毀不損,可他遭天罰,歸隱山林後第三年竟肉身崩碎而死。


    其人身死,但劉氏家族卻留存下來,承劉文成之底蘊,奉斬龍劍定家族氣運,正是為神機世家劉,與諸葛氏並為五大易世家之一。


    如此卻有一言,定得那大夏龍脈居鳳陽山巒之人為誰?


    彼時明武大帝尚未出生,其祖父不過一平民百姓,喚作夏初一。


    其人耕種完畢,躺在山巒末尾一土窩中休息,卻正有一道士經過此地,便站在土窩之上久久不離。夏初一心中起疑,便有一問,道人指著腳下他睡覺之所,說道:“此為寶地,集天地之靈氣匯聚於此,枯木可抽新芽,死水可育活魚。若葬居於此,則其子孫後代有難言之貴。”


    夏初一奉以為祖訓傳下,死後便葬於此地,後明武出,定天下鼎。


    而明武年少,縱是有宏圖之誌,可出身貧寒,依舊難以伸展,竟隻是四海為家。一日留宿一名山道庭,夜半卻有一須發皆白老道踏月而至,身側帶有一短褐少年、一懵懂小道士。老道左手持一青花瓷盆,右手持一杆湛綠竹節杆棍,懷中鼓鼓囊囊卻是一塊漆黑石頭,由是命三人選擇。


    明武欲取青花瓷盆以作日後乞討所用,也或是想日後典當換些錢銀。但少年眼疾手快,當先搶得青花瓷盆抱在懷中,明武轉而欲拿湛綠竹節杆棍,卻又被懵懂小道士搶在手中,是以隻能取了那漆黑石頭在手。


    老道搖頭歎息而去,命三人下山。


    自此之後,明武進而轉運,征戰四野得天下;而那少年卻是行商賈之事,聚天下之財,供明武養軍征戰。


    至於懵懂小道士,卻成了一乞丐道人,四處乞討求生。


    老道早已堪得模糊天命,明武與少年、小道士三人,乃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祖上又皆是葬在了龍脈上,皆有大氣運大造化的人物。而雞叫頭遍時明武大帝出生,雞叫二遍時那少年出生,雞叫三遍時小道人出生。


    老道卻有天人修為,三人所擇所選若有不同,他可助三人換命改運。


    隻是一切冥冥自有天意,明武生於雄雞頭鳴時,取得漆黑石頭喚作“石中玉”,正是日後大夏定國璽;少年生於雞鳴二遍,取得青花瓷盆喚作“聚寶盆”,成富可敵國之身;小道士生於雞鳴之尾,取得湛綠竹節杆棍喚作“乞兒棍”,命卻最是淒涼。


    一者,成了天下最貴的人;一者,成了天下最富的人;一者,卻成了天下最窮的人。


    而老道士不是別人,正是同明武祖父言龍脈所在的道人,自號三豐道人。


    小道人自號渺渺道人,又喚空空道人,衣衫襤褸,跛足而行,卻早在江湖中不見了蹤影。


    少年則是當初那三豐道人收得一俗世弟子,姓沈。


    ————————————————


    或者傳說也隻是傳說,沈家究竟有沒有那個被天下商賈傳的幾如神鬼的聚寶盆不說,但沈家人最會做生意,行聚財之舉卻是人盡皆知的。


    當年的沈姓少年後世家族,便是一代豐厚過一代,及至現在,其家族財富究竟有幾多富饒,竟是誰都說不上來。而今沈家家主也隨祖上,更精通商賈之事,在他執掌沈家一來,一季所得便是要比朝廷一年賦稅還要高,由是被人稱作為“沈半疆”,因財富積累到他這一代,一家之財便足以抵得半個十九州。


    曾有江南人傳言,沈家大宅當中,有一處最為機密的獨立院落書房,乃是喚作“聚寶齋”。


    那院中通道以琉璃鋪就,書房內則以黃金鋪地,白銀鑄牆,書架是那千年檀香木,香氣繚繞而百年不散。自夜晚之時,房中無需點亮燭光便幾如白晝,卻是在四處鑲嵌有三百零六顆南海鮫珠,其極盡奢華竟是到了這般地步。


    一般如這等豪紳家族,便不免成了皇家刀下的肥豬,但當年那沈姓少年也是伶俐,彼時在以錢財助明武大帝奪天下之時便有一約,得了明武大帝親筆所述一天命皇文。沈家以後代不沾官場,年年供奉,歲歲奉禮,再伴著從龍之功一舉避免了日後成為皇家肥豬的下場。


    財富畢竟惹人眼紅,官麵身份穩固之後,沈家後代也是聰明,四處修橋鋪路,乃是成了天下文明的鄉賢。且他們雖不從官,但卻多與官場大佬們打好關係。更在天下十九州每州設得一處“沈氏書齋”,資助各州貧寒士子,每逢開得科舉一途,更是撒下白銀不計其數,免費提供食宿倒隻是灑灑水而已,若遇到盤纏不足者便免費奉銀,也不圖利也不索息,更不會向這些士子們要求半分。


    但天下讀書人卻也都是要臉的,沈家並無半分要求,但他們受人恩惠,日後便是成長為再正直的官員,都不免對沈家心有好感,而這對沈家而言便也就夠了。


    及至沈半疆時,這官場文道一路已經是鋪設的穩固如同金湯,隻要大夏不倒,沈家便不會再官麵逢難。沈半疆卻也有豪情才智,他自詡不弱於沈家曆代家主半分,由是便開始在武途一路鋪設關係,交好天下英雄,避免沈家遭遇來自江湖的刀劍。


    而燕不凡所欠的這份人情,自也是由此而來。


    他眼眸微閉,迴憶間苦笑無奈道:“當年我身中那冰玄老翁、水冥老嫗的玄冰蝕,須得挺過七次寒毒,曆經三百四十三個日夜方可得以脫解。但那兩個老不死的皆是半步法身的強者,寒毒何其猛烈,及至第四次寒毒爆發時,便已經是昏死在道途。由是便被沈家人所救,以千年老參、南海蚌珠等等珍奇藥材續命,養我體魄內氣,方才抑住寒毒,留得這條性命來。”


    “天下欠了沈家人情的人不計其數,或有千萬?”燕不凡略略一笑,卻豪邁道:“雖說多我一個燕不凡不多,少我一個燕不凡不少,但我這人素來不願平白落人情義,能還自然便須得還了去。因而這事我恰巧得知,便將事情攬了過來,雖說不足以償還人情,畢竟也教我心間舒坦。”


    話語悠悠落下,燕不凡將那副沈家人畫卷展開給幾人看,楚升目光一頓,心中權衡了片刻,指著畫卷上的小子道:


    “這人...在下見過。”


    眾人都望了過來,燕不凡也是眼前一亮,急忙問道:“卻是在何處?”


    “此地有一李姓豪紳...其子身死,這人便直有些瘋癲了,於人市購得七七四十九個童女,欲為其子大辦冥婚。今日在下又恰逢其人購得一胖小子,直言便要在其子成親當晚,烹為肉食,嚐一嚐人肉的滋味。”


    饒是那冼四郎一直置身事外,聽了這話也不禁瞠目結舌,低聲嘀咕道:“這世上竟有這般厲鬼似的人物?”


    小道士麵色也有些發白,低頭不知在想著些什麽。


    燕不凡倒是長舒了一口氣,他雖然遵循包打聽指點來到並州欽城,但若要尋人也還真是依舊麻煩,楚升的這番巧遇卻不正好讓他如夜逢燭?至於這等食人之舉一事,他行走得江湖久遠得多,反倒是見怪不怪,淡然道:“這天下人熙熙攘攘,千般人便有千種姿態,彼此人心隔著肚皮,雖然都是人模人樣,可有些人軀殼中有一腔熱血肝膽,有人卻是披著人皮的惡鬼,若不仔細來看,誰人知道彼此皮囊下究竟是個什麽玩意?一切倒也隻是尋常。”


    言語間,他笑著道:“無論如何,找到了便好,縱然是龍潭虎穴,我便也將這小子撈出來便是。”


    楚升也跟著笑,道:“可否算上我一個?兩日後那場冥婚人肉宴,在下倒是也想混進去拓些視野,看看赴宴的都是哪些個披著人皮的窮兇惡鬼,順手便也送他們歸還地獄是也。”


    燕不凡自然對楚升觀感甚佳,當即大笑道:“如何不可...”


    小道士封瑜也糯糯開口,“便也帶上我吧...在下實則是為除一屍神教魔頭及至並州,但碰到這種事,自然不可以袖手旁觀!”


    “小道士你這是為除屍神教的哪位人物?”


    “似是喚作湘中白毛尾?”封瑜言語間似是有些不確定。


    “...這人在湘中確是也有幾分名氣。”燕不凡有些擔憂的問道:“你那茅山術可是足以應對?”


    “並無問題!”小道士封瑜似是底氣頗足。


    燕不凡聽在耳中,隻是淡淡點頭不再多言,心中卻隻以為封瑜是少年人禁不住刺激,說得一些打腫臉的話,便打定主意若有機會,定然是要幫他一幫的。


    冼四郎聽在耳中,不言不語,隻是吃光了烤肉,自尋了一處角落縮成一團。


    夜色漸漸也已深,楚升倒是又與燕不凡聊上了幾句,卻也提到了玄冰蝕一事,更將自己曾經同病相憐的事情道出,更是拉近了彼此關係。他畢竟是一俗人,這般人物在眼前,自然要借機交好,以期對自己日後有大裨益。


    俗是真的俗,功利也真有幾分功利。


    不久,二人也不再言語,楚升閉眼歇息。


    燕不凡卻撥動著篝火,目光偶然轉過身後,冼四郎不知什麽時候睜開了眼,正望著外麵又斷斷續續下起的夜雨。


    一把便拍在了冼四郎肩膀,後者迴過頭來,燕不凡摟著襤褸青年肩頭道:“你又有何打算?”


    “與我何幹?”冼四郎拍在燕不凡手上,卻好似打在石頭上一樣,反倒是自己手掌發麻,旋即哼了一聲扭過頭去。


    他言語絲毫不客氣,燕不凡卻也不動怒,隻是款款道:“行走江湖不是蒙住雙耳,不管不問的走上他六萬裏;而是一場自我的曆練,遇事當敢為、應為。正所謂塵世煉凡心,不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若是如此,你走上他十萬八千裏,除了磨穿了幾十對靴子又有何用?你的劍心何日可磨練得成?”


    冼四郎迴過頭來,目光微縮,沉默許久道:“又能如何?”


    “佛門有一言...”身後忽然傳來聲音,卻是楚升睜開眼望來,笑道:


    “菩提本非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冼四郎低頭思索片刻,出聲問道:“此言有謬?”


    楚升便笑,“出世為佛路,入世當劍道。閣下欲煉劍心,非是自始不沾塵埃可得;而應當是須以惹得塵埃,拂去塵埃,有此一遭,曆練一遭,塵世滾打摸爬上一周,方才有所得。”


    “若以在下所言,於閣下而言,那便正是...”


    “身是菩提樹,


    心是明鏡台。


    時時常拭免,


    不使染塵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一大掌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歲末末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歲末末子並收藏第一大掌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