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首對峙幾人,卻也因此而有些劍拔弩張了起來。
四匪當中,榮平乃是帶頭大哥,此刻他自是當仁不讓站在眾匪最前端,與那總鏢頭洪宣相對。
然而他卻是如坐針氈,額頭已然見汗,聽著耳邊越發刺耳的叫罵聲,太陽穴都有些突突直跳,心裏氣的隻想動手揮刀。巧合的是,那洪宣卻也是一般無二,更是心裏鬱悶,也恨不得對那些叫嚷的蠢物破口大罵。
為何,這原因卻是非常簡單的。
那榮平四人,便有三人原本正在閉關,隻留那“奔雷豨”雷通暫時值守,本已好生叮囑,若不是大事不可尋他三人。但這雷通卻是個莽撞的性子,這一日便有山中小匪通報,柴山道乃有大批隊伍路過,觀其陣仗,看那鏢車,必有大錢財,若是幹這一票自是極佳的。
他倒是說幹就幹,當下便領著些人匆忙趕來劫道,索性雷通也還知些分寸,明白這等大批隊伍他一人卻也是拿不下的,便派人喚來其餘三人。而那閉關的三匪還未到時,雷通已然埋伏好了,便在探頭探腦,卻被一生行鏢,多為機警的洪宣發現,後者便令下戒備。
雷通便是腦袋一熱,莽莽撞撞帶人衝了出去,見到那有百人的隊伍,且都是壯漢鏢師,又有洪宣在前,竟在半途中有些躊躇起來,卻是退也不是進也不是。而關鍵時候,三匪便複又令人已至,榮平是個機靈的,看這陣仗便知這鏢隊己方吞不下,然而即已見刀兵,若是不講個清楚卻也不妥,便帶親信上前與洪宣一言,便也是想要互有得一個台階,此事就此掀過罷了。
而這卻也正趁了洪宣心思,他們這番人馬自然是滅得了柴山匪的,但他卻是個行鏢人,又不是江湖俠客,做這種吃力不討好之事作甚,便也不欲動手。於是雙方便也就正對了心思,卻還未顯露,尚在相互試探時,那鏢隊中卻傳來了這番罵聲,幾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他們為匪,便是做得那刀口舔血的事情,時刻把腦袋別再褲腰帶上,如此自然多有偏激,哪裏有過被人這般侮辱。於是,那眾匪也紛紛叫罵不已,此時雙方首領便陷進了尷尬境地。
若是四匪退步,便威信全失。
而洪宣雖未總鏢頭,但那些江湖人亦非是他鏢局鏢師,他也無力讓這些人閉嘴,不然一路行鏢又要如何依賴?
由此,原本應當是個人退一步便可以完美解決的事情,竟是僵在此處,雙方都隱隱帶著幾分想要動手的趨勢。
楚升到時,那雷通正有些發狠的衝著榮平喊道:“這番人如此侮辱我等,如何能忍得下這口氣!”
“倒不如舍下這身肉,也要一刀砍翻那些鳥廝!”
本是匪,兇且悍,端的是暴戾十足,十個便有八個有得這番心思。
榮平也是騎虎難下,正在心間左右為難之際,他卻見到一個熟人從鏢隊中走了來,卻是主動抱拳行禮,口中且稱道:“楚掌門,不意又在此處與楚掌門相逢。”
楚升助他訂柴山匪規矩,立“四盟八約”,他立下“九要”。
如此,綠林當中,他們柴山匪便得為首倡,日後必定聲名大振,因此榮平對楚升亦是多為恭敬。而他有此番作態,其餘三匪俱都一般如是,紛紛抱拳行禮,倒是惹得洪宣不由得另眼相看。
楚升站定腳步,見這幾人都麵色犯難,他目光在周遭一掃便也明白,便率先開口笑道:“諸位都是豪傑人物,又何至於此,因些許意氣之爭便刀刃相接?”
有他這個中間人在,雙方對峙的氣勢便也散去不少。
楚升便又轉身為洪宣介紹道:“洪總鏢頭,這四位乃是柴山四匪,雖此刻聲名不顯,但他四人首倡綠林規矩,提有‘四盟八約九要’,若在綠林流傳開來,必然為綠林推崇。且四位寨主雖是從匪,但卻從未有過下山擾民之舉,當得是‘義匪’一稱。”
這話自然是刻意捧這四人的,四匪雖是未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大事,但有些惡事倒也做得不少,如此一番言語,榮平四人麵色都有些赫然。
但花花轎子總歸是要眾人抬的,洪宣行鏢一生,自然也是明白個中道理,他也是個老油條,當下便抱拳恭敬行禮,口中隻稱,“卻是我這番孤陋寡聞,此番途徑柴山,本當親自拜會四位寨主才是。”
實際上,這洪宣早和柴山匪打過交道,此廂做的倒是像模像樣,全好似從未見過一般。
且他又知這四人沒甚拿得出手,楚升方才特意強調,便恐怕隻有那綠林規矩才是重要的,便知趣的詢問起來。
楚升又介紹來洪宣,榮平四人便也順坡下驢,一個久仰久仰,一個有禮了有禮了,俱都是人模人樣,看的楚升心裏好笑。
洪宣問起,榮平便又頗為自豪的將四盟八約九要一一道來,洪宣卻是聽到那“九要”當中有一,“走鏢要”,臉色倒也算是精彩,略微僵了僵才滿口稱讚起來。
見場麵這才稍微熱絡了起來,楚升便讓人取來酒水,便有碗取來為五人倒上,自己又倒了碗,便道:“這番也算是相識了,四位寨主便看在我的麵子上,共喝過這碗酒,此事卻是自此揭過如何?”
他說的卻是讓榮平等人揭過,等於又在抬高四人,且不說榮平本就有心思平息爭執,便是楚升這番言行也是讓他無話可說,便也就豪邁接來飲下。
雙方這卻是杯酒釋卻了矛盾,避免了一番刀兵之災。
那諸匪自是返山而去,而洪宣便也自去約束鏢隊眾人,一同過這柴山道。
見鏢隊走得七七八八了,楚升便也要動手,便朝著榮平拱手欲辭。
後者似是有心事,一時未曾理會,楚升卻也不在意,自要隨鏢隊離去,但剛行卻一兩步,便聽得榮平喊道:“且止步...”
他有些疑惑的轉過身來,便問道:“不知榮寨主可還有什麽事嗎?”
榮平卻是皺著眉頭想了想,壓低聲音道:“且隨我來...”
楚升有些不明所以,便看了看鏢隊,見一時未全出柴山道,卻有那楊元誌扶刀於馬上,便是目光往上,正與楚升相視,輕輕點了點頭,未曾動彈。
楚升心裏知道,他這是怕柴山匪對楚升動手,因此便不曾離去,隻是隨時防備著。
衝他笑了笑,楚升便轉身隨榮平轉過石後,榮平亦是麵目嚴肅,揮手令眾匪退卻,保證難以聽到二人對話。
見他如此慎重,楚升心知必當是有重要之事,便也是不禁嚴肅了幾分。
榮平且依舊是不甚放心的左右看了看,確認無人後才湊近在楚升耳邊,卻是低聲道:
“不意楚掌門竟在此趟鏢中,我榮平有承掌門‘定規’揚名之恩,便有一言相告。”
“出得柴山道,過了落龍城府境,入得浦陽城府境,切記萬萬不可再隨隊往前!”
楚升心中一動,目光深邃的看向榮平,卻是開口道:“請以實言!”
咬了咬牙,榮平便道:“這趟鏢,早有人定下了,曾亦有邀我共行此事,我柴山一眾不曾同意,因此便知。”
“那是何人?”
“那人卻是來自…太湖!”
四匪當中,榮平乃是帶頭大哥,此刻他自是當仁不讓站在眾匪最前端,與那總鏢頭洪宣相對。
然而他卻是如坐針氈,額頭已然見汗,聽著耳邊越發刺耳的叫罵聲,太陽穴都有些突突直跳,心裏氣的隻想動手揮刀。巧合的是,那洪宣卻也是一般無二,更是心裏鬱悶,也恨不得對那些叫嚷的蠢物破口大罵。
為何,這原因卻是非常簡單的。
那榮平四人,便有三人原本正在閉關,隻留那“奔雷豨”雷通暫時值守,本已好生叮囑,若不是大事不可尋他三人。但這雷通卻是個莽撞的性子,這一日便有山中小匪通報,柴山道乃有大批隊伍路過,觀其陣仗,看那鏢車,必有大錢財,若是幹這一票自是極佳的。
他倒是說幹就幹,當下便領著些人匆忙趕來劫道,索性雷通也還知些分寸,明白這等大批隊伍他一人卻也是拿不下的,便派人喚來其餘三人。而那閉關的三匪還未到時,雷通已然埋伏好了,便在探頭探腦,卻被一生行鏢,多為機警的洪宣發現,後者便令下戒備。
雷通便是腦袋一熱,莽莽撞撞帶人衝了出去,見到那有百人的隊伍,且都是壯漢鏢師,又有洪宣在前,竟在半途中有些躊躇起來,卻是退也不是進也不是。而關鍵時候,三匪便複又令人已至,榮平是個機靈的,看這陣仗便知這鏢隊己方吞不下,然而即已見刀兵,若是不講個清楚卻也不妥,便帶親信上前與洪宣一言,便也是想要互有得一個台階,此事就此掀過罷了。
而這卻也正趁了洪宣心思,他們這番人馬自然是滅得了柴山匪的,但他卻是個行鏢人,又不是江湖俠客,做這種吃力不討好之事作甚,便也不欲動手。於是雙方便也就正對了心思,卻還未顯露,尚在相互試探時,那鏢隊中卻傳來了這番罵聲,幾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他們為匪,便是做得那刀口舔血的事情,時刻把腦袋別再褲腰帶上,如此自然多有偏激,哪裏有過被人這般侮辱。於是,那眾匪也紛紛叫罵不已,此時雙方首領便陷進了尷尬境地。
若是四匪退步,便威信全失。
而洪宣雖未總鏢頭,但那些江湖人亦非是他鏢局鏢師,他也無力讓這些人閉嘴,不然一路行鏢又要如何依賴?
由此,原本應當是個人退一步便可以完美解決的事情,竟是僵在此處,雙方都隱隱帶著幾分想要動手的趨勢。
楚升到時,那雷通正有些發狠的衝著榮平喊道:“這番人如此侮辱我等,如何能忍得下這口氣!”
“倒不如舍下這身肉,也要一刀砍翻那些鳥廝!”
本是匪,兇且悍,端的是暴戾十足,十個便有八個有得這番心思。
榮平也是騎虎難下,正在心間左右為難之際,他卻見到一個熟人從鏢隊中走了來,卻是主動抱拳行禮,口中且稱道:“楚掌門,不意又在此處與楚掌門相逢。”
楚升助他訂柴山匪規矩,立“四盟八約”,他立下“九要”。
如此,綠林當中,他們柴山匪便得為首倡,日後必定聲名大振,因此榮平對楚升亦是多為恭敬。而他有此番作態,其餘三匪俱都一般如是,紛紛抱拳行禮,倒是惹得洪宣不由得另眼相看。
楚升站定腳步,見這幾人都麵色犯難,他目光在周遭一掃便也明白,便率先開口笑道:“諸位都是豪傑人物,又何至於此,因些許意氣之爭便刀刃相接?”
有他這個中間人在,雙方對峙的氣勢便也散去不少。
楚升便又轉身為洪宣介紹道:“洪總鏢頭,這四位乃是柴山四匪,雖此刻聲名不顯,但他四人首倡綠林規矩,提有‘四盟八約九要’,若在綠林流傳開來,必然為綠林推崇。且四位寨主雖是從匪,但卻從未有過下山擾民之舉,當得是‘義匪’一稱。”
這話自然是刻意捧這四人的,四匪雖是未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大事,但有些惡事倒也做得不少,如此一番言語,榮平四人麵色都有些赫然。
但花花轎子總歸是要眾人抬的,洪宣行鏢一生,自然也是明白個中道理,他也是個老油條,當下便抱拳恭敬行禮,口中隻稱,“卻是我這番孤陋寡聞,此番途徑柴山,本當親自拜會四位寨主才是。”
實際上,這洪宣早和柴山匪打過交道,此廂做的倒是像模像樣,全好似從未見過一般。
且他又知這四人沒甚拿得出手,楚升方才特意強調,便恐怕隻有那綠林規矩才是重要的,便知趣的詢問起來。
楚升又介紹來洪宣,榮平四人便也順坡下驢,一個久仰久仰,一個有禮了有禮了,俱都是人模人樣,看的楚升心裏好笑。
洪宣問起,榮平便又頗為自豪的將四盟八約九要一一道來,洪宣卻是聽到那“九要”當中有一,“走鏢要”,臉色倒也算是精彩,略微僵了僵才滿口稱讚起來。
見場麵這才稍微熱絡了起來,楚升便讓人取來酒水,便有碗取來為五人倒上,自己又倒了碗,便道:“這番也算是相識了,四位寨主便看在我的麵子上,共喝過這碗酒,此事卻是自此揭過如何?”
他說的卻是讓榮平等人揭過,等於又在抬高四人,且不說榮平本就有心思平息爭執,便是楚升這番言行也是讓他無話可說,便也就豪邁接來飲下。
雙方這卻是杯酒釋卻了矛盾,避免了一番刀兵之災。
那諸匪自是返山而去,而洪宣便也自去約束鏢隊眾人,一同過這柴山道。
見鏢隊走得七七八八了,楚升便也要動手,便朝著榮平拱手欲辭。
後者似是有心事,一時未曾理會,楚升卻也不在意,自要隨鏢隊離去,但剛行卻一兩步,便聽得榮平喊道:“且止步...”
他有些疑惑的轉過身來,便問道:“不知榮寨主可還有什麽事嗎?”
榮平卻是皺著眉頭想了想,壓低聲音道:“且隨我來...”
楚升有些不明所以,便看了看鏢隊,見一時未全出柴山道,卻有那楊元誌扶刀於馬上,便是目光往上,正與楚升相視,輕輕點了點頭,未曾動彈。
楚升心裏知道,他這是怕柴山匪對楚升動手,因此便不曾離去,隻是隨時防備著。
衝他笑了笑,楚升便轉身隨榮平轉過石後,榮平亦是麵目嚴肅,揮手令眾匪退卻,保證難以聽到二人對話。
見他如此慎重,楚升心知必當是有重要之事,便也是不禁嚴肅了幾分。
榮平且依舊是不甚放心的左右看了看,確認無人後才湊近在楚升耳邊,卻是低聲道:
“不意楚掌門竟在此趟鏢中,我榮平有承掌門‘定規’揚名之恩,便有一言相告。”
“出得柴山道,過了落龍城府境,入得浦陽城府境,切記萬萬不可再隨隊往前!”
楚升心中一動,目光深邃的看向榮平,卻是開口道:“請以實言!”
咬了咬牙,榮平便道:“這趟鏢,早有人定下了,曾亦有邀我共行此事,我柴山一眾不曾同意,因此便知。”
“那是何人?”
“那人卻是來自…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