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寶不肯接受小老虎,平安見懿安太後抱著小老虎不撒手,便將小老虎送給了她。


    張嫣跟得了一個兒子似得,連其他禮物都來不及看,就抱著小老虎迴慈寧宮了,生怕平安反悔再要迴去。


    乾清宮裏,隻剩下張薔母子,殿裏的法容、薑姑姑、懷恩等人,全都識趣地退了出去,留下母子二人,安安靜靜地享受親子時光。


    ………………………………


    大軍凱旋,京營將士們放假十天,迴家與家人團聚,將士們帶迴來的餉銀和遼東特產,讓各家商輔的買賣格外興隆,有錢人家爭著購買將士們帶迴來的皮毛、東珠、山參,還有用醃製的鹹魚,就圖那些魚夠大。


    經營糧食布匹,日用百貨的商家,更是被將士家屬們狠狠地消費了一波,將年前積壓的貨物,全都賣出去了,一時間商業繁榮,京城裏跟過年一樣熱鬧。


    最熱鬧的是《明報》,不停地宣傳遼東的黑土地,長白山裏的珍貴木材,還有遼東海裏撈不完的鯡魚,幾乎每日都有一到兩篇,關於遼東的報道,使遼東這塊地方,一直處於京城話題中心。


    而遼東最缺的,就是人手,刑部、大理寺、京兆府的牢獄裏,人犯已經被清空,全都送到遼東服刑。


    五城兵馬司加強了巡城,一些打架鬥毆的小事,以前兵丁們一般不會抓人,勸和勸和得了。現在不行,全都抓起來,送到遼東去服刑。


    一時間,街上的大小混子們,幾乎絕跡,治安都好了不少,小孩子都敢單獨出門了。


    還遠遠不夠,往年冬天,有大量的難民到京城乞食,官府要在幾大城門外開設粥廠,到了開春,這些人會陸續返鄉,但有些失去土地的難民,會滯留在京城。


    今年,這些難民都被送去了遼樂,有一家人去開荒種地的,隻要去到遼東,每人分五十畝地,一家十口八口的失地農民,去到遼東就能做個小地主,而且免三年田銳,這樣的好事兒,上哪兒找去?


    東征大軍還沒進山海關,戶部組織的第一批自由民,便拖家帶口地出發了,他們一路上的食物,都由官府發放,去到目的地,每人還能從當地央行裏,借到五兩銀子的安家費,用於購買農具和種子。


    這筆銀子是無息貸款,還款期高達五年,可以用糧食還貸,還能用山上的獵物、河裏的魚蝦等物資還貸。


    這政策一出來,城外的難民都走光了,有些往年來京,滯留在京城打小工糊口的百姓,也紛紛舉家遷移去了遼東。


    還有些人,被大戶人家招攬,衝著高薪,拋家舍業地闖遼東,要為家人搏一條發財之路。


    還有在遼東立了功,封了衛所官職,留在當地的官兵,許多人寫信迴來,讓家人遷去遼東,按照官府的規定,這些人去到遼東,每人還能分到五十畝土地,一下子從城市貧民,躍升為遼東地主,真真是祖墳冒了青煙了。


    三月還沒有過完,京城的赤貧人口,就少了四成,戶部每月發放的糧票,從八萬斤,降到五萬斤。


    ………………………………


    持續的炒作,哦不,宣傳,還帶得去年發行的土地債券,也升了值,有人公開收購債券,當初一兩銀子的債券,現在能賣到一兩一分銀子,一年不到,就升值一成。


    最會算賬的,是小老百姓們,他們當初購買土地債券,大多是衝著那五畝土地去的,但現在,隻要去遼東,每人就能分得五十畝土地,這五畝地,就沒有那麽香了。


    許多人見有利可圖,開始拋售套現。


    城南阜財坊,宋良家裏,宋良正在接待一位來訪的客人。


    坐在他對麵的,是一位二十來歲的書生,小時候,鄰居們都叫他阿治,在天啟六年的王恭廠大爆炸中,失去了父母,與六歲的妹妹成了孤兒。


    兄妹倆在難民營裏,多得宋阿牛和宋良父子相助,帶著他到工地上幹活,掙錢給他妹妹治病。


    後來遇到他父親的朋友,鄰居蘇應璧,兄妹倆被蘇應璧收養照顧,如今,阿治已經長成一位標杆似的青年,取得了秀才功名,拜在蘇應璧門下,學習工程管理,去年,又考進燕京大學,繼續學習工程管理。


    他兄妹與宋家一樣,是阜財坊的原住民,宛平縣衙裏,能查到他們原來房子的地契,所以迴遷的時候,兄妹倆分到了一座二進的院子,和家裏原來的鋪子,阿治將鋪子租出去,自己邊讀書,邊在蘇應璧身邊做事,掙錢養活自己和妹妹。


    特意與宋家做了鄰居,時常走動,今日,就是與宋良商量債券買賣的事來了。


    宋良已經成了蘇應璧的得力助手,每月拿著十幾兩銀子的高薪,成了一家九口人的頂梁柱。


    去年購買土地債券的時候,他拿出全部積蓄,買了五百兩的債券,聽說債券漲價,他想出手,又拿不定主意,特意找阿治來商量。


    “阿治,你學問比老哥我大,你說說,這債券,咱賣還是不賣?”宋良低聲問,他手裏的債券,賣掉就能賺五十兩。


    “賣!”阿治果斷地說,“宋大哥不找小弟,小弟也要來勸大哥賣掉,小弟手裏的八十兩債券,也要賣掉。”


    “為何?”宋良見他如此果斷,又覺得年輕人容易衝動,“萬一債券再漲價呢?”


    然後他又腦補道:“是呀,去到遼東就能分五十畝地,誰還會在乎這五畝地呢?趁著漲價,賣了還能掙一筆……”


    阿治卻搖頭道:“五十畝地?那得去到遼東才有!大哥你舍得放棄北京的一切,去遼東從頭再來麽?”


    宋良搖頭,不解地問道:“那為何要賣掉債券?等著五年後連本帶利收迴來,不好嗎?”


    阿治蘸著茶水,要在桌子上寫字,宋良見了,忙起身拿來紙筆:“兄弟寫在這上麵。”


    阿治提起筆道:“小弟來給大哥算筆賬……咱們買的是五年期,年息五分,一兩銀子一年的利息是五十文,比存在銀行要高一些,宋大哥的五百兩債券,五年的利息共一百二十五兩……


    現在購買債券的商家,就是衝著五年後的利息去的,以宋大哥的五百兩債券來算,現在賣五百五十兩,五年後賣迴給朝廷,商家還能賺七十五兩……”


    “是呀,小弟為何還要賣呢?”


    宋良可是知道,前幾年朝廷建海產品加工廠,也向百姓募過股,許多人不也投資,現在,每到年終,看著報紙上公布的,加工廠的派息方案,個個眼紅得冒綠光。


    現在這個船廠或遠洋捕撈隊,是不是跟海產加工廠一樣的機會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