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轉頭對傳令兵道:“迴複滿桂,天子不能退!內操軍請求參戰!”
滿桂一看到指揮部的迴應,稍一思索,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節,他是武將,考慮的是天子在戰場上的安危,而天子和孫首輔,更多考慮的,是天子在朝堂和百姓中的影響。
他立即迴複:允許內操軍參戰!
有左右兩翼的騎兵,再加上內操軍在前麵攔截,天子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他這樣安慰自己。
不得不說,後金騎兵的這種打法,確實讓明軍的車陣,和車陣裏的火炮,暫時失去了作用。
兩刻鍾後,黃得功的隊伍首先接敵,前排明軍的虎蹲炮,紛紛點燃,後金衝在前麵的白甲兵,也紛紛拋射重箭,三四百步的距離,雙方都有士兵落馬,相比之下,後金騎兵的傷亡,更重一些。
兩軍撞在一起,開始慘烈的撕殺,這一路京營士兵出京師以來,還是第一次接敵,雖然每日裏沒少訓練,但麵對血肉絞盤一樣的真實戰場,他們還是害怕的。
有人的火槍忘記開保險,有人連扣板機,忘了裝子彈,有人將震天雷直接扔了出去,有人手抖得拿不穩連弩,狀況百出。
第一迴合的對衝,明軍的傷亡人數,比後金軍多得多……
城牆上,正在緊張觀戰的代善等人,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莽古爾泰大讚道:“不愧是十四弟,一眼就看穿明軍的弱點,隻要抵近與明軍對衝,他們的火器,就發揮不了作用。”
皇太極提起來的心,稍稍放下一些,他準備等後金騎兵,衝破明軍的三層陣列,就鳴金收兵,然後再與明軍談判。
誰知正在此時,薩哈璘從南邊城牆上跑過來,連千兒也來不及打,就上氣不接下氣地喊道:“汗王,城南來了大隊明軍騎兵,有……有上萬人……”
皇太極還沒說話,北城門外傳來一陣炮聲。
“不好,明軍要炮擊北門!”
同時,有快馬跑來報告:“報……東城來了明軍,正在攻城!”
皇太極腦子一熱,一陣暈眩,心下一片黯然,難道上天,真不給他這點機會?
關鍵時刻,代善下令道:“濟爾哈朗,你去守住北城,莽古爾泰,你去東城,阿巴泰去南門,隻要守住半個時辰,後金勇士,就能衝破明軍的三陣騎兵,到時咱們就收兵,與明軍講和……”
三人來不及多想,立即帶著親衛走了。
濟爾哈朗一邊往北門跑,一邊拉過一個親衛,交待道:“你迴去通知大福晉,讓她收拾好家中細軟,喂飽馬匹,等我通知……”
莽古爾泰也在下著同樣的命令,隻有直腸子的阿巴泰,帶著親衛,飛奔向南城,什麽也沒交待。
西門外正在激戰。
後金軍衝出黃得功的陣列,迎頭又撞上了吳三桂的右翼騎兵。
隻見吳三桂率領右翼騎兵,如同出鞘的利劍,迎著後金騎兵的洪流疾衝而去。
吳三桂一揮令旗,一百多門虎蹲炮同時開火,震耳欲聾的炮聲中,火球劃破寒風,在三四百步外的後金騎兵中炸開,掀起一片片人仰馬翻。
虎蹲炮隻能放一輪,騎兵要在快速的轉進中,再次裝填,這種炮不用清膛,直接將定裝彈藥放進炮筒裏,再捅實就可以點火發射,但在騎兵對衝的陣前,這幾息的裝填時刻,敵人就能衝到百步以內,後金騎兵的強弓硬箭,就能將明軍人馬射翻。
所以發射一輪後,就要換種打法。
“震天雷!”吳三桂的令旗一揮,身邊的親兵擂鼓的鼓點一變,騎手中的擲彈兵們,用力擲出震天雷,雨點般的黑球劃破天際,落在後金騎兵陣中,爆炸聲先後響起,無數的後金精銳,連人帶馬地被掀到空中,又重重落下來,眼見得是活不成了。
後金的白甲兵,所謂身披三層甲,據說最裏麵一層輕便的鎖子甲,是棉甲,中間一層鎖子甲,最外麵一層棉甲,連馬匹也披了防護,這樣的白甲兵,宛如移動的堡壘。
隻有火炮和震天雷的威力,才能將他們掀翻,一旦他們逃過這兩輪攻擊,不用射箭,隻需要往明軍陣中一衝,就能將明軍輕騎兵衝倒一大片。
“火槍隊,自由射擊!”明軍陣中指揮的鼓點又變了,火槍手們迅速調整姿勢,扣動扳機,一排排火舌吞吐,子彈如雨點般傾瀉而出。
後金騎兵也已經拉開強弓,射出箭矢,雙方的士兵,都倒下不少……
明軍騎兵開完槍,雙方基本上就撞在一起了,此時最好使的,是大刀與長槍,握緊了砍就是。
大刀閃爍著寒光,長槍揮出殘影,慘叫與馬嘶交織,鮮血與頭顱齊飛,在這片血與火的戰場上,雙方都在拚盡全力,每一刻都有生命消逝,每一秒都有英雄崛起。
天空中,幾隻海東青在盤旋,它們不停地尖叫,這人類的獵場,比海東青的獵場,慘烈萬倍,它們被嚇壞了。
這一迴合衝過,五千多後金騎兵,剩下不到三千人。
迎頭,他們又對上了張勝率領的內操軍,同樣的打擊,又來一遍……
在他們的身後,黃得功和吳三桂的兩支騎兵,又如狼一樣咬了上來。
三支明軍,瞬間將後金騎兵圍在中間,他們圍著敵軍團團轉進,虎蹲炮和震天雷,如剝筍一樣,一層層地收割著後金人馬的生命。
饒是精銳,這個時候也被打懵了。
率領這支騎兵的,是皇太極手下的愛將費英達,後金老將費英東的兒子,眼看形勢不利,他對身邊一位悍將吩咐道:“鼇拜,選準一個方向衝出去!”
那叫鼇拜的白甲兵,是皇太極的貼身護衛,連他也被派了出來,可見皇太極是孤注一擲了。
鼇拜聞言,大叫一聲:“後金巴圖魯,跟我衝!”
一馬當先,帶領一百多名白甲兵,瞅準敵軍人馬稀少的空檔,就衝了出去。
好巧不巧,他們衝出的方向,正是天子列陣的地方,鼇拜見層層護衛中間,馬背上立著一位穿著盔甲的孩子,心裏一喜,大喊道:“明朝小皇帝在此,衝上去,捉活的!”
滿桂一看到指揮部的迴應,稍一思索,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節,他是武將,考慮的是天子在戰場上的安危,而天子和孫首輔,更多考慮的,是天子在朝堂和百姓中的影響。
他立即迴複:允許內操軍參戰!
有左右兩翼的騎兵,再加上內操軍在前麵攔截,天子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他這樣安慰自己。
不得不說,後金騎兵的這種打法,確實讓明軍的車陣,和車陣裏的火炮,暫時失去了作用。
兩刻鍾後,黃得功的隊伍首先接敵,前排明軍的虎蹲炮,紛紛點燃,後金衝在前麵的白甲兵,也紛紛拋射重箭,三四百步的距離,雙方都有士兵落馬,相比之下,後金騎兵的傷亡,更重一些。
兩軍撞在一起,開始慘烈的撕殺,這一路京營士兵出京師以來,還是第一次接敵,雖然每日裏沒少訓練,但麵對血肉絞盤一樣的真實戰場,他們還是害怕的。
有人的火槍忘記開保險,有人連扣板機,忘了裝子彈,有人將震天雷直接扔了出去,有人手抖得拿不穩連弩,狀況百出。
第一迴合的對衝,明軍的傷亡人數,比後金軍多得多……
城牆上,正在緊張觀戰的代善等人,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莽古爾泰大讚道:“不愧是十四弟,一眼就看穿明軍的弱點,隻要抵近與明軍對衝,他們的火器,就發揮不了作用。”
皇太極提起來的心,稍稍放下一些,他準備等後金騎兵,衝破明軍的三層陣列,就鳴金收兵,然後再與明軍談判。
誰知正在此時,薩哈璘從南邊城牆上跑過來,連千兒也來不及打,就上氣不接下氣地喊道:“汗王,城南來了大隊明軍騎兵,有……有上萬人……”
皇太極還沒說話,北城門外傳來一陣炮聲。
“不好,明軍要炮擊北門!”
同時,有快馬跑來報告:“報……東城來了明軍,正在攻城!”
皇太極腦子一熱,一陣暈眩,心下一片黯然,難道上天,真不給他這點機會?
關鍵時刻,代善下令道:“濟爾哈朗,你去守住北城,莽古爾泰,你去東城,阿巴泰去南門,隻要守住半個時辰,後金勇士,就能衝破明軍的三陣騎兵,到時咱們就收兵,與明軍講和……”
三人來不及多想,立即帶著親衛走了。
濟爾哈朗一邊往北門跑,一邊拉過一個親衛,交待道:“你迴去通知大福晉,讓她收拾好家中細軟,喂飽馬匹,等我通知……”
莽古爾泰也在下著同樣的命令,隻有直腸子的阿巴泰,帶著親衛,飛奔向南城,什麽也沒交待。
西門外正在激戰。
後金軍衝出黃得功的陣列,迎頭又撞上了吳三桂的右翼騎兵。
隻見吳三桂率領右翼騎兵,如同出鞘的利劍,迎著後金騎兵的洪流疾衝而去。
吳三桂一揮令旗,一百多門虎蹲炮同時開火,震耳欲聾的炮聲中,火球劃破寒風,在三四百步外的後金騎兵中炸開,掀起一片片人仰馬翻。
虎蹲炮隻能放一輪,騎兵要在快速的轉進中,再次裝填,這種炮不用清膛,直接將定裝彈藥放進炮筒裏,再捅實就可以點火發射,但在騎兵對衝的陣前,這幾息的裝填時刻,敵人就能衝到百步以內,後金騎兵的強弓硬箭,就能將明軍人馬射翻。
所以發射一輪後,就要換種打法。
“震天雷!”吳三桂的令旗一揮,身邊的親兵擂鼓的鼓點一變,騎手中的擲彈兵們,用力擲出震天雷,雨點般的黑球劃破天際,落在後金騎兵陣中,爆炸聲先後響起,無數的後金精銳,連人帶馬地被掀到空中,又重重落下來,眼見得是活不成了。
後金的白甲兵,所謂身披三層甲,據說最裏麵一層輕便的鎖子甲,是棉甲,中間一層鎖子甲,最外麵一層棉甲,連馬匹也披了防護,這樣的白甲兵,宛如移動的堡壘。
隻有火炮和震天雷的威力,才能將他們掀翻,一旦他們逃過這兩輪攻擊,不用射箭,隻需要往明軍陣中一衝,就能將明軍輕騎兵衝倒一大片。
“火槍隊,自由射擊!”明軍陣中指揮的鼓點又變了,火槍手們迅速調整姿勢,扣動扳機,一排排火舌吞吐,子彈如雨點般傾瀉而出。
後金騎兵也已經拉開強弓,射出箭矢,雙方的士兵,都倒下不少……
明軍騎兵開完槍,雙方基本上就撞在一起了,此時最好使的,是大刀與長槍,握緊了砍就是。
大刀閃爍著寒光,長槍揮出殘影,慘叫與馬嘶交織,鮮血與頭顱齊飛,在這片血與火的戰場上,雙方都在拚盡全力,每一刻都有生命消逝,每一秒都有英雄崛起。
天空中,幾隻海東青在盤旋,它們不停地尖叫,這人類的獵場,比海東青的獵場,慘烈萬倍,它們被嚇壞了。
這一迴合衝過,五千多後金騎兵,剩下不到三千人。
迎頭,他們又對上了張勝率領的內操軍,同樣的打擊,又來一遍……
在他們的身後,黃得功和吳三桂的兩支騎兵,又如狼一樣咬了上來。
三支明軍,瞬間將後金騎兵圍在中間,他們圍著敵軍團團轉進,虎蹲炮和震天雷,如剝筍一樣,一層層地收割著後金人馬的生命。
饒是精銳,這個時候也被打懵了。
率領這支騎兵的,是皇太極手下的愛將費英達,後金老將費英東的兒子,眼看形勢不利,他對身邊一位悍將吩咐道:“鼇拜,選準一個方向衝出去!”
那叫鼇拜的白甲兵,是皇太極的貼身護衛,連他也被派了出來,可見皇太極是孤注一擲了。
鼇拜聞言,大叫一聲:“後金巴圖魯,跟我衝!”
一馬當先,帶領一百多名白甲兵,瞅準敵軍人馬稀少的空檔,就衝了出去。
好巧不巧,他們衝出的方向,正是天子列陣的地方,鼇拜見層層護衛中間,馬背上立著一位穿著盔甲的孩子,心裏一喜,大喊道:“明朝小皇帝在此,衝上去,捉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