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裝粥的碗不大,張九忍著不適,將那碗粥喝完,身後的陳烔、顧守真等人,也唏哩唿嚕地喝完碗裏的粥,皺著眉頭,一言難禁的樣子。
張九德看那些災民,心裏直犯嘀咕:按理說,每日兩碗這樣濃稠的粥,災民們不至於餓成那個樣子……
“這粥,每日施兩頓?”張九德不動聲色地問,按要求,災民每日兩餐粥,每餐一海碗,基本能飽腹,如都能按照一斤粗糧五斤水的規定來煮粥,煮出來的粥就能插得住筷子。
“迴大人,免費施粥,每日兩餐,老人和孩子基本能度日,男女青壯,因為要幹活,兩碗粥是不夠的。”駱士弘道,“他們可以用銅錢來買粥,一文錢一碗……”
一文錢,也隻是成本價,是為了鼓勵災民自救,不要一味地想著不勞而獲,要想活得更好,就得努力幹活。
“這是應有之義,縣裏的常平倉,能支撐多久?”
“常平倉支出糧食,現在災民還沒有全部下山,按全縣人口的一半來算的話,加上海產,熬粥能支持一個月……一個月後,就要從外地調糧。”
張九德明白,孟津渡的決口,必須在一個月之內堵住,讓災民迴家,否則,一旦糧食斷絕,就要出亂子。
“修築河堤,需要大量的民工,”張九德指著排隊領粥的青壯說道,“太後憐憫二十一縣的災民,本次河工,不征徭役,隻招青壯民工,每日三十文工錢,管三餐飯……
這是以工代賑,也是紓解人力的好機會,駱大人可有行動?”
把青壯招走了,災民們再餓,也鬧不起來。
駱士弘昨日才收到文件,欽差大人今日就來了,他還沒來得及組織人手,連告示也沒貼出去。
麵對欽差的詢問,他有點慚愧:“迴大人,本縣昨日收到文件,還沒來得有處理……請大人放心,本縣明日就貼出告示,選派青壯,送去河堤工地!”
張九備指著他身後的觀政士羅明祖道:“忙不過來,可以將雜事交給他們來做嘛,大事不能做主,寫寫告示,組織人手還是可以的……對了,都察院不是派了禦史下來麽?本官怎麽沒見到人?”
駱士弘恨死了這幫禦史,整日裏盯著那粥,生怕縣裏克扣糧食,也不想想,到目前為止,禦史、觀政士、京營、欽差,人是下來了一撥又一撥,就是沒見到一顆糧食、一文錢撥下來,隻讓縣裏擔著,縣裏能擔待多久?
他露出一臉苦笑:“迴大人,一個禦史要分管兩個縣,分管本縣與下遊的滎陽的禦史,是一位叫閻剛峰的,他前兩日,到滎陽去了。”
禦史們才不會為他分擔雜事呢,他們隻會瞪著眼睛,在雞蛋裏挑骨頭,生怕地方官員,虧待了百姓。
然後,他忍了許久,還是忍不住問道:“大人,《救災備要》上說,縣裏這些糧食和銀錢開銷,大人來了就會補發給本縣?……實在是,糧食還能支撐,銀錢方麵,就捉襟見肘了……”
他看欽差大人一行人,全都騎馬,連馬車都沒有一輛,不像帶著銀子的樣子。
張九德點點頭,一伸手:“是的,備要上也注明了,需要各縣提交統計資料,你鞏縣的統計數據呢?拿來本官簽字,再寫一張提款單,你們就可以去洛陽的央行提銀子啦。”
駱士弘大喜,立即邀請張九德一行,進縣城,住進縣衙旁邊的迎賓館。
他則趕迴縣衙,將師爺整理的一份統計表,送到張九德的房間裏,請他審核簽字。
他捧著一隻匣子,雙手遞給張九德:“大人,這是鞏縣的統計資料,留給大人審閱,大人今日趕路辛苦,下官就不打擾大人休息了,這就告辭……”
“等等,”張九德接過匣子,叫住他,“災民嗷嗷待哺,本官今晚簽字,你們明日一早,就可以去洛陽的銀行裏提錢,順便購買救災物資……駱大人可否坐下等一等?”
駱士弘巴不得留下來,萬一有情況,他好當場解釋,他在張九德的下首,選了個位置坐下來。
張九德打開匣子,取出一疊資料,卻發現底下放著幾張銀票,他當場黑了臉,將匣子遞迴給駱士弘:“駱大人,這是何意?”
駱士弘沒想到他當場翻臉,額頭滲出細汗,忙站了起來,飛快地在心裏找著理由,尷尬地陪笑道:“大人……大人帶來的京營官兵,為鞏縣剿滅了劫匪,本縣……本縣父老的一點心意,請大人務必收下……”
張九德將匣子放在桌子上,默默地拿起那疊資料,翻閱起來,見上麵詳細記錄了,鞏縣的災情損失與所需救濟款項。
駱士弘不知他是何意,站在一旁,心裏七上八下,雙手緊握在背後,不時偷偷用衣袖擦拭額頭的細汗。
“嗯,數據還算詳實。”張九德合上資料,緩緩說道,“不過,駱知縣,本官有一事不明,還望駱大人解惑。”
駱士弘心中一緊,強作鎮定:“大人請講,下官知無不言。”
張九德輕輕一笑,笑容卻未達眼底:“鞏縣百姓受災,急需銀錢賑濟,本官此行便是為了解決此事。
但本官在粥廠,見百姓瘦弱不堪,不象是有每日兩餐稠粥的樣子,本官聽災民講,閻禦史在的時候,他們喝的是稠粥,閻禦史離開鞏縣後,你們喝的,是照得見人影子的稀粥。你身為知縣,作何解釋?”
駱士弘臉色一變,張九德在安置區,他寸步不離地跟在身邊,沒見他與災民交談,他從哪兒聽來的?對了,跑在他身邊的,是錦衣衛啊……
他覺得自己行事魯莽了,連忙跪倒在地:“大人明鑒,下官絕無克扣糧食……實在是縣中糧食緊張,不得已而為之,這才……這才……”
“今日,本官問你的時候,你說足夠支撐一個月,請問,你哪一句話是真的?”
駱士弘的行為,也是官場常態,張九德也不好過份指責,他扶起絡士弘,放緩語氣道:“本官知道,駱大人此舉,也是希望為鞏縣多爭取一些錢糧。
你是怕本官一碗水端不平,虧待了你縣?”
駱士弘急得雙手亂搖:“不……不不,下官絕無懷疑大人的意思。”
“這是從災民嘴裏扣出來的救命糧啊,”張九德敲敲那隻匣子,語重心長地說,“駱大人,你可知道,身為朝廷命官,中飽私囊是何罪?行賄受賄,又是何罪?
丁魁楚是前車之鑒啊……太後給你們漲了薪俸,又成立了廉政公署,這個信號還不明顯麽?駱大人,以前的官場習慣,要改一改了……”
駱士弘額頭觸地,聲音顫抖:“大人教訓的是,下官知錯了。請大人念在下官初犯,給下官一個改過的機會!”
張九德歎了口氣,“駱大人放心,此次賑災,朝廷自有法度,本官自會一視同仁,這匣子,你拿迴去,明日起,按《救災備要》上的規定,施粥吧。”
駱士弘起身,麵色慘白,心中卻是五味雜陳。他望著張九德,眼中既有羞愧,也有感激。
“大人,下官日後定當謹言慎行,絕不再犯。隻是這賑災之事……”
“你放心,”張九德打斷了他,“本官既已至此,自會履行職責。這份統計資料,本官看了一下,你申請的二十萬兩,本官隻能給你批十萬兩……
你這是按市麵上的物價來預算的,實際上,賑災的大宗物資,如糧食、鹽巴、魚粉、布匹、鐵製農具,按規定,要在縣城的官店裏購買,官店的價格,比市場價低一半……”
他今晚要是收了這幾百兩銀票,就得按二十萬兩的數字來簽字,他剛得到太後的重用,不想毀了自己的前途。
吳牲和丁魁楚的榜樣在那裏,他自然知道該如何選。
駱士弘聞言,心中大石落地,連忙躬身行禮:“多謝大人,下官這就去準備提款事宜。”
張九德提起筆,在那份材料上簽上處理意見,又填寫了一張提款單,蓋上欽差印璽,遞給他:“駱大人還年輕,本官還有一言相贈: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未來的路還長,願你好自為之。”
張九德看那些災民,心裏直犯嘀咕:按理說,每日兩碗這樣濃稠的粥,災民們不至於餓成那個樣子……
“這粥,每日施兩頓?”張九德不動聲色地問,按要求,災民每日兩餐粥,每餐一海碗,基本能飽腹,如都能按照一斤粗糧五斤水的規定來煮粥,煮出來的粥就能插得住筷子。
“迴大人,免費施粥,每日兩餐,老人和孩子基本能度日,男女青壯,因為要幹活,兩碗粥是不夠的。”駱士弘道,“他們可以用銅錢來買粥,一文錢一碗……”
一文錢,也隻是成本價,是為了鼓勵災民自救,不要一味地想著不勞而獲,要想活得更好,就得努力幹活。
“這是應有之義,縣裏的常平倉,能支撐多久?”
“常平倉支出糧食,現在災民還沒有全部下山,按全縣人口的一半來算的話,加上海產,熬粥能支持一個月……一個月後,就要從外地調糧。”
張九德明白,孟津渡的決口,必須在一個月之內堵住,讓災民迴家,否則,一旦糧食斷絕,就要出亂子。
“修築河堤,需要大量的民工,”張九德指著排隊領粥的青壯說道,“太後憐憫二十一縣的災民,本次河工,不征徭役,隻招青壯民工,每日三十文工錢,管三餐飯……
這是以工代賑,也是紓解人力的好機會,駱大人可有行動?”
把青壯招走了,災民們再餓,也鬧不起來。
駱士弘昨日才收到文件,欽差大人今日就來了,他還沒來得及組織人手,連告示也沒貼出去。
麵對欽差的詢問,他有點慚愧:“迴大人,本縣昨日收到文件,還沒來得有處理……請大人放心,本縣明日就貼出告示,選派青壯,送去河堤工地!”
張九備指著他身後的觀政士羅明祖道:“忙不過來,可以將雜事交給他們來做嘛,大事不能做主,寫寫告示,組織人手還是可以的……對了,都察院不是派了禦史下來麽?本官怎麽沒見到人?”
駱士弘恨死了這幫禦史,整日裏盯著那粥,生怕縣裏克扣糧食,也不想想,到目前為止,禦史、觀政士、京營、欽差,人是下來了一撥又一撥,就是沒見到一顆糧食、一文錢撥下來,隻讓縣裏擔著,縣裏能擔待多久?
他露出一臉苦笑:“迴大人,一個禦史要分管兩個縣,分管本縣與下遊的滎陽的禦史,是一位叫閻剛峰的,他前兩日,到滎陽去了。”
禦史們才不會為他分擔雜事呢,他們隻會瞪著眼睛,在雞蛋裏挑骨頭,生怕地方官員,虧待了百姓。
然後,他忍了許久,還是忍不住問道:“大人,《救災備要》上說,縣裏這些糧食和銀錢開銷,大人來了就會補發給本縣?……實在是,糧食還能支撐,銀錢方麵,就捉襟見肘了……”
他看欽差大人一行人,全都騎馬,連馬車都沒有一輛,不像帶著銀子的樣子。
張九德點點頭,一伸手:“是的,備要上也注明了,需要各縣提交統計資料,你鞏縣的統計數據呢?拿來本官簽字,再寫一張提款單,你們就可以去洛陽的央行提銀子啦。”
駱士弘大喜,立即邀請張九德一行,進縣城,住進縣衙旁邊的迎賓館。
他則趕迴縣衙,將師爺整理的一份統計表,送到張九德的房間裏,請他審核簽字。
他捧著一隻匣子,雙手遞給張九德:“大人,這是鞏縣的統計資料,留給大人審閱,大人今日趕路辛苦,下官就不打擾大人休息了,這就告辭……”
“等等,”張九德接過匣子,叫住他,“災民嗷嗷待哺,本官今晚簽字,你們明日一早,就可以去洛陽的銀行裏提錢,順便購買救災物資……駱大人可否坐下等一等?”
駱士弘巴不得留下來,萬一有情況,他好當場解釋,他在張九德的下首,選了個位置坐下來。
張九德打開匣子,取出一疊資料,卻發現底下放著幾張銀票,他當場黑了臉,將匣子遞迴給駱士弘:“駱大人,這是何意?”
駱士弘沒想到他當場翻臉,額頭滲出細汗,忙站了起來,飛快地在心裏找著理由,尷尬地陪笑道:“大人……大人帶來的京營官兵,為鞏縣剿滅了劫匪,本縣……本縣父老的一點心意,請大人務必收下……”
張九德將匣子放在桌子上,默默地拿起那疊資料,翻閱起來,見上麵詳細記錄了,鞏縣的災情損失與所需救濟款項。
駱士弘不知他是何意,站在一旁,心裏七上八下,雙手緊握在背後,不時偷偷用衣袖擦拭額頭的細汗。
“嗯,數據還算詳實。”張九德合上資料,緩緩說道,“不過,駱知縣,本官有一事不明,還望駱大人解惑。”
駱士弘心中一緊,強作鎮定:“大人請講,下官知無不言。”
張九德輕輕一笑,笑容卻未達眼底:“鞏縣百姓受災,急需銀錢賑濟,本官此行便是為了解決此事。
但本官在粥廠,見百姓瘦弱不堪,不象是有每日兩餐稠粥的樣子,本官聽災民講,閻禦史在的時候,他們喝的是稠粥,閻禦史離開鞏縣後,你們喝的,是照得見人影子的稀粥。你身為知縣,作何解釋?”
駱士弘臉色一變,張九德在安置區,他寸步不離地跟在身邊,沒見他與災民交談,他從哪兒聽來的?對了,跑在他身邊的,是錦衣衛啊……
他覺得自己行事魯莽了,連忙跪倒在地:“大人明鑒,下官絕無克扣糧食……實在是縣中糧食緊張,不得已而為之,這才……這才……”
“今日,本官問你的時候,你說足夠支撐一個月,請問,你哪一句話是真的?”
駱士弘的行為,也是官場常態,張九德也不好過份指責,他扶起絡士弘,放緩語氣道:“本官知道,駱大人此舉,也是希望為鞏縣多爭取一些錢糧。
你是怕本官一碗水端不平,虧待了你縣?”
駱士弘急得雙手亂搖:“不……不不,下官絕無懷疑大人的意思。”
“這是從災民嘴裏扣出來的救命糧啊,”張九德敲敲那隻匣子,語重心長地說,“駱大人,你可知道,身為朝廷命官,中飽私囊是何罪?行賄受賄,又是何罪?
丁魁楚是前車之鑒啊……太後給你們漲了薪俸,又成立了廉政公署,這個信號還不明顯麽?駱大人,以前的官場習慣,要改一改了……”
駱士弘額頭觸地,聲音顫抖:“大人教訓的是,下官知錯了。請大人念在下官初犯,給下官一個改過的機會!”
張九德歎了口氣,“駱大人放心,此次賑災,朝廷自有法度,本官自會一視同仁,這匣子,你拿迴去,明日起,按《救災備要》上的規定,施粥吧。”
駱士弘起身,麵色慘白,心中卻是五味雜陳。他望著張九德,眼中既有羞愧,也有感激。
“大人,下官日後定當謹言慎行,絕不再犯。隻是這賑災之事……”
“你放心,”張九德打斷了他,“本官既已至此,自會履行職責。這份統計資料,本官看了一下,你申請的二十萬兩,本官隻能給你批十萬兩……
你這是按市麵上的物價來預算的,實際上,賑災的大宗物資,如糧食、鹽巴、魚粉、布匹、鐵製農具,按規定,要在縣城的官店裏購買,官店的價格,比市場價低一半……”
他今晚要是收了這幾百兩銀票,就得按二十萬兩的數字來簽字,他剛得到太後的重用,不想毀了自己的前途。
吳牲和丁魁楚的榜樣在那裏,他自然知道該如何選。
駱士弘聞言,心中大石落地,連忙躬身行禮:“多謝大人,下官這就去準備提款事宜。”
張九德提起筆,在那份材料上簽上處理意見,又填寫了一張提款單,蓋上欽差印璽,遞給他:“駱大人還年輕,本官還有一言相贈: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未來的路還長,願你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