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德見他身後,沒有帶人來,不解地問道:“建鬥,你支援的人手呢?”


    其他部門支援的人手,全都來了,自己所在的工部,承諾的支援卻沒到,這不是打他臉麽?


    盧象升低聲道:“正要與知微說明,時辰太急,正在遵化礦區的技工,趕不迴來,本官已經去文,讓他們直接從遵化趕往河南,估計會比你們晚上幾天……”


    等朝廷各部送行的人,交接完了公事,一位氣質儒雅的年輕人,上前自我介紹道:“學生方以智,見過張大人,城投集團派了一支三十人的技工隊伍,由學生領隊,前來協助大人築堤……”


    張九德見他隻有二十來歲,心裏沒底,但見他身後的三十人,都是三十到五十歲的中老年人,多數人騎的是騾子,還有十輛大車,蓋著篷布,估計是工具和行李。


    “劉先生派來的人馬……”張九德點點頭道,“辛苦了。”


    盧象升指著方以智,對張九德笑道:“知微,你不認識他,他是湖廣巡撫方孔炤大人的公子,燕京大學的學生,劉先生最得意的弟子……


    劉先生果然重諾,不但派出了心腹之人,看看這些師傅,個個都是城投集團的寶貝啊。”


    方以智上前,向盧象升行揖禮:“學生見過盧大人,大人謬讚,密之愧不敢當……”


    方以智,字密之,密罐裏長大的公子哥,對西學、數學很感興趣,燕京大學的第一批學生,因為對城投集團的經營方式感興趣,托了徐光啟的關係,又拜到劉鳴謙名下,很快就在十幾名師兄弟中展露頭角。


    張九德聽聞是巡撫家的公子,這才對他重視起來:“哦,賢侄年輕有為,此去河南築堤,就拜托賢侄了。”


    方以知聽張大人稱他為“賢侄”,也立即改了口:“世伯但有差遣,密之敢不用命!”


    人員到齊,張九德翻身上馬,在馬背上,向前來送行的官員,拱手告別,揮鞭向南而去。


    正是盛夏時節,連日來卻陰雨綿綿,泥濘的道路,被烈日一曬,蒸騰的水汽裏,帶著泥土的腥氣,嗆得騾馬,不停地打著響鼻。


    田野裏,到處是躬身勞作的百姓,師爺王本道騎著騾子,走在張九德的旁邊,一邊四處張望,一邊搖頭歎息:“連月的陰雨,冬小麥都爛在地裏了,今年北直隸的夏收,得減產一半……”


    張九德憂慮地說:“北直隸糧食欠收,隻能從南方調糧……黃河決口,流進運河的水量減少,漕運必受影響,今年冬天,京師的糧價,不知道要漲成什麽樣呢。”


    話題沉重,兩人都不願意再提起,隻得催馬前行。


    從保定府、真定府、一路南行,因為全員車馬,就算拉著沉重的藥材和行李,每日裏也能走百五十裏路,經過三個驛站。


    過了彰得府,官道兩側的田野裏,壘起一尺高的土壟,兩邊種的紅薯苗,已經成活,土壟的中間,玉米苗已經長到兩尺高,遠遠望去,一片蔥綠。


    讓人心裏,又升起希望。


    過了彰德府,官道上開始出現難民,見到南下的隊伍裏,忙避到路邊,有膽大的難民,跪在地上高喊:“大老爺,賞口吃的吧……”


    張九德打馬上前,錦衣衛百戶陳烔,連忙帶著幾名校衛上前,護在他身邊。


    張九德本來要下馬,見到錦衣衛的行為,就打消了這個念頭,騎在馬上問:“你們是哪裏來的災民?”


    跪著的人群裏,一位高瘦的中年漢子抬起頭望了一眼,見他穿著官服,身後的錦衣校衛,人人肩上挎著一杆火槍,腰間還插著刀,嚇得又低下頭,邊磕頭邊迴道:


    “迴大人,草民們是鄭縣趙家村的,孟津渡決河,草民們的村子,都被淹了,一村四百多口,就逃出來這三十多人……”


    “朝廷不是讓縣裏,設災民安置點麽?爾等為何還要往北邊來?”張九德好奇地問。


    “安置點?”中年漢子搖頭道,“草民們逃出來時,沒見到縣裏來人通知……”


    師爺王本道上前勸道:“太後下旨,各縣設災民安置點,安置點裏有吃有住,病了有大夫給醫治,不比爾等出來逃難,饑一餐飽一餐的強?”


    “迴去吧,”他又勸道,“北邊也遭了災,你們過去也討不到吃的,迴到老家,還有朝廷開倉賑濟……”


    難民們將信將疑,不知道該不該聽他的話,中年漢子身邊的女人嘀咕道:“迴去……又要被官府抓去修河堤,服勞役,好不容易從洪水裏逃出來,再累死在河堤上……”


    錦衣衛百戶陳烔聽不下去了,嗬斥道:“婦人之見!不修好河堤,爾等怎麽迴家?難道要逃難一輩子?”


    難民們嚇得跪在地上,不敢出聲,那婦人嚇得,跪著直往漢子身後挪,恨不得地上有條縫,讓她鑽進去藏起來。


    張九德策馬上前,大聲對地上的難民們道:“官府今年修堤,與往年征勞役不同,今年修堤,不但管飯,每日還有二十文工錢。


    今年的糧食沒收成了,去河堤上幹兩個月錢,買糧食過冬的銀子,就有了……”


    眾人一聽,都吃驚地抬起頭,漢子問:“大人,您說的是真的?去修河堤,官府真給錢?”


    師爺王本道高聲道:“實話告訴爾等,這位,就是朝廷派到河南賑災的張大人,官無戲言,大人說了給錢,還能有假?”


    “走吧,跟本官迴去吧。”張九德一夾馬腹,帶著賑災的隊伍,繼續趕路。


    待長長的隊伍走過,難民們才敢站起身,中年漢子跟身邊的族人商量了一陣,就帶著逃難的隊伍,轉頭跟著朝廷的車馬隊,往迴走。


    一路上,遇到北上逃難的隊伍,基本上都被張九德勸迴,到了懷慶府孟縣,跟在他身後的難民,已經有一千多人。


    到了孟津渡北岸的河陽驛,河南布政使張夢鯨、按察吏陳柯、都指揮使劉衍,和洛陽知府汪喬年等高官,全都等在驛站外,迎接張九德一行。


    張夢鯨率先上前,拱手行禮道:“下官河南布政使張夢鯨,攜同僚在此恭候張大人多時了。”他身後,陳柯、劉衍、汪喬年等人也依次行禮,態度謙恭。


    “災情緊急,”張九德揮手叫停了迎接他的吹鼓,道:“這些虛禮,就免了吧,張大人,目前災區情形如何?”


    張夢鯨見這位工部侍郎,清瘦儒雅,文質彬彬,緋紅的官服上,全是汗漬、泥點,遠遠聞上去,還有股怪味,大夏天的趕路,真是活受罪。


    見他下馬第一件事,先關心災情,幾位地方官行禮的態度,也更真誠了些。


    說到災情,張夢鯨的神色也變得嚴肅起來:“唉,形勢不好……孟津渡河堤決口,河水流浸鄭縣、中牟、開封、通許、太康、淮陽、鹿邑、尉氏等二十多個縣哉,上千萬畝耕地被淹沒……


    截止昨日,各縣報上來的死亡和失蹤人口,已經達十三萬……下官等雖已竭力組織救災,但無奈人力物力有限,至今成效甚微。”


    張九德點了點頭,表示理解:“本官已沿途所見,心中自有計較。現下,本官最關心的,便是災民安置與決口封堵的進展。不知諸位大人,可有具體方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