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食堂,正是張九德在負責改建。
京官們上值,早餐在家裏解決,中午就在前門大街兩邊的飯館裏,隨便吃點,許多貧窮的京官,中午基本上不吃飯,晚上迴家再吃。
這時代的大多數人,習慣吃兩餐。
張薔在粥廠看見,閻剛峰等人排隊領粥後,心裏很不是滋味,迴來後就提議,要在大明門外,辦一家中央食堂,為京官們提供午餐。
這個提議,很快得到通過,連雞蛋裏也要挑骨頭的禦史台,也破天荒地,沒有一道反對的折子。
工部老尚書李從心,樂嗬嗬地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無所事事的張九德。
至於夥食費從哪裏來,那是戶部的事,張九德沒過問。
“知微就要去河南了,食堂的事,想好交給誰了麽?”孫閣老已經用完午飯,一邊喝著茶,一邊問他。
張九德看看盧象升,孫閣老道:“你別看他,他忙得很,你得找別人。”
袁閣老就給他支招:“河南的差事是重中之重,食堂的事,你交迴給李尚書……他病了,戶部的工作,是建鬥在代理,看來,還隻得讓建鬥給你找個接手的人……建鬥,你可不許推辭!”
盧象升是左侍郎,李從心下來,就是他了。
今日,太後讓他代表李從心來開會,重用的意圖,不要太明顯,三位閣老哪裏看不出來?
所以韓爌也附和道:“禮卿說的是,建鬥,你要替李尚書,把工部的一攤子擔起來。”
盧象升忙起身拱手,迴道:“建鬥敢不用命!”
原來,陪大佬吃飯,談論的,還是工作……
眾人用完飯,懷恩進來,每人發了一個文件袋,盧象升對張九德解釋道:“會議記錄。”
懷恩將一個寫著張九德名字的文件袋,交給他,叮囑道:“張大人,這裏除了今日的會議記錄,還有一份《救災備要》,供大人參考。”
孫承宗又囑咐他:“知微迴去收拾收拾,明早就帶隊出發吧,各部門的人員車馬,明日在永定門外,與你匯合。”
張九德出宮的時候,還有些蒙,他臨時被叫來開會,領了這麽重大的差遣,人都沒認完,就讓他明日出發了?
他明智地沒吱聲,心想,迴去做做功課再說。
出宮後,劉鳴謙向他拱手告別:“張大人,草民這就迴去準備,明早派人在永定門外,與大人同行……”
王家彥要迴戶部,也拱手告別:“張大人,明日為大人送行……”
送走兩人,張九德與盧象升肩並肩地走迴戶部,盧象升問他:“知微,你是騎馬還是坐馬車?本官讓人為你準備。”
張九德對著盧象升,才吐露真話:“建鬥,下官這心裏,沒什麽底啊……這事兒,太突然了。”
盧象升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這不是突發情況麽?好在太後已下旨,讓當地官員先動起來,估計河南的張夢鯨他們,已經趕往災區,你去到那裏,不至於無人可用。
對了,本官為你準備一匹馬,一輛馬車,路上下雨的話,你還能躲進馬車裏……文件資料,放在馬車裏更安全,免得淋濕了。”
“多謝建鬥,”張九德在工部坐冷板凳,平日裏很少與這位太後麵前的紅人打交道,想不到盧象升卻是一個熱心之人,他真心實意地道謝,“食堂之事,下官迴去就將資料賬冊,交到大人公廳。”
盧象升指了指他的文件袋,寬慰道:“今日的事情,會議紀要上都有記錄,實在來不及,你就在路上看……
當年皇太極叩關,下官和倪大人,是從會場出發的,許多事務,也是邊幹,就邊理清了,知微你在路上,還有幾天的時日,可用來熟悉情況。”
張九德迴到公廳,吩咐書吏將食堂的資料賬冊整理好,他要交接工作。
書吏嚇了一跳:“大人,你調去哪裏?”
“不是調,是臨時差遣,去吧,今日下值前要準備好。”
書吏拱拱手,忙跑走了。
張九備在桌案前坐下來,抽出文件袋裏的《救災備要》,見上麵畫著樹枝一樣的圖形。
左邊列著救災的各項工作,第一項安置災民,右邊伸出去幾條支線:首要一項,設立難民安置區,後麵又有幾條支線,從住房、食物、衛生防疫……每一條線後麵,都有一個責任人。
越往後看,張九德心裏越踏實,雖然《備要》上要求的,跟以往的賑災方式很不相同,但他心裏有了底,知道該做哪些事,找哪些人,從哪裏入手,做到什麽程度……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他覺得,自己似乎學到了,一種更簡潔的工作方法。
於是,他試著學著《備要》的格式,將明日裏自己要帶走的人、財、物,列了一份表,感覺一下子清晰多了。
當晚下值後,他去看望了臥病在床的老尚書。
李從心已經七十五歲,在原本的曆史上,他活到七十三歲,這時代,因為張薔的重用,老爺子活到了現在。
“大人,”張九德來到床前,恭敬地道,“黃河孟津渡河段決了口,太後命下官去賑災,兼治河,明日一早就要出發,下官來聆聽大人的教誨,也跟大人告別。”
李從心精神還好,他感歎道:“知微,你們趕上好時候了,沒有宦官亂政,沒有朋黨相爭,北虜東虜,也不敢窺視我大明……你們隻管做好份內之事。
太後設養廉銀,漲薪資,又設中央食堂……
知微啊,好好幹,太後是大度之人,隻要做出成績,該你得的,無論錢財、榮譽,太後不會吝嗇……”
老尚書這是在勸他,不要在意過去那點事,張九德心下感動,對著老尚書,深深一揖:“知微謹遵大人教誨……”
……………………
第二日,辰時剛過,張九德帶著一位師爺,兩個隨從,來到永定門外,見長長的車馬隊伍,直排到兩裏路外。
乾清宮大總管,張泉張公公,代表天子和太後,來為他送行。
張泉將一位年輕的太監介紹給他:“這是惠恩公公,他負責為惠民藥局設立的災區醫院,提供資金上的協助。”
太醫院的一位年輕醫官上前,遞上一本冊子:“這是太醫院派出人員的名單,本官龔同安,是這支醫療隊的管事,大人如有事,找下官便是。”
又指著長長的車隊道:“這些是從京城帶去的藥材,看著多,其實一個縣,也隻能分到三車……”
張九德掏出自己的記事本,在醫院那一欄,將龔同安的名字寫上去,做了一個記號,點點頭道:“知道了,你去忙吧。”
惠恩和龔同安拱手,往車隊裏去了。
錦衣衛的一位校衛,上前拱手道:“大人,下官是錦衣衛北鎮撫司百戶陳烔,帶校衛二十人,奉命保護大人。”
有錦衣衛在身邊,地方官員誰敢不聽話?
張九德衝紫禁城拱拱手:“多謝太後,這一路,要麻煩陳百戶了。”
都察院派人送來一份名單:“張大人,這是都察院派往災區的禦史名單。”
五軍都督府派了一位年輕的都督僉事,叫顧守真,是鎮遠侯世子,雖然是二品僉事,在張九德這位正三品的侍郎麵前,卻不敢放肆。
大明文貴武踐,顧僉事恭敬地道:“下官受都督府派遣,協助大人管理衛所士兵。”
京營李邦華,派人送來了一份名單:“這是昨日出發的京營官兵名單,領兵的將領,是遊擊將軍曹變蛟,下轄十個百人隊……治安問題,大人隻管找他……”
戶部來的人,是河南清吏司的主事錢訓古,事關賑災錢糧,郭允厚派出了得力人手。
最後,吏部送來兩份文件,一份是昨日出發的觀政士名單。
另一份,是任命書,任命工部右侍郎張九德,為右副都禦史,總督孟津渡賑災、治河事宜,太後特旨,遇事有便宜處置之權。
盧象升上前,感慨道:“大明果然不一樣了,聽說當年吳禦史去西北賑災時,隻帶了十萬兩銀子,和幾個被太後派出去的禦史……今日這規模,那時真不敢想啊!”
京官們上值,早餐在家裏解決,中午就在前門大街兩邊的飯館裏,隨便吃點,許多貧窮的京官,中午基本上不吃飯,晚上迴家再吃。
這時代的大多數人,習慣吃兩餐。
張薔在粥廠看見,閻剛峰等人排隊領粥後,心裏很不是滋味,迴來後就提議,要在大明門外,辦一家中央食堂,為京官們提供午餐。
這個提議,很快得到通過,連雞蛋裏也要挑骨頭的禦史台,也破天荒地,沒有一道反對的折子。
工部老尚書李從心,樂嗬嗬地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無所事事的張九德。
至於夥食費從哪裏來,那是戶部的事,張九德沒過問。
“知微就要去河南了,食堂的事,想好交給誰了麽?”孫閣老已經用完午飯,一邊喝著茶,一邊問他。
張九德看看盧象升,孫閣老道:“你別看他,他忙得很,你得找別人。”
袁閣老就給他支招:“河南的差事是重中之重,食堂的事,你交迴給李尚書……他病了,戶部的工作,是建鬥在代理,看來,還隻得讓建鬥給你找個接手的人……建鬥,你可不許推辭!”
盧象升是左侍郎,李從心下來,就是他了。
今日,太後讓他代表李從心來開會,重用的意圖,不要太明顯,三位閣老哪裏看不出來?
所以韓爌也附和道:“禮卿說的是,建鬥,你要替李尚書,把工部的一攤子擔起來。”
盧象升忙起身拱手,迴道:“建鬥敢不用命!”
原來,陪大佬吃飯,談論的,還是工作……
眾人用完飯,懷恩進來,每人發了一個文件袋,盧象升對張九德解釋道:“會議記錄。”
懷恩將一個寫著張九德名字的文件袋,交給他,叮囑道:“張大人,這裏除了今日的會議記錄,還有一份《救災備要》,供大人參考。”
孫承宗又囑咐他:“知微迴去收拾收拾,明早就帶隊出發吧,各部門的人員車馬,明日在永定門外,與你匯合。”
張九德出宮的時候,還有些蒙,他臨時被叫來開會,領了這麽重大的差遣,人都沒認完,就讓他明日出發了?
他明智地沒吱聲,心想,迴去做做功課再說。
出宮後,劉鳴謙向他拱手告別:“張大人,草民這就迴去準備,明早派人在永定門外,與大人同行……”
王家彥要迴戶部,也拱手告別:“張大人,明日為大人送行……”
送走兩人,張九德與盧象升肩並肩地走迴戶部,盧象升問他:“知微,你是騎馬還是坐馬車?本官讓人為你準備。”
張九德對著盧象升,才吐露真話:“建鬥,下官這心裏,沒什麽底啊……這事兒,太突然了。”
盧象升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這不是突發情況麽?好在太後已下旨,讓當地官員先動起來,估計河南的張夢鯨他們,已經趕往災區,你去到那裏,不至於無人可用。
對了,本官為你準備一匹馬,一輛馬車,路上下雨的話,你還能躲進馬車裏……文件資料,放在馬車裏更安全,免得淋濕了。”
“多謝建鬥,”張九德在工部坐冷板凳,平日裏很少與這位太後麵前的紅人打交道,想不到盧象升卻是一個熱心之人,他真心實意地道謝,“食堂之事,下官迴去就將資料賬冊,交到大人公廳。”
盧象升指了指他的文件袋,寬慰道:“今日的事情,會議紀要上都有記錄,實在來不及,你就在路上看……
當年皇太極叩關,下官和倪大人,是從會場出發的,許多事務,也是邊幹,就邊理清了,知微你在路上,還有幾天的時日,可用來熟悉情況。”
張九德迴到公廳,吩咐書吏將食堂的資料賬冊整理好,他要交接工作。
書吏嚇了一跳:“大人,你調去哪裏?”
“不是調,是臨時差遣,去吧,今日下值前要準備好。”
書吏拱拱手,忙跑走了。
張九備在桌案前坐下來,抽出文件袋裏的《救災備要》,見上麵畫著樹枝一樣的圖形。
左邊列著救災的各項工作,第一項安置災民,右邊伸出去幾條支線:首要一項,設立難民安置區,後麵又有幾條支線,從住房、食物、衛生防疫……每一條線後麵,都有一個責任人。
越往後看,張九德心裏越踏實,雖然《備要》上要求的,跟以往的賑災方式很不相同,但他心裏有了底,知道該做哪些事,找哪些人,從哪裏入手,做到什麽程度……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他覺得,自己似乎學到了,一種更簡潔的工作方法。
於是,他試著學著《備要》的格式,將明日裏自己要帶走的人、財、物,列了一份表,感覺一下子清晰多了。
當晚下值後,他去看望了臥病在床的老尚書。
李從心已經七十五歲,在原本的曆史上,他活到七十三歲,這時代,因為張薔的重用,老爺子活到了現在。
“大人,”張九德來到床前,恭敬地道,“黃河孟津渡河段決了口,太後命下官去賑災,兼治河,明日一早就要出發,下官來聆聽大人的教誨,也跟大人告別。”
李從心精神還好,他感歎道:“知微,你們趕上好時候了,沒有宦官亂政,沒有朋黨相爭,北虜東虜,也不敢窺視我大明……你們隻管做好份內之事。
太後設養廉銀,漲薪資,又設中央食堂……
知微啊,好好幹,太後是大度之人,隻要做出成績,該你得的,無論錢財、榮譽,太後不會吝嗇……”
老尚書這是在勸他,不要在意過去那點事,張九德心下感動,對著老尚書,深深一揖:“知微謹遵大人教誨……”
……………………
第二日,辰時剛過,張九德帶著一位師爺,兩個隨從,來到永定門外,見長長的車馬隊伍,直排到兩裏路外。
乾清宮大總管,張泉張公公,代表天子和太後,來為他送行。
張泉將一位年輕的太監介紹給他:“這是惠恩公公,他負責為惠民藥局設立的災區醫院,提供資金上的協助。”
太醫院的一位年輕醫官上前,遞上一本冊子:“這是太醫院派出人員的名單,本官龔同安,是這支醫療隊的管事,大人如有事,找下官便是。”
又指著長長的車隊道:“這些是從京城帶去的藥材,看著多,其實一個縣,也隻能分到三車……”
張九德掏出自己的記事本,在醫院那一欄,將龔同安的名字寫上去,做了一個記號,點點頭道:“知道了,你去忙吧。”
惠恩和龔同安拱手,往車隊裏去了。
錦衣衛的一位校衛,上前拱手道:“大人,下官是錦衣衛北鎮撫司百戶陳烔,帶校衛二十人,奉命保護大人。”
有錦衣衛在身邊,地方官員誰敢不聽話?
張九德衝紫禁城拱拱手:“多謝太後,這一路,要麻煩陳百戶了。”
都察院派人送來一份名單:“張大人,這是都察院派往災區的禦史名單。”
五軍都督府派了一位年輕的都督僉事,叫顧守真,是鎮遠侯世子,雖然是二品僉事,在張九德這位正三品的侍郎麵前,卻不敢放肆。
大明文貴武踐,顧僉事恭敬地道:“下官受都督府派遣,協助大人管理衛所士兵。”
京營李邦華,派人送來了一份名單:“這是昨日出發的京營官兵名單,領兵的將領,是遊擊將軍曹變蛟,下轄十個百人隊……治安問題,大人隻管找他……”
戶部來的人,是河南清吏司的主事錢訓古,事關賑災錢糧,郭允厚派出了得力人手。
最後,吏部送來兩份文件,一份是昨日出發的觀政士名單。
另一份,是任命書,任命工部右侍郎張九德,為右副都禦史,總督孟津渡賑災、治河事宜,太後特旨,遇事有便宜處置之權。
盧象升上前,感慨道:“大明果然不一樣了,聽說當年吳禦史去西北賑災時,隻帶了十萬兩銀子,和幾個被太後派出去的禦史……今日這規模,那時真不敢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