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薔母子迴到乾清宮,已經是未末酉初,二人還未吃午飯,薑姑姑送來兩碗雪菜銀絲麵,平安是真餓了,一碗麵吃得幹幹淨淨。
張薔卻吃不下,想著西苑這次的事故,朱由校一家,差點被團滅,怎麽想,都有一種陰謀的味道。
她兌了一碗靈泉水,給平安喂下,送他去休息:“今兒受驚了,先睡一覺,睡醒後咱們再用宵夜。”
“阿寶呢,兒臣要阿寶陪著睡……”聽說讓自己睡覺,平安滿世界找阿寶,卻找不見。
張薔也不知阿寶去哪裏了,隻好哄他道:“估計是去外麵玩去了,平安先睡,阿寶一迴來,就讓它來陪著你。”
阿寶直到半夜,才迴來,它從東暖閣的房梁上,輕輕地跳下來,正準備悄無聲息地迴窩裏睡覺,卻見張薔正望著它,一雙清亮的大眼睛裏,毫無睡意。
“喵……大半夜的不睡,差點嚇死本貓……”
“你去哪裏啦?”張薔撈過它,用棉布巾子擦著它的皮毛,“瞧這一身的塵土……不知道西苑出事?本宮今兒差點就見不到你了。”
“喵……怎麽不知道?正是因為太液池出了事,本貓才出去打探情況來著。”
“哦,打探到什麽情報?”
“喵……崇智殿的太監林益,入宮前就有了妻兒,半年前,他的妻兒被人接到城外供養起來……”
“還真有陰謀啊?”張薔一下子來了精神,“看來,得重新將宮裏的所有人,都核查一遍,這個人,在學魏忠賢,想入宮來搏一搏,想把單車變摩托啊。”
“喵……這是大明,注意言辭!”
“好吧,就算如此,沒有直接證據,也不能拿那林益怎麽樣嘛。”
“喵……今兒賞荷,就是林益提出來的,撐畫舫的人裏,也有他……你救人的時候,本貓已經將船上的宮女太監,都查了一遍,隻有這個林益最可疑!”
“重點監視林益,看他與何人聯係,”張薔吸取了孫閣老家裏的教訓,“先不要打草驚蛇,本宮一定要抓住幕後兇手!”
一人一貓正在對話,值班的懷恩在暖閣外驚慌地叫道:“太後……太後……”
張薔心裏一沉,問道:“何事?進來說。”
懷恩撩起厚重的門簾,進來就跪下了,哭道:“太上皇……太上皇駕崩啦……”
開平四年七月一日醜時一刻,太上皇朱由校,因落水受驚,藥石無效,崩逝在西苑崇智殿暖閣,雖然多活了四年,他仍然沒逃脫落水而亡的命運。
大半夜的,景陽鍾聲響徹北京城,官員和百姓們,不知道是太上皇崩了,還是天子崩了,亦或是太後崩了。
一般太後崩了,不會敲景陽鍾,但當今的裕安太後,是秉國太後,權力如同天子,她薨了,敲景陽鍾也不算違製。
內閣和六部九卿的重臣們,忙爬起來穿衣,他們要第一時間趕到宮裏,應對可能發生的宮變。
那些沒有資格進宮的大小官員們,都派人到宮門口,遠遠地打探消息,好知道接下來應該如何行動。
韓爌和袁可立,第一時間趕到宮門口,連還在家裏養病的孫承宗,也派了跟在身邊的一個孫子,來打探消息。
乾清宮總管太監張泉,在宮門口等著各位重臣,親自傳話:“太上皇駕崩,太後吩咐在西苑崇知殿設靈堂,請各位到崇智殿磕頭。”
韓爌與袁可立對視一眼,皆鬆了一口氣:還好不是天子!不是太後!
韓爌上前,對著張泉拱手道:“請問張公公,太上皇身子已經大好,沒聽說生病,怎麽突然就晏駕了?”
“昨兒太上皇攜諸位太妃遊湖,不慎落水。”張泉按張薔的吩咐,實話實說。
袁可立上前,拱手問道:“請問張公公,陛下和太後可好?”
“無恙。”
來到宮門前的重臣們,這才放心,跟著兩位閣老,轉道往西苑而去。
夜色中,一盞盞昏黃的燈籠,將他們的身影拉得長長的,映照在青石板上,平添幾分肅穆。
崇智殿外,已經搭起了靈棚,朱由校已經淨過身,換好了壽衣,還躺在床榻上,正等著棺槨到來。
張薔和平安也已經到來,正在養病的懿安太後張嫣,和三位太妃,全都拖著病體來到暖閣,正哭得昏天黑地。
懷恩來報:“啟稟兩位太後,啟稟萬歲爺,韓閣老、袁閣老、和諸位大臣到了。”
張嫣和三位太妃,忙起身避到隔壁。
“請兩位閣老和諸位大人進來。”張薔坐在床邊的一把官帽椅上,平安立在她身邊。
大臣們進來,見太上皇的遺體,安臥在床上,身上覆蓋著繡有龍鳳圖案的黃緞錦被,麵容安詳,跟睡著了似的。
床前的地上,擺了一座香案,幾炷高香正在燃燒,一個火盆裏,剛燒過的倒頭紙,還冒著煙。
眾臣在床前依次站定,由韓爌領頭,眾人緩緩跪下,三跪九叩,向這位曾經執掌天下的君主,做最後的告別。
禮畢起身,依次上前,接過王應昌手中的點燃的香,插入香爐,默默祈禱,朱由校再不靠譜,他也是大明君王,幾位四朝老臣,都流下淚來。
韓爌扶著香案哭道:“上皇,天子年幼,您在天上,可要保佑陛下,保佑大明啊……”
朱由校一撒手,嬌妻幼子,頓時成為孤兒寡母,放在民間,也是堪憐,何況是皇家,韓爌一句話,哭得張薔心下側然,她緊緊拉住平安的手,對他道:“有母後在此,平安不怕。”
朱由校的後事,由禮部操辦,張薔將事務,交給了溫體仁和王應昌,一切規矩都有定製,不用她多費心。
正值夏天,雖然朱由校的山陵還未完全建好,但地宮等主體工程已經完成,剩下的是地麵工程,禮部請旨,決定將太上皇安置到地宮,再繼續修建地麵上的建築。
張薔征得張嫣同意,下旨曰可。
停朝七日,帶著平安,為朱由校守靈七日,想起朱由校這次,是為自己和平安擋了災,又默默地為他多燒了幾捆紙錢,希望他來生,托生到曾通人家,無病無災地度過一生。
官員們著喪服,到崇智殿哭喪和吊靈七日,然後繼續上班,喪服要穿二十七天,然後換素服、戴烏紗帽、配黑角帶,時間為27個月。
民間停止歌舞娛樂,禁止嫁娶與飲酒,百日後方除。
七日之後,太上皇的遺體被移入皇陵地宮,王太妃因為落水薨逝,葬於德陵的嬪妃墓。
西苑沒了朱由校,懿安太後張嫣和三位太妃日日觸景生情,傷心不已,張薔做主,將她們接迴紫禁城,讓張嫣住在慈寧宮,三位太妃,住到噦鸞宮養老。
法安大師在南京,接到太上皇駕崩的消息,連夜趕了迴來,半個月後到京,張薔將一疊資料遞到他手上:“下去查實,寧可錯殺,絕不放過!”
張薔卻吃不下,想著西苑這次的事故,朱由校一家,差點被團滅,怎麽想,都有一種陰謀的味道。
她兌了一碗靈泉水,給平安喂下,送他去休息:“今兒受驚了,先睡一覺,睡醒後咱們再用宵夜。”
“阿寶呢,兒臣要阿寶陪著睡……”聽說讓自己睡覺,平安滿世界找阿寶,卻找不見。
張薔也不知阿寶去哪裏了,隻好哄他道:“估計是去外麵玩去了,平安先睡,阿寶一迴來,就讓它來陪著你。”
阿寶直到半夜,才迴來,它從東暖閣的房梁上,輕輕地跳下來,正準備悄無聲息地迴窩裏睡覺,卻見張薔正望著它,一雙清亮的大眼睛裏,毫無睡意。
“喵……大半夜的不睡,差點嚇死本貓……”
“你去哪裏啦?”張薔撈過它,用棉布巾子擦著它的皮毛,“瞧這一身的塵土……不知道西苑出事?本宮今兒差點就見不到你了。”
“喵……怎麽不知道?正是因為太液池出了事,本貓才出去打探情況來著。”
“哦,打探到什麽情報?”
“喵……崇智殿的太監林益,入宮前就有了妻兒,半年前,他的妻兒被人接到城外供養起來……”
“還真有陰謀啊?”張薔一下子來了精神,“看來,得重新將宮裏的所有人,都核查一遍,這個人,在學魏忠賢,想入宮來搏一搏,想把單車變摩托啊。”
“喵……這是大明,注意言辭!”
“好吧,就算如此,沒有直接證據,也不能拿那林益怎麽樣嘛。”
“喵……今兒賞荷,就是林益提出來的,撐畫舫的人裏,也有他……你救人的時候,本貓已經將船上的宮女太監,都查了一遍,隻有這個林益最可疑!”
“重點監視林益,看他與何人聯係,”張薔吸取了孫閣老家裏的教訓,“先不要打草驚蛇,本宮一定要抓住幕後兇手!”
一人一貓正在對話,值班的懷恩在暖閣外驚慌地叫道:“太後……太後……”
張薔心裏一沉,問道:“何事?進來說。”
懷恩撩起厚重的門簾,進來就跪下了,哭道:“太上皇……太上皇駕崩啦……”
開平四年七月一日醜時一刻,太上皇朱由校,因落水受驚,藥石無效,崩逝在西苑崇智殿暖閣,雖然多活了四年,他仍然沒逃脫落水而亡的命運。
大半夜的,景陽鍾聲響徹北京城,官員和百姓們,不知道是太上皇崩了,還是天子崩了,亦或是太後崩了。
一般太後崩了,不會敲景陽鍾,但當今的裕安太後,是秉國太後,權力如同天子,她薨了,敲景陽鍾也不算違製。
內閣和六部九卿的重臣們,忙爬起來穿衣,他們要第一時間趕到宮裏,應對可能發生的宮變。
那些沒有資格進宮的大小官員們,都派人到宮門口,遠遠地打探消息,好知道接下來應該如何行動。
韓爌和袁可立,第一時間趕到宮門口,連還在家裏養病的孫承宗,也派了跟在身邊的一個孫子,來打探消息。
乾清宮總管太監張泉,在宮門口等著各位重臣,親自傳話:“太上皇駕崩,太後吩咐在西苑崇知殿設靈堂,請各位到崇智殿磕頭。”
韓爌與袁可立對視一眼,皆鬆了一口氣:還好不是天子!不是太後!
韓爌上前,對著張泉拱手道:“請問張公公,太上皇身子已經大好,沒聽說生病,怎麽突然就晏駕了?”
“昨兒太上皇攜諸位太妃遊湖,不慎落水。”張泉按張薔的吩咐,實話實說。
袁可立上前,拱手問道:“請問張公公,陛下和太後可好?”
“無恙。”
來到宮門前的重臣們,這才放心,跟著兩位閣老,轉道往西苑而去。
夜色中,一盞盞昏黃的燈籠,將他們的身影拉得長長的,映照在青石板上,平添幾分肅穆。
崇智殿外,已經搭起了靈棚,朱由校已經淨過身,換好了壽衣,還躺在床榻上,正等著棺槨到來。
張薔和平安也已經到來,正在養病的懿安太後張嫣,和三位太妃,全都拖著病體來到暖閣,正哭得昏天黑地。
懷恩來報:“啟稟兩位太後,啟稟萬歲爺,韓閣老、袁閣老、和諸位大臣到了。”
張嫣和三位太妃,忙起身避到隔壁。
“請兩位閣老和諸位大人進來。”張薔坐在床邊的一把官帽椅上,平安立在她身邊。
大臣們進來,見太上皇的遺體,安臥在床上,身上覆蓋著繡有龍鳳圖案的黃緞錦被,麵容安詳,跟睡著了似的。
床前的地上,擺了一座香案,幾炷高香正在燃燒,一個火盆裏,剛燒過的倒頭紙,還冒著煙。
眾臣在床前依次站定,由韓爌領頭,眾人緩緩跪下,三跪九叩,向這位曾經執掌天下的君主,做最後的告別。
禮畢起身,依次上前,接過王應昌手中的點燃的香,插入香爐,默默祈禱,朱由校再不靠譜,他也是大明君王,幾位四朝老臣,都流下淚來。
韓爌扶著香案哭道:“上皇,天子年幼,您在天上,可要保佑陛下,保佑大明啊……”
朱由校一撒手,嬌妻幼子,頓時成為孤兒寡母,放在民間,也是堪憐,何況是皇家,韓爌一句話,哭得張薔心下側然,她緊緊拉住平安的手,對他道:“有母後在此,平安不怕。”
朱由校的後事,由禮部操辦,張薔將事務,交給了溫體仁和王應昌,一切規矩都有定製,不用她多費心。
正值夏天,雖然朱由校的山陵還未完全建好,但地宮等主體工程已經完成,剩下的是地麵工程,禮部請旨,決定將太上皇安置到地宮,再繼續修建地麵上的建築。
張薔征得張嫣同意,下旨曰可。
停朝七日,帶著平安,為朱由校守靈七日,想起朱由校這次,是為自己和平安擋了災,又默默地為他多燒了幾捆紙錢,希望他來生,托生到曾通人家,無病無災地度過一生。
官員們著喪服,到崇智殿哭喪和吊靈七日,然後繼續上班,喪服要穿二十七天,然後換素服、戴烏紗帽、配黑角帶,時間為27個月。
民間停止歌舞娛樂,禁止嫁娶與飲酒,百日後方除。
七日之後,太上皇的遺體被移入皇陵地宮,王太妃因為落水薨逝,葬於德陵的嬪妃墓。
西苑沒了朱由校,懿安太後張嫣和三位太妃日日觸景生情,傷心不已,張薔做主,將她們接迴紫禁城,讓張嫣住在慈寧宮,三位太妃,住到噦鸞宮養老。
法安大師在南京,接到太上皇駕崩的消息,連夜趕了迴來,半個月後到京,張薔將一疊資料遞到他手上:“下去查實,寧可錯殺,絕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