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豁然站起,都望向楊鶴,這可是運往寧夏邊鎮的軍糧,邊軍缺糧草,一旦嘩變,楊鶴這個三邊總督,可就做到頭了。
楊鶴身體肥胖,此時額頭上流下的,不知是冷汗還是熱汗,他問:“送信之人呢?帶進來。”
親兵出去,很快就帶進來一個滿臉血汙,隻看得見兩隻眼珠轉動的男子,男子一進來,就跪下哭訴道:“大……大人,小人是府城左衛的千戶代明遠,咱們押送的糧食,在離平涼府還有三日路程時,遇上一夥亂民……”
洪承疇見楊鶴一副要仔細盤問的樣子,那千戶去根本說不清楚亂民的情況,他急了,要是寧夏的糧食,在他負責的區域裏丟失,他再去哪裏挪出糧食來填虧空?
他忍不住催促道:“大人,依下官看,還是先發兵平亂,追迴糧食吧,再耽擱,糧食都被亂民吃掉了,到那時,咱們拿什麽賠給朝廷?”
陳奇瑜也讚同洪承疇的意見,他說:“要了解情況,抓一個亂民當場審問,也比這代千戶了解的多。”
楊鶴見這逃迴來報信的千戶,確實一問三不知,要不是妻兒老小都在西安,估計他也早跑了。
想到此,楊鶴對洪承疇說:“亨九,衛所軍不可用,本督身邊,有一支護衛營,本督撥五百人給你,你帶人去平息民亂,追迴糧食吧。”
洪承疇:……
看他出頭了,這是要把這個爛攤子丟給他的節奏麽?
他正要答話,就聽吳牲發言道:“各府縣都在施粥,這些亂民來得蹊蹺,得好好查查,洪參政,本官隨你去!”
洪承疇:……本官答應去了麽?
耿如杞想了想,大手一揮道:“亨九,本官的巡撫標營,再撥給你兩百人……”
洪承疇想了想,在座的,三位高官,一位巡按禦史,除了自己,也無人可派了,他一咬牙,拱手道:“下官願往,一個時辰後,下官在安遠門外點兵出發!”
軍情緊急,會議被迫中斷,洪承疇立即迴衙,給身邊的兩位師爺分了工,一位往布政使司衙門,預支錢糧,一位跟著他,往總督衙門和巡撫衙門,親自挑選士兵。
為了讓他去幹活,楊鶴和耿如杞二話不說,任他挑走了營中青壯士兵。
總督標營挑了五百人,領隊的是一位遊擊將軍,叫曹文詔,年初隨袁崇煥馳援京師,張薔在功勞簿上看到他的名字後,趁他現在還不太出名,不動聲色地將他調到了陝西。
甘肅、寧夏、榆林三邊,是邊鎮,朝廷對總督身邊的護衛軍,是默許的。曹文詔初到陝西,就得到楊鶴的賞識,被留在身邊,統領一千二百多人的護衛營。
耿如杞的巡撫標營兩百人,由一位叫沈祥的副千戶率領。
因為是總督和巡撫身邊的人,這兩隊士兵看上去,都衣甲鮮明,身強體壯,洪承疇很滿意。
最讓他吃驚的,是禦史吳牲,也帶了一隊一百多人的士兵過來匯合。
洪承疇低聲問他:“允明,哪裏來的士兵?”
吳牲也低聲迴答道:“這些是軍事學院的學員,帶的是京營兵,被兵部派到陝西來實習的,怎麽,總督沒跟大人你說過?”
洪承疇搖頭:“本官隻管督糧,本來是監督朝廷的稅糧收貯的,倒管起糧食轉運來了,現在,還得管剿匪……”
“地方官員守土有責,”吳牲翻身上馬道,“洪大人,走吧。”
卻見京營兵的把總周遇吉,走到曹文詔身邊,仔細地看了看他,又圍著他身邊轉了一圈。
曹文詔好奇地問:“兄弟,看本官做甚?”
周遇吉猶猶豫豫地問道:“大人,今年三月,你是否在北京城下砍過東虜?”
曹文詔點點頭:“你如何得知……莫非,你就是將本官從死人堆裏扒出來的恩人?”
周遇吉說:“是死馬下……”
曹文詔啊呀一聲,拜倒在地:“救命恩人!請受曹某一拜……某曹文詔……”
“某周遇吉……京營任職,曹大人忠勇……萃蓭佩服……”
周遇吉,字萃蓭……
曹文詔當即就要與周遇吉結拜為異姓兄弟,洪承疇聽說了二人的緣分,哈哈一笑:“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哈哈哈,就著祭旗的羊酒,你二人在此結拜吧,我們都是見證人。”
兩人大喜,插香燭,焚紙錢,結為兄弟,傳為戰場上的一段佳話。
車轔轔,馬嘯嘯,洪吳二人在安遠門外,殺了一隻羊祭旗,與曹文詔、沈祥等領兵將士一起,喝完血酒,砸碎陶碗,揮軍向北,平亂去了。
路上,洪承疇湊近吳牲,好奇地問:“那個……軍事學院來了多少人?”
吳牲道:“不多,也就二十來人,帶一千六百京營士兵,其他人都被派去押送糧車了,隻有這一百二十人,一直跟在本官身邊,說是防備災民作亂,這不,聽說本官隨大人去平亂,就主動請纓,跟上來了。”
洪承疇扭頭望望身後這一隊京營兵,又問:“那個……軍事學院,是做什麽用的?”
吳牲道:“裕安太後秉政以來,開辦了商學院培養會計人才,又補考了一屆明算科,取了兩百人進入商學院學習,這個軍事學院,本官想來,是培養領兵將領的吧?
聽說這次後金入侵,京營很拉垮,要不是天子和太後親自上城督戰,後金就要攻破城牆了……
戰後,太後決心要整頓京營,把天津巡撫李幫華調迴去,專門負責整頓京營呢。”
洪承疇歎道:“何止京營?各地的衛所,除了邊軍還象樣一點,其他地方,哪裏還有衛所的樣子?
看看今次押糧的,還是西安府城的衛所,唉!”
“聽說五軍都督府已經下令,也要整頓衛所,不知陝西都指揮使司,有沒有動靜?”吳牲負責監察百官,武官也在他的監察範圍以內,但禦史們平日裏,關注文官的問題比較多一些。
“難!”洪承疇又歎一口氣道,“積重難返啊。”
兩人都很無語,默默地走了半天,洪承疇將迴來報信的代明遠,叫來問話。
代明遠已經梳洗一番,包紮了傷口,換了一身幹淨的鴛鴦戰襖,看起來沒那麽狼狽了,因為受了傷,洪承疇撥給他一匹馬,否則他跟不上大軍的步伐。
“你們六百多人,押送三百車糧食,還被亂民打得丟盔棄甲,糧食被搶,亂民有多少啊?”
代明遠迴憶起當時的情形,還心有餘悸:“迴大人,當時運糧隊正經過涇州的一段山路,右邊是大山,左邊是涇水……
亂民們埋伏在山上,運糧的隊伍路過時,他們突然從山上衝下來……”
“亂民有多少?”洪承疇追著不放。
“很……很多……下官當裏在隊伍後麵押陣,前麵帶隊是,是李千戶……
車夫和民夫們,被趕下河,有的淹死了,有的順著河穀,逃走了……
官兵猝不及防,來不及組織防禦,就被打亂了……”
敢情這位指揮官,連敵人多少都沒看清楚,就逃了。
洪承疇見問不出更多的情報,也不管他了,悶著頭往涇州趕。
本來這批糧食,運到平涼府就可以交差了,寧夏鎮的邊軍,自會派人,翻過六盤山,來接收糧食,偏偏在涇州出了事,令洪承疇十分氣悶。
緊趕慢趕,終於在半個月後,趕到了涇川縣,洪吳二人傻眼了,這裏除了涇水河穀有一溜平坦的地方外,四周都是荒涼的大山,亂民是從哪裏來的?又去了哪裏?
楊鶴身體肥胖,此時額頭上流下的,不知是冷汗還是熱汗,他問:“送信之人呢?帶進來。”
親兵出去,很快就帶進來一個滿臉血汙,隻看得見兩隻眼珠轉動的男子,男子一進來,就跪下哭訴道:“大……大人,小人是府城左衛的千戶代明遠,咱們押送的糧食,在離平涼府還有三日路程時,遇上一夥亂民……”
洪承疇見楊鶴一副要仔細盤問的樣子,那千戶去根本說不清楚亂民的情況,他急了,要是寧夏的糧食,在他負責的區域裏丟失,他再去哪裏挪出糧食來填虧空?
他忍不住催促道:“大人,依下官看,還是先發兵平亂,追迴糧食吧,再耽擱,糧食都被亂民吃掉了,到那時,咱們拿什麽賠給朝廷?”
陳奇瑜也讚同洪承疇的意見,他說:“要了解情況,抓一個亂民當場審問,也比這代千戶了解的多。”
楊鶴見這逃迴來報信的千戶,確實一問三不知,要不是妻兒老小都在西安,估計他也早跑了。
想到此,楊鶴對洪承疇說:“亨九,衛所軍不可用,本督身邊,有一支護衛營,本督撥五百人給你,你帶人去平息民亂,追迴糧食吧。”
洪承疇:……
看他出頭了,這是要把這個爛攤子丟給他的節奏麽?
他正要答話,就聽吳牲發言道:“各府縣都在施粥,這些亂民來得蹊蹺,得好好查查,洪參政,本官隨你去!”
洪承疇:……本官答應去了麽?
耿如杞想了想,大手一揮道:“亨九,本官的巡撫標營,再撥給你兩百人……”
洪承疇想了想,在座的,三位高官,一位巡按禦史,除了自己,也無人可派了,他一咬牙,拱手道:“下官願往,一個時辰後,下官在安遠門外點兵出發!”
軍情緊急,會議被迫中斷,洪承疇立即迴衙,給身邊的兩位師爺分了工,一位往布政使司衙門,預支錢糧,一位跟著他,往總督衙門和巡撫衙門,親自挑選士兵。
為了讓他去幹活,楊鶴和耿如杞二話不說,任他挑走了營中青壯士兵。
總督標營挑了五百人,領隊的是一位遊擊將軍,叫曹文詔,年初隨袁崇煥馳援京師,張薔在功勞簿上看到他的名字後,趁他現在還不太出名,不動聲色地將他調到了陝西。
甘肅、寧夏、榆林三邊,是邊鎮,朝廷對總督身邊的護衛軍,是默許的。曹文詔初到陝西,就得到楊鶴的賞識,被留在身邊,統領一千二百多人的護衛營。
耿如杞的巡撫標營兩百人,由一位叫沈祥的副千戶率領。
因為是總督和巡撫身邊的人,這兩隊士兵看上去,都衣甲鮮明,身強體壯,洪承疇很滿意。
最讓他吃驚的,是禦史吳牲,也帶了一隊一百多人的士兵過來匯合。
洪承疇低聲問他:“允明,哪裏來的士兵?”
吳牲也低聲迴答道:“這些是軍事學院的學員,帶的是京營兵,被兵部派到陝西來實習的,怎麽,總督沒跟大人你說過?”
洪承疇搖頭:“本官隻管督糧,本來是監督朝廷的稅糧收貯的,倒管起糧食轉運來了,現在,還得管剿匪……”
“地方官員守土有責,”吳牲翻身上馬道,“洪大人,走吧。”
卻見京營兵的把總周遇吉,走到曹文詔身邊,仔細地看了看他,又圍著他身邊轉了一圈。
曹文詔好奇地問:“兄弟,看本官做甚?”
周遇吉猶猶豫豫地問道:“大人,今年三月,你是否在北京城下砍過東虜?”
曹文詔點點頭:“你如何得知……莫非,你就是將本官從死人堆裏扒出來的恩人?”
周遇吉說:“是死馬下……”
曹文詔啊呀一聲,拜倒在地:“救命恩人!請受曹某一拜……某曹文詔……”
“某周遇吉……京營任職,曹大人忠勇……萃蓭佩服……”
周遇吉,字萃蓭……
曹文詔當即就要與周遇吉結拜為異姓兄弟,洪承疇聽說了二人的緣分,哈哈一笑:“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哈哈哈,就著祭旗的羊酒,你二人在此結拜吧,我們都是見證人。”
兩人大喜,插香燭,焚紙錢,結為兄弟,傳為戰場上的一段佳話。
車轔轔,馬嘯嘯,洪吳二人在安遠門外,殺了一隻羊祭旗,與曹文詔、沈祥等領兵將士一起,喝完血酒,砸碎陶碗,揮軍向北,平亂去了。
路上,洪承疇湊近吳牲,好奇地問:“那個……軍事學院來了多少人?”
吳牲道:“不多,也就二十來人,帶一千六百京營士兵,其他人都被派去押送糧車了,隻有這一百二十人,一直跟在本官身邊,說是防備災民作亂,這不,聽說本官隨大人去平亂,就主動請纓,跟上來了。”
洪承疇扭頭望望身後這一隊京營兵,又問:“那個……軍事學院,是做什麽用的?”
吳牲道:“裕安太後秉政以來,開辦了商學院培養會計人才,又補考了一屆明算科,取了兩百人進入商學院學習,這個軍事學院,本官想來,是培養領兵將領的吧?
聽說這次後金入侵,京營很拉垮,要不是天子和太後親自上城督戰,後金就要攻破城牆了……
戰後,太後決心要整頓京營,把天津巡撫李幫華調迴去,專門負責整頓京營呢。”
洪承疇歎道:“何止京營?各地的衛所,除了邊軍還象樣一點,其他地方,哪裏還有衛所的樣子?
看看今次押糧的,還是西安府城的衛所,唉!”
“聽說五軍都督府已經下令,也要整頓衛所,不知陝西都指揮使司,有沒有動靜?”吳牲負責監察百官,武官也在他的監察範圍以內,但禦史們平日裏,關注文官的問題比較多一些。
“難!”洪承疇又歎一口氣道,“積重難返啊。”
兩人都很無語,默默地走了半天,洪承疇將迴來報信的代明遠,叫來問話。
代明遠已經梳洗一番,包紮了傷口,換了一身幹淨的鴛鴦戰襖,看起來沒那麽狼狽了,因為受了傷,洪承疇撥給他一匹馬,否則他跟不上大軍的步伐。
“你們六百多人,押送三百車糧食,還被亂民打得丟盔棄甲,糧食被搶,亂民有多少啊?”
代明遠迴憶起當時的情形,還心有餘悸:“迴大人,當時運糧隊正經過涇州的一段山路,右邊是大山,左邊是涇水……
亂民們埋伏在山上,運糧的隊伍路過時,他們突然從山上衝下來……”
“亂民有多少?”洪承疇追著不放。
“很……很多……下官當裏在隊伍後麵押陣,前麵帶隊是,是李千戶……
車夫和民夫們,被趕下河,有的淹死了,有的順著河穀,逃走了……
官兵猝不及防,來不及組織防禦,就被打亂了……”
敢情這位指揮官,連敵人多少都沒看清楚,就逃了。
洪承疇見問不出更多的情報,也不管他了,悶著頭往涇州趕。
本來這批糧食,運到平涼府就可以交差了,寧夏鎮的邊軍,自會派人,翻過六盤山,來接收糧食,偏偏在涇州出了事,令洪承疇十分氣悶。
緊趕慢趕,終於在半個月後,趕到了涇川縣,洪吳二人傻眼了,這裏除了涇水河穀有一溜平坦的地方外,四周都是荒涼的大山,亂民是從哪裏來的?又去了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