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安師傅去了遼東,張薔身邊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隻得走一步看一步,她倒要看看,魏忠賢要用什麽法子,把這批糧食運出去。
晉商敢送十萬兩銀子給魏忠賢,且承諾事成後還有十萬兩的孝敬,那他們要運出去的糧食,絕不低於二十萬石。
這麽多的糧食出城,鬧出的動靜可不會小,張薔第一次感受到晉商的實力,哪怕放在後世,也是相當恐怖的。
果然,第二日送來的折子裏,就有兵部左侍郎閻鳴泰的奏折,言西北邊軍缺糧,陽全衛的士兵鬧晌嘩變,請允許山西商人將屯在京城的糧食,運往邊鎮雲雲。
原本的曆史上,此時的閻鳴泰已經坐上了兵部尚書的位置,張薔把袁可立召迴來後,閻鳴泰哪有資格同這位老臣競爭?隻得屈居兵部左侍郎的位置。
朱由校的身子稍好一點,就到後殿做他的木匠活,把處理折子的工作,丟給了張薔和魏忠賢。
東次間裏,張皇後在炕上教平安認字,張皇後雖然不再反對張薔協助朱由校處理折子,但她自己一直謹守“後宮不得幹政”的祖訓,隻關注後宮這一畝三分地,從不幹涉朝堂之事。
法安去了遼東,張薔連個商量之人也沒有,見這份折子上麵,有兵部尚書袁可立的署名,且內閣已經票擬,她隻好提筆批了個“準”字。
每日的折子,張薔隻用兩個時辰,就會處理完成,因為內閣呈上來的折子,九成都有票擬,許多政事的處理,都有固定的流程和製度,有內閣把關,尋常的政事,她都按內閣的意見處理。
今日也是,不到午初,今日的折子就送到了司禮監用印。
魏忠賢第一時間找出閻鳴泰的折子,一見到批示就笑了:哼,張氏一個後宮嬪妃,有什麽見識?就算取代他站到了萬歲爺的身邊,那又怎樣?他魏公公要做的事,不照樣暢通無阻?
如今的朝堂上,東林黨被打得落花流水,其他各黨偃旗息鼓,六部九卿哪個敢嗶嗶?就連內閣,也全都是他的親信,在這些文臣們的影響下,魏忠賢也慢慢改掉了初期霸道的行事風格,開始講起權謀來。
權謀果然是好東西,他剛開始,本打算借皇店的名義,將這批糧食運出城去,但替他管理皇店的錦衣衛僉事楊寰,說皇店本來就是天子名下的店輔,卻不好公然違背陛下的旨意。
況且,本次糧票兌糧的旨意,皇店就沒有參與,萬一因為運糧出城這事,再把上一件事牽扯出來,廠公在陛下麵前,就不好看了。
一席話說動了魏忠賢,這才找崔呈秀來商量,崔呈秀祖籍山西平陽,每年從晉商那裏得到的孝敬可不少,一聽親爸爸提起晉商三人組的請求,哪裏不明白這是運往口外走私的糧食。
崔呈秀沉吟許久,才道:“親爸爸,茲事體大,僅憑皇店之力,還是不夠,除非以供應邊軍糧草為由,讓兵部開具證明,這事才有十分的把握。”
魏忠賢恨恨地道:“兵部,有老袁頭在那裏礙眼,怎麽可能開出來?”
崔呈秀撚著修剪得整整齊齊的長須,自信滿滿:“親爸爸忘了?左寺郎閻鳴泰可是咱們的人,讓老閻上折子,事關邊軍糧草,袁可立怎麽也不會阻攔的。”
果然,閻鳴泰的折子,從兵部、內閣,再到萬歲爺的案頭,一路暢通就到了他司禮監,他先把這份折子用了印,越過通政司,讓人直接送去兵部,要兵部開具證明。
下午未初時分,晉商三人組就收到了兵部開具的,運糧出城的證明。
中午,朱由校迴東暖閣與皇後和張薔母子一起用午膳,每日裏,張薔會撿些緊要的政事,向朱由校匯報。
朱由校聽說有一批糧食要運往三邊,十分開心,他說:“眼下青黃不接,三邊缺糧,這批糧食運過去正好,阿薔你批得對,朕心甚慰。”
張皇後勸道:“萬歲爺,太醫說你的身子虧空得厲害,要多多靜養,不宜太過勞累,後殿那邊,下午就別去了吧。”
她拍拍平安的小手道:“萬歲歲有空,還是多陪陪平安吧,咱們的小平安啊,三字經都能背一半了呢。”
平安傲嬌地揚起小腦袋,等待爹爹的誇獎。
朱由校摸摸他的腦袋,寵溺地道:“再有兩月,朕的三大殿就完工了,到時候,送給平安做今年的生日禮物。”
張皇後說:“平安的生日還早呢,現在才三月,萬歲爺且顧著自個兒的身子先。”
朱由校不耐煩了,歎著氣道:“好好好,朕知道了,下午就陪平安,不去後殿了。”
平安一聽,高興地拍著手道:“爹爹,陪平安去放紙鳶!”
“好好好,放紙鳶,放紙鳶去。”朱由校語氣輕快地道,“你母後和母妃也一起,咱們去禦花園裏放紙鳶。”
張皇後還要再勸,張薔在桌子下輕輕拉了拉她的衣袖,衝她搖搖頭,道:“娘娘要是擔心萬歲爺的身子,就帶上萬歲爺的大氅,再擺一張軟椅,讓萬歲爺坐著看平安放就行了。”
張皇後知道,朱由校正在興頭上,她要是再勸,就要惹他不耐煩了,隻好點點頭:“隻好如此。”
張薔轉頭對朱由校道:“萬歲爺,臣妾下午約了袁老大人談話,你們先去,臣妾這邊的事忙完後,來禦花園找你們?”
朱由校也難得地問了一句:“是關於邊軍這批糧食之事?”
張薔點頭:“邊軍缺糧,難得有商人往三邊運糧,臣妾得囑咐袁大人盯緊一點,別給商人們層層設卡,讓這批糧食能順利送到邊鎮。”
朱由校已經習慣了張薔幫他處理公務,正如張皇後私下裏勸他的一樣,魏伴伴和客嬤嬤再好,也是外人,裕妃和平安,跟他們是家人,外人再好,也不如家人親近。
朱由校很以為然,對張薔接見袁可立這事,十分支持:“是要提醒提醒袁大人,阿薔你去忙,我們在禦花園等你。
晉商敢送十萬兩銀子給魏忠賢,且承諾事成後還有十萬兩的孝敬,那他們要運出去的糧食,絕不低於二十萬石。
這麽多的糧食出城,鬧出的動靜可不會小,張薔第一次感受到晉商的實力,哪怕放在後世,也是相當恐怖的。
果然,第二日送來的折子裏,就有兵部左侍郎閻鳴泰的奏折,言西北邊軍缺糧,陽全衛的士兵鬧晌嘩變,請允許山西商人將屯在京城的糧食,運往邊鎮雲雲。
原本的曆史上,此時的閻鳴泰已經坐上了兵部尚書的位置,張薔把袁可立召迴來後,閻鳴泰哪有資格同這位老臣競爭?隻得屈居兵部左侍郎的位置。
朱由校的身子稍好一點,就到後殿做他的木匠活,把處理折子的工作,丟給了張薔和魏忠賢。
東次間裏,張皇後在炕上教平安認字,張皇後雖然不再反對張薔協助朱由校處理折子,但她自己一直謹守“後宮不得幹政”的祖訓,隻關注後宮這一畝三分地,從不幹涉朝堂之事。
法安去了遼東,張薔連個商量之人也沒有,見這份折子上麵,有兵部尚書袁可立的署名,且內閣已經票擬,她隻好提筆批了個“準”字。
每日的折子,張薔隻用兩個時辰,就會處理完成,因為內閣呈上來的折子,九成都有票擬,許多政事的處理,都有固定的流程和製度,有內閣把關,尋常的政事,她都按內閣的意見處理。
今日也是,不到午初,今日的折子就送到了司禮監用印。
魏忠賢第一時間找出閻鳴泰的折子,一見到批示就笑了:哼,張氏一個後宮嬪妃,有什麽見識?就算取代他站到了萬歲爺的身邊,那又怎樣?他魏公公要做的事,不照樣暢通無阻?
如今的朝堂上,東林黨被打得落花流水,其他各黨偃旗息鼓,六部九卿哪個敢嗶嗶?就連內閣,也全都是他的親信,在這些文臣們的影響下,魏忠賢也慢慢改掉了初期霸道的行事風格,開始講起權謀來。
權謀果然是好東西,他剛開始,本打算借皇店的名義,將這批糧食運出城去,但替他管理皇店的錦衣衛僉事楊寰,說皇店本來就是天子名下的店輔,卻不好公然違背陛下的旨意。
況且,本次糧票兌糧的旨意,皇店就沒有參與,萬一因為運糧出城這事,再把上一件事牽扯出來,廠公在陛下麵前,就不好看了。
一席話說動了魏忠賢,這才找崔呈秀來商量,崔呈秀祖籍山西平陽,每年從晉商那裏得到的孝敬可不少,一聽親爸爸提起晉商三人組的請求,哪裏不明白這是運往口外走私的糧食。
崔呈秀沉吟許久,才道:“親爸爸,茲事體大,僅憑皇店之力,還是不夠,除非以供應邊軍糧草為由,讓兵部開具證明,這事才有十分的把握。”
魏忠賢恨恨地道:“兵部,有老袁頭在那裏礙眼,怎麽可能開出來?”
崔呈秀撚著修剪得整整齊齊的長須,自信滿滿:“親爸爸忘了?左寺郎閻鳴泰可是咱們的人,讓老閻上折子,事關邊軍糧草,袁可立怎麽也不會阻攔的。”
果然,閻鳴泰的折子,從兵部、內閣,再到萬歲爺的案頭,一路暢通就到了他司禮監,他先把這份折子用了印,越過通政司,讓人直接送去兵部,要兵部開具證明。
下午未初時分,晉商三人組就收到了兵部開具的,運糧出城的證明。
中午,朱由校迴東暖閣與皇後和張薔母子一起用午膳,每日裏,張薔會撿些緊要的政事,向朱由校匯報。
朱由校聽說有一批糧食要運往三邊,十分開心,他說:“眼下青黃不接,三邊缺糧,這批糧食運過去正好,阿薔你批得對,朕心甚慰。”
張皇後勸道:“萬歲爺,太醫說你的身子虧空得厲害,要多多靜養,不宜太過勞累,後殿那邊,下午就別去了吧。”
她拍拍平安的小手道:“萬歲歲有空,還是多陪陪平安吧,咱們的小平安啊,三字經都能背一半了呢。”
平安傲嬌地揚起小腦袋,等待爹爹的誇獎。
朱由校摸摸他的腦袋,寵溺地道:“再有兩月,朕的三大殿就完工了,到時候,送給平安做今年的生日禮物。”
張皇後說:“平安的生日還早呢,現在才三月,萬歲爺且顧著自個兒的身子先。”
朱由校不耐煩了,歎著氣道:“好好好,朕知道了,下午就陪平安,不去後殿了。”
平安一聽,高興地拍著手道:“爹爹,陪平安去放紙鳶!”
“好好好,放紙鳶,放紙鳶去。”朱由校語氣輕快地道,“你母後和母妃也一起,咱們去禦花園裏放紙鳶。”
張皇後還要再勸,張薔在桌子下輕輕拉了拉她的衣袖,衝她搖搖頭,道:“娘娘要是擔心萬歲爺的身子,就帶上萬歲爺的大氅,再擺一張軟椅,讓萬歲爺坐著看平安放就行了。”
張皇後知道,朱由校正在興頭上,她要是再勸,就要惹他不耐煩了,隻好點點頭:“隻好如此。”
張薔轉頭對朱由校道:“萬歲爺,臣妾下午約了袁老大人談話,你們先去,臣妾這邊的事忙完後,來禦花園找你們?”
朱由校也難得地問了一句:“是關於邊軍這批糧食之事?”
張薔點頭:“邊軍缺糧,難得有商人往三邊運糧,臣妾得囑咐袁大人盯緊一點,別給商人們層層設卡,讓這批糧食能順利送到邊鎮。”
朱由校已經習慣了張薔幫他處理公務,正如張皇後私下裏勸他的一樣,魏伴伴和客嬤嬤再好,也是外人,裕妃和平安,跟他們是家人,外人再好,也不如家人親近。
朱由校很以為然,對張薔接見袁可立這事,十分支持:“是要提醒提醒袁大人,阿薔你去忙,我們在禦花園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