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朱由校醒來,見魏忠賢守在床前,心裏感動,虛弱地叫道:“伴伴……”
魏忠賢抹著眼淚,高興地說:“萬歲爺,你醒了?老奴……老奴……”
哽咽著說不出話來,抬手一個勁地抹眼淚。
朱由校抬起眼睛四下裏看,魏忠賢一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皇後娘娘在隔壁休息,老奴這就去叫她。”
朱由校說:“裕妃……吳王……”
魏忠賢心下一緊:這是要托孤還是怎麽著?
他叫醒太醫:“萬歲爺醒了,快給看看……”
自己幾步就跨到門口,將守在東次間門口的胡嬤嬤叫醒:“萬歲爺醒了,叫皇後呢。”
頓了頓,又道:“還叫裕妃和吳王。”
張皇後和張薔根本睡不踏實,一有動靜,她們就醒了,忙披衣起床,過暖閣來查看。
又讓小太監懷恩,去永壽宮傳話,讓方正化帶平安過來。
見到二張,朱由校綻開一個虛弱的笑容:“阿嫣、阿薔……”
張薔看他,不像馬上就要落氣的樣子,心下稍安。
雖然她現在,不怕魏忠賢,真鬧僵了打起來,她也有辦法帶著平安全身而退。但人性是複雜的,她不敢賭,掌握內操軍和騰驤四衛營的王體乾,會不會再一次臨陣倒戈,把槍頭對準自己。
在這個需要穩定的時期,朱由校最好不要有事。
張皇後上前拉住朱由校的手,眼淚在眼眶裏打轉,就是不敢流下來,朱由校就是被任貴妃的眼淚氣倒的,如今剛醒來,她不敢在他麵前掉淚。
張薔提起水壺,水壺坐在一隻紅泥小火爐上,水很燙,她拿兩隻碗來迴倒騰,趁機加了兩滴靈泉。
穿越這點福利,真是少得可憐啊,每日隻有幾十滴,還要送到莊子上製香水,留給自己和平安的,本就不多,分給朱由校的,就更少了,每日隻有三五滴。
朱由校的病,才好得這麽慢。
魏忠賢見她倒水,麻利地上前接過兩隻碗,恭敬地說:“娘娘,老奴來吧。”
“有勞公公,”張薔也不客氣,把兩隻碗遞給他,“攤涼一點,喂給萬歲爺喝下去。”
按魏忠賢的做法,早叫人準備靈露飲了,但前幾日,萬歲爺也賜他喝靈露飲,幾天下來,他就頭重腳輕,肚子咕咕叫,整整瘦了五斤,他才知道,米湯雖好,也不能天天喝,頓頓喝啊。
他嚴重懷疑,賜朝中重臣喝靈露飲這個主意,是裕妃給萬歲爺出的,不然,萬歲爺喝了快兩個月了,怎麽從沒提起過賜給重臣們用?
從此,他再不敢在朱由校麵前提起“靈露飲”幾個字。
等魏忠賢伺候朱由校喝完溫開水,方正化就抱著睡眼惺忪的平安進來了。
方正化也是滿臉的擔憂,進來後,把平安遞給張薔,自己跪下來磕頭:“奴才方正化,見過萬歲爺,見過皇後娘娘、見過裕妃娘娘、見過魏公公……”
朱由校點點頭,張皇後說:“萬歲爺讓你起來,你照顧平安,辛苦了。”
方正化磕頭謝恩,起身站在稍遠一點的地方,卻沒有跨出暖閣,他也以為朱由校要托孤了,不敢離開平安太遠。
張薔把平安抱到朱由校的床前,平安迷迷糊糊地咕隆道:“爹爹,你怎麽不睡覺?”
小時候,他說“父皇”兩個字費勁,朱由校就讓他跟民間的孩子一樣喊“爹爹”,現在大了,爹爹比父皇兩個字,聽起來更親切,平安也喊順口了,不願意改過來。
朱由校被他呆萌呆萌的樣子逗笑了,說:“爹爹醒了,想平安……”
平安掙開張薔的手,自己爬上床去,揭開被子,鑽進朱由校的被窩,哄他道:“爹爹,平安陪你睡,平安睡不著的時候,娘親也陪平安睡的……”
童言童語,引得朱由校想大笑,卻沒有力氣,隻好說:“好好好!平安陪爹爹睡。”
眾人都不出聲,看著他父子二人互動。
平安乖乖地躺好,抱著朱由校的一隻胳臂,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張薔上前抱他:“別擾了萬歲爺休息,臣妾把他抱走吧。”
朱由校擺手阻止道:“不,讓平安挨著朕睡一晚。”
魏忠賢見他不像要托孤的樣子,心裏又失落又慶幸,要是萬歲爺把吳王托付給自己,四歲的呈王登基稱帝,自己照樣手握大權,在前朝後宮唿風喚雨……
但朱由校沒事,他又慶幸,以朱由校對他的感情,隻要朱由校在,就無人能動得了他老魏,張皇後不行,裕妃也不行!
他正在胡思亂想,隻聽朱由校喚他道:“伴伴,明日,不,應該是今日的折子,你撿重要的送來,朕看看。”
哪裏是萬歲爺在看?他早就從魏如意那裏了解到,他送來的折子,都是裕妃在協助萬歲爺處理。
他也不敢多說,忙低頭應是。
一場虛驚,鬧了大半夜,帝後二人和張薔母子才重新休息。
平安代天子冬至大祭,又因功封吳王的事,向大明官場釋放了一絲微妙的信號。
首先,大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前的封號就是吳王,朝臣們都暗戳戳地揣測天子心意,三皇子的這個吳王,是否有著特殊的含義?
其次,皇後無嫡子,吳王為長,按照無嫡立長的傳統,吳王是有機會登上九五之位的。
於是,有官員就看到了機會,上書請議皇長子出閣讀書事,一人上折子,許多人就開始跟風,一時間,內閣諸臣的書案上,就堆滿了此類奏折。
首輔黃立極,深知魏忠賢與裕妃母子的過節,這些暗戳戳討好吳王的折子,一定會引得魏忠賢大怒。
所以,他授意閣臣們,把這些折子先篩一遍,需要保護的官員,把折子放到“留中”那邊,把那些反閹黨的官員,和一些騎牆派的折子,全都送到了魏忠賢麵前。
魏忠賢果然怒不可違,一邊翻著那疊折子,一邊冷笑:“好!很好!給老魏我記下來,明年京察的時候,再收拾這些反骨仔!”
內閣沒有票擬,司禮監也沒有批紅,就這麽捧到乾清宮來。
偏偏今日朱由校的精神還好,竟移到了東次間來,半靠在炕上,與張薔一起處理折子。
見魏忠賢捧著一大摞折子過來,朱由校心疼地說:“伴伴辛苦了,魏如意,給伴伴賜座。”
魏忠賢恭敬地把折子放到書案上,退下來坐到下首的椅子上。
張薔望著厚厚的一疊奏章,拿起一本看了看,皺著眉頭問:“怎麽沒有內閣的票擬?司禮監也沒有批紅?”
魏忠賢抹著眼淚,高興地說:“萬歲爺,你醒了?老奴……老奴……”
哽咽著說不出話來,抬手一個勁地抹眼淚。
朱由校抬起眼睛四下裏看,魏忠賢一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皇後娘娘在隔壁休息,老奴這就去叫她。”
朱由校說:“裕妃……吳王……”
魏忠賢心下一緊:這是要托孤還是怎麽著?
他叫醒太醫:“萬歲爺醒了,快給看看……”
自己幾步就跨到門口,將守在東次間門口的胡嬤嬤叫醒:“萬歲爺醒了,叫皇後呢。”
頓了頓,又道:“還叫裕妃和吳王。”
張皇後和張薔根本睡不踏實,一有動靜,她們就醒了,忙披衣起床,過暖閣來查看。
又讓小太監懷恩,去永壽宮傳話,讓方正化帶平安過來。
見到二張,朱由校綻開一個虛弱的笑容:“阿嫣、阿薔……”
張薔看他,不像馬上就要落氣的樣子,心下稍安。
雖然她現在,不怕魏忠賢,真鬧僵了打起來,她也有辦法帶著平安全身而退。但人性是複雜的,她不敢賭,掌握內操軍和騰驤四衛營的王體乾,會不會再一次臨陣倒戈,把槍頭對準自己。
在這個需要穩定的時期,朱由校最好不要有事。
張皇後上前拉住朱由校的手,眼淚在眼眶裏打轉,就是不敢流下來,朱由校就是被任貴妃的眼淚氣倒的,如今剛醒來,她不敢在他麵前掉淚。
張薔提起水壺,水壺坐在一隻紅泥小火爐上,水很燙,她拿兩隻碗來迴倒騰,趁機加了兩滴靈泉。
穿越這點福利,真是少得可憐啊,每日隻有幾十滴,還要送到莊子上製香水,留給自己和平安的,本就不多,分給朱由校的,就更少了,每日隻有三五滴。
朱由校的病,才好得這麽慢。
魏忠賢見她倒水,麻利地上前接過兩隻碗,恭敬地說:“娘娘,老奴來吧。”
“有勞公公,”張薔也不客氣,把兩隻碗遞給他,“攤涼一點,喂給萬歲爺喝下去。”
按魏忠賢的做法,早叫人準備靈露飲了,但前幾日,萬歲爺也賜他喝靈露飲,幾天下來,他就頭重腳輕,肚子咕咕叫,整整瘦了五斤,他才知道,米湯雖好,也不能天天喝,頓頓喝啊。
他嚴重懷疑,賜朝中重臣喝靈露飲這個主意,是裕妃給萬歲爺出的,不然,萬歲爺喝了快兩個月了,怎麽從沒提起過賜給重臣們用?
從此,他再不敢在朱由校麵前提起“靈露飲”幾個字。
等魏忠賢伺候朱由校喝完溫開水,方正化就抱著睡眼惺忪的平安進來了。
方正化也是滿臉的擔憂,進來後,把平安遞給張薔,自己跪下來磕頭:“奴才方正化,見過萬歲爺,見過皇後娘娘、見過裕妃娘娘、見過魏公公……”
朱由校點點頭,張皇後說:“萬歲爺讓你起來,你照顧平安,辛苦了。”
方正化磕頭謝恩,起身站在稍遠一點的地方,卻沒有跨出暖閣,他也以為朱由校要托孤了,不敢離開平安太遠。
張薔把平安抱到朱由校的床前,平安迷迷糊糊地咕隆道:“爹爹,你怎麽不睡覺?”
小時候,他說“父皇”兩個字費勁,朱由校就讓他跟民間的孩子一樣喊“爹爹”,現在大了,爹爹比父皇兩個字,聽起來更親切,平安也喊順口了,不願意改過來。
朱由校被他呆萌呆萌的樣子逗笑了,說:“爹爹醒了,想平安……”
平安掙開張薔的手,自己爬上床去,揭開被子,鑽進朱由校的被窩,哄他道:“爹爹,平安陪你睡,平安睡不著的時候,娘親也陪平安睡的……”
童言童語,引得朱由校想大笑,卻沒有力氣,隻好說:“好好好!平安陪爹爹睡。”
眾人都不出聲,看著他父子二人互動。
平安乖乖地躺好,抱著朱由校的一隻胳臂,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張薔上前抱他:“別擾了萬歲爺休息,臣妾把他抱走吧。”
朱由校擺手阻止道:“不,讓平安挨著朕睡一晚。”
魏忠賢見他不像要托孤的樣子,心裏又失落又慶幸,要是萬歲爺把吳王托付給自己,四歲的呈王登基稱帝,自己照樣手握大權,在前朝後宮唿風喚雨……
但朱由校沒事,他又慶幸,以朱由校對他的感情,隻要朱由校在,就無人能動得了他老魏,張皇後不行,裕妃也不行!
他正在胡思亂想,隻聽朱由校喚他道:“伴伴,明日,不,應該是今日的折子,你撿重要的送來,朕看看。”
哪裏是萬歲爺在看?他早就從魏如意那裏了解到,他送來的折子,都是裕妃在協助萬歲爺處理。
他也不敢多說,忙低頭應是。
一場虛驚,鬧了大半夜,帝後二人和張薔母子才重新休息。
平安代天子冬至大祭,又因功封吳王的事,向大明官場釋放了一絲微妙的信號。
首先,大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前的封號就是吳王,朝臣們都暗戳戳地揣測天子心意,三皇子的這個吳王,是否有著特殊的含義?
其次,皇後無嫡子,吳王為長,按照無嫡立長的傳統,吳王是有機會登上九五之位的。
於是,有官員就看到了機會,上書請議皇長子出閣讀書事,一人上折子,許多人就開始跟風,一時間,內閣諸臣的書案上,就堆滿了此類奏折。
首輔黃立極,深知魏忠賢與裕妃母子的過節,這些暗戳戳討好吳王的折子,一定會引得魏忠賢大怒。
所以,他授意閣臣們,把這些折子先篩一遍,需要保護的官員,把折子放到“留中”那邊,把那些反閹黨的官員,和一些騎牆派的折子,全都送到了魏忠賢麵前。
魏忠賢果然怒不可違,一邊翻著那疊折子,一邊冷笑:“好!很好!給老魏我記下來,明年京察的時候,再收拾這些反骨仔!”
內閣沒有票擬,司禮監也沒有批紅,就這麽捧到乾清宮來。
偏偏今日朱由校的精神還好,竟移到了東次間來,半靠在炕上,與張薔一起處理折子。
見魏忠賢捧著一大摞折子過來,朱由校心疼地說:“伴伴辛苦了,魏如意,給伴伴賜座。”
魏忠賢恭敬地把折子放到書案上,退下來坐到下首的椅子上。
張薔望著厚厚的一疊奏章,拿起一本看了看,皺著眉頭問:“怎麽沒有內閣的票擬?司禮監也沒有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