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宮五個月後,張薔母子,在天啟六年的十月二十六,再次迴到了西郊皇莊。


    莊子裏一點也看不到爆炸帶來的影響,一切都在正常進行。


    今年雖然仍然幹旱,莊子裏的三樣新作物,因為有玉河水的灌溉,仍然獲得了大豐收,按張薔的指示,全部挖地窖貯存起來,明年用來做種。


    英國公張家的新作物,卻是暢銷得很,特別是土豆,在勳貴子弟中,賣到一兩銀子一斤的高價,要不是留種,世子張之極都想全部賣掉了。


    這哪裏是種土豆?這是在種金疙瘩啊。


    涿州張家村,也派人上京來報喜,說是新作物在張家村長得極好,特別是番薯,因為用薯藤栽種,張家村前前後後種了三百多畝,今年,果然畝產上千斤。


    周邊村子見了,都來張家村買種,村民們借此,發了一筆小財。


    收到這些消息,張薔很欣慰,她總算用自己的努力,給周圍的人帶來了一絲改變。


    莊子裏的兩間工廠,也在正常生產,接送貨品和原材料的任務,交給了胡定海的鏢行。


    每五日,胡定海就要領著人,趕著十幾輛大車,運來原材料,拉走成品。


    前門大街上的皇店,還來不及重修,福吉店除了在鼓樓大街和城外的災民安置區擺攤設點,又在原址上設了一個攤點,找迴了許多老客戶,生意比爆炸前好了許多。


    張薔在莊子裏安置下來後,親自去了一趟災難現場,她並沒有下車,戴著大口罩,撩開車窗一條縫,沿著正陽門到宣武門之間的幾條大街,轉了一圈。


    這一片的房屋,大部分都倒塌了,沒塌的,也成了危房,無法住人,許多商家,就在原來商輔的舊址上,擺攤賣貨。


    街道上塵土滿天,往來的人們,無不灰頭土臉,不知道這些人的肺怎麽受得了?


    張薔看了一圈,急忙轉迴莊子去,京城這麽髒亂差,那麽多的官員,都看不到麽?


    她在後宮幾個月,京師執行的,仍然是當初朱由校頒布的救災條例,就沒有一位臣子提出災後重建的問題。


    她隻看到爭權奪利、拉幫結派、爭功諉過,逼天子下罪己詔,為魏忠賢立生祠……


    劉鳴謙聽說裕妃娘娘迴到莊子,特意趕來拜訪。


    一來就給張薔跪下了:“感謝裕妃娘娘救命之恩……”


    張泉忙上前扶起他,隻聽屏風後麵的張薔說道:“合該劉先生命大,端午節去看龍舟賽,這才逃得親朋的性命……


    親朋中有住阜財坊的麽?”


    娘娘這是不願意居功,也不願意聲張,劉鳴謙忙迴道:“迴娘娘,在下一位做絲綢生意的朋友,叫蘇應璧的,家住阜財坊。


    得在下通知,一家人去城外走親戚,性命得以保全,隻是房屋家什,俱都炸沒了……”


    “本宮看前門那幾條塌房的街道,重建的商戶很少,劉先生知道是什麽原因麽?”


    “迴娘娘,一是那幾條街上的鋪子,多是高門大戶的產業,那些人家,正忙著檢修家裏的院子,暫時無暇顧及。


    另一些商戶,靠著祖上傳下來的鋪子收租過活,無力重修。


    第三個原因,王恭廠一帶,住著許多匠戶,此次災難,許多人家被炸成了絕戶,就算有人想重修商鋪,也找不到足夠的匠人……


    第四,如今磚石木料等建築材料,漲價得很利害,磚石漲了三四倍,木料更是漲得離譜,梁柱木料,災前隻要八九錢一根,現在,已經漲到二三兩銀子一根,還買不到……


    聽說,西山上的大樹,都快被砍光了。”


    張薔明白了,高昂的人工和材料費,使得許多人無力重建商鋪,有錢的人,也不想做冤大頭啊,都在觀望,希望京城這波大修潮過去,人工和材料費降下來,再修不遲。


    這得等多少年啊?幾日來的一些想法,逐漸在她心裏定型。


    前世,她是一位投資人,最擅於整合各種資源,這一世,也要靠前世的技能吃飯啊。


    她問道:“劉先生的當鋪裏,能籌集多少資金?”


    劉鳴謙默算了一下,才迴道:“迴娘娘,三間當鋪,應該能抽出二十萬兩……”


    隻聽張薔說道:“少了,阿泉,咱們手裏有多少現金?”


    張泉看了旁邊的劉鳴謙一眼,這才說道:“迴娘娘,除了流動資金,能抽出來的,也就二十來萬兩。”


    劉鳴謙聽了,咂舌不已:他劉家三代人,苦心經營,到如今,三間當鋪,才存下二十來萬,裕妃娘娘出宮兩年,就存下二十來萬,還有兩間工廠。


    不,三間工廠,兩個月前,南京的工廠已經建成投產,報迴來的第一個月分紅,就有一萬六千多兩!


    可惜他隻是個掌櫃,要是能參與到裕妃娘娘的生意中來,該有多好啊。


    他正在胡思亂想,就聽裕妃娘娘在屏風後又說道:“劉先生,本宮對前門幾條塌房的大街,有一個災後重建的方案,你先看看,迴頭咱們再討論。”


    薑姑姑送出一遝手稿,張泉接過,送到劉鳴謙的手中,對他說:“劉先生請跟咱家到側殿中奉茶,這稿子啊,要費功夫琢磨琢磨。”


    劉鳴謙隨張泉來到他辦公的地方,隻見除了窗戶,四周靠著牆壁,全是頂天立地的文件櫃,每個櫃子的外麵,都編著號碼,整齊劃一,雖然沒有他辦公室裏的博古架,和紅木打就的文件櫃精致,卻呈現出另一種厚重大氣的美。


    小太監趙成奉上茶水,劉鳴謙收迴目光,坐下來細看手中的文件。


    娟秀的小楷,一看就出自女子之手,但絕不會是裕妃娘娘的手跡,估計是她身邊的女官寫的。


    文件上提到:裕妃娘娘準備成立一家“城市建設投資集團”的公司,簡稱“城投集團”。


    城投集團準備向社會募集資金,啟動京城災後重建工程,上為天子分憂,下為黎民解困,更重要的是,讓投資人獲得良好的收益!


    為了管理籌得的資金,集團準備先成立一家銀行,就叫“建設銀行”,關於銀行的經營管理,別附方案。


    隻這一頁,就看得劉鳴謙心潮澎湃,令人驚奇的是,集團、銀行這些新奇的字眼,他居然看懂了。


    接著往下看:文件從“人”、“財”、“物”幾大方麵,做了詳細的論述。


    資金:準備成立建設銀行。


    物料:準備創辦幾家磚瓦廠、石灰廠、木料廠、工程機械廠……


    人才:除了招聘培訓各類匠人,還有賬房、文職人員、各級管理人員……


    最後,他驚悚地看到,裕妃娘娘安排他,劉鳴謙,做這個城投集團的總經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