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閣的默許下,彈劾裕妃張氏的事件,進一步升級,讓人意外的是,朝臣們的關注點,被三樣新作物,成功地帶偏了。
言官們的折子上說,裕妃張氏,是受了徐光啟的蠱惑,因為徐光啟哄騙裕妃說,那南洋來的土豆和番薯,能畝產十石,就是那玉米的畝產量,也要高過小麥和高粱。
許多人好奇,徐光啟說的,是不是真的?真要是那樣的話,弄點種子迴老家去,這天災人禍的,也少餓死點人不是?
可惜徐光啟被罷職了,於是許多人跑到西郊皇莊,想看看新式作物,到底長的什麽樣子,是不是真有言官們說的那樣高產。
張薔因為彈章之事,一律不準外人進入莊子,將護村隊員派出去巡邏,把來看莊稼的人們勸返。
有人不甘心地問:“聽說莊子裏的土豆和番薯,能畝產十幾石?”
護村隊員們驕傲地說道:“可不?咱莊子水源好,底肥施得足,去年,最好的地塊,番薯畝產兩千多斤呢。”
“乖乖!”聽得人們不斷咂舌,又好奇地問,“那番薯,什麽味道?好吃不?”
“怎麽不好吃?又香又甜……”
帶隊的隊長一邊驅趕人群,一邊說:“現在剛種下去,還沒有收成,等九十月份,收獲的時候再來,到時侯莊子裏會出售一些種子,要買的請早……”
誰知,這天晚上,莊子裏剛種下去的土豆,就被人偷了兩畝地,連播下的玉米種,也被人從土窩子裏摳了出來……
護村隊隻好分成三班倒,不分白天黑夜地巡邏,又把村子裏的狗牽上,還真逮住了幾撥來偷種子的人。
護村隊教官吳應元,負責審訓小偷:“你們是哪裏人?知不知道,到皇莊偷竊,是死罪?”
那幾個小偷一聽死罪,嚇壞了,忙招供道:“迴軍爺,小人是馮閣老的家奴,咱們家馮閣老,想看看那新式莊稼,長什麽樣兒……”
吳應元給氣笑了:“馮閣老?既然要看,就堂堂正正地來莊子裏看得了,為何要派人來行偷竊之事?這豈是一位閣老能幹出的事?
你莫不是想抬出閣老來嚇唬本官的吧?給我打,狠狠地打!不打他不說實話。”
吳應元早得了吩咐,承認自己是附近的農民還好一點,教訓一頓就給放了,要是聲稱是哪家官宦家裏的人,就往死裏打!
護村隊員們可做不來衙役那種打板子的手段,他們打的板子是實打實的,一板子就打得那人吱哇亂叫,喊道:“小人們真是馮閣老家的人!隻因皇莊裏住著裕妃娘娘,閣老他老人家要避嫌,這才差小人們來莊子上買些種子迴去……”
吳應元冷笑道:“閣老明明讓你們來買種子,你們為何要來地裏偷?知不知道,佃戶們種這幾畝地,要花費多少功夫?你們輕輕鬆鬆就給刨了……
口供讓他們簽字,送宛平縣衙去!”
宛平知縣頭痛不已,十幾天,西郊皇莊就送來了八九撥偷盜之人,一問,這些人都是京城裏高官豪族的家奴。
他是三生不幸,附郭京城,拚著得罪上司的風險,他隻好把卷宗和人犯,送往京兆府……
為了避免更多的麻煩,宛平知縣隻好派出壯班衙役,來莊子裏守護莊稼,又怕被彈劾私下裏結交後妃,又要上折子為自己聲辯。
崔呈秀沒想到,他自以為準確無誤的一擊,卻被三樣新作物給帶偏了,不但沒有將張薔母子挪出西郊皇莊,還讓他的親爸爺承受了陛下的怒火。
說穿了,崔呈秀在黨附魏中賢之前,隻是一個七品的巡按禦史,雖然爬到了左都禦史的高位,也隻是魏忠賢身邊的一條狗,朝堂上的政治鬥爭手段,還差得遠。
加上他選擇的對手,是裕妃張氏,任何人對上皇家,天然地就處於劣勢。
現在倒好,隨著西郊皇莊的新作物被人們熟知,香水和肥皂也產自西郊皇莊的消息,在京城不脛而走。
有心人終於明白,九千歲一黨,這是看上人家下金蛋的母雞啦,要想把西郊皇莊據為己有呢。
很多人忌憚三皇子是朱由校的大皇子,未來有很大可能立為太子,便絕了跟著落井下石的心思,有些上了折子的人,開始後悔起來。
被崔呈秀說動,第一個上折子的楊維垣,更是後悔不已,他知道,裕妃娘娘記不住其他人,肯定記得住他!
得想個什麽法子,補救補救呢?
幾經打聽,他聽說福吉店的掌櫃劉鳴謙,是裕妃娘娘親自挑選的心腹之人,便想著如何搭上劉鳴謙這條線,請他給裕妃娘娘遞個話,說上折子參她,不是他的本意,他也是受人指使的。
再說劉鳴謙,裕妃娘娘剛被彈劾的時候,他很是惶恐了一陣,還是張泉帶來裕妃的話,讓他安心做生意,不用理會朝堂上的熱鬧。
“娘娘說了,讓你安心做事,娘娘的背後,站著萬歲爺呢,魏忠賢再囂張,他也是皇家的奴才。”張泉說,“咱們娘娘,自有法子治他。”
如今內閣,從首輔到閣臣,都尊稱魏忠賢為廠臣,隻有張薔不拿他當迴事,直唿魏忠賢。
劉鳴謙這才把心放到了肚子裏,卻又聽說莊子裏的新作物種子,不停地被人偷盜,一顆心又提到嗓子眼。
直到聽說宛平縣派了衙役去守莊子時,才稍稍放心。
這天,開錢莊的陳士章來看他,在陳士章之前,鏢局的胡定海、糧商陳懋林、棉布商周坦、絲綢商蘇應璧,紛紛來看望他。
給皇家打工,名聲和待遇是沒得說,但風險也大啊,幾位朋友,生怕他卷入朝堂上的爭鬥,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今日,陳士章卻給他帶來了不一樣的驚嚇。
陳士章一來,就苦笑首說:“前幾日在天津衛,昨日才趕迴來,想不到北京城,還真是熱鬧啊。
在下還為你擔著心呢,昨日,卻被人強拉著去應酬了一番……”
他一邊說,一邊掏出一個包袱,推到劉鳴謙麵前:“這是昨日的朋友,托在下遞給你的,請你把裏麵的折子,遞到娘娘跟前,有人要向娘娘請罪。
裏麵有付給在下的兩百兩銀子,還有付給你的兩百兩銀子,你一並收下……”
劉鳴謙起身,為他斟了一杯茶,並不看那包袱,而是正色說道:“如今朝議洶洶,皆言裕妃娘娘結交外臣,定之,你糊塗啊!
這折子一旦遞上去,這後宮結交外臣之言,正好被坐實,娘娘一旦獲罪,你我這些居中傳信的商人,九族不保啊!
別人躲都躲不及,你怎麽還上趕著往槍口上撞呢?”
言官們的折子上說,裕妃張氏,是受了徐光啟的蠱惑,因為徐光啟哄騙裕妃說,那南洋來的土豆和番薯,能畝產十石,就是那玉米的畝產量,也要高過小麥和高粱。
許多人好奇,徐光啟說的,是不是真的?真要是那樣的話,弄點種子迴老家去,這天災人禍的,也少餓死點人不是?
可惜徐光啟被罷職了,於是許多人跑到西郊皇莊,想看看新式作物,到底長的什麽樣子,是不是真有言官們說的那樣高產。
張薔因為彈章之事,一律不準外人進入莊子,將護村隊員派出去巡邏,把來看莊稼的人們勸返。
有人不甘心地問:“聽說莊子裏的土豆和番薯,能畝產十幾石?”
護村隊員們驕傲地說道:“可不?咱莊子水源好,底肥施得足,去年,最好的地塊,番薯畝產兩千多斤呢。”
“乖乖!”聽得人們不斷咂舌,又好奇地問,“那番薯,什麽味道?好吃不?”
“怎麽不好吃?又香又甜……”
帶隊的隊長一邊驅趕人群,一邊說:“現在剛種下去,還沒有收成,等九十月份,收獲的時候再來,到時侯莊子裏會出售一些種子,要買的請早……”
誰知,這天晚上,莊子裏剛種下去的土豆,就被人偷了兩畝地,連播下的玉米種,也被人從土窩子裏摳了出來……
護村隊隻好分成三班倒,不分白天黑夜地巡邏,又把村子裏的狗牽上,還真逮住了幾撥來偷種子的人。
護村隊教官吳應元,負責審訓小偷:“你們是哪裏人?知不知道,到皇莊偷竊,是死罪?”
那幾個小偷一聽死罪,嚇壞了,忙招供道:“迴軍爺,小人是馮閣老的家奴,咱們家馮閣老,想看看那新式莊稼,長什麽樣兒……”
吳應元給氣笑了:“馮閣老?既然要看,就堂堂正正地來莊子裏看得了,為何要派人來行偷竊之事?這豈是一位閣老能幹出的事?
你莫不是想抬出閣老來嚇唬本官的吧?給我打,狠狠地打!不打他不說實話。”
吳應元早得了吩咐,承認自己是附近的農民還好一點,教訓一頓就給放了,要是聲稱是哪家官宦家裏的人,就往死裏打!
護村隊員們可做不來衙役那種打板子的手段,他們打的板子是實打實的,一板子就打得那人吱哇亂叫,喊道:“小人們真是馮閣老家的人!隻因皇莊裏住著裕妃娘娘,閣老他老人家要避嫌,這才差小人們來莊子上買些種子迴去……”
吳應元冷笑道:“閣老明明讓你們來買種子,你們為何要來地裏偷?知不知道,佃戶們種這幾畝地,要花費多少功夫?你們輕輕鬆鬆就給刨了……
口供讓他們簽字,送宛平縣衙去!”
宛平知縣頭痛不已,十幾天,西郊皇莊就送來了八九撥偷盜之人,一問,這些人都是京城裏高官豪族的家奴。
他是三生不幸,附郭京城,拚著得罪上司的風險,他隻好把卷宗和人犯,送往京兆府……
為了避免更多的麻煩,宛平知縣隻好派出壯班衙役,來莊子裏守護莊稼,又怕被彈劾私下裏結交後妃,又要上折子為自己聲辯。
崔呈秀沒想到,他自以為準確無誤的一擊,卻被三樣新作物給帶偏了,不但沒有將張薔母子挪出西郊皇莊,還讓他的親爸爺承受了陛下的怒火。
說穿了,崔呈秀在黨附魏中賢之前,隻是一個七品的巡按禦史,雖然爬到了左都禦史的高位,也隻是魏忠賢身邊的一條狗,朝堂上的政治鬥爭手段,還差得遠。
加上他選擇的對手,是裕妃張氏,任何人對上皇家,天然地就處於劣勢。
現在倒好,隨著西郊皇莊的新作物被人們熟知,香水和肥皂也產自西郊皇莊的消息,在京城不脛而走。
有心人終於明白,九千歲一黨,這是看上人家下金蛋的母雞啦,要想把西郊皇莊據為己有呢。
很多人忌憚三皇子是朱由校的大皇子,未來有很大可能立為太子,便絕了跟著落井下石的心思,有些上了折子的人,開始後悔起來。
被崔呈秀說動,第一個上折子的楊維垣,更是後悔不已,他知道,裕妃娘娘記不住其他人,肯定記得住他!
得想個什麽法子,補救補救呢?
幾經打聽,他聽說福吉店的掌櫃劉鳴謙,是裕妃娘娘親自挑選的心腹之人,便想著如何搭上劉鳴謙這條線,請他給裕妃娘娘遞個話,說上折子參她,不是他的本意,他也是受人指使的。
再說劉鳴謙,裕妃娘娘剛被彈劾的時候,他很是惶恐了一陣,還是張泉帶來裕妃的話,讓他安心做生意,不用理會朝堂上的熱鬧。
“娘娘說了,讓你安心做事,娘娘的背後,站著萬歲爺呢,魏忠賢再囂張,他也是皇家的奴才。”張泉說,“咱們娘娘,自有法子治他。”
如今內閣,從首輔到閣臣,都尊稱魏忠賢為廠臣,隻有張薔不拿他當迴事,直唿魏忠賢。
劉鳴謙這才把心放到了肚子裏,卻又聽說莊子裏的新作物種子,不停地被人偷盜,一顆心又提到嗓子眼。
直到聽說宛平縣派了衙役去守莊子時,才稍稍放心。
這天,開錢莊的陳士章來看他,在陳士章之前,鏢局的胡定海、糧商陳懋林、棉布商周坦、絲綢商蘇應璧,紛紛來看望他。
給皇家打工,名聲和待遇是沒得說,但風險也大啊,幾位朋友,生怕他卷入朝堂上的爭鬥,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今日,陳士章卻給他帶來了不一樣的驚嚇。
陳士章一來,就苦笑首說:“前幾日在天津衛,昨日才趕迴來,想不到北京城,還真是熱鬧啊。
在下還為你擔著心呢,昨日,卻被人強拉著去應酬了一番……”
他一邊說,一邊掏出一個包袱,推到劉鳴謙麵前:“這是昨日的朋友,托在下遞給你的,請你把裏麵的折子,遞到娘娘跟前,有人要向娘娘請罪。
裏麵有付給在下的兩百兩銀子,還有付給你的兩百兩銀子,你一並收下……”
劉鳴謙起身,為他斟了一杯茶,並不看那包袱,而是正色說道:“如今朝議洶洶,皆言裕妃娘娘結交外臣,定之,你糊塗啊!
這折子一旦遞上去,這後宮結交外臣之言,正好被坐實,娘娘一旦獲罪,你我這些居中傳信的商人,九族不保啊!
別人躲都躲不及,你怎麽還上趕著往槍口上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