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甘蔗
穿成農家子,我把家帶旺了 作者:幺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幾位縣令打了雞血的模樣,趙言給一顆甜棗後立馬就給他們來了一巴掌,“藕種這次給你們多少到時候產量也要跟上,到時候我會親自來檢查,你們務必要對這件事情上心,老百姓富起來就是你們的政績,到時候年底考核得到什麽評級是要看你們表現的,我看你們在這裏做縣令最久的都有十幾年沒挪地了,以後的日子怎麽過就看你們自己了。”
“下官謹記大人教誨,下官這次定當不辜負大人的期盼。”三人齊齊答應趙言。
自己什麽德行他們心裏都有數,現在被趙言明著點出來他們也是老臉一紅。
趙言年紀輕輕就是他們的上官,而他們虛長趙言十幾二十幾歲卻沒什麽作為,每次跟趙言對上他們都氣短。
這次一定!
他們心裏暗下決定這次一定好好幹,踏踏實實的幹出一份政績來。
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
沒想到自己隨口說幾句話反而讓底下這幾位牆頭草般的人物有了鬥誌,趙言覺得自己也算歪打正著。
藕種數量不多,除去水稻和藕外還有不少地還空著,那些地是這兩種農作物都不適合種植的,趙言打算搞新的經濟作物。
新的一年新氣象,地裏老黃牛已經兢兢業業拉著犁翻地,男女老少都紛紛下地幹活,家裏就靠著地裏的出息養著,大夥都不敢敷衍糊弄,農家不養閑人,就算是懶漢也要爬起來幹活。
今年趙言打算推行種植甘蔗,甘蔗能夠製成蔗糖,在這個時代裏糖可是個好東西,誰都想吃兩口,奈何價高不是誰都能吃的起的,農家的糖都是藏起來的,除非有客人上門或者家裏有人懷孕才會拿出來甜嘴,平常一般是不會動糖的主意的。
因為糖實在太貴了!
三十文錢一斤比豬肉都貴。
甘蔗又能當水果還能製糖,有了糖桃源府經濟發展肯定能更進一步,隻要老百姓能嚐到甜頭對於種甘蔗的肯定是一哄而上的。
藕的成功已經驗證了趙言的猜想。
藕粉加蔗糖以後就是桃源府的特產了,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銀子是慢慢掙出來的,有了經濟作物的加持,經濟發展加速不再是癡心妄想。
三個縣大麵積種甘蔗,蔗種就是一個大數量,甘蔗不是通過種子來種植,而是采用甘蔗莖段進行育苗屬於無性繁殖。
今年趙言接觸外頭的商人不少,甘蔗他已經打聽到哪裏有了,現在就是如何去購買的問題。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趙言這次隻說了自己要什麽,數量多少,什麽時候交貨,那些商人經驗老道能和趙言搭上線他們自然是樂意的,為此他們還給了趙言一些優惠價,趙言沒有推辭直接就接受了。
合作就該是互惠互利的,藕粉和蔗糖到時候就賣給這些商人,這種稀罕的東西到時候他們肯定賺的盆滿缽滿,如今他們不過是提前賣個好而已。
隻要不觸及原則趙言向來是選擇接受的。
錢通看著十幾大馬車的蔗種嚇的以為自己眼睛出現幻覺了,他扯了扯趙言的衣袖質問道:“這些都是你買的!”
在錢通眼裏趙言太敗家了,銀子都沒捂熱就花出去了。
“對啊。”趙言迴答的理直氣壯,他掀開蓋在上麵的油布檢查甘蔗莖段,“錢大人,這些甘蔗是要給下麵的百姓種的,去年種藕今年再添一個甘蔗。”
“種甘蔗有何用,這玩意也就是能甜甜嘴又不能當飯吃。”對於趙言大手筆的購買蔗種錢通覺得太過於冒險了,要是最後賠了那虧的可就是府衙,買這些甘蔗的銀子都是府衙出的。
現在府衙的銀子是趙言在管,錢通並不知道具體數目是多少,看著這些甘蔗他感覺大半銀子都搭進去了。
想想都心痛。
要是虧了他們府衙可就要一朝迴到解放前了。
好不容易有點銀子唰的就沒了,錢通不能接受這個結果。
趙言覺得錢通過於杞人憂天了,桃源府守舊發展是沒用的,必須有新的發展方向才能讓桃源府重新振作起來。
對於種甘蔗錢通也就是說幾句他沒有徹底的反對什麽,近兩年的時間裏趙言做出的決定就沒錯過,而且方誌遠對此都沒說什麽錢通就不想做討人嫌的攔路虎。
幹吧,他也想有揚眉吐氣的一天。
蔗種是衙役帶著人送去每個縣城的,趙言還貼心的寫了種植方法在一個小冊子上,每個縣城會有一本專門講種甘蔗的小冊子,裏頭甚至貼心的寫出在種植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順帶附上解決辦法。
這是趙言耗時四個月的工作成果,幾位縣令看完後直唿趙言是個妙人。
百姓大多數不識字也沒關係,秉持著幫扶到底的原則培訓一場場開起來,很多人原本還對縣衙有畏懼,多開了幾次培訓會後膽子逐漸大了起來,在種植過程中遇到問題立馬跑去縣衙求助。
幾位縣令日夜都在看甘蔗種植的小冊子,裏頭的內容他們反複研究,不管去哪身上都要揣著這個小冊子。
研究久了他們也算是半個行家,百姓們遇到的問題也都一一解決了。
久而久之,他們就莫名成為深受百姓愛戴的好縣令。
“下官謹記大人教誨,下官這次定當不辜負大人的期盼。”三人齊齊答應趙言。
自己什麽德行他們心裏都有數,現在被趙言明著點出來他們也是老臉一紅。
趙言年紀輕輕就是他們的上官,而他們虛長趙言十幾二十幾歲卻沒什麽作為,每次跟趙言對上他們都氣短。
這次一定!
他們心裏暗下決定這次一定好好幹,踏踏實實的幹出一份政績來。
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
沒想到自己隨口說幾句話反而讓底下這幾位牆頭草般的人物有了鬥誌,趙言覺得自己也算歪打正著。
藕種數量不多,除去水稻和藕外還有不少地還空著,那些地是這兩種農作物都不適合種植的,趙言打算搞新的經濟作物。
新的一年新氣象,地裏老黃牛已經兢兢業業拉著犁翻地,男女老少都紛紛下地幹活,家裏就靠著地裏的出息養著,大夥都不敢敷衍糊弄,農家不養閑人,就算是懶漢也要爬起來幹活。
今年趙言打算推行種植甘蔗,甘蔗能夠製成蔗糖,在這個時代裏糖可是個好東西,誰都想吃兩口,奈何價高不是誰都能吃的起的,農家的糖都是藏起來的,除非有客人上門或者家裏有人懷孕才會拿出來甜嘴,平常一般是不會動糖的主意的。
因為糖實在太貴了!
三十文錢一斤比豬肉都貴。
甘蔗又能當水果還能製糖,有了糖桃源府經濟發展肯定能更進一步,隻要老百姓能嚐到甜頭對於種甘蔗的肯定是一哄而上的。
藕的成功已經驗證了趙言的猜想。
藕粉加蔗糖以後就是桃源府的特產了,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銀子是慢慢掙出來的,有了經濟作物的加持,經濟發展加速不再是癡心妄想。
三個縣大麵積種甘蔗,蔗種就是一個大數量,甘蔗不是通過種子來種植,而是采用甘蔗莖段進行育苗屬於無性繁殖。
今年趙言接觸外頭的商人不少,甘蔗他已經打聽到哪裏有了,現在就是如何去購買的問題。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趙言這次隻說了自己要什麽,數量多少,什麽時候交貨,那些商人經驗老道能和趙言搭上線他們自然是樂意的,為此他們還給了趙言一些優惠價,趙言沒有推辭直接就接受了。
合作就該是互惠互利的,藕粉和蔗糖到時候就賣給這些商人,這種稀罕的東西到時候他們肯定賺的盆滿缽滿,如今他們不過是提前賣個好而已。
隻要不觸及原則趙言向來是選擇接受的。
錢通看著十幾大馬車的蔗種嚇的以為自己眼睛出現幻覺了,他扯了扯趙言的衣袖質問道:“這些都是你買的!”
在錢通眼裏趙言太敗家了,銀子都沒捂熱就花出去了。
“對啊。”趙言迴答的理直氣壯,他掀開蓋在上麵的油布檢查甘蔗莖段,“錢大人,這些甘蔗是要給下麵的百姓種的,去年種藕今年再添一個甘蔗。”
“種甘蔗有何用,這玩意也就是能甜甜嘴又不能當飯吃。”對於趙言大手筆的購買蔗種錢通覺得太過於冒險了,要是最後賠了那虧的可就是府衙,買這些甘蔗的銀子都是府衙出的。
現在府衙的銀子是趙言在管,錢通並不知道具體數目是多少,看著這些甘蔗他感覺大半銀子都搭進去了。
想想都心痛。
要是虧了他們府衙可就要一朝迴到解放前了。
好不容易有點銀子唰的就沒了,錢通不能接受這個結果。
趙言覺得錢通過於杞人憂天了,桃源府守舊發展是沒用的,必須有新的發展方向才能讓桃源府重新振作起來。
對於種甘蔗錢通也就是說幾句他沒有徹底的反對什麽,近兩年的時間裏趙言做出的決定就沒錯過,而且方誌遠對此都沒說什麽錢通就不想做討人嫌的攔路虎。
幹吧,他也想有揚眉吐氣的一天。
蔗種是衙役帶著人送去每個縣城的,趙言還貼心的寫了種植方法在一個小冊子上,每個縣城會有一本專門講種甘蔗的小冊子,裏頭甚至貼心的寫出在種植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順帶附上解決辦法。
這是趙言耗時四個月的工作成果,幾位縣令看完後直唿趙言是個妙人。
百姓大多數不識字也沒關係,秉持著幫扶到底的原則培訓一場場開起來,很多人原本還對縣衙有畏懼,多開了幾次培訓會後膽子逐漸大了起來,在種植過程中遇到問題立馬跑去縣衙求助。
幾位縣令日夜都在看甘蔗種植的小冊子,裏頭的內容他們反複研究,不管去哪身上都要揣著這個小冊子。
研究久了他們也算是半個行家,百姓們遇到的問題也都一一解決了。
久而久之,他們就莫名成為深受百姓愛戴的好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