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覺得自己聽燈海法師講以前的事情,覺得是在浪費時間,但當他開始講敘之後,我陷入了一種高考時都沒有陷入的專注之中,他和一禪法師經曆的事情,非常的複雜,簡直不在我們這段時間的經曆之下,而且,當我將自己置身於他的角度考慮事情的時候,我發現我甚至比他更要接近當時的情景。
大概在十年前,那時候燈海法師三十六歲,當時他已經當了二十多年的和尚了,他並不是一出生就當和尚的,隻是家裏人因為事故意外死亡,隻留下他一個人,無處可去,隻能來到寺廟裏求的一處安身之處。
當時他所在的寺廟裏隻有一個老主持和兩三個小和尚,這年頭那些和尚當的都是半斤八兩,喝酒吃肉一樣不少,但他們都是偷偷地去做這些事情,不讓老主持知道,隻有老主持一直堅持吃素,修行。
燈海法師來到寺廟的時候時候十六歲,出家對他來說雖是無奈之舉,他卻沒有什麽反感,仿佛浮萍一般隨波漂流,有些時候他甚至感覺自己不是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但他也不想和那幾個吊兒郎當的和尚同流合汙,他一直跟著老主持,念經,修行,吃素。每天的修行功課做的比誰都好,唯一能說話的除了往來的香客就是老主持了,因為其他的幾個和尚都不喜歡理他。
直到有一天,老主持把他叫到禪房之中,對他說了一番話。老主持告訴燈海,說自己命不久矣,很快就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了,有件事情他想要告訴我,並且希望我代替他來保護這個人,並且保守秘密。
“這個人就是一禪法師吧?”我插嘴說道,話說迴來,一禪法師比燈海法師小十六歲,老主持是什麽時候把一禪法師交給燈海法師的?
燈海法師點頭,道:“是的,那個人就是一禪。當時我才二十歲,在寺廟裏修行了四年,我本身就是淡然的人,寺廟裏的生活讓我變得更加無欲無求,麵對老主持的請求,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老主持那晚隻是告訴燈海,在他死後,那個人自然會出現。他希望燈海能夠保護那個人順利成長,老去。他簡單的一句話,就將燈海和那個不曾謀麵的人的生命綁在了一起。而燈海把老主持當作自己的再生父母,對於他的話唯命是從,所以將他的囑咐緊緊地記在心底。
燈海法師說他第一次見到一禪的時候,就是在老主持圓寂的當天夜裏。老主持的感覺非常準,他是坐在禪房裏圓寂的,由於老主持告訴過燈海,所以燈海當天一直守護在老主持的房間裏,他是親眼看著老主持圓寂的。
“為什麽不送醫院,說不定是什麽病,治療一下就好了,還能多活幾年。”殷陽硬生生的打斷了燈海的話問道,這讓我不悅的看了他一眼,他這個嘴,跟黑萱真是有得一拚。
燈海倒是好脾氣,沒有把殷陽的唐突看在眼裏。我嘖了一聲,看著殷陽說道:“佛家之人對待生死跟我們是不一樣的,不要亂說。”
“是的,生亦何歡,死亦何哉。看破了生死,六道輪迴又有何可怕呢?”燈海說這話的時候,臉上的神情更加淡然,我不僅在心裏感歎一句,這種覺悟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別說這種覺悟了,我覺得梁炎石等人能有燈海法師一般的覺悟,至少也不會為了能長生不死而害了那麽多人的性命。就如同當年的秦始皇一般!
殷陽閉上嘴之後,燈海法師繼續說道,老主持圓寂的那天晚上,他還沒來得及起身去通知寺廟裏其他的和尚,房間門就被推開了。
燈海覺得很奇怪,寺廟裏的和尚雖然知道最近幾日老主持會圓寂,因為老主持提前有提起來過這件事情,但不至於會有人掐的時間如此準確吧?
就在燈海納悶的看向門口的時候,門口走進來了一個小孩,看上去也就三歲左右,此人正是一禪。燈海在寺廟裏呆了四年多了,從未見過有什麽小孩子,他覺得驚訝,上前去想要問小孩是誰。
不等燈海開口,小孩看著燈海,說了句古怪的話。燈海一時間沒反應過來,隻是覺得耳熟,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小孩說的話是梵語。
這讓燈海大為震驚,要知道這年頭懂得梵語的人本身就寥寥無幾,更不要說這麽小的孩子了,索性燈海跟著老主持也學習了不少梵語,這才明白了一禪說的話,當時一禪隻是對他說了自己的名字而已。
一禪慢慢的走向已經圓寂了的老主持,他的身高跟坐著的老主持差不多高,他站在老主持麵前,一動不動的看著他,就這樣站了半個小時,仿佛在和已經圓寂的老主持交流一般。燈海本身就被一禪的出現驚住了,看到他的行為更是感到不解。
燈海想要出口說話,但他對梵語的了解並不多,隻會一些簡單的對話。一禪站了半小時之後轉過身來,從懷中掏出來一把扇子遞給他,說希望他能幫助他。而那把扇子,是把做工非常精美的羽毛扇。
說道這裏,一禪法師開口對著燈海說了幾句話,燈海有些驚訝的看向我,道:“莫非你也知道這羽扇的事情?”
聽到羽扇的時候,我額頭就有些冷汗流出來了,這段時間以來我一直不解的東西,就是羽毛扇為什麽會被水泥封了起來。如果說,二十五前羽毛扇還在一禪法師手中,那麽是他將羽毛扇封起來的?這麽說來,我和這兩位法師之間,有了第一個交集。
我連忙將心裏的疑惑說了出來,聽完燈海的翻譯,一禪法師點點頭,嘰裏咕嚕的說了一番話。
“的確是一禪法師將羽毛扇封進去的。”燈海點頭對我說道:“他說可以都告訴你,你就聽我慢慢說吧。”
燈海說四歲的一禪找到自己,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看就是古物的羽毛扇拜托他幫忙,他也是有些消化不了這些事情,但由於答應了老主持要幫助並且保護一禪,燈海早就把他這個小自己十多歲的人看作了自己的責任,絲毫沒有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見燈海答應下來,一禪倒是對自己需要幫助的事情絕口不提了,隻是把羽毛扇放迴了懷中,就這樣留了下來,兩人一相處就是六年,這六年中燈海對梵語的學習幾乎到了母語的地步,對話什麽的直接不成問題,這對他理解佛經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他也嚐試著教一禪說內蒙方言或者普通話,但他一概不學,就算是被逼著學了,也扭頭就忘他,他隻會說梵語。
這六年間,一禪一次都沒有提起來過關於羽毛扇的事情,燈海曾經追問過好多次,都被一禪擋了迴去。至於一禪怎麽學會梵語的事情,一禪解釋說他生下來就會的。
這些迴答自然不能滿足燈海的好奇心,但由於一禪嘴巴太緊,燈海追問了兩年便不再問。一直到一禪十歲的時候,有天夜裏他忽然來到燈海的房間,帶著拿燈海已經好久沒見到的羽毛扇,告訴他,是時候了。
“是時候了。”
什麽事情是時候了呢?需要在大半夜的時候帶著羽毛扇去找燈海?
燈海當時睡的正深,但在看到羽毛扇的時候困意一掃而光,一骨碌的爬起來看著這個少年老成的一禪,一直以來燈海知道一禪不是一般人,可他除了隻說梵語之外什麽都沒有表現出來。
“我覺得四、五歲那個樣子已經不能叫少年老成了,那叫成精了。”殷陽開口損了一句。
聽到殷陽的話,燈海低聲笑了笑,他笑起來的樣子非常陽光,跟剛才淡然冷漠的樣子完全不同,接著收斂了笑容說道:“一禪若是知道你這麽形容他,一定會很無語的。”顯然他沒打算把殷陽的話翻譯給一禪法師。
那天晚上,燈海陪著一禪去了蟠龍山,帶著一袋水泥和一桶水。他們的寺廟距離蟠龍山很遠,但在一禪的帶領下,燈海隻覺得自己一會兒就到了,以至於他當時都不覺得自己去的地方時蟠龍山,隻是在想寺廟附近什麽時候多了這麽座山。
“你們那天晚上去了將軍的墓地?”我挑眉看著燈海問道,我和一禪是同齡人,他十歲的時候我也是十歲,等下,爺爺就是在我十歲的時候去世的,他去世的時候是晚上十一點,當天下午的時候他就覺得身體不舒服住進了醫院,家裏人也覺得爺爺時間不多了,默許了我大半夜的還陪在爺爺身邊,但正因為這樣我才能陪著爺爺走過他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在爺爺去世的前,他把玉佩交給了我。
我皺眉看著一禪,問道:“你之所以那晚上才將羽毛扇封起來,是因為感應到了爺爺將玉佩交給了我?”這件事情讓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北京和內蒙不相距不遠,但這並不是距離的問題,而是為什麽一禪能感應到我爺爺什麽時候去世,什麽時候將玉佩交給我?
大概在十年前,那時候燈海法師三十六歲,當時他已經當了二十多年的和尚了,他並不是一出生就當和尚的,隻是家裏人因為事故意外死亡,隻留下他一個人,無處可去,隻能來到寺廟裏求的一處安身之處。
當時他所在的寺廟裏隻有一個老主持和兩三個小和尚,這年頭那些和尚當的都是半斤八兩,喝酒吃肉一樣不少,但他們都是偷偷地去做這些事情,不讓老主持知道,隻有老主持一直堅持吃素,修行。
燈海法師來到寺廟的時候時候十六歲,出家對他來說雖是無奈之舉,他卻沒有什麽反感,仿佛浮萍一般隨波漂流,有些時候他甚至感覺自己不是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但他也不想和那幾個吊兒郎當的和尚同流合汙,他一直跟著老主持,念經,修行,吃素。每天的修行功課做的比誰都好,唯一能說話的除了往來的香客就是老主持了,因為其他的幾個和尚都不喜歡理他。
直到有一天,老主持把他叫到禪房之中,對他說了一番話。老主持告訴燈海,說自己命不久矣,很快就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了,有件事情他想要告訴我,並且希望我代替他來保護這個人,並且保守秘密。
“這個人就是一禪法師吧?”我插嘴說道,話說迴來,一禪法師比燈海法師小十六歲,老主持是什麽時候把一禪法師交給燈海法師的?
燈海法師點頭,道:“是的,那個人就是一禪。當時我才二十歲,在寺廟裏修行了四年,我本身就是淡然的人,寺廟裏的生活讓我變得更加無欲無求,麵對老主持的請求,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老主持那晚隻是告訴燈海,在他死後,那個人自然會出現。他希望燈海能夠保護那個人順利成長,老去。他簡單的一句話,就將燈海和那個不曾謀麵的人的生命綁在了一起。而燈海把老主持當作自己的再生父母,對於他的話唯命是從,所以將他的囑咐緊緊地記在心底。
燈海法師說他第一次見到一禪的時候,就是在老主持圓寂的當天夜裏。老主持的感覺非常準,他是坐在禪房裏圓寂的,由於老主持告訴過燈海,所以燈海當天一直守護在老主持的房間裏,他是親眼看著老主持圓寂的。
“為什麽不送醫院,說不定是什麽病,治療一下就好了,還能多活幾年。”殷陽硬生生的打斷了燈海的話問道,這讓我不悅的看了他一眼,他這個嘴,跟黑萱真是有得一拚。
燈海倒是好脾氣,沒有把殷陽的唐突看在眼裏。我嘖了一聲,看著殷陽說道:“佛家之人對待生死跟我們是不一樣的,不要亂說。”
“是的,生亦何歡,死亦何哉。看破了生死,六道輪迴又有何可怕呢?”燈海說這話的時候,臉上的神情更加淡然,我不僅在心裏感歎一句,這種覺悟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別說這種覺悟了,我覺得梁炎石等人能有燈海法師一般的覺悟,至少也不會為了能長生不死而害了那麽多人的性命。就如同當年的秦始皇一般!
殷陽閉上嘴之後,燈海法師繼續說道,老主持圓寂的那天晚上,他還沒來得及起身去通知寺廟裏其他的和尚,房間門就被推開了。
燈海覺得很奇怪,寺廟裏的和尚雖然知道最近幾日老主持會圓寂,因為老主持提前有提起來過這件事情,但不至於會有人掐的時間如此準確吧?
就在燈海納悶的看向門口的時候,門口走進來了一個小孩,看上去也就三歲左右,此人正是一禪。燈海在寺廟裏呆了四年多了,從未見過有什麽小孩子,他覺得驚訝,上前去想要問小孩是誰。
不等燈海開口,小孩看著燈海,說了句古怪的話。燈海一時間沒反應過來,隻是覺得耳熟,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小孩說的話是梵語。
這讓燈海大為震驚,要知道這年頭懂得梵語的人本身就寥寥無幾,更不要說這麽小的孩子了,索性燈海跟著老主持也學習了不少梵語,這才明白了一禪說的話,當時一禪隻是對他說了自己的名字而已。
一禪慢慢的走向已經圓寂了的老主持,他的身高跟坐著的老主持差不多高,他站在老主持麵前,一動不動的看著他,就這樣站了半個小時,仿佛在和已經圓寂的老主持交流一般。燈海本身就被一禪的出現驚住了,看到他的行為更是感到不解。
燈海想要出口說話,但他對梵語的了解並不多,隻會一些簡單的對話。一禪站了半小時之後轉過身來,從懷中掏出來一把扇子遞給他,說希望他能幫助他。而那把扇子,是把做工非常精美的羽毛扇。
說道這裏,一禪法師開口對著燈海說了幾句話,燈海有些驚訝的看向我,道:“莫非你也知道這羽扇的事情?”
聽到羽扇的時候,我額頭就有些冷汗流出來了,這段時間以來我一直不解的東西,就是羽毛扇為什麽會被水泥封了起來。如果說,二十五前羽毛扇還在一禪法師手中,那麽是他將羽毛扇封起來的?這麽說來,我和這兩位法師之間,有了第一個交集。
我連忙將心裏的疑惑說了出來,聽完燈海的翻譯,一禪法師點點頭,嘰裏咕嚕的說了一番話。
“的確是一禪法師將羽毛扇封進去的。”燈海點頭對我說道:“他說可以都告訴你,你就聽我慢慢說吧。”
燈海說四歲的一禪找到自己,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看就是古物的羽毛扇拜托他幫忙,他也是有些消化不了這些事情,但由於答應了老主持要幫助並且保護一禪,燈海早就把他這個小自己十多歲的人看作了自己的責任,絲毫沒有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見燈海答應下來,一禪倒是對自己需要幫助的事情絕口不提了,隻是把羽毛扇放迴了懷中,就這樣留了下來,兩人一相處就是六年,這六年中燈海對梵語的學習幾乎到了母語的地步,對話什麽的直接不成問題,這對他理解佛經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他也嚐試著教一禪說內蒙方言或者普通話,但他一概不學,就算是被逼著學了,也扭頭就忘他,他隻會說梵語。
這六年間,一禪一次都沒有提起來過關於羽毛扇的事情,燈海曾經追問過好多次,都被一禪擋了迴去。至於一禪怎麽學會梵語的事情,一禪解釋說他生下來就會的。
這些迴答自然不能滿足燈海的好奇心,但由於一禪嘴巴太緊,燈海追問了兩年便不再問。一直到一禪十歲的時候,有天夜裏他忽然來到燈海的房間,帶著拿燈海已經好久沒見到的羽毛扇,告訴他,是時候了。
“是時候了。”
什麽事情是時候了呢?需要在大半夜的時候帶著羽毛扇去找燈海?
燈海當時睡的正深,但在看到羽毛扇的時候困意一掃而光,一骨碌的爬起來看著這個少年老成的一禪,一直以來燈海知道一禪不是一般人,可他除了隻說梵語之外什麽都沒有表現出來。
“我覺得四、五歲那個樣子已經不能叫少年老成了,那叫成精了。”殷陽開口損了一句。
聽到殷陽的話,燈海低聲笑了笑,他笑起來的樣子非常陽光,跟剛才淡然冷漠的樣子完全不同,接著收斂了笑容說道:“一禪若是知道你這麽形容他,一定會很無語的。”顯然他沒打算把殷陽的話翻譯給一禪法師。
那天晚上,燈海陪著一禪去了蟠龍山,帶著一袋水泥和一桶水。他們的寺廟距離蟠龍山很遠,但在一禪的帶領下,燈海隻覺得自己一會兒就到了,以至於他當時都不覺得自己去的地方時蟠龍山,隻是在想寺廟附近什麽時候多了這麽座山。
“你們那天晚上去了將軍的墓地?”我挑眉看著燈海問道,我和一禪是同齡人,他十歲的時候我也是十歲,等下,爺爺就是在我十歲的時候去世的,他去世的時候是晚上十一點,當天下午的時候他就覺得身體不舒服住進了醫院,家裏人也覺得爺爺時間不多了,默許了我大半夜的還陪在爺爺身邊,但正因為這樣我才能陪著爺爺走過他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在爺爺去世的前,他把玉佩交給了我。
我皺眉看著一禪,問道:“你之所以那晚上才將羽毛扇封起來,是因為感應到了爺爺將玉佩交給了我?”這件事情讓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北京和內蒙不相距不遠,但這並不是距離的問題,而是為什麽一禪能感應到我爺爺什麽時候去世,什麽時候將玉佩交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