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再去黃山寺
主母重生,欺我者一個也別想逃 作者:鄭冉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踏入皇後娘娘那彌漫著淡淡檀香氣息的房間時,隻見一名宮女正伏在床邊嚶嚶啜泣,淚水如斷了線的珍珠般不斷滾落,而一旁的嬤嬤則麵色凝重地為皇後整理著最後的妝容。
就在此時,太子淩炎邁著沉重的步伐緩緩走進屋內。
眾人見狀,連忙止住哭聲,紛紛跪地行禮:“見過太子殿下!”
淩炎麵無表情地揮了揮手,示意他們退下。
宮人們相互對視一眼,心裏暗自揣測著太子此刻的心境。
想必太子得知皇後娘娘仙逝的消息後定然悲痛欲絕,如今定是想與皇後娘娘單獨待一會兒,以傾訴內心的哀傷和不舍之情。
於是,眾人不敢有絲毫怠慢,恭恭敬敬地退出了房間,並輕輕合上房門。
偌大的房間內瞬間隻剩下淩炎一人,他靜靜地凝視著床榻之上那個已然沒了生氣皇後。
她就那樣安詳地躺著,仿佛隻是沉睡過去一般。
然而,淩炎知道這個曾經權傾朝野、母儀天下的皇後再也無法醒來。
望著眼前這張熟悉又陌生的麵容,淩炎的心情在刹那間變得異常複雜起來。
迴想起過往種種,淩炎對這位皇後娘娘可謂愛恨交織。
她曾是害得自己生母受盡苦難之人,隻因她那自私自利的欲望,使得自己的母親終日生活在痛苦與折磨之中,活得人不人鬼不鬼。
可是,自從淩炎懂事起,盡管皇後時常逼迫他、強迫他去做一些他並不情願之事,但憑心而論,皇後從未真正虐待或苛責過他。
相反,在許多漫長的日子裏,皇後在他心目中一直都是那位和藹可親、溫柔慈愛的母後形象。
直到那一天,淩炎終於見到了——他的生母。
那一刻,仿佛整個世界都凝固了,而他心中長久以來堅信不疑的一切,瞬間土崩瓦解。
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一個如蛛網般錯綜複雜、深不見底的巨大謊言之中!
那些曾經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此刻看來竟是如此荒誕不經。
本以為,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眼前這個女人一手造成的。
然而,當真相逐漸浮出水麵時,他驚愕地發現,不僅僅是她的內心深處知曉此事,就連一向威嚴莊重的父皇,竟也對此事心知肚明且默許其發生。
那麽,他們究竟向自己隱瞞了怎樣的秘密呢?淩炎的思緒如同狂風中的亂麻,怎麽也理不清頭緒。
淩炎的心在滴血,無盡的悲傷如潮水般洶湧而來,但這份傷痛並非源於皇後的離世。
而是這些年來,他感覺自己猶如一個愚不可及的傻瓜,被至親之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更讓他痛心疾首的是,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那個人——他曾經最為親近同時又最為痛恨的母親,居然連一句道歉的話語都未曾留下,甚至從未親口向他坦白過關於自己身世的真相。
強烈的憤恨在淩炎心頭燃燒,他無法抑製內心的不甘與怒火,緩緩地邁步靠近那個已經毫無生機的軀體。
顫抖的手輕輕地放在她的鼻息處,試圖感受那一絲尚存的氣息。
然而,事實無情地擺在麵前:確實已沒了絲毫生氣。
未給他留下隻言片語,就這樣徹徹底底地從他的生命中消失無蹤………
淩炎的心猛地一沉,仿佛瞬間墜入了無底的冰窟之中,寒冷徹骨。
原本,他已經決定放下過往,讓她能夠安然離去,入土為安。
然而,就在那不經意的晃眼間,一道異樣的光芒吸引住了他的目光——皇後白皙的脖頸之上,竟有著一些不同尋常之處。
起初,淩炎以為隻是自己眼花,或者是光線造成的錯覺。
但內心深處的一絲疑慮驅使著他伸出手去,輕輕地撥開皇後的脖頸處的發絲。
當他的指尖觸碰到那細膩肌膚時,所看到的景象令他倒吸一口涼氣:除了那條醒目的紅痕外,還有一個清晰可見的手指印!
這個發現猶如一道驚雷在淩炎腦海中炸響,他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凝視著那個手指印。
毫無疑問,這個印記絕非出自皇後本人之手。
那………這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皇後之死絕非自殺這般簡單!
淩炎的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抹冷笑。
是啊,以皇後那爭強好勝的性子,這至高無上的後位可是她費盡千辛萬苦、甚至不惜更換命格才得來的。
她怎會甘心就這樣輕易放棄,在尚未盡享榮華富貴之時便讓出寶座呢?
可究竟是誰如此大膽包天,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他的眼皮底下對皇後痛下殺手?
此人不僅要有過人的膽量,更需具備周密的謀劃和高超的手段。
想到此處,淩炎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怒火,但同時也感到一絲憂慮。
畢竟,此刻皇後與皇上雙雙斃命於宮外,而京城那邊還有諸多事務等待著他去處理。
現在顯然不是追查真相的最佳時機,他必須先穩住局麵,再從長計議。
於是,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縝密部署後,淩炎決定派遣暗衛秘密調查。
他知道此事關係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軒然大波。
而完成這事情之後,淩炎計劃於次日清晨便踏上歸京之路。
此時,夜幕籠罩下的玉山顯得格外靜謐與神秘。
山腳下,一座客棧孤零零地矗立在那裏,宛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
然而,對於那個身著黑色衣裳、頭戴全身黑麵罩的男子來說,眼前燈火通明的景象不過是微弱的星星之火罷了。
男子靜靜地站在暗處,目光銳利如鷹隼般緊盯著山腳下的客棧。
他的身影仿佛與黑夜融為一體,讓人難以察覺其存在。
“主人,事情已經按照您的吩咐妥善處理完畢。”
一個同樣身穿黑衣的男子突然出現在他身後,並恭敬地稟報著情況。
隻見那名男子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之色,接著說道:“隻要太子殿下一迴京城,我們便可將其一網打盡,一個不留!”
然而,就在這時,一直跪在地上的另一名暗衛猶豫了一下,然後小心翼翼地開口道:“主人,還有一件事,屬下不知是否應當向您稟報………”
聽到這話,男子微微皺起眉頭,冷冷地吐出一個字:“說!”
暗衛深吸一口氣,硬著頭皮說道:“主人,關於您所要尋找的那件東西,我們幾乎翻遍了整個客棧,但依舊一無所獲………”
聞聽此言,男子原本漫不經心地把玩著手中玉佩的動作驟然停下。
他緩緩抬起頭,那雙原本還含著些許笑意的眼眸瞬間變得冷若冰霜,一股無形的威壓從他身上散發出來。
緊接著,隻聽得他的聲音如同來自九幽地獄一般寒冷徹骨:“一群廢物!連這麽點小事都辦不好!給我繼續去找,找不到的話,就提著你們自己的人頭來見我!”
麵對男子的怒斥,暗衛們不禁渾身一顫,連忙齊聲應道:“是,主人!屬下定當竭盡全力,不辱使命!”說完,他們便如鬼魅般迅速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待那隨從離開後,黑衣人緩緩抬起頭,目光凝視著夜空中高懸的明月。
月色如水灑下銀輝,但此刻黑衣人的臉色卻並未因這美景而舒緩,反而愈發顯得惆悵。
他心中暗暗思忖:“月亮雖美,卻永遠無法與烈日爭輝。
但我偏要讓它見證,我是怎樣親手毀掉那光芒萬丈的太陽!”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斑駁地照在大地上。
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正疾馳在通往京都的道路上,車轅上刻著精美的圖案,拉車的駿馬四蹄翻飛,揚起陣陣塵土。
車廂內,淩炎靜靜地坐在那裏,眉頭微皺,眼神不時落在身旁依舊昏睡不醒的薛錦畫上。
自昨日出發以來,薛錦畫便始終處於沉睡狀態,毫無蘇醒的跡象。
淩炎心中擔憂不已,生怕她會遭遇不測。
一路上,但凡路過城鎮村莊,他都會停下馬車,四處尋找當地有名望的大夫前來診治。
然而,每一次得到的診斷結果都如出一轍——太子隻是過於勞累,身體並無大礙,隻是體質稍顯虛弱,隻需靜心調養、好生歇息即可。
盡管如此,淩炎仍不敢掉以輕心。
他吩咐青衣和穀雨務必寸步不離地守在薛錦畫身邊,悉心照料。
而李三則被派出去打探各種消息。
就這樣,馬車一路前行。
當距離京都已不足一日行程時,淩炎突然下令讓車夫將馬車停在了路邊一處空曠之地。
前來迎接的三皇子一臉肅穆地開口說道:“皇兄,依臣弟之見,父皇和母後的遺體應當盡早運送迴京。如今京都的各方朝廷大臣們皆已嚴陣以待,就連太後娘娘也提前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倘若在此事上有所耽擱,恐怕會引發諸多不必要的麻煩!”
淩炎聽聞此言,目光如炬地看向三皇子,沉聲道:“三弟既已至此,是否也應為皇兄略盡綿薄之力呢?”
三皇子迎著那犀利的眼神,心中不禁“咯噔”一下,頓感不妙,他略顯緊張地迴應道:“太子皇兄,您………您想幹什麽?”
淩炎冷哼一聲,不緊不慢地說道:“不論我想幹什麽,先前太子妃曾對你有救命之恩,難道你不應出手相助嗎?”
三皇子眉頭緊皺,心中暗自思忖著,明眼人都能瞧出太子這番話是給自己設下的圈套,但此時騎虎難下,隻得硬著頭皮應道:“太子皇兄,請直言無妨。”
淩炎見狀,嘴角微微上揚,似笑非笑道:“如此甚好。三弟,你且先行帶領父皇與母後的遺體返迴京城。至於太子妃這邊,她近日身子略有不適,我知曉黃山寺中有位醫術高明的沙彌,待我帶她前往診治一番後再行返程。”
三皇子心中已然明了,他知道薛錦畫已陷入沉睡多時。
迴想起往昔歲月,當所有人對自己心存疑慮之時,唯有皇嫂堅定不移地選擇信任自己。
想到此處,他的眼眶不禁泛紅,淚水在其中打轉,聲音略微顫抖著說道:“皇兄請放心,無論遇到何種艱難險阻,我定會將父皇和母後的遺體安全帶迴皇宮,您就安心地去吧。”
淩輕輕地拍了拍三皇子的肩膀,語重心長地安慰道:“三弟莫要憂心,在舉行國喪儀式之前,我必定會快馬加鞭趕迴京城。”麵對兄長堅定的眼神與承諾,三皇子毫不猶豫地點頭,表示深信不疑。
於是,淩炎率領著薛錦畫、青衣以及李三等眾人踏上了前往黃山寺的征程。
待到眾人抵達目的地時,眼前所見之景令人觸目驚心。
原本莊嚴肅穆的黃山寺此刻竟宛如一片廢墟,昔日的輝煌早已不複存在。
那山林中的熊熊大火所留下的焚燒痕跡依舊清晰可見,仿佛在訴說著那場災難的慘烈程度。
青衣環顧四周,不禁感慨萬分:“這座黃山寺曆經多次火災肆虐,而此次恐怕是最為嚴重的一迴了。”
放眼望去,整個前山的樹木皆已化為灰燼,那些突兀光禿的樹幹矗立在原地,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盡管時光荏苒,但空氣中依然彌漫著一股濃烈的焦糊氣味,久久不散。
淩炎皺起眉頭,疑惑地問道:“皇宮不是已經撥出巨資用於重建這座寺廟,為何如今仍是這般景象?”
青衣已經昏迷許久,對外界發生之事全然不知。
此時,李三趕忙上前解釋起來:“這黃山寺的方丈目睹黃山寺接連遭遇數起事故,心中對於重建這座寺廟已不抱太大期望。他僅僅希望黃山寺能夠維持現狀,如此一來,也好給他們這些僧人提供一個容身之所罷了。”
這番話的意思顯而易見,便是往後黃山寺再也不願接納僧客,以免再度招致滅頂之災。
淩炎聽聞此言,心中了然。稍作思索後,他邁步走進了黃山寺。
隻見那寺院主持遠遠望見淩炎到來,不敢有絲毫怠慢,急匆匆地迎出門來。
待行至近前,主持連忙躬身施禮,恭敬地說道:“參見太子殿下!”
其態度之謙卑,令人不禁側目………
就在此時,太子淩炎邁著沉重的步伐緩緩走進屋內。
眾人見狀,連忙止住哭聲,紛紛跪地行禮:“見過太子殿下!”
淩炎麵無表情地揮了揮手,示意他們退下。
宮人們相互對視一眼,心裏暗自揣測著太子此刻的心境。
想必太子得知皇後娘娘仙逝的消息後定然悲痛欲絕,如今定是想與皇後娘娘單獨待一會兒,以傾訴內心的哀傷和不舍之情。
於是,眾人不敢有絲毫怠慢,恭恭敬敬地退出了房間,並輕輕合上房門。
偌大的房間內瞬間隻剩下淩炎一人,他靜靜地凝視著床榻之上那個已然沒了生氣皇後。
她就那樣安詳地躺著,仿佛隻是沉睡過去一般。
然而,淩炎知道這個曾經權傾朝野、母儀天下的皇後再也無法醒來。
望著眼前這張熟悉又陌生的麵容,淩炎的心情在刹那間變得異常複雜起來。
迴想起過往種種,淩炎對這位皇後娘娘可謂愛恨交織。
她曾是害得自己生母受盡苦難之人,隻因她那自私自利的欲望,使得自己的母親終日生活在痛苦與折磨之中,活得人不人鬼不鬼。
可是,自從淩炎懂事起,盡管皇後時常逼迫他、強迫他去做一些他並不情願之事,但憑心而論,皇後從未真正虐待或苛責過他。
相反,在許多漫長的日子裏,皇後在他心目中一直都是那位和藹可親、溫柔慈愛的母後形象。
直到那一天,淩炎終於見到了——他的生母。
那一刻,仿佛整個世界都凝固了,而他心中長久以來堅信不疑的一切,瞬間土崩瓦解。
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一個如蛛網般錯綜複雜、深不見底的巨大謊言之中!
那些曾經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此刻看來竟是如此荒誕不經。
本以為,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眼前這個女人一手造成的。
然而,當真相逐漸浮出水麵時,他驚愕地發現,不僅僅是她的內心深處知曉此事,就連一向威嚴莊重的父皇,竟也對此事心知肚明且默許其發生。
那麽,他們究竟向自己隱瞞了怎樣的秘密呢?淩炎的思緒如同狂風中的亂麻,怎麽也理不清頭緒。
淩炎的心在滴血,無盡的悲傷如潮水般洶湧而來,但這份傷痛並非源於皇後的離世。
而是這些年來,他感覺自己猶如一個愚不可及的傻瓜,被至親之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更讓他痛心疾首的是,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那個人——他曾經最為親近同時又最為痛恨的母親,居然連一句道歉的話語都未曾留下,甚至從未親口向他坦白過關於自己身世的真相。
強烈的憤恨在淩炎心頭燃燒,他無法抑製內心的不甘與怒火,緩緩地邁步靠近那個已經毫無生機的軀體。
顫抖的手輕輕地放在她的鼻息處,試圖感受那一絲尚存的氣息。
然而,事實無情地擺在麵前:確實已沒了絲毫生氣。
未給他留下隻言片語,就這樣徹徹底底地從他的生命中消失無蹤………
淩炎的心猛地一沉,仿佛瞬間墜入了無底的冰窟之中,寒冷徹骨。
原本,他已經決定放下過往,讓她能夠安然離去,入土為安。
然而,就在那不經意的晃眼間,一道異樣的光芒吸引住了他的目光——皇後白皙的脖頸之上,竟有著一些不同尋常之處。
起初,淩炎以為隻是自己眼花,或者是光線造成的錯覺。
但內心深處的一絲疑慮驅使著他伸出手去,輕輕地撥開皇後的脖頸處的發絲。
當他的指尖觸碰到那細膩肌膚時,所看到的景象令他倒吸一口涼氣:除了那條醒目的紅痕外,還有一個清晰可見的手指印!
這個發現猶如一道驚雷在淩炎腦海中炸響,他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凝視著那個手指印。
毫無疑問,這個印記絕非出自皇後本人之手。
那………這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皇後之死絕非自殺這般簡單!
淩炎的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一抹冷笑。
是啊,以皇後那爭強好勝的性子,這至高無上的後位可是她費盡千辛萬苦、甚至不惜更換命格才得來的。
她怎會甘心就這樣輕易放棄,在尚未盡享榮華富貴之時便讓出寶座呢?
可究竟是誰如此大膽包天,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他的眼皮底下對皇後痛下殺手?
此人不僅要有過人的膽量,更需具備周密的謀劃和高超的手段。
想到此處,淩炎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怒火,但同時也感到一絲憂慮。
畢竟,此刻皇後與皇上雙雙斃命於宮外,而京城那邊還有諸多事務等待著他去處理。
現在顯然不是追查真相的最佳時機,他必須先穩住局麵,再從長計議。
於是,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縝密部署後,淩炎決定派遣暗衛秘密調查。
他知道此事關係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軒然大波。
而完成這事情之後,淩炎計劃於次日清晨便踏上歸京之路。
此時,夜幕籠罩下的玉山顯得格外靜謐與神秘。
山腳下,一座客棧孤零零地矗立在那裏,宛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
然而,對於那個身著黑色衣裳、頭戴全身黑麵罩的男子來說,眼前燈火通明的景象不過是微弱的星星之火罷了。
男子靜靜地站在暗處,目光銳利如鷹隼般緊盯著山腳下的客棧。
他的身影仿佛與黑夜融為一體,讓人難以察覺其存在。
“主人,事情已經按照您的吩咐妥善處理完畢。”
一個同樣身穿黑衣的男子突然出現在他身後,並恭敬地稟報著情況。
隻見那名男子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之色,接著說道:“隻要太子殿下一迴京城,我們便可將其一網打盡,一個不留!”
然而,就在這時,一直跪在地上的另一名暗衛猶豫了一下,然後小心翼翼地開口道:“主人,還有一件事,屬下不知是否應當向您稟報………”
聽到這話,男子微微皺起眉頭,冷冷地吐出一個字:“說!”
暗衛深吸一口氣,硬著頭皮說道:“主人,關於您所要尋找的那件東西,我們幾乎翻遍了整個客棧,但依舊一無所獲………”
聞聽此言,男子原本漫不經心地把玩著手中玉佩的動作驟然停下。
他緩緩抬起頭,那雙原本還含著些許笑意的眼眸瞬間變得冷若冰霜,一股無形的威壓從他身上散發出來。
緊接著,隻聽得他的聲音如同來自九幽地獄一般寒冷徹骨:“一群廢物!連這麽點小事都辦不好!給我繼續去找,找不到的話,就提著你們自己的人頭來見我!”
麵對男子的怒斥,暗衛們不禁渾身一顫,連忙齊聲應道:“是,主人!屬下定當竭盡全力,不辱使命!”說完,他們便如鬼魅般迅速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待那隨從離開後,黑衣人緩緩抬起頭,目光凝視著夜空中高懸的明月。
月色如水灑下銀輝,但此刻黑衣人的臉色卻並未因這美景而舒緩,反而愈發顯得惆悵。
他心中暗暗思忖:“月亮雖美,卻永遠無法與烈日爭輝。
但我偏要讓它見證,我是怎樣親手毀掉那光芒萬丈的太陽!”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斑駁地照在大地上。
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正疾馳在通往京都的道路上,車轅上刻著精美的圖案,拉車的駿馬四蹄翻飛,揚起陣陣塵土。
車廂內,淩炎靜靜地坐在那裏,眉頭微皺,眼神不時落在身旁依舊昏睡不醒的薛錦畫上。
自昨日出發以來,薛錦畫便始終處於沉睡狀態,毫無蘇醒的跡象。
淩炎心中擔憂不已,生怕她會遭遇不測。
一路上,但凡路過城鎮村莊,他都會停下馬車,四處尋找當地有名望的大夫前來診治。
然而,每一次得到的診斷結果都如出一轍——太子隻是過於勞累,身體並無大礙,隻是體質稍顯虛弱,隻需靜心調養、好生歇息即可。
盡管如此,淩炎仍不敢掉以輕心。
他吩咐青衣和穀雨務必寸步不離地守在薛錦畫身邊,悉心照料。
而李三則被派出去打探各種消息。
就這樣,馬車一路前行。
當距離京都已不足一日行程時,淩炎突然下令讓車夫將馬車停在了路邊一處空曠之地。
前來迎接的三皇子一臉肅穆地開口說道:“皇兄,依臣弟之見,父皇和母後的遺體應當盡早運送迴京。如今京都的各方朝廷大臣們皆已嚴陣以待,就連太後娘娘也提前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倘若在此事上有所耽擱,恐怕會引發諸多不必要的麻煩!”
淩炎聽聞此言,目光如炬地看向三皇子,沉聲道:“三弟既已至此,是否也應為皇兄略盡綿薄之力呢?”
三皇子迎著那犀利的眼神,心中不禁“咯噔”一下,頓感不妙,他略顯緊張地迴應道:“太子皇兄,您………您想幹什麽?”
淩炎冷哼一聲,不緊不慢地說道:“不論我想幹什麽,先前太子妃曾對你有救命之恩,難道你不應出手相助嗎?”
三皇子眉頭緊皺,心中暗自思忖著,明眼人都能瞧出太子這番話是給自己設下的圈套,但此時騎虎難下,隻得硬著頭皮應道:“太子皇兄,請直言無妨。”
淩炎見狀,嘴角微微上揚,似笑非笑道:“如此甚好。三弟,你且先行帶領父皇與母後的遺體返迴京城。至於太子妃這邊,她近日身子略有不適,我知曉黃山寺中有位醫術高明的沙彌,待我帶她前往診治一番後再行返程。”
三皇子心中已然明了,他知道薛錦畫已陷入沉睡多時。
迴想起往昔歲月,當所有人對自己心存疑慮之時,唯有皇嫂堅定不移地選擇信任自己。
想到此處,他的眼眶不禁泛紅,淚水在其中打轉,聲音略微顫抖著說道:“皇兄請放心,無論遇到何種艱難險阻,我定會將父皇和母後的遺體安全帶迴皇宮,您就安心地去吧。”
淩輕輕地拍了拍三皇子的肩膀,語重心長地安慰道:“三弟莫要憂心,在舉行國喪儀式之前,我必定會快馬加鞭趕迴京城。”麵對兄長堅定的眼神與承諾,三皇子毫不猶豫地點頭,表示深信不疑。
於是,淩炎率領著薛錦畫、青衣以及李三等眾人踏上了前往黃山寺的征程。
待到眾人抵達目的地時,眼前所見之景令人觸目驚心。
原本莊嚴肅穆的黃山寺此刻竟宛如一片廢墟,昔日的輝煌早已不複存在。
那山林中的熊熊大火所留下的焚燒痕跡依舊清晰可見,仿佛在訴說著那場災難的慘烈程度。
青衣環顧四周,不禁感慨萬分:“這座黃山寺曆經多次火災肆虐,而此次恐怕是最為嚴重的一迴了。”
放眼望去,整個前山的樹木皆已化為灰燼,那些突兀光禿的樹幹矗立在原地,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盡管時光荏苒,但空氣中依然彌漫著一股濃烈的焦糊氣味,久久不散。
淩炎皺起眉頭,疑惑地問道:“皇宮不是已經撥出巨資用於重建這座寺廟,為何如今仍是這般景象?”
青衣已經昏迷許久,對外界發生之事全然不知。
此時,李三趕忙上前解釋起來:“這黃山寺的方丈目睹黃山寺接連遭遇數起事故,心中對於重建這座寺廟已不抱太大期望。他僅僅希望黃山寺能夠維持現狀,如此一來,也好給他們這些僧人提供一個容身之所罷了。”
這番話的意思顯而易見,便是往後黃山寺再也不願接納僧客,以免再度招致滅頂之災。
淩炎聽聞此言,心中了然。稍作思索後,他邁步走進了黃山寺。
隻見那寺院主持遠遠望見淩炎到來,不敢有絲毫怠慢,急匆匆地迎出門來。
待行至近前,主持連忙躬身施禮,恭敬地說道:“參見太子殿下!”
其態度之謙卑,令人不禁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