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與王景弘等人共同負責南京宮殿、祭祀殿壇等的維修,包括工程的規劃、物質的采辦、工匠的役使、工程的監督與驗收等。
洪熙元年(1425)三月,明仁宗朱高熾即位不久,即有還都南京的想法,詔令北京諸司俱稱“行在”,恢複北京行部及行後軍都督府。
朱高熾之所以有此想法,主要是因為作為政治中心的北京遠離作為經濟、文化中心的南京,建都北京雖解決了軍事禦敵方麵的問題,但也引發了南糧北運等其他一些問題。同時,朱高熾成長於南京,對虎踞龍蟠之地情有獨鍾。
由於南京原有皇城長久未有皇帝居住,加之多次地震,宮殿屢遭損毀破壞。因此,洪熙元年四月五日,因鄭和忙於其他公事,明仁宗朱高熾給王景弘下達敕令,表示準備來年春還都南京,要求鎮守南京的下西洋官兵加緊修繕南京各處宮殿和營院辦公用房。然而,明仁宗朱高熾還沒有來得及還都南京,便於五月在北京暴卒,在位僅十個月,終年四十七歲。
洪熙元年六月,朱瞻基即帝位。
明宣宗朱瞻基不同於父親,長相英俊威武,靈敏聰慧,從小深得祖父朱棣喜愛。永樂九年(1411年)便被明成祖朱棣冊立為皇太孫。朱瞻基十分景仰祖父朱棣的雄才大略,即位後也想效仿祖父營造萬國來朝的盛況,但因戶部尚書夏原吉等人的堅決反對而擱置。夏原吉是明成祖、仁宗兩朝的戶部尚書,政績卓著,而且他對明仁宗朱高熾的順利繼位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其地位遠遠高於一般大臣,明宣宗對他也很敬重。
明宣宗繼位前一直在南京生活,對南京充滿感情,也想將都城遷迴南京。
南京水陸交通便利,朝廷到全國各地采購物資比北京更為便捷,同時也能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所以明宣宗一麵令禮部大臣討論遷都的可行性,一麵令鄭和繼續修繕南京宮殿。
鄭和維修南京宮殿需要大量金箔,明宣宗命於戶部財庫支鈔,按當時市場價購買。
為了保證南京宮殿維修工程如期完工,鄭和奏請明宣宗批準,將一萬多名下西洋官兵投入到南京宮殿的維修工程中,加快工程的進度,從而保證了如期完工。
明朝遷都北京後,每年需從南方漕運糧食四百餘萬石以供應京師,運輸任務繁重,所以自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五年(1430年),朝廷每年都要從下西洋官軍中抽調萬餘官兵擔任艱巨的漕運任務。因此,鄭和屬下的下西洋官軍除了肩負鎮守南京的重任外,還承擔各種繁重的勞作。
與此同時,一直竭力反對鄭和下西洋行動的代表人物戶部尚書夏原吉等人,不僅促使明仁宗朱高熾下達了停止一切下西洋活動的詔令,而且在日常工作中對鄭和下西洋官兵頗為不滿,常從中作梗,濫用自己主管錢糧的大權,經常拖欠下西洋官兵的月糧。
洪熙元年六月十六日,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對夏原吉的這種霸道做法實在看不下去,向明宣宗朱瞻基直言道:“外衛官軍自西洋各國迴國後,俱留南京聽用,而月糧未支。”
與此同時,錦衣衛王九因同樣的事情亦上書皇帝。
朱瞻基得知後,親自過問,下西洋官兵的月糧問題才得以暫時解決。
朱瞻基要求對下西洋官兵的口糧必須“按月給之”,但實際上部分官兵所需的軍糧,仍不能按月足額發給,常被拖欠。直到宣德五年八月,下西洋官兵仍缺糧支給,不得不從蘇州、鬆江、常州、鎮江四府收貯的贖罪米(明代罰米贖罪,罪犯交納贖罪米)中支給,以暫時解決下西洋軍的軍糧供給。
由於夏原吉的掣肘,鄭和統領的下西洋官兵,所需的糧餉時斷時續,大都臨時籌措。
雖然下西洋的活動被按下暫停鍵,但王九的海外錦衣衛的運作仍在繼續,但因無寶船如此大規模的運作,海外錦衣衛的營收亦大受影響。縱然在如此情況之下,王九仍時不時自錦衣衛的營收中直接跳過戶部,直接劃予鄭和,為鄭和解了不少燃眉之急……
夏原吉多次在明宣宗朱瞻基麵前讒言詆毀鄭和,攻擊下西洋行動,使得鄭和多次被皇帝猜疑、誤解而遭到責難。盡管受到種種不公,鄭和卻忍辱負重,繼續勤懇工作。
一朝天子一朝臣,本是中國官場常態,隻是無端受氣,且部下官兵跟著受累,讓鄭和感到很無奈。有時心情不舒暢,他便到南京聚寶門外的碧峰寺做些佛事,尋求精神寄托。
由此鄭和與碧峰寺非幻庵師祖、牧庵謙公等人交往密切起來。非幻庵師祖生病,鄭和還“忝禮親灸”。
終於有日王九聯絡將軍張輔等軍中重臣,對以夏原吉為首等反對下西洋戰略的文官宣戰。
在一次朝堂大會上,就是否重開寶船、再下西洋一事,展開了一場大辯論……
王九原本不想與夏原吉為首的文官如此撕開臉麵,他對夏原吉這等老臣允滿敬重。
在永樂末年,夏原吉因阻朱棣北伐而入獄,奉命抄家的正是錦衣衛,因袁傑之前與夏原吉交好,所以網開一麵,還是留給了夏原吉一家活路!
另一種說法便是,這夏原吉家裏原本就家徒四壁,抄無可抄。
但不管怎樣,當夏原吉出獄之後,他的家人安然無恙,終是因為錦衣衛的存在。
此次朝廷的文武對峙,影響深遠,矛盾的焦點在於大海,在於鄭和所提出的海上霸權:
“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於海。……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我國船隊戰無不勝,可用之擴大經商,製伏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
此次辯論的結果不得而知。
但戶部夏原吉在當年便因病而辭世,而錦衣衛指揮使王九在此之後更是絕跡於朝堂之上……但下西洋一事卻得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恩準!
fpzw
洪熙元年(1425)三月,明仁宗朱高熾即位不久,即有還都南京的想法,詔令北京諸司俱稱“行在”,恢複北京行部及行後軍都督府。
朱高熾之所以有此想法,主要是因為作為政治中心的北京遠離作為經濟、文化中心的南京,建都北京雖解決了軍事禦敵方麵的問題,但也引發了南糧北運等其他一些問題。同時,朱高熾成長於南京,對虎踞龍蟠之地情有獨鍾。
由於南京原有皇城長久未有皇帝居住,加之多次地震,宮殿屢遭損毀破壞。因此,洪熙元年四月五日,因鄭和忙於其他公事,明仁宗朱高熾給王景弘下達敕令,表示準備來年春還都南京,要求鎮守南京的下西洋官兵加緊修繕南京各處宮殿和營院辦公用房。然而,明仁宗朱高熾還沒有來得及還都南京,便於五月在北京暴卒,在位僅十個月,終年四十七歲。
洪熙元年六月,朱瞻基即帝位。
明宣宗朱瞻基不同於父親,長相英俊威武,靈敏聰慧,從小深得祖父朱棣喜愛。永樂九年(1411年)便被明成祖朱棣冊立為皇太孫。朱瞻基十分景仰祖父朱棣的雄才大略,即位後也想效仿祖父營造萬國來朝的盛況,但因戶部尚書夏原吉等人的堅決反對而擱置。夏原吉是明成祖、仁宗兩朝的戶部尚書,政績卓著,而且他對明仁宗朱高熾的順利繼位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其地位遠遠高於一般大臣,明宣宗對他也很敬重。
明宣宗繼位前一直在南京生活,對南京充滿感情,也想將都城遷迴南京。
南京水陸交通便利,朝廷到全國各地采購物資比北京更為便捷,同時也能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所以明宣宗一麵令禮部大臣討論遷都的可行性,一麵令鄭和繼續修繕南京宮殿。
鄭和維修南京宮殿需要大量金箔,明宣宗命於戶部財庫支鈔,按當時市場價購買。
為了保證南京宮殿維修工程如期完工,鄭和奏請明宣宗批準,將一萬多名下西洋官兵投入到南京宮殿的維修工程中,加快工程的進度,從而保證了如期完工。
明朝遷都北京後,每年需從南方漕運糧食四百餘萬石以供應京師,運輸任務繁重,所以自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五年(1430年),朝廷每年都要從下西洋官軍中抽調萬餘官兵擔任艱巨的漕運任務。因此,鄭和屬下的下西洋官軍除了肩負鎮守南京的重任外,還承擔各種繁重的勞作。
與此同時,一直竭力反對鄭和下西洋行動的代表人物戶部尚書夏原吉等人,不僅促使明仁宗朱高熾下達了停止一切下西洋活動的詔令,而且在日常工作中對鄭和下西洋官兵頗為不滿,常從中作梗,濫用自己主管錢糧的大權,經常拖欠下西洋官兵的月糧。
洪熙元年六月十六日,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對夏原吉的這種霸道做法實在看不下去,向明宣宗朱瞻基直言道:“外衛官軍自西洋各國迴國後,俱留南京聽用,而月糧未支。”
與此同時,錦衣衛王九因同樣的事情亦上書皇帝。
朱瞻基得知後,親自過問,下西洋官兵的月糧問題才得以暫時解決。
朱瞻基要求對下西洋官兵的口糧必須“按月給之”,但實際上部分官兵所需的軍糧,仍不能按月足額發給,常被拖欠。直到宣德五年八月,下西洋官兵仍缺糧支給,不得不從蘇州、鬆江、常州、鎮江四府收貯的贖罪米(明代罰米贖罪,罪犯交納贖罪米)中支給,以暫時解決下西洋軍的軍糧供給。
由於夏原吉的掣肘,鄭和統領的下西洋官兵,所需的糧餉時斷時續,大都臨時籌措。
雖然下西洋的活動被按下暫停鍵,但王九的海外錦衣衛的運作仍在繼續,但因無寶船如此大規模的運作,海外錦衣衛的營收亦大受影響。縱然在如此情況之下,王九仍時不時自錦衣衛的營收中直接跳過戶部,直接劃予鄭和,為鄭和解了不少燃眉之急……
夏原吉多次在明宣宗朱瞻基麵前讒言詆毀鄭和,攻擊下西洋行動,使得鄭和多次被皇帝猜疑、誤解而遭到責難。盡管受到種種不公,鄭和卻忍辱負重,繼續勤懇工作。
一朝天子一朝臣,本是中國官場常態,隻是無端受氣,且部下官兵跟著受累,讓鄭和感到很無奈。有時心情不舒暢,他便到南京聚寶門外的碧峰寺做些佛事,尋求精神寄托。
由此鄭和與碧峰寺非幻庵師祖、牧庵謙公等人交往密切起來。非幻庵師祖生病,鄭和還“忝禮親灸”。
終於有日王九聯絡將軍張輔等軍中重臣,對以夏原吉為首等反對下西洋戰略的文官宣戰。
在一次朝堂大會上,就是否重開寶船、再下西洋一事,展開了一場大辯論……
王九原本不想與夏原吉為首的文官如此撕開臉麵,他對夏原吉這等老臣允滿敬重。
在永樂末年,夏原吉因阻朱棣北伐而入獄,奉命抄家的正是錦衣衛,因袁傑之前與夏原吉交好,所以網開一麵,還是留給了夏原吉一家活路!
另一種說法便是,這夏原吉家裏原本就家徒四壁,抄無可抄。
但不管怎樣,當夏原吉出獄之後,他的家人安然無恙,終是因為錦衣衛的存在。
此次朝廷的文武對峙,影響深遠,矛盾的焦點在於大海,在於鄭和所提出的海上霸權:
“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於海。……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我國船隊戰無不勝,可用之擴大經商,製伏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
此次辯論的結果不得而知。
但戶部夏原吉在當年便因病而辭世,而錦衣衛指揮使王九在此之後更是絕跡於朝堂之上……但下西洋一事卻得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恩準!
fp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