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破防
胎穿後:皇阿瑪,你家皇陵被盜了 作者:四時五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此,一送就是這麽多年,風雨無阻。
在宮裏這麽些太監當中,怎麽著也算得上是獨一份兒的了。
至今為止,宮裏還時不時的就總是有人想起來,會念叨一嘴的呢。
其實也無關什麽其他的意思,就隻是單純的羨慕罷了。
羨慕李覺哪怕跟他們一樣是挨了一刀的人,也還是有人惦記著他。
不至於跟他們一樣,爛命一條,無牽無掛。
這種想法,哪怕是梁九功都無法免俗。
如今又聽四喜提前,難免就心生感慨道,“都這麽多年了,他們還總惦記著……也挺好的……”
李覺的家人每年至少都要來看他一迴,還都不會空著手來。
就跟尋常的走親訪友一般,時時給他帶些吃食或是他娘親手做的衣裳和物件兒之類的東西。
這些,梁九功也都是知道的。
隻是越是知道他家人對他的用心,他們這些一年到頭都冷冷清清無人探望的人,才越發顯得淒涼。
他們就像是那些躲在臭水溝裏的臭蟲一般,悄悄偷窺著陽光下的溫暖,期許著自己也有被太陽眷顧的那一天。
一邊是美好的幻想,另一邊卻又是殘酷的現實。
拉扯間,無論是哪一方占據了上風,他們所能感受到的也都隻會是痛苦。
因而,他這有頭沒尾的一句感歎,同樣也是聽得四喜不明的在心裏泛起酸來。
誰說不是呢,他不也是一樣的待遇嗎?
或者說是,這滿宮上下,都少見有李覺這般待遇的。
他們平時在宮裏見多了命途多舛,身世淒涼的太監,就覺得大家都該是那樣的才對。
這乍然見到個不一樣的,才會表現出種種不適應、不理解或者是逃避、不想接受。
這也是在所難免的。
四喜很是能夠理解梁九功現在的心情。
也是終於迴過味兒來了,趕緊就想著要把梁九功的情緒往迴拉一拉,遂又強行提起情緒道,“您也是有人惦記的呀,我師父說了,那肉幹都是您的,他保準不同您搶。”
他可不敢真的把人給整傷心了,那他師父可是真的要饒不了他的。
四喜知錯就改,可謂是求生欲滿滿了。
“切~他也就是嘴上說說不同我搶而已,等到時候了,該搶不照樣搶嗎?”梁九功沒好氣地道。
李覺這人是個什麽德行他還能不清楚?
惦記著他是真的,等好吃的一上桌,不會讓著他也是真的。
梁九功默默在心裏翻了個白眼,不禁又一次的感慨著,自己這交朋友的運氣可真是不咋地。
不僅要做好時常被那老小子刺激的心理準備,更是連口好吃的都得分出去一多半。
真真算得上是吃力不討好了。
四喜也知道梁九功說的都是真的,他師父慣來就是這麽個性子,他這做徒弟的最清楚不過了。
眼下自然也是無從辯駁。
於是就隻能訕訕的跟在梁九功身後,想著替他師父多說些好話來彌補一二。
梁九功斜著眼瞟了他好幾次,卻愣是沒製止,反而還有些樂在其中的意思。
他覺得自己都在李覺身上吃了這麽多虧了,多聽他徒弟說幾句好話應該也不過分吧?
而且就連這小子也沒少被他照顧,這會兒自己隻是讓他多說了些自己愛聽的話,應該也算不得什麽的吧?
梁九功很快就把自己給說服了。
兩人就這麽一個說一個聽的,迴到了乾清宮。
等終於能看見乾清宮的大門時,四喜激動的差點就要熱淚盈眶了。
他終於是能歇一歇了!
在後頭那大半段的路程裏,他的嘴可是一刻都沒休息的。
走了一路就說了一路,他真是好懸沒把嘴皮子都給磨破了,才總算是走到了這裏。
毫無疑問,現在的四喜一定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盡快離開梁九功的視線範圍。
因此,在目送著梁九功進入正殿複命的那一刻,他站在正殿外的連廊處,是控製不住的鬆了一口氣。
還是被禦前侍衛警惕的瞥了一眼,才反應過來這是哪兒。
慌忙斂眉垂首,不敢再有別的什麽小動作。
殿內,梁九功進來複命時,正好還趕上了禦膳房的人提前過來擺膳。
眼瞅著這時機不對,他也不好急著就替李覺問話,隻能是耐著性子在邊上等著。
直等到擺膳的人都退下了,禧瑞也從永壽宮過來,父女兩個相對而坐時,梁九功才總算是逮著了機會。
正好就趁著康熙和禧瑞聊到了胤礽出巡的事,小心翼翼的開口試探道,“萬歲爺容稟,奴才倒也是突然想起一事來,正巧是與太子出巡有關的,便想來討您一個示下。”
康熙跟禧瑞說著話,這會兒正是心情大好之際,對梁九功的橫插一嘴也就沒有多計較。
隻是隨意的叫他說來聽聽。
梁九功聞言大喜,忙就言簡意賅的報上了困擾李覺已久的那個問題,“奴才方才去內務府傳話,不妨卻瞧見了那管事的正為著太子出巡的儀製發愁呢。”
“說是這以往也沒有個什麽先例在,不知這迴太子出巡,都該帶些什麽人一道才好呢?”
“那管事的瞧見奴才去傳話,倒是扯著奴才好一通問,可您也知道奴才是個蠢笨的,哪裏又能迴答得上來,這便隻能是迴來找您了不是?”梁九功自貶一句,倒是很好的抑製住了嚴肅的氣氛蔓延。
康熙和禧瑞落筷子的速度,也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
禧瑞更是忍不住的嘻嘻笑道,“梁公公若是真的蠢笨,那這滿宮裏的奴才可就沒幾個聰明的了。”
這可真是個笑話,他要是真的蠢笨,還有可能在康熙身邊待這麽久嗎?
隻怕是早就不知道折在哪個角落裏,發爛發臭了吧。
“可見你是真被這事兒給難住了吧,也是難為你還得這般輾轉著迴話了。”康熙一副了然的神情,用手上的筷子隔空點了點梁九功道。
他這般七拐八彎式的問話究竟是為了什麽,康熙又怎麽會不知道。
究其根本還是胤礽那小子的鍋,鬧得宮中上下人心惶惶的。
在宮裏這麽些太監當中,怎麽著也算得上是獨一份兒的了。
至今為止,宮裏還時不時的就總是有人想起來,會念叨一嘴的呢。
其實也無關什麽其他的意思,就隻是單純的羨慕罷了。
羨慕李覺哪怕跟他們一樣是挨了一刀的人,也還是有人惦記著他。
不至於跟他們一樣,爛命一條,無牽無掛。
這種想法,哪怕是梁九功都無法免俗。
如今又聽四喜提前,難免就心生感慨道,“都這麽多年了,他們還總惦記著……也挺好的……”
李覺的家人每年至少都要來看他一迴,還都不會空著手來。
就跟尋常的走親訪友一般,時時給他帶些吃食或是他娘親手做的衣裳和物件兒之類的東西。
這些,梁九功也都是知道的。
隻是越是知道他家人對他的用心,他們這些一年到頭都冷冷清清無人探望的人,才越發顯得淒涼。
他們就像是那些躲在臭水溝裏的臭蟲一般,悄悄偷窺著陽光下的溫暖,期許著自己也有被太陽眷顧的那一天。
一邊是美好的幻想,另一邊卻又是殘酷的現實。
拉扯間,無論是哪一方占據了上風,他們所能感受到的也都隻會是痛苦。
因而,他這有頭沒尾的一句感歎,同樣也是聽得四喜不明的在心裏泛起酸來。
誰說不是呢,他不也是一樣的待遇嗎?
或者說是,這滿宮上下,都少見有李覺這般待遇的。
他們平時在宮裏見多了命途多舛,身世淒涼的太監,就覺得大家都該是那樣的才對。
這乍然見到個不一樣的,才會表現出種種不適應、不理解或者是逃避、不想接受。
這也是在所難免的。
四喜很是能夠理解梁九功現在的心情。
也是終於迴過味兒來了,趕緊就想著要把梁九功的情緒往迴拉一拉,遂又強行提起情緒道,“您也是有人惦記的呀,我師父說了,那肉幹都是您的,他保準不同您搶。”
他可不敢真的把人給整傷心了,那他師父可是真的要饒不了他的。
四喜知錯就改,可謂是求生欲滿滿了。
“切~他也就是嘴上說說不同我搶而已,等到時候了,該搶不照樣搶嗎?”梁九功沒好氣地道。
李覺這人是個什麽德行他還能不清楚?
惦記著他是真的,等好吃的一上桌,不會讓著他也是真的。
梁九功默默在心裏翻了個白眼,不禁又一次的感慨著,自己這交朋友的運氣可真是不咋地。
不僅要做好時常被那老小子刺激的心理準備,更是連口好吃的都得分出去一多半。
真真算得上是吃力不討好了。
四喜也知道梁九功說的都是真的,他師父慣來就是這麽個性子,他這做徒弟的最清楚不過了。
眼下自然也是無從辯駁。
於是就隻能訕訕的跟在梁九功身後,想著替他師父多說些好話來彌補一二。
梁九功斜著眼瞟了他好幾次,卻愣是沒製止,反而還有些樂在其中的意思。
他覺得自己都在李覺身上吃了這麽多虧了,多聽他徒弟說幾句好話應該也不過分吧?
而且就連這小子也沒少被他照顧,這會兒自己隻是讓他多說了些自己愛聽的話,應該也算不得什麽的吧?
梁九功很快就把自己給說服了。
兩人就這麽一個說一個聽的,迴到了乾清宮。
等終於能看見乾清宮的大門時,四喜激動的差點就要熱淚盈眶了。
他終於是能歇一歇了!
在後頭那大半段的路程裏,他的嘴可是一刻都沒休息的。
走了一路就說了一路,他真是好懸沒把嘴皮子都給磨破了,才總算是走到了這裏。
毫無疑問,現在的四喜一定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盡快離開梁九功的視線範圍。
因此,在目送著梁九功進入正殿複命的那一刻,他站在正殿外的連廊處,是控製不住的鬆了一口氣。
還是被禦前侍衛警惕的瞥了一眼,才反應過來這是哪兒。
慌忙斂眉垂首,不敢再有別的什麽小動作。
殿內,梁九功進來複命時,正好還趕上了禦膳房的人提前過來擺膳。
眼瞅著這時機不對,他也不好急著就替李覺問話,隻能是耐著性子在邊上等著。
直等到擺膳的人都退下了,禧瑞也從永壽宮過來,父女兩個相對而坐時,梁九功才總算是逮著了機會。
正好就趁著康熙和禧瑞聊到了胤礽出巡的事,小心翼翼的開口試探道,“萬歲爺容稟,奴才倒也是突然想起一事來,正巧是與太子出巡有關的,便想來討您一個示下。”
康熙跟禧瑞說著話,這會兒正是心情大好之際,對梁九功的橫插一嘴也就沒有多計較。
隻是隨意的叫他說來聽聽。
梁九功聞言大喜,忙就言簡意賅的報上了困擾李覺已久的那個問題,“奴才方才去內務府傳話,不妨卻瞧見了那管事的正為著太子出巡的儀製發愁呢。”
“說是這以往也沒有個什麽先例在,不知這迴太子出巡,都該帶些什麽人一道才好呢?”
“那管事的瞧見奴才去傳話,倒是扯著奴才好一通問,可您也知道奴才是個蠢笨的,哪裏又能迴答得上來,這便隻能是迴來找您了不是?”梁九功自貶一句,倒是很好的抑製住了嚴肅的氣氛蔓延。
康熙和禧瑞落筷子的速度,也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
禧瑞更是忍不住的嘻嘻笑道,“梁公公若是真的蠢笨,那這滿宮裏的奴才可就沒幾個聰明的了。”
這可真是個笑話,他要是真的蠢笨,還有可能在康熙身邊待這麽久嗎?
隻怕是早就不知道折在哪個角落裏,發爛發臭了吧。
“可見你是真被這事兒給難住了吧,也是難為你還得這般輾轉著迴話了。”康熙一副了然的神情,用手上的筷子隔空點了點梁九功道。
他這般七拐八彎式的問話究竟是為了什麽,康熙又怎麽會不知道。
究其根本還是胤礽那小子的鍋,鬧得宮中上下人心惶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