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此刻的狀態在我心中激起波瀾,我知道北伐大軍如今的處境或許比我想象中的還要糟糕。
果然蒙恬說道:“北伐一百三十三萬大軍,曆經兩年,戰死傷亡者五十一萬,剩餘八十二萬大軍,分三路行軍輾轉一千兩百裏路程,狙擊匈奴二十萬騎兵。”
“於北華區與匈奴大軍短兵相接,兩軍交戰兩月有餘,死者逾十萬,傷者無數,時值重創敵人之時,經大秦朝廷指示,須全殲敵軍二十萬。”
“然翌日,敵軍不再戀戰,且戰且退,我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軍隊氣勢與體力都被敵軍消耗殆盡。”
“正當我軍狀態欠佳之時,敵軍九萬人突兀地從我軍視野中消失,隨之而來的則是數以十萬計的地底陰兵,陰兵殺不死,更殺不完。而意識到身重埋伏的我們立刻掉轉過頭,準備脫離戰場。隻是當時我率領的北伐軍因為一路追殺敵軍,早已經深陷陰兵的包圍之中。”
“曆經七日奮戰,我軍終於衝出了陰兵包圍圈,可是真正逃出來的人數僅四萬人。葬送了足足七十萬大軍,王傅,七十萬大軍啊,屍骸堆砌起來足以成山了。”
蒙恬說道這裏,整個人都變得極為消極,我知道在蒙恬心中,他將北伐大軍將士的死亡歸結到了他自己身上。
要知道,當初北伐大軍足足一百三十三萬將士,曆經陰兵一戰之後,隻剩下四萬人,一百二十九萬埋骨他鄉,這一戰是何等的慘烈?縱使最後勝利了,蒙恬也要背負千年罪名,以及來自他自身深深的自責。
而事已至此,當他們從陰兵的包圍中逃出來之後,等待他們的卻是匈奴大軍的包圍。
早已經精疲力竭的四萬將士再一次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四萬奄奄一息的將士麵對九萬戰鬥力強盛的匈奴人大軍,結局完全可想而知,可以說蒙恬他們能夠活著退守這裏而沒有全軍覆沒完全就是一個奇跡。
隻是如今的蒙恬大軍又與全軍覆沒有何區別?
蒙恬繼續說道:“突圍了陰兵的阻擊,等待我們的卻是匈奴人大軍,我們一路寺裏逃生,終於成功退守此處,可是我們的軍隊數量卻是已經不到兩萬,而且剩不下多少戰鬥力。”
“王傅,就算加上你外麵的一萬九千王家軍將士,我們又能有多大的勝算逃出去?就算逃出去了,我們又能逃向何方?”
蒙恬看著我,如此說道。
這位昔日戰場上的戰神人物如今雙眸中流露出來的卻是迷茫的神色,因為身為大秦軍人,身為大秦的熱血男兒,當為了大秦的疆域,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而舍身戰鬥的時候,卻是發現,原來一直堅持的信念、信仰竟然背叛了自己,就像是一個失去了信仰支撐的人,我想這才是蒙恬如今最大的困惑。
蒙恬的話,讓我想到了大秦朝野,想道了秦皇,想道了天祭殿淑月,或許這些事情,也隻有大秦最上層的人物才知曉,而無論是我還是蒙恬,我們不過是這些人物手中的一枚棋子罷了。
我看著蒙恬,然後無比認真地說道:“迴哪裏去?自然是迴大秦。”
“迴大秦?被打大軍一百三十三萬將士如今全軍覆沒,縱使我蒙恬有推卸不了的責任,可是我總覺得在這件事的幕後有大秦朝廷在推波助瀾。造成現在這場局麵的,或許就是陛下親手所為。”
蒙恬的猜測,也正是我之前所猜測的,雖然我與蒙恬不過是秦皇等人手中的一枚棋子,但很多時候,我們心中對於整件事,縱使沒有十足的證據去證明什麽,但是我們卻隱約可以知道事情背後的真相。
蒙恬說的沒錯,既然大秦拋棄了我們,那麽我們還迴大秦去幹什麽?
如今的北伐大軍最好的結局便是自生自滅。
可是我心有不甘,我雙眸猛地抓著蒙恬的肩膀,看著蒙恬的雙眸說道:“當然要迴大秦,迴大秦當著陛下的麵問清楚,為什麽?為什麽要害的一百三十萬北伐大軍盡數埋骨他鄉?”
“我們就算死,也要做一個明白鬼,不是嗎?”
我的話好似一道亮光在蒙恬心間照亮了原本昏暗的心裏,蒙恬看著我,停頓了片刻之後說道:“對,我北伐一百三十萬大軍就算死,也要問個明白,到底是為什麽?”
從心如死灰般的狀態,到再次燃燒出生的希望,蒙恬徹底走出他這輩子最低穀的狀態。
我開始與蒙恬一同商議如何突破匈奴大軍的包圍,返迴大秦疆域,而蒙恬則是將此時匈奴大軍的具體情況,戰鬥力,以及如今北伐大軍的具體戰鬥情況告訴了我。
隻是聽聞蒙恬對整個局勢的分析,我知道我們要向成功突破匈奴人九萬大軍的包圍,根本沒有那麽簡單。
如今北伐大軍還剩不到兩萬人,而整體的戰鬥力更是低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步。
怎麽做才能突破重圍?
這是我腦海中唯一能夠思考的事情,而根據四周的地形地貌,則是注定了,我們一旦離開這片易守難攻的穀地,就將與匈奴大軍正麵衝突。
這是無法避免的。
“放棄重傷的將士,或許我們能有一線生機。”
我看著蒙恬,如此說道,而蒙恬又何嚐不知道這個道理?隻是一直以來蒙恬都不願往那方麵去想而已。
蒙恬看著我,沒有說話,我知道蒙恬心中此刻的感受,而我又何嚐真的想放棄重傷的將士?
就在我與蒙恬交談的過程中,大秦派來援軍的消息迅速在剩下不足兩萬將士的北伐軍隊中傳遞開,所有人都重新燃燒出了活下去的希望,隻是如今的他們不知道的是,大秦所謂的援軍,僅僅是我帶領的隻剩下不足兩萬的王家軍將士。
而已我們如今的兵力,是無法從正麵突破匈奴人的封鎖的。
蒙恬沉默了下來,我也沒有繼續說下去,隻是靜靜地等候著蒙恬的答複。
或許相對於我來說,蒙恬做事更加果斷,之前之所以一直在這件事上猶豫不決,那是因為蒙恬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因為蒙恬他自己都不知道就算逃離了匈奴人大軍的追殺,他又該去往何方。
如今蒙恬知道了,就算大秦拋棄了所有人,他也要迴到大秦去問個清楚,問個明明白白,為什麽,為什麽要放棄北伐一百三十三萬將士的性命?
與其說是問個明明白白,倒不如說是還自己的軍隊一個公道。
所以蒙恬要活著離開這裏,要活著迴到大秦。
“這件事,我來說。”
“那行,我們以火箭訊號為信。”
隨後我又花了差不多一整夜的時間與蒙恬商議具體事宜,直到天蒙蒙亮,我才悄悄離開了蒙恬大軍所在的穀地,而在我腦海深處則是一直迴蕩著我最後的一句話。
“如果情況緊急,那便由我來斷後。”
我已經被扣上了叛國的罪名,同時跟隨我北上的兩萬王家軍將士也是一同背負上了叛國的罪名,包括我在內,王家軍將士早已無處可去,最好的結局便是戰死沙場,讓蒙恬能夠迴到大秦,為戰死北伐的一百三十萬大軍爭論一個說法。
隻是已經明確了王家軍將士最終的結局,我心中卻充滿了愧疚。
而此時此刻的我心中,我腦海中所想的,除了大秦的軍隊,大秦的百姓之外,卻是沒有關於淑月的。
迴到了軍中,我找來了我身邊的將領,我習慣性地吩咐杜忠任務,可是當我說了一大堆話之後卻並沒有迴應我,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杜忠早已經死在了陰兵的包圍中。
而作為一個在外征戰的將士,卻是容不得任何事情影響自己的心緒,我努力將自己從低沉的情緒中走出來,然後開始根據我跟蒙恬商議的對策,與王家軍的一眾將領商議明天的戰事。
蒙恬大軍早已經斷水斷糧,突圍一事能越快進行越好。
而就在我跟王家軍商議著戰事的具體事宜的時候,此刻在蒙恬大軍的那片穀地中,存活下來的北伐大軍集結了起來,數量龐大的傷員臉上是一臉的凝重神色。
蒙恬看著下方的將士,他打算將如今的現狀,原原本本地告訴在場的所有人。
隻是蒙恬的這一番話卻是將將士們心中剛剛才燃燒起來的希望徹底澆滅,蒙恬沒有說將重傷人員放棄的注意,因為當蒙恬將如今的局勢分析出來之後,軍隊中,便有重傷的人員站了出來。
他們對蒙恬說道:“將軍,屬下願留下來斷後,為將軍和大家撤離爭取足夠的時間。”
“將軍,屬下也願意留下來斷後,隻是屬下有一事想求,這封信還望將軍能夠托人轉交到我母親手上,就說孩兒不孝,不能為她老人家披麻戴孝了。”
“這個撥浪鼓是我買給我剛出生的兒子的,隻可惜還是沒來得及親手帶迴家。想必今時今日我兒子也有這麽高了吧?將軍,屬下也希望將軍能夠令人給我兒子捎去這塊撥浪鼓。”
……
給母親的信件,給剛出生兒子買的撥浪鼓,隻是大秦軍隊一個很小的縮影,而無論是信件還是那塊撥浪鼓,上麵都侵染著發黑的血跡,血水或許是他們自己的,也或許是敵人的。
這些年,他們都將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東西珍若生命,如今他們知道自己不可能親手將這些東西交到親人手上,那麽便唯有托付給他們最信任的人,因為他們已經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
果然蒙恬說道:“北伐一百三十三萬大軍,曆經兩年,戰死傷亡者五十一萬,剩餘八十二萬大軍,分三路行軍輾轉一千兩百裏路程,狙擊匈奴二十萬騎兵。”
“於北華區與匈奴大軍短兵相接,兩軍交戰兩月有餘,死者逾十萬,傷者無數,時值重創敵人之時,經大秦朝廷指示,須全殲敵軍二十萬。”
“然翌日,敵軍不再戀戰,且戰且退,我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軍隊氣勢與體力都被敵軍消耗殆盡。”
“正當我軍狀態欠佳之時,敵軍九萬人突兀地從我軍視野中消失,隨之而來的則是數以十萬計的地底陰兵,陰兵殺不死,更殺不完。而意識到身重埋伏的我們立刻掉轉過頭,準備脫離戰場。隻是當時我率領的北伐軍因為一路追殺敵軍,早已經深陷陰兵的包圍之中。”
“曆經七日奮戰,我軍終於衝出了陰兵包圍圈,可是真正逃出來的人數僅四萬人。葬送了足足七十萬大軍,王傅,七十萬大軍啊,屍骸堆砌起來足以成山了。”
蒙恬說道這裏,整個人都變得極為消極,我知道在蒙恬心中,他將北伐大軍將士的死亡歸結到了他自己身上。
要知道,當初北伐大軍足足一百三十三萬將士,曆經陰兵一戰之後,隻剩下四萬人,一百二十九萬埋骨他鄉,這一戰是何等的慘烈?縱使最後勝利了,蒙恬也要背負千年罪名,以及來自他自身深深的自責。
而事已至此,當他們從陰兵的包圍中逃出來之後,等待他們的卻是匈奴大軍的包圍。
早已經精疲力竭的四萬將士再一次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四萬奄奄一息的將士麵對九萬戰鬥力強盛的匈奴人大軍,結局完全可想而知,可以說蒙恬他們能夠活著退守這裏而沒有全軍覆沒完全就是一個奇跡。
隻是如今的蒙恬大軍又與全軍覆沒有何區別?
蒙恬繼續說道:“突圍了陰兵的阻擊,等待我們的卻是匈奴人大軍,我們一路寺裏逃生,終於成功退守此處,可是我們的軍隊數量卻是已經不到兩萬,而且剩不下多少戰鬥力。”
“王傅,就算加上你外麵的一萬九千王家軍將士,我們又能有多大的勝算逃出去?就算逃出去了,我們又能逃向何方?”
蒙恬看著我,如此說道。
這位昔日戰場上的戰神人物如今雙眸中流露出來的卻是迷茫的神色,因為身為大秦軍人,身為大秦的熱血男兒,當為了大秦的疆域,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而舍身戰鬥的時候,卻是發現,原來一直堅持的信念、信仰竟然背叛了自己,就像是一個失去了信仰支撐的人,我想這才是蒙恬如今最大的困惑。
蒙恬的話,讓我想到了大秦朝野,想道了秦皇,想道了天祭殿淑月,或許這些事情,也隻有大秦最上層的人物才知曉,而無論是我還是蒙恬,我們不過是這些人物手中的一枚棋子罷了。
我看著蒙恬,然後無比認真地說道:“迴哪裏去?自然是迴大秦。”
“迴大秦?被打大軍一百三十三萬將士如今全軍覆沒,縱使我蒙恬有推卸不了的責任,可是我總覺得在這件事的幕後有大秦朝廷在推波助瀾。造成現在這場局麵的,或許就是陛下親手所為。”
蒙恬的猜測,也正是我之前所猜測的,雖然我與蒙恬不過是秦皇等人手中的一枚棋子,但很多時候,我們心中對於整件事,縱使沒有十足的證據去證明什麽,但是我們卻隱約可以知道事情背後的真相。
蒙恬說的沒錯,既然大秦拋棄了我們,那麽我們還迴大秦去幹什麽?
如今的北伐大軍最好的結局便是自生自滅。
可是我心有不甘,我雙眸猛地抓著蒙恬的肩膀,看著蒙恬的雙眸說道:“當然要迴大秦,迴大秦當著陛下的麵問清楚,為什麽?為什麽要害的一百三十萬北伐大軍盡數埋骨他鄉?”
“我們就算死,也要做一個明白鬼,不是嗎?”
我的話好似一道亮光在蒙恬心間照亮了原本昏暗的心裏,蒙恬看著我,停頓了片刻之後說道:“對,我北伐一百三十萬大軍就算死,也要問個明白,到底是為什麽?”
從心如死灰般的狀態,到再次燃燒出生的希望,蒙恬徹底走出他這輩子最低穀的狀態。
我開始與蒙恬一同商議如何突破匈奴大軍的包圍,返迴大秦疆域,而蒙恬則是將此時匈奴大軍的具體情況,戰鬥力,以及如今北伐大軍的具體戰鬥情況告訴了我。
隻是聽聞蒙恬對整個局勢的分析,我知道我們要向成功突破匈奴人九萬大軍的包圍,根本沒有那麽簡單。
如今北伐大軍還剩不到兩萬人,而整體的戰鬥力更是低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步。
怎麽做才能突破重圍?
這是我腦海中唯一能夠思考的事情,而根據四周的地形地貌,則是注定了,我們一旦離開這片易守難攻的穀地,就將與匈奴大軍正麵衝突。
這是無法避免的。
“放棄重傷的將士,或許我們能有一線生機。”
我看著蒙恬,如此說道,而蒙恬又何嚐不知道這個道理?隻是一直以來蒙恬都不願往那方麵去想而已。
蒙恬看著我,沒有說話,我知道蒙恬心中此刻的感受,而我又何嚐真的想放棄重傷的將士?
就在我與蒙恬交談的過程中,大秦派來援軍的消息迅速在剩下不足兩萬將士的北伐軍隊中傳遞開,所有人都重新燃燒出了活下去的希望,隻是如今的他們不知道的是,大秦所謂的援軍,僅僅是我帶領的隻剩下不足兩萬的王家軍將士。
而已我們如今的兵力,是無法從正麵突破匈奴人的封鎖的。
蒙恬沉默了下來,我也沒有繼續說下去,隻是靜靜地等候著蒙恬的答複。
或許相對於我來說,蒙恬做事更加果斷,之前之所以一直在這件事上猶豫不決,那是因為蒙恬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因為蒙恬他自己都不知道就算逃離了匈奴人大軍的追殺,他又該去往何方。
如今蒙恬知道了,就算大秦拋棄了所有人,他也要迴到大秦去問個清楚,問個明明白白,為什麽,為什麽要放棄北伐一百三十三萬將士的性命?
與其說是問個明明白白,倒不如說是還自己的軍隊一個公道。
所以蒙恬要活著離開這裏,要活著迴到大秦。
“這件事,我來說。”
“那行,我們以火箭訊號為信。”
隨後我又花了差不多一整夜的時間與蒙恬商議具體事宜,直到天蒙蒙亮,我才悄悄離開了蒙恬大軍所在的穀地,而在我腦海深處則是一直迴蕩著我最後的一句話。
“如果情況緊急,那便由我來斷後。”
我已經被扣上了叛國的罪名,同時跟隨我北上的兩萬王家軍將士也是一同背負上了叛國的罪名,包括我在內,王家軍將士早已無處可去,最好的結局便是戰死沙場,讓蒙恬能夠迴到大秦,為戰死北伐的一百三十萬大軍爭論一個說法。
隻是已經明確了王家軍將士最終的結局,我心中卻充滿了愧疚。
而此時此刻的我心中,我腦海中所想的,除了大秦的軍隊,大秦的百姓之外,卻是沒有關於淑月的。
迴到了軍中,我找來了我身邊的將領,我習慣性地吩咐杜忠任務,可是當我說了一大堆話之後卻並沒有迴應我,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杜忠早已經死在了陰兵的包圍中。
而作為一個在外征戰的將士,卻是容不得任何事情影響自己的心緒,我努力將自己從低沉的情緒中走出來,然後開始根據我跟蒙恬商議的對策,與王家軍的一眾將領商議明天的戰事。
蒙恬大軍早已經斷水斷糧,突圍一事能越快進行越好。
而就在我跟王家軍商議著戰事的具體事宜的時候,此刻在蒙恬大軍的那片穀地中,存活下來的北伐大軍集結了起來,數量龐大的傷員臉上是一臉的凝重神色。
蒙恬看著下方的將士,他打算將如今的現狀,原原本本地告訴在場的所有人。
隻是蒙恬的這一番話卻是將將士們心中剛剛才燃燒起來的希望徹底澆滅,蒙恬沒有說將重傷人員放棄的注意,因為當蒙恬將如今的局勢分析出來之後,軍隊中,便有重傷的人員站了出來。
他們對蒙恬說道:“將軍,屬下願留下來斷後,為將軍和大家撤離爭取足夠的時間。”
“將軍,屬下也願意留下來斷後,隻是屬下有一事想求,這封信還望將軍能夠托人轉交到我母親手上,就說孩兒不孝,不能為她老人家披麻戴孝了。”
“這個撥浪鼓是我買給我剛出生的兒子的,隻可惜還是沒來得及親手帶迴家。想必今時今日我兒子也有這麽高了吧?將軍,屬下也希望將軍能夠令人給我兒子捎去這塊撥浪鼓。”
……
給母親的信件,給剛出生兒子買的撥浪鼓,隻是大秦軍隊一個很小的縮影,而無論是信件還是那塊撥浪鼓,上麵都侵染著發黑的血跡,血水或許是他們自己的,也或許是敵人的。
這些年,他們都將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東西珍若生命,如今他們知道自己不可能親手將這些東西交到親人手上,那麽便唯有托付給他們最信任的人,因為他們已經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