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衣中心占地足有五六十畝,有著各類員工一千多人。在這錦佑元年的汴京郊外,規模不可謂不大。
柳雲卿自那辰時末刻,進入其中,一番巡視下來,一番指導之後,來到那拓荒廣場的時候,已經到了午牌時分。
青磚鋪成的小小廣場,因那栩栩如生的精鐵鑄造的拓荒牛而聞名於汴京閭巷。
自月初以來,香皂在汴京引起了軒然大波,同時著拓荒牛便為眾人所知。於是那些踏青春遊的麗人,才子無不順流而下,前來爭相看這一片光景。
柳雲卿再次來到廣場之際,隻見那紅妝麗人們撐著油紙花傘,在雕塑前駐足觀瞻。而那些青衫襆頭,搖著折扇的才子們對著拓荒牛,搖頭晃腦的,推敲那新作的詞來。
咧嘴偷偷笑著,柳雲卿取道往那廣場南側的聯合商行總部信步而走之際,耳畔又傳來了唿喊之聲。
“可是小乙親麵不是?”
“這聲音怎底這般熟悉?”柳雲卿迴過頭來,就見那成衣中心,煤爐中心,聯合商行總部三麵圍著的小廣場上,邊緣的蒼鬆之下,站著一個二十四五的青年,頭戴綠玉發冠,橫插金簪,麵如中秋之月,一聲白色長衫,負手而立,笑嗬嗬的看著自己。四周不遠不近的站著七八個簪花的大漢。
“原來是六郎在此!”
此人正是那元夕之夜,與柳雲卿推杯換盞的趙六郎來,柳雲卿眼見此人笑著照麵而來,也不無歡喜的迎了過去。
“自元夕萍水相逢,與六郎淺酌一番,好不盡心。原本想著,汴京乃丁口百萬之大都會,茫茫人海,再求一會,實乃渺茫。不料一月光陰匆匆而過,便再次相逢,真是奇遇,奇遇!”
“小乙乃是京都名人。尋找起來,那還不易?”
“哈哈哈”柳雲卿笑著說道:“區區賤名而已,六郎就不要取笑小生了。”
柳雲卿說著指了指那鐵牛,又說道:“對了,六郎來此,也是為了看看此物嗎?”
趙六郎聞言,微微一笑,道:“肥皂問世以來,便為閨閣女子視為珍寶。那些勳貴豪富之家,被此物弄得雞犬不寧。小底雖非如此,也是應付不暇,故而今日出城而來,一者乃是為了踏青遊春,散散心來。二者就意欲登門造訪,求那香皂了。”
“好說好說。”這些日子以來,柳雲卿逐漸的,一塊一塊地放出了那香皂,饑餓銷售,雖狠著心每塊香皂買著十貫的天價來,卻被一些二道販子炒作到了近五十貫的價格。想到此處,柳雲卿嘿嘿笑著說道:“六郎乃是小生故友,原本想著親自送到府中,奈何元夕匆匆一別,竟不知六郎貴府所在,實在是慚愧之極。”
趙六郎也是滿臉的笑意,說道:“小乙做得這般大的勾當,為繁雜之事所勞心。又意欲中那製科,那可要將四十餘策墳典信口道出,著實不容易。小乙這般忙碌,小底豈敢讓小乙撥冗而送那香皂矣!”
柳雲卿聞言,苦笑一下,說道:“製科!”擺了擺手,又道:“那不過白日做夢,小生一時狂妄之言,還請六郎不要取笑了。”
“非也!非也!”
趙六郎眼見柳雲卿一臉羞愧之色,勸慰道:“小乙精通墳典,又能隨口吐出那錦繡文章,又胸懷天下,有匡扶社稷,報效君王,仁義愛民的胸襟。日日苦讀,遍求名士,中那製科有何不可?”
聽他這一番話來,柳雲卿心中又掠過一絲希望來。雖不至於真的相信自己能中製科,但也想著發憤圖強,縱然今日不中,明年,後年也還不中嗎?
縱然製科不中,苦讀三年,再應貢舉,考那進士不好嗎?所憂心著,便是王家究竟能不能遵守那三年之約定了。
趙六郎眼見柳雲卿陷入了沉思當中,微微一笑,好似看破了他所擔心之處,而說道:“元夕之後,與小乙那番閑話也時常湧入小底腦海。之後,小底仔細推敲了一下,覺得那持劍擒賊的佳人與小乙緣分乃是天定,定然不會有所差池的。”
“哦!”柳雲卿疑惑的問道:“六郎何處此言!”
“小乙弄了聯合商行,這般宏大的勾當出來。乃是商賈之中的翹楚了,假以時日,便有敵國之富。雖說一介商人,但也是天下才俊的楷模,縱然眼下不能登科,那家勳貴又如何舍得如此佳婿哩。
而婚事遲遲不絕者,不過是那些人好個臉麵而已。新科進士聽著好聽一些罷了。如若小乙登科及第,那便是錦上添花了,如若不弟,憑小乙這天下豪商的身份,自然也還嫁得。”
趙六郎此言說來,聽在柳雲卿耳中,如同仙樂一般,滿臉喜色的說道:“六郎遠道而來,不妨與小生一道,去這聯合商行總部,再淺酌一番如何。”
“最好不過!”
二人一邊說著,一邊跨進來了那飛簷鬥拱的商行大門。柳雲卿邊走邊說道:“六郎有所不知,那持劍擒賊的佳人乃是樞密副使王老相公嫡親的女兒哩。”
“此事小底後來打聽的清楚,那佳人與小乙之間的故事,坊間多有傳言,事到如今,那王家也不得不同意此番良緣了。”
“可是……可是小生已經娶了賢妻在堂了。那王家豈能那般容易下嫁那掌上明珠哩。”
“啊!”趙六郎詫異著,盯著柳雲卿的目光很是驚訝,俄而才說道:“小乙是要娶平妻不成?”
“平妻!”柳雲卿驚訝地脫口說道:“還有這等說法?”
“平妻二字,望文生義,便是與結發之妻一般無二的意思。但實際不然,隻不過比小妾地位略高,而終究不能與正妻相提並論的。”
趙六郎說著,頓了一下,又道:“小乙意欲以平妻之禮迎娶王老相公的千金,而非是那匹嫡之禮。此事著實不已,或許小乙進士登科也還不夠,非等中那製科才好哩。”
“啊?”
此言說來,好似當頭一棒,柳雲卿焦躁地說道:“可是王家夫人說是中了進士,一切就有迴轉的餘地了。”
趙六郎搖頭說道:“那是婦人之見!不過王老相公出身於行伍,或與那些文臣不同,也為可知。但小乙還是要中那製科才妥當一些哩。”
柳雲卿自那辰時末刻,進入其中,一番巡視下來,一番指導之後,來到那拓荒廣場的時候,已經到了午牌時分。
青磚鋪成的小小廣場,因那栩栩如生的精鐵鑄造的拓荒牛而聞名於汴京閭巷。
自月初以來,香皂在汴京引起了軒然大波,同時著拓荒牛便為眾人所知。於是那些踏青春遊的麗人,才子無不順流而下,前來爭相看這一片光景。
柳雲卿再次來到廣場之際,隻見那紅妝麗人們撐著油紙花傘,在雕塑前駐足觀瞻。而那些青衫襆頭,搖著折扇的才子們對著拓荒牛,搖頭晃腦的,推敲那新作的詞來。
咧嘴偷偷笑著,柳雲卿取道往那廣場南側的聯合商行總部信步而走之際,耳畔又傳來了唿喊之聲。
“可是小乙親麵不是?”
“這聲音怎底這般熟悉?”柳雲卿迴過頭來,就見那成衣中心,煤爐中心,聯合商行總部三麵圍著的小廣場上,邊緣的蒼鬆之下,站著一個二十四五的青年,頭戴綠玉發冠,橫插金簪,麵如中秋之月,一聲白色長衫,負手而立,笑嗬嗬的看著自己。四周不遠不近的站著七八個簪花的大漢。
“原來是六郎在此!”
此人正是那元夕之夜,與柳雲卿推杯換盞的趙六郎來,柳雲卿眼見此人笑著照麵而來,也不無歡喜的迎了過去。
“自元夕萍水相逢,與六郎淺酌一番,好不盡心。原本想著,汴京乃丁口百萬之大都會,茫茫人海,再求一會,實乃渺茫。不料一月光陰匆匆而過,便再次相逢,真是奇遇,奇遇!”
“小乙乃是京都名人。尋找起來,那還不易?”
“哈哈哈”柳雲卿笑著說道:“區區賤名而已,六郎就不要取笑小生了。”
柳雲卿說著指了指那鐵牛,又說道:“對了,六郎來此,也是為了看看此物嗎?”
趙六郎聞言,微微一笑,道:“肥皂問世以來,便為閨閣女子視為珍寶。那些勳貴豪富之家,被此物弄得雞犬不寧。小底雖非如此,也是應付不暇,故而今日出城而來,一者乃是為了踏青遊春,散散心來。二者就意欲登門造訪,求那香皂了。”
“好說好說。”這些日子以來,柳雲卿逐漸的,一塊一塊地放出了那香皂,饑餓銷售,雖狠著心每塊香皂買著十貫的天價來,卻被一些二道販子炒作到了近五十貫的價格。想到此處,柳雲卿嘿嘿笑著說道:“六郎乃是小生故友,原本想著親自送到府中,奈何元夕匆匆一別,竟不知六郎貴府所在,實在是慚愧之極。”
趙六郎也是滿臉的笑意,說道:“小乙做得這般大的勾當,為繁雜之事所勞心。又意欲中那製科,那可要將四十餘策墳典信口道出,著實不容易。小乙這般忙碌,小底豈敢讓小乙撥冗而送那香皂矣!”
柳雲卿聞言,苦笑一下,說道:“製科!”擺了擺手,又道:“那不過白日做夢,小生一時狂妄之言,還請六郎不要取笑了。”
“非也!非也!”
趙六郎眼見柳雲卿一臉羞愧之色,勸慰道:“小乙精通墳典,又能隨口吐出那錦繡文章,又胸懷天下,有匡扶社稷,報效君王,仁義愛民的胸襟。日日苦讀,遍求名士,中那製科有何不可?”
聽他這一番話來,柳雲卿心中又掠過一絲希望來。雖不至於真的相信自己能中製科,但也想著發憤圖強,縱然今日不中,明年,後年也還不中嗎?
縱然製科不中,苦讀三年,再應貢舉,考那進士不好嗎?所憂心著,便是王家究竟能不能遵守那三年之約定了。
趙六郎眼見柳雲卿陷入了沉思當中,微微一笑,好似看破了他所擔心之處,而說道:“元夕之後,與小乙那番閑話也時常湧入小底腦海。之後,小底仔細推敲了一下,覺得那持劍擒賊的佳人與小乙緣分乃是天定,定然不會有所差池的。”
“哦!”柳雲卿疑惑的問道:“六郎何處此言!”
“小乙弄了聯合商行,這般宏大的勾當出來。乃是商賈之中的翹楚了,假以時日,便有敵國之富。雖說一介商人,但也是天下才俊的楷模,縱然眼下不能登科,那家勳貴又如何舍得如此佳婿哩。
而婚事遲遲不絕者,不過是那些人好個臉麵而已。新科進士聽著好聽一些罷了。如若小乙登科及第,那便是錦上添花了,如若不弟,憑小乙這天下豪商的身份,自然也還嫁得。”
趙六郎此言說來,聽在柳雲卿耳中,如同仙樂一般,滿臉喜色的說道:“六郎遠道而來,不妨與小生一道,去這聯合商行總部,再淺酌一番如何。”
“最好不過!”
二人一邊說著,一邊跨進來了那飛簷鬥拱的商行大門。柳雲卿邊走邊說道:“六郎有所不知,那持劍擒賊的佳人乃是樞密副使王老相公嫡親的女兒哩。”
“此事小底後來打聽的清楚,那佳人與小乙之間的故事,坊間多有傳言,事到如今,那王家也不得不同意此番良緣了。”
“可是……可是小生已經娶了賢妻在堂了。那王家豈能那般容易下嫁那掌上明珠哩。”
“啊!”趙六郎詫異著,盯著柳雲卿的目光很是驚訝,俄而才說道:“小乙是要娶平妻不成?”
“平妻!”柳雲卿驚訝地脫口說道:“還有這等說法?”
“平妻二字,望文生義,便是與結發之妻一般無二的意思。但實際不然,隻不過比小妾地位略高,而終究不能與正妻相提並論的。”
趙六郎說著,頓了一下,又道:“小乙意欲以平妻之禮迎娶王老相公的千金,而非是那匹嫡之禮。此事著實不已,或許小乙進士登科也還不夠,非等中那製科才好哩。”
“啊?”
此言說來,好似當頭一棒,柳雲卿焦躁地說道:“可是王家夫人說是中了進士,一切就有迴轉的餘地了。”
趙六郎搖頭說道:“那是婦人之見!不過王老相公出身於行伍,或與那些文臣不同,也為可知。但小乙還是要中那製科才妥當一些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