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既望,卯時初刻,一輪紅日自汴河清波之間,噴薄而出,霞光漫天,半河煙波一片通紅。
無憂居中,聽雨樓上燈火如豆,李仙兒一大早,便催促著柳雲卿寫著一篇《武帝鹽鐵論》。自己一時興起,夫妻二人俯在一張書案上,李仙兒也寫了一篇鹽鐵論出來。
之後,又少不得對比一番,李仙兒所作比自然比柳雲卿高出一成來。
前兩天,大宋官家下了詔書,凡貢舉七次不第者,也會賜於進士出身。禮部貢舉又定在了三月中旬,而這一切好似都與柳雲卿毫無關係,得知如此消息,柳雲卿、李仙兒也是緊張不安起來。
經過一個多月近兩個月的施工建設,就在數萬難民,一應工匠的勞動之中,聯合商行終於初見規模。不但那成衣中心早就拔地而起,就是那煤爐中心、聯合商行總部、拓荒廣場、夭桃街,籠煙街、披雲橋的工廠也已竣工,這些天正由油漆匠們在塗漆繪彩。
目前位於汴河北岸的銷售中心,采購中心還在緊張的建造建築主體,那些規劃之中的小宅院所在,此刻還是一副野草漫漫的景象。一些難民老嫗們提著竹籃子在挖著野菜,那些七八歲的孩童們放著風箏。
而那“聽鶯苑”、“詠荷軒”兩個小公園卻剛剛完工,從汴梁近郊遠郭挖來的花卉樹木,經春雨悉數,也次第吐蕊綻綠,引來了不少的汴京閨閣士子踏青賞春。
就在正月初,二月末的時候,大宋朝廷從江淮一帶通過漕運終於運來了,賑濟災民的糧米。在柳家灣的難民之中分發了少許,之後又運輸去了京東各地州縣。
桑梓之地有了活路,不少的難民們便扶老攜幼的離開了柳家灣。但也有不少難民覺得在柳家灣討生活更加容易一些,於是便留了下來,大約二萬丁口。其中大多都是有著較為嫻熟的手藝,在聯合商行支取的工錢較高的了。
柳雲卿來到拓荒廣場的時候,大約已是辰時末刻,日上三竿之際。
眼見明媚的陽光灑在汴河煙柳之間隻見,一群燕子在那高高的拱橋橋孔上下翻飛。披雲橋如長虹一般橫跨在玉帶似的汴水之上。三五麗人遙指雕漆繪彩的拱橋而巧笑,一二耄耋老者設案對弈於湯湯河水之濱,七八個垂髻小兒嘻戲在柳絮飄飛之處。
柳雲卿站在那披雲橋中間,眼看著橋上已然比地麵高出了七八層樓的樣子。登高遠望,四野景色盡收眼底,汴水之上,煙波畫船,兩岸柳色如煙,遠處船帆點點,近處人流穿梭。
看著桃夭街上桃花如紅雲一般彌漫,又見腳下的木質大橋雕檻畫欄,不由得佩服起這個時代的工匠來,如此崔巍大橋,竟然全用巨木相卯榫而成,就連一個釘子都未用。
聯合商行總部雖然還在雕漆繪畫,曹佾等人已經看著夥計們,將位於珠寶市場的辦公用品,往這邊搬著。就在那拓荒廣場上,柳雲卿又吩咐了幾人一些事情。
沿著兩側榆柳成蔭的籠煙街東行一會兒,眼見成衣中心被一丈高的青磚高牆圍著,敞開著車馬穿流的大門來,滿臉欣慰地走了進去。
說是成衣中心,事實上這裏承擔著成衣、香皂的兩項生產、故而分了前後兩進大院。
第一進一個“迴”形狀的廠房套著另一個“迴”字形廠房。裏裏外外,全部四層建築,東岸西北四麵,各有道路聯通內外。柳雲卿信步走入進去,眼見這裏滿是布衣荊釵的婦女們。
那一匹一匹的葛布、麻布、絲綢、紗羅自蔡河、汴河從那各地州縣而來,匯聚在柳家灣大市場之中,又用七八頭牛拉著的太平車,運載而來。
在第一個層廠房之內,平平整整的數十層疊加在一起,被那巨大的,用鐵杆連接,通過機關用老驢牽引的利刃裁剪出來。又被婦女們按照尺寸,布料異同分門別類的用雞公車推到了第二層廠房。
第而成廠房之內,女紅優異者們,縫紉著袖口。第三層廠房之中,縫紉著衣身。就是袖子,衣身又分了許多工序,通過運籌卸掉,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每一層廠房,東南西北四麵,從事著不同型號,不同式樣,不同布料的衣物生產。就是同一間廠房之中,工藝也做了極為細致的劃分。
所有的半成品,在第四層廠房之中縫紉組合成成衣,再在衣領裏麵縫上商標。那商標之上,刺繡著拓荒牛的圖案,又繡著碼子。那碼子分為“特大”、“大”、“中”、“小”、“特小”等各種。
形形色色的成衣,在第四層南側的廠房之中進行分類,品類繁多,不勝枚舉。有布衣短打,麻布襦裙,絲綢長衫,薄紗褙子,錦繡對襟的霞披……
所有的成衣,最後分門別類,按照大小,式樣,布料層次,打包之後,堆積在貨倉之中。
曹家朝奉對著柳雲卿仔細的匯報了生產情況之後,柳雲卿微微頷首,不無喜悅的來到了第二進院落。
第兒進院落就比第一進院落小了許多,便是香皂生產的地方。
四麵房屋形成了四個小院,圍著一個天井辦的空地,空地之上又起了大小不一的兩個倉庫來,一個堆放著石灰,堿麵等物,一個堆放著成品香皂。
時而有雞公車自這裏出發,穿梭在四個小院之間。
南側的小院之中,矗立著一個大的煙囪,冒著粗大的煙柱。正是那脂肪分解的地方。
東側的小院之內,飄來了薄荷、乳香、蘇方木、龍腦香、安西香、青木香、蘇合香、沉香等笑料的味道,極為濃鬱。乃是香料研磨之地。
西側小院內矗立著極為巨大的煙囪來,正是燒堿提純的所在。而北側的小院便是那香皂鹽析,而在模子之中凝結之處。
眼見柳雲卿信步而來,潘家朝奉滿臉堆笑著迎了出來。柳雲卿與他交代了一些瑣碎小事,見從此處生產,管理也還可以,又仔細的叮囑了防範別人竊取工藝之事,這才誌得意滿的從這成衣中心揚長而去。
無憂居中,聽雨樓上燈火如豆,李仙兒一大早,便催促著柳雲卿寫著一篇《武帝鹽鐵論》。自己一時興起,夫妻二人俯在一張書案上,李仙兒也寫了一篇鹽鐵論出來。
之後,又少不得對比一番,李仙兒所作比自然比柳雲卿高出一成來。
前兩天,大宋官家下了詔書,凡貢舉七次不第者,也會賜於進士出身。禮部貢舉又定在了三月中旬,而這一切好似都與柳雲卿毫無關係,得知如此消息,柳雲卿、李仙兒也是緊張不安起來。
經過一個多月近兩個月的施工建設,就在數萬難民,一應工匠的勞動之中,聯合商行終於初見規模。不但那成衣中心早就拔地而起,就是那煤爐中心、聯合商行總部、拓荒廣場、夭桃街,籠煙街、披雲橋的工廠也已竣工,這些天正由油漆匠們在塗漆繪彩。
目前位於汴河北岸的銷售中心,采購中心還在緊張的建造建築主體,那些規劃之中的小宅院所在,此刻還是一副野草漫漫的景象。一些難民老嫗們提著竹籃子在挖著野菜,那些七八歲的孩童們放著風箏。
而那“聽鶯苑”、“詠荷軒”兩個小公園卻剛剛完工,從汴梁近郊遠郭挖來的花卉樹木,經春雨悉數,也次第吐蕊綻綠,引來了不少的汴京閨閣士子踏青賞春。
就在正月初,二月末的時候,大宋朝廷從江淮一帶通過漕運終於運來了,賑濟災民的糧米。在柳家灣的難民之中分發了少許,之後又運輸去了京東各地州縣。
桑梓之地有了活路,不少的難民們便扶老攜幼的離開了柳家灣。但也有不少難民覺得在柳家灣討生活更加容易一些,於是便留了下來,大約二萬丁口。其中大多都是有著較為嫻熟的手藝,在聯合商行支取的工錢較高的了。
柳雲卿來到拓荒廣場的時候,大約已是辰時末刻,日上三竿之際。
眼見明媚的陽光灑在汴河煙柳之間隻見,一群燕子在那高高的拱橋橋孔上下翻飛。披雲橋如長虹一般橫跨在玉帶似的汴水之上。三五麗人遙指雕漆繪彩的拱橋而巧笑,一二耄耋老者設案對弈於湯湯河水之濱,七八個垂髻小兒嘻戲在柳絮飄飛之處。
柳雲卿站在那披雲橋中間,眼看著橋上已然比地麵高出了七八層樓的樣子。登高遠望,四野景色盡收眼底,汴水之上,煙波畫船,兩岸柳色如煙,遠處船帆點點,近處人流穿梭。
看著桃夭街上桃花如紅雲一般彌漫,又見腳下的木質大橋雕檻畫欄,不由得佩服起這個時代的工匠來,如此崔巍大橋,竟然全用巨木相卯榫而成,就連一個釘子都未用。
聯合商行總部雖然還在雕漆繪畫,曹佾等人已經看著夥計們,將位於珠寶市場的辦公用品,往這邊搬著。就在那拓荒廣場上,柳雲卿又吩咐了幾人一些事情。
沿著兩側榆柳成蔭的籠煙街東行一會兒,眼見成衣中心被一丈高的青磚高牆圍著,敞開著車馬穿流的大門來,滿臉欣慰地走了進去。
說是成衣中心,事實上這裏承擔著成衣、香皂的兩項生產、故而分了前後兩進大院。
第一進一個“迴”形狀的廠房套著另一個“迴”字形廠房。裏裏外外,全部四層建築,東岸西北四麵,各有道路聯通內外。柳雲卿信步走入進去,眼見這裏滿是布衣荊釵的婦女們。
那一匹一匹的葛布、麻布、絲綢、紗羅自蔡河、汴河從那各地州縣而來,匯聚在柳家灣大市場之中,又用七八頭牛拉著的太平車,運載而來。
在第一個層廠房之內,平平整整的數十層疊加在一起,被那巨大的,用鐵杆連接,通過機關用老驢牽引的利刃裁剪出來。又被婦女們按照尺寸,布料異同分門別類的用雞公車推到了第二層廠房。
第而成廠房之內,女紅優異者們,縫紉著袖口。第三層廠房之中,縫紉著衣身。就是袖子,衣身又分了許多工序,通過運籌卸掉,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每一層廠房,東南西北四麵,從事著不同型號,不同式樣,不同布料的衣物生產。就是同一間廠房之中,工藝也做了極為細致的劃分。
所有的半成品,在第四層廠房之中縫紉組合成成衣,再在衣領裏麵縫上商標。那商標之上,刺繡著拓荒牛的圖案,又繡著碼子。那碼子分為“特大”、“大”、“中”、“小”、“特小”等各種。
形形色色的成衣,在第四層南側的廠房之中進行分類,品類繁多,不勝枚舉。有布衣短打,麻布襦裙,絲綢長衫,薄紗褙子,錦繡對襟的霞披……
所有的成衣,最後分門別類,按照大小,式樣,布料層次,打包之後,堆積在貨倉之中。
曹家朝奉對著柳雲卿仔細的匯報了生產情況之後,柳雲卿微微頷首,不無喜悅的來到了第二進院落。
第兒進院落就比第一進院落小了許多,便是香皂生產的地方。
四麵房屋形成了四個小院,圍著一個天井辦的空地,空地之上又起了大小不一的兩個倉庫來,一個堆放著石灰,堿麵等物,一個堆放著成品香皂。
時而有雞公車自這裏出發,穿梭在四個小院之間。
南側的小院之中,矗立著一個大的煙囪,冒著粗大的煙柱。正是那脂肪分解的地方。
東側的小院之內,飄來了薄荷、乳香、蘇方木、龍腦香、安西香、青木香、蘇合香、沉香等笑料的味道,極為濃鬱。乃是香料研磨之地。
西側小院內矗立著極為巨大的煙囪來,正是燒堿提純的所在。而北側的小院便是那香皂鹽析,而在模子之中凝結之處。
眼見柳雲卿信步而來,潘家朝奉滿臉堆笑著迎了出來。柳雲卿與他交代了一些瑣碎小事,見從此處生產,管理也還可以,又仔細的叮囑了防範別人竊取工藝之事,這才誌得意滿的從這成衣中心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