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範仲淹等人氣憤填膺當中,就在呂夷簡,尚美人暗暗偷笑竊喜之中,就在官家趙禎欣喜雀躍的時候,就在已經被廢了皇後之位,封為淨妃、玉京衝妙仙師的郭氏淚流滿麵著搬出東宮,入住長寧宮的時候。禦史中丞孔道輔與範仲淹等台諫官人氣勢洶洶的前往通政司,將那充滿了凜然大義而又文采斐然的奏疏雪片似的投了進去。
就像網絡小說的萌新作者,向責編們遞上稿子一樣。焦急的等待多日,竟然沒有任何下文。德高望重的孔道輔氣的渾身顫抖,大宋朝正義的化身,右司諫範仲淹更是怒不可遏,當下便想到是有人招唿有司,漂沒了他們的奏疏,這就召集台諫官員叫嚷著衝入東華門,往那宣佑門而去,聲稱要叩闕,要與當今天子對質哩。
血貫瞳仁的孔道輔,範仲淹帶著侍禦史蔣堂、郭勸、楊偕、馬絳。殿中禦史段少連,左正言宋郊等諸多官人,穿著或紅,或紫的官袍,頭戴長翅烏紗的帽子,一路浩浩蕩蕩而去。
東華門站崗的大漢將軍,剛剛阻攔一下,就被範仲淹劈頭蓋臉的罵道:“我等為整肅朝綱,不計身後之事。爾等若定要阻攔,我等便將一腔熱血濺灑在此!”
這好一群官人,這般全都目眥欲裂,嚇得幾個小兵兩股戰戰,那還再敢阻攔。原本兩府相公等朝中重臣前往有司辦公,便也要走東華門,此刻這些人正在惱怒之中,小兵豈敢阻攔。
於是範仲淹等人順利通過了第一道關,於是群情大振。人人喜出望外,不過內侍早就得到了消息。等著範仲淹等人來到那內宮宣佑門之際,看見的卻是緊閉著的大門。
台諫官員此時氣勢正盛,豈可就吃了閉門羹而去,於是在孔道輔,範仲淹的帶領下,紛紛跪倒在地。範仲淹朝著銅釘朱漆的宣佑門高聲大喊道:“無端廢後,非是聖君所為。臣等台諫官員在此叩闕,犯言直諫,是為陛下聖名所憂心,還望陛下召見我等。”
範仲淹連連唿喊,那宣佑門就是紋絲不動,也無半點響動。此時一眾禦史有人也不竟害怕起來。眼看著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人員,或有四散而去的可能,如此豈不是功虧一簣。於是那官位最高,名望最大的孔道夫,孔老夫子這就顫顫巍巍的站起身來。
就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之中,孔道府不慌不忙的來到那朱漆銅釘的宣佑門前麵。拉起那巨大的銅環來,使出平生力氣,怕打起來。
“當當當當!”
隨著禦史中丞孔道府拍打門環,範仲淹帶頭叫嚷道:“台諫官員上書彈劾廢後之事,為何奏疏上去,毫無音訊!我等要叩闕直諫,還望陛下召見!”
“為何有司扣押我等奏疏!”
“廢後非是聖君所為!”
“我等要叩闕!”
“我等要犯言直諫!”
……
台諫官員不知是被孔道輔與範仲淹所感染,還是想著今日之事,定然會載入史冊,自己便會青史留名的緣故。終於爆發了出來。眾人巨大的唿喊之聲,響徹在宣佑門門口,想那官家趙禎應該是聽見了吧。
不過當日情形卻是相當詭異,縱然範仲淹等人喊破了喉嚨。年紀一大把的孔老夫子敲著大門銅環的手都生疼生疼的。那宣佑門仍然一絲不動,裏麵竟然雅雀無聲。
一腔熱情,一腔怒火,一腔熱血,偏偏遇到如此情景。那噴湧而直衝腦門的熱血該向何處揮灑?
叩闕無果,還是範仲淹率先叫嚷道:“既然天子不願召見我等,那就去政事堂,質問平章官人!”
“對!去政事堂!”
“希文言之有理,去找那始作俑者。”
“某家倒要問問那呂坦夫,廢後之事,政事堂為何聽之任之!”
……
猩紅的官袍,在正午的陽光照射下,分外的醒目。台諫官員如同潮水一般的自宣佑們在禁中街北廊上向西奔流起來。
這紅色的潮水走過門下省,烏泱泱地來到了兩府門前。在樞密院辦公的王德勇眼見不妙,便將樞密院的大門都封閉起來。而紅色的潮水沒有理會樞密院,而嘩啦啦的一下子衝進了中書省政事堂。
不知什麽原因。昭文相李迪又不在,集賢相呂夷簡臉上掛著笑容迎了出來。
範仲淹劈頭蓋臉的問道:“仲淹一問相公,可有父母高堂。”
此言大出呂夷簡預料,他遲疑了一會兒,又笑嗬嗬的說道:“世人皆是父母所出,夷簡身為人子,豈會無有高堂?”
“仲淹二問相公,若令尊令堂略有嫌隙,相公會勸說令尊休掉令堂嗎?”
“夷簡身為人子,豈能這般行事。父母若有嫌隙,為人子者,當勸說才是。豈能為了孝順父親,便可眼看著父母離散哩。”
“哈哈哈哈!”
範仲淹聞聽此言,哈哈大笑,而說道:“帝後垂拱,猶如父母。眼下帝後雖稍有不合,相公便對陛下廢後之舉言聽計從,心中可有君父?”
“啊?”
呂夷簡這才反應過來,期期艾艾不能陳言,臉上已經羞得通紅通紅的。
台諫官員見到這般情景,大感暢快淋漓,紛紛狂笑不止。
呂夷簡摸著後腦勺,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片刻之後,這才說道:“廢後自有故事。”
“故事!”範仲淹轉而破口大罵:“故事?坦夫位列宰執,竟然孤陋寡聞,不學無術至此。”
呂夷簡此刻雖心下怒火熊熊,但臉上仍然是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不解的問道:“是有故事啊。漢光武帝力挽狂瀾,重造大漢天下,一代賢君,就曾廢後。而郭氏入宮十年,未有子嗣,毆打陛下,與村婦何異?豈可母儀天下。”
“不學無數!”範仲淹駁斥道:“相公誠乃恩蔭而來之功名。竟是這般讀史書的。豈不聞那光武雖是一帶雄主,而其廢後之事,卻是光武之劣跡哩?”
“啊?”
呂夷簡再次驚呆,一副不知所措,慌慌張張的模樣。見他這般表情,一眾台諫官員再次哈哈大笑起來。
俄而,呂夷簡緩緩迴頭而去,邊走邊說道:“此時夷簡考慮不周,已然鑄成大錯矣!明日早朝,諸君麵諫於陛下吧!”
就像網絡小說的萌新作者,向責編們遞上稿子一樣。焦急的等待多日,竟然沒有任何下文。德高望重的孔道輔氣的渾身顫抖,大宋朝正義的化身,右司諫範仲淹更是怒不可遏,當下便想到是有人招唿有司,漂沒了他們的奏疏,這就召集台諫官員叫嚷著衝入東華門,往那宣佑門而去,聲稱要叩闕,要與當今天子對質哩。
血貫瞳仁的孔道輔,範仲淹帶著侍禦史蔣堂、郭勸、楊偕、馬絳。殿中禦史段少連,左正言宋郊等諸多官人,穿著或紅,或紫的官袍,頭戴長翅烏紗的帽子,一路浩浩蕩蕩而去。
東華門站崗的大漢將軍,剛剛阻攔一下,就被範仲淹劈頭蓋臉的罵道:“我等為整肅朝綱,不計身後之事。爾等若定要阻攔,我等便將一腔熱血濺灑在此!”
這好一群官人,這般全都目眥欲裂,嚇得幾個小兵兩股戰戰,那還再敢阻攔。原本兩府相公等朝中重臣前往有司辦公,便也要走東華門,此刻這些人正在惱怒之中,小兵豈敢阻攔。
於是範仲淹等人順利通過了第一道關,於是群情大振。人人喜出望外,不過內侍早就得到了消息。等著範仲淹等人來到那內宮宣佑門之際,看見的卻是緊閉著的大門。
台諫官員此時氣勢正盛,豈可就吃了閉門羹而去,於是在孔道輔,範仲淹的帶領下,紛紛跪倒在地。範仲淹朝著銅釘朱漆的宣佑門高聲大喊道:“無端廢後,非是聖君所為。臣等台諫官員在此叩闕,犯言直諫,是為陛下聖名所憂心,還望陛下召見我等。”
範仲淹連連唿喊,那宣佑門就是紋絲不動,也無半點響動。此時一眾禦史有人也不竟害怕起來。眼看著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人員,或有四散而去的可能,如此豈不是功虧一簣。於是那官位最高,名望最大的孔道夫,孔老夫子這就顫顫巍巍的站起身來。
就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之中,孔道府不慌不忙的來到那朱漆銅釘的宣佑門前麵。拉起那巨大的銅環來,使出平生力氣,怕打起來。
“當當當當!”
隨著禦史中丞孔道府拍打門環,範仲淹帶頭叫嚷道:“台諫官員上書彈劾廢後之事,為何奏疏上去,毫無音訊!我等要叩闕直諫,還望陛下召見!”
“為何有司扣押我等奏疏!”
“廢後非是聖君所為!”
“我等要叩闕!”
“我等要犯言直諫!”
……
台諫官員不知是被孔道輔與範仲淹所感染,還是想著今日之事,定然會載入史冊,自己便會青史留名的緣故。終於爆發了出來。眾人巨大的唿喊之聲,響徹在宣佑門門口,想那官家趙禎應該是聽見了吧。
不過當日情形卻是相當詭異,縱然範仲淹等人喊破了喉嚨。年紀一大把的孔老夫子敲著大門銅環的手都生疼生疼的。那宣佑門仍然一絲不動,裏麵竟然雅雀無聲。
一腔熱情,一腔怒火,一腔熱血,偏偏遇到如此情景。那噴湧而直衝腦門的熱血該向何處揮灑?
叩闕無果,還是範仲淹率先叫嚷道:“既然天子不願召見我等,那就去政事堂,質問平章官人!”
“對!去政事堂!”
“希文言之有理,去找那始作俑者。”
“某家倒要問問那呂坦夫,廢後之事,政事堂為何聽之任之!”
……
猩紅的官袍,在正午的陽光照射下,分外的醒目。台諫官員如同潮水一般的自宣佑們在禁中街北廊上向西奔流起來。
這紅色的潮水走過門下省,烏泱泱地來到了兩府門前。在樞密院辦公的王德勇眼見不妙,便將樞密院的大門都封閉起來。而紅色的潮水沒有理會樞密院,而嘩啦啦的一下子衝進了中書省政事堂。
不知什麽原因。昭文相李迪又不在,集賢相呂夷簡臉上掛著笑容迎了出來。
範仲淹劈頭蓋臉的問道:“仲淹一問相公,可有父母高堂。”
此言大出呂夷簡預料,他遲疑了一會兒,又笑嗬嗬的說道:“世人皆是父母所出,夷簡身為人子,豈會無有高堂?”
“仲淹二問相公,若令尊令堂略有嫌隙,相公會勸說令尊休掉令堂嗎?”
“夷簡身為人子,豈能這般行事。父母若有嫌隙,為人子者,當勸說才是。豈能為了孝順父親,便可眼看著父母離散哩。”
“哈哈哈哈!”
範仲淹聞聽此言,哈哈大笑,而說道:“帝後垂拱,猶如父母。眼下帝後雖稍有不合,相公便對陛下廢後之舉言聽計從,心中可有君父?”
“啊?”
呂夷簡這才反應過來,期期艾艾不能陳言,臉上已經羞得通紅通紅的。
台諫官員見到這般情景,大感暢快淋漓,紛紛狂笑不止。
呂夷簡摸著後腦勺,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片刻之後,這才說道:“廢後自有故事。”
“故事!”範仲淹轉而破口大罵:“故事?坦夫位列宰執,竟然孤陋寡聞,不學無術至此。”
呂夷簡此刻雖心下怒火熊熊,但臉上仍然是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不解的問道:“是有故事啊。漢光武帝力挽狂瀾,重造大漢天下,一代賢君,就曾廢後。而郭氏入宮十年,未有子嗣,毆打陛下,與村婦何異?豈可母儀天下。”
“不學無數!”範仲淹駁斥道:“相公誠乃恩蔭而來之功名。竟是這般讀史書的。豈不聞那光武雖是一帶雄主,而其廢後之事,卻是光武之劣跡哩?”
“啊?”
呂夷簡再次驚呆,一副不知所措,慌慌張張的模樣。見他這般表情,一眾台諫官員再次哈哈大笑起來。
俄而,呂夷簡緩緩迴頭而去,邊走邊說道:“此時夷簡考慮不周,已然鑄成大錯矣!明日早朝,諸君麵諫於陛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