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三人衝過關城,奔出七八裏遠,肖俞迴頭一望,壺關上的狼煙已經嫋嫋升起。他情知頂過再過一刻鍾,便會有大隊梁軍向這邊集結。便向李存勖喊道:“公子,我們得快些兒了,壺關狼煙一起,梁軍主力很快就過來了。“
李存勖道:“正是。“轉頭對鹿燕兒說道:”接下來不可再顧惜馬力,隻管狂奔便是。“
三人同時重重踢了幾下馬腹,速度驟然提升。
又奔出十幾裏,曠野中悶雷聲響起,大片煙塵漸漸逼近,梁軍精銳騎兵到了。
眼看著距離晉軍的潞州大營隻有十幾裏路了,李存勖倒也不如何驚慌,鹿燕兒本來已經花容失色,但見李存勖與肖俞都是麵色如常,便也慢慢放下心來。
眼下潞州是在晉軍的占領之下,而梁軍在沿黃河築起南北兩城,號“夾寨”,與晉軍遙遙相對。夾寨便在潞州官道之南,肖俞向南邊望去,隻見一條散兵線出現在曠野中。幾個唿吸間,數百騎兵已經逼近了官道。
三人若是繼續前行,勢必會被側麵湧來的騎兵吞噬。於是李存勖主動勒住了馬,轉向南麵。
看清對麵軍陣,肖俞反倒輕輕鬆了口氣。看樣子梁軍倉促之間集結起來的隻是騎軍前鋒,而主力一時之間還殺不到此處。且陣中清一色俱是槍兵,並無弓箭手。隻要穿透這幾百人的陣形,還是大有希望順利脫身的。自然,透陣之時,須得分神照拂鹿燕兒。否則萬一鹿燕兒折損在陣中,就算自己和李存勖無恙,今日也算是白白冒險了。肖俞勒馬與李存勖並肩而立,遞給他一支剛才在壺關奪來的長槍。至於鹿燕兒,也早早地拔劍在手,嚴陣以待。
李存勖右手一揚,一支響箭衝破雲霄,發出刺耳的嘯鳴。肖俞心中一喜,知道這是河東軍中的特製響箭,是河東巧匠精心製作,其嘯聲尖銳高亢,輕易仿冒不來。軍中以此傳遞緊要消息,甚是便捷。李存勖大搖大擺闖壺關,原來是有所憑恃,害得自己白白擔心半晌。
前方梁軍在一箭之地外止步,顯然是要待陣形齊整之後向這三人發起衝鋒。
李存勖與肖俞對視一下,不約而同地夾了夾馬腹,主動向梁軍衝了過去。三人呈倒品字之勢,將鹿燕兒護在中間。隻要對麵的梁軍沒有上品高手,一次衝鋒想必是傷不到鹿燕兒。
對麵的梁軍兩翼先動,陣形呈半月狀向前推移,緩緩加速。顯然是要在短兵相接之後迅速完成合圍,將三人困住。
李存勖三人速度越來越快,在兩軍交接的一刹那,兩支長槍如兩條蛟龍出海,將正當麵的兩名梁軍騎兵當胸刺透。長槍去勢不衰,又分別紮透後麵的一名騎兵。鹿燕兒反應也極快,撥馬讓過失去主人失控奔出的梁軍戰馬,緊緊跟在李存勖身後。旁邊有梁軍見是個便宜,在交錯而過的一瞬間迴身一槍刺向鹿燕兒。
鹿燕兒沒有軍陣交戰的經驗,雖然見長槍沉重,比自己的兵器重出許多,但仍是下意識地揮劍去擋,“叮”地一聲,佩戴了多年的長劍被生生震斷,虎口隱隱發麻。見槍尖仍舊向自己刺來,鹿燕兒閃身讓過,雙手握住槍杆,兩人竟然就此僵住。這也就是遇上了尋常騎兵,鹿燕兒猶有一拚之力。若是遇上梁軍精銳,方才一槍鹿燕兒便要吃大虧。
李存勖聽到身後動靜,並未調轉馬頭,奪過剛剛被自己刺死的騎兵手中的長槍,反手一擲,那名與鹿燕兒僵持的騎兵被撞飛馬下。鹿燕兒急忙縱馬跟上。
李存勖大笑道:“鹿女俠,軍陣之上,和江湖廝殺不一樣吧。”
鹿燕兒小臉通紅,一則是初上戰場緊張難免,二則覺著自己又成了累贅有些慚愧。見李存勖舉重若輕,身陷敵陣猶在談笑自如,悄悄地又多了幾分仰慕。
再度打馬前衝,李存勖與肖俞分別又刺死幾名騎兵,便已穿透了敵陣。身後馬蹄聲隆隆,顯然第一輪衝過去的騎兵繞了個圈子已經兜了迴來,即將發起第二次衝鋒。
兩人交換了個眼色,帶著鹿燕兒向西南方向斜插過去。反正身後梁軍沒有弓箭,隻要拉開點距離,拖延上片刻,晉軍援軍便趕到了。
晉軍來得比二人想象得還要快些。
身後的梁軍還未追上三人,肖俞已經看到西麵的“晉”字軍旗。一隊晉軍斥候風馳電掣般縱馬奔來,遙見梁軍已經進入自己硬弓射程,紛紛張弓搭箭,一輪齊射之後,梁軍頓時停止了追擊。
隨後又有大隊晉軍湧來,在斥候兵兩側撒開陣線,與梁軍形成對峙之勢。
肖俞忙上前喊道:“我們自晉陽來,哪位將軍在此地,請出來答話。”
晉軍騎兵中一人喊道:“咦,是肖副尉!”
肖俞聽得聲音耳熟,循聲望去,見一名校尉撥馬走出,居然是在忻州有一麵之緣的韓通。
肖俞大喜,有熟人在,免去了不少口舌麻煩。
韓通看向肖俞身後兩人,那女子自然不認識,看清李存勖麵貌時頓時一驚,正待下馬參拜,肖俞舉手止住,低聲道:“世子不欲在此地泄漏身份。”
韓通點點頭,心想確是如此,梁軍要是知道世子殿下孤身外出,還不得傾巢出動?卻不知肖俞隻是想著既然李存勖未對鹿燕兒自揭身份,倒不好由旁人叫破。
韓通吩咐身後騎兵讓出一條空隙,放肖俞三人過去。而後打馬上前十幾步,對著對麵的梁軍大喊道:“喂,無膽的鼠輩,你爺爺韓通在此,可敢過來比劃比劃?”
對麵寂然無聲。
晉梁兩軍對峙期間,常有小隊遊騎或斥候迎麵遇上,少不得打上一場,也隻不過是百十人二百人的規模。而像今日這般兩方各出了數百人,則就有些牽一發而動全身了。雙方校尉都心知肚明,身後的援軍隨時可至。一旦真的打起來,最終投入戰場的人數就不是自己能預計的了。雖說每一邊都恨不得早日滅盡對方,但誰也叫不準自家主帥的心思。未奉軍令擅自出戰,也是不小的罪過;萬一損了軍威,更要人頭落地。
韓通仗著和主帥李嗣昭是舊識,還敢在陣前叫囂幾句。而對麵梁軍的校尉,則謹慎地連答話都免了。尤其見晉軍人數在幾方之上,還配有弓箭手,若真打起來,吃虧是一定的。不如在此拖住對方,靜待上峰來處置。
韓通得了便宜,也知道此地不宜久留,便又喊道:“既然你們今天認了慫,爺爺權且讓你們多活幾日。這便不奉陪了。兄弟們,撤了!”
身後騎兵轟然應諾,各自對梁軍汙言穢語一番,喜氣洋洋地收兵迴營。梁軍校尉氣得臉色鐵青,有心上前追擊,但晉軍雖退而陣型不亂,追上去也討不到便宜,隻能眼睜睜看著對方退去。
李存勖道:“正是。“轉頭對鹿燕兒說道:”接下來不可再顧惜馬力,隻管狂奔便是。“
三人同時重重踢了幾下馬腹,速度驟然提升。
又奔出十幾裏,曠野中悶雷聲響起,大片煙塵漸漸逼近,梁軍精銳騎兵到了。
眼看著距離晉軍的潞州大營隻有十幾裏路了,李存勖倒也不如何驚慌,鹿燕兒本來已經花容失色,但見李存勖與肖俞都是麵色如常,便也慢慢放下心來。
眼下潞州是在晉軍的占領之下,而梁軍在沿黃河築起南北兩城,號“夾寨”,與晉軍遙遙相對。夾寨便在潞州官道之南,肖俞向南邊望去,隻見一條散兵線出現在曠野中。幾個唿吸間,數百騎兵已經逼近了官道。
三人若是繼續前行,勢必會被側麵湧來的騎兵吞噬。於是李存勖主動勒住了馬,轉向南麵。
看清對麵軍陣,肖俞反倒輕輕鬆了口氣。看樣子梁軍倉促之間集結起來的隻是騎軍前鋒,而主力一時之間還殺不到此處。且陣中清一色俱是槍兵,並無弓箭手。隻要穿透這幾百人的陣形,還是大有希望順利脫身的。自然,透陣之時,須得分神照拂鹿燕兒。否則萬一鹿燕兒折損在陣中,就算自己和李存勖無恙,今日也算是白白冒險了。肖俞勒馬與李存勖並肩而立,遞給他一支剛才在壺關奪來的長槍。至於鹿燕兒,也早早地拔劍在手,嚴陣以待。
李存勖右手一揚,一支響箭衝破雲霄,發出刺耳的嘯鳴。肖俞心中一喜,知道這是河東軍中的特製響箭,是河東巧匠精心製作,其嘯聲尖銳高亢,輕易仿冒不來。軍中以此傳遞緊要消息,甚是便捷。李存勖大搖大擺闖壺關,原來是有所憑恃,害得自己白白擔心半晌。
前方梁軍在一箭之地外止步,顯然是要待陣形齊整之後向這三人發起衝鋒。
李存勖與肖俞對視一下,不約而同地夾了夾馬腹,主動向梁軍衝了過去。三人呈倒品字之勢,將鹿燕兒護在中間。隻要對麵的梁軍沒有上品高手,一次衝鋒想必是傷不到鹿燕兒。
對麵的梁軍兩翼先動,陣形呈半月狀向前推移,緩緩加速。顯然是要在短兵相接之後迅速完成合圍,將三人困住。
李存勖三人速度越來越快,在兩軍交接的一刹那,兩支長槍如兩條蛟龍出海,將正當麵的兩名梁軍騎兵當胸刺透。長槍去勢不衰,又分別紮透後麵的一名騎兵。鹿燕兒反應也極快,撥馬讓過失去主人失控奔出的梁軍戰馬,緊緊跟在李存勖身後。旁邊有梁軍見是個便宜,在交錯而過的一瞬間迴身一槍刺向鹿燕兒。
鹿燕兒沒有軍陣交戰的經驗,雖然見長槍沉重,比自己的兵器重出許多,但仍是下意識地揮劍去擋,“叮”地一聲,佩戴了多年的長劍被生生震斷,虎口隱隱發麻。見槍尖仍舊向自己刺來,鹿燕兒閃身讓過,雙手握住槍杆,兩人竟然就此僵住。這也就是遇上了尋常騎兵,鹿燕兒猶有一拚之力。若是遇上梁軍精銳,方才一槍鹿燕兒便要吃大虧。
李存勖聽到身後動靜,並未調轉馬頭,奪過剛剛被自己刺死的騎兵手中的長槍,反手一擲,那名與鹿燕兒僵持的騎兵被撞飛馬下。鹿燕兒急忙縱馬跟上。
李存勖大笑道:“鹿女俠,軍陣之上,和江湖廝殺不一樣吧。”
鹿燕兒小臉通紅,一則是初上戰場緊張難免,二則覺著自己又成了累贅有些慚愧。見李存勖舉重若輕,身陷敵陣猶在談笑自如,悄悄地又多了幾分仰慕。
再度打馬前衝,李存勖與肖俞分別又刺死幾名騎兵,便已穿透了敵陣。身後馬蹄聲隆隆,顯然第一輪衝過去的騎兵繞了個圈子已經兜了迴來,即將發起第二次衝鋒。
兩人交換了個眼色,帶著鹿燕兒向西南方向斜插過去。反正身後梁軍沒有弓箭,隻要拉開點距離,拖延上片刻,晉軍援軍便趕到了。
晉軍來得比二人想象得還要快些。
身後的梁軍還未追上三人,肖俞已經看到西麵的“晉”字軍旗。一隊晉軍斥候風馳電掣般縱馬奔來,遙見梁軍已經進入自己硬弓射程,紛紛張弓搭箭,一輪齊射之後,梁軍頓時停止了追擊。
隨後又有大隊晉軍湧來,在斥候兵兩側撒開陣線,與梁軍形成對峙之勢。
肖俞忙上前喊道:“我們自晉陽來,哪位將軍在此地,請出來答話。”
晉軍騎兵中一人喊道:“咦,是肖副尉!”
肖俞聽得聲音耳熟,循聲望去,見一名校尉撥馬走出,居然是在忻州有一麵之緣的韓通。
肖俞大喜,有熟人在,免去了不少口舌麻煩。
韓通看向肖俞身後兩人,那女子自然不認識,看清李存勖麵貌時頓時一驚,正待下馬參拜,肖俞舉手止住,低聲道:“世子不欲在此地泄漏身份。”
韓通點點頭,心想確是如此,梁軍要是知道世子殿下孤身外出,還不得傾巢出動?卻不知肖俞隻是想著既然李存勖未對鹿燕兒自揭身份,倒不好由旁人叫破。
韓通吩咐身後騎兵讓出一條空隙,放肖俞三人過去。而後打馬上前十幾步,對著對麵的梁軍大喊道:“喂,無膽的鼠輩,你爺爺韓通在此,可敢過來比劃比劃?”
對麵寂然無聲。
晉梁兩軍對峙期間,常有小隊遊騎或斥候迎麵遇上,少不得打上一場,也隻不過是百十人二百人的規模。而像今日這般兩方各出了數百人,則就有些牽一發而動全身了。雙方校尉都心知肚明,身後的援軍隨時可至。一旦真的打起來,最終投入戰場的人數就不是自己能預計的了。雖說每一邊都恨不得早日滅盡對方,但誰也叫不準自家主帥的心思。未奉軍令擅自出戰,也是不小的罪過;萬一損了軍威,更要人頭落地。
韓通仗著和主帥李嗣昭是舊識,還敢在陣前叫囂幾句。而對麵梁軍的校尉,則謹慎地連答話都免了。尤其見晉軍人數在幾方之上,還配有弓箭手,若真打起來,吃虧是一定的。不如在此拖住對方,靜待上峰來處置。
韓通得了便宜,也知道此地不宜久留,便又喊道:“既然你們今天認了慫,爺爺權且讓你們多活幾日。這便不奉陪了。兄弟們,撤了!”
身後騎兵轟然應諾,各自對梁軍汙言穢語一番,喜氣洋洋地收兵迴營。梁軍校尉氣得臉色鐵青,有心上前追擊,但晉軍雖退而陣型不亂,追上去也討不到便宜,隻能眼睜睜看著對方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