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流求發展記


    正所謂“曉之以理不如曉之以利。”


    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來說,曉之以利,效果往往會好過曉之以理。潯陽商行經過四年的發展,可以說是財大氣粗,可以讓趙朗任意揮霍。同時,也讓3000多名護衛嗷嗷直叫,選上就3貫,能留下就5貫啊,明州的一般幫工月薪多少?才八百銅錢!


    趙朗又在群情洶湧中加上一句“凡能留用者,在流求授20畝田地。從上島開始計算,服役滿5年,再補發10畝,合共30畝。”頓時,就如熱油鍋上撒了把鹽,一眾人等個個歡騰,躍躍欲試。


    趙朗定下選拔規則,無非是長跑,舉石鎖、攀爬樹幹等等,不過他想起了孟嚐君田文錄用雞鳴狗盜之事,還是留了暗門,表明若有特殊技能者,也可破格錄用。


    花了三天,終於讓他選出了300人,更讓他高興的是果然有2個有特殊技能的人被破格錄用。一個是叫鄒瑞,一手弩箭如臂使指,三十米內打哪中哪,箭箭中的,無一失手,堪稱神射手。另一人叫鄧力勇,是一個語言天才,會說契丹語、女真語、高麗語。一問之下,原來此人曾跟著明州的商行到過這三地進行走私,後來船隊遭海盜劫掠,商行失去了船隻,才無奈到昌國島投奔了李俊。


    趙朗得此兩人,心下高興,對選出來的300人好生鼓勵一番。第二天便與燕青領著300人登上蓋倫船赴流求而去。


    赴流求之前,趙朗手書一封,向王素透露了摩尼教在江南作亂,江南東路與兩浙路大半地區已被攻陷。此狀況下再迴江州完婚有點冒險,對王素建議改為在昌國完婚。征得王素同意後,委托李俊與林衝嶽父張教頭籌備十月婚禮之事宜,並把江州楊蔣氏召來昌國,專與王素聯絡,一同協商婚娶之事的籌備工作。


    八後,趙朗的船隊在流求北部淡水河出海口的碼頭靠岸,離上次到流求,已過去一年多了。此次再臨流求,頓時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


    隻見連接碼頭的是一條寬達50多米的水泥大道,筆直的直通內陸,兩旁商鋪林立,建築物以水泥瓦屋居多,街上行人頗多,大車、小車在碼頭來迴穿梭,一片繁華。


    許貫忠早已領著一群人在碼頭等候,林衝、公孫勝、朱武、石秀、史進、張橫、許珍君、郭東樓、童威、李涓、裴宣、周清雲、陳元英、張海等人眾人都一同前來迎接趙朗。這幫人有的在泉州、福州,知道趙朗將來流求,都紛紛前來拜見。


    趙朗登上碼頭,眾人一同向趙朗躬身行禮。


    “見過師尊。”


    “見過門主。”


    “見過東家。”


    各人各有叫法,趙朗舉手還禮,吩咐周清雲帶300鄉勇前去安置,自己與燕青跟著許貫忠等人行走在大街上,梭巡著流求這一年的發展。


    許貫忠逐一匯報各項事務。流求現已有2316戶,民眾多人,開墾出水田130萬多畝;,在當初趙朗命名為桃園鎮的周邊,依淡水河修路築城,城中已有商戶800多家,手工作坊120多家,桃園鎮已發展成了桃園城,腳下的大道就可直達桃園城,城中商業逐漸興旺。


    桃園城的周邊,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農田。璣在已是七月下旬,趙朗舉目望去,農田正是收獲的好季節,金黃的水稻在夏風的吹拂下如浪滔般翻卷,一浪接一浪,一層接一層,讓人看著安心。一條大道由北向南,從桃園城向流求西岸的中部平原延伸開去……


    由於趙朗下令把釀酒與製糖等產業搬來流求,許貫忠在桃園城東北部十裏處建了作個坊園區,依淡水河而建,類似於後世的工業園區,把水泥作廠、釀酒廠、製糖廠都建在園區內。每日的產出甚多,福州、泉州、潮州、溫州、台州都有商人前來大量采購,高度數酒與白霜糖最受歡迎,吸引商家進駐,既來采購,又把各地的商品運來流求銷售,以商促商的路子已初步鋪開,每日裏前來流求的商船已有十多艘之多。


    流求已有護衛6300多人,隨船隊在外的有1200多人,還有5000多人正在流求訓練。這一些人,以金地、遼地救出來的漢民居多,陝地災民也有一部分,泉州、福州遷移到流求的百姓也有要求加入船隊護衛的,反正待遇高,護衛名額很受歡迎。


    趙朗叫許貫忠安排幾輛馬車,沿著桃園城的街道轉了一圈,又去到十裏外的作坊園區考察了一番,才迴到城中的潯陽商行總部。


    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眾人齊聚商行總部,一年多來,趙朗首次來到流求,各人都有幾項重要的事項需向趙門主匯報,以好定下方略。流求島發展一年多,許多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急需解決。


    待眾人坐定,趙朗開場便道:“這一年多來,有賴各位用力,江州基地、昌國基地的支援,又得商行北方分部的盡力周旋,遷來幾萬百姓,流求島已漸具規模,成績擺在現前,看得到,也摸得著。大家救了8萬多的漢民,可謂是功德無量。今日大家便議一議,有什麽困難,下一步如何經營。”


    許貫忠拱手一禮後道:“師尊,各位兄弟,我先說2個困難之處。其一、流求定居的百姓已達8600多人,加上商戶、商旅,已超過9萬人,再以潯陽商行的名義進行管治,已名不正,言不順,遷入之百姓都不甚理解,歸屬感不高。近幾個月,已有人不服商行管治,急需對商行的管治機構進行調整、改進。其二、便是流求產出之商品種類不多,拳頭產品隻有‘神仙醉’與白霜糖、水泥三樣,吸引商旅力度欠缺,還需大夥兒議上一議。”


    趙朗看了看眾人,問道:“大夥有什麽好建議?”


    眾人對看幾眼,卻都默不作聲。


    趙朗奇道:“怎麽了?大夥兒都不出聲,難道是一年沒見,生分了不成?”


    裴宣站起來向趙朗行了一禮道:“東家,我來說一說吧。許總管所說有理,以商行來管治差不多有2個州府這麽大的一個地盤,確實有不妥。這一個月來,我們幾個商量了十數次,擬有三個方略,供東家參考。”


    他看向趙朗,若趙朗不悅,他就不再往下說。


    趙朗道:“裴孔目盡管說,大家都聽著呢。”


    裴宣接著道:“其一,延續流求前王國,以歡斯渴剌兜王國的名義進行管治;其二、學高麗事,自立為王,求為大宋藩屬;其三、自立流求府,以流求府進行管治。此三策,望東家參考定奪。”


    趙朗大吃一驚,不是說要成立一個管治機構嗎?怎地就成了稱王稱霸呢?格物門與潯陽商行已經膨脹到如此強大了嗎?


    石秀、張橫、史進、郭東樓、童威、周清雲、陳元英、張海即時附和。張橫道:“門主乃天神下凡,就應據守流求,麵北稱王。門主救漢民無數,庇護流求、江州、昌國三地百姓,門主不稱王,誰有資格稱王!”


    燕青也附和道:“李俊師兄與我談及此事,也覺得師父應稱王。”


    林衝道:“不要說是稱王,就算把那賊皇帝拉下馬,由門主取而代之,也是合理之事!”


    趙朗心中苦笑,他可從來沒有想過要稱王稱霸,他的興趣和追求是探險尋秘啊。娶個美娘子,生幾個孩子,住大房子,然後暢遊天下,尋幽探秘,這才是他的終極目標呀;叫他整天坐在府裏批閱文件,整天勾心鬥角,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貓要晚,那種生活一想起來都會寒毛直豎。所謂的君王天下,隻不過享受那可定人生死的權力感覺罷了,可現在還有誰可定自己的生死呢!


    自己已有了縱橫天下的本事,哪需要做什麽狗屁的王!


    想不到這一不小心地,手下的人就膨脹到有擁立他為王的念頭。這個勢頭可不能再這樣發展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他從水底中走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年三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年三省並收藏他從水底中走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