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場盛大的哈薩克晚宴上發生的故事,細讀之後,發現了作者的巧妙用心之處在於對社會現狀的諷刺和揭露。題目“莫名其妙的霧氣”也引自文中作者的描寫。作者的語言風格詼諧幽默,善用比喻誇張等多種修辭,情節設置巧妙,具有懸念,引人入勝。我將從以下幾方麵淺談對於作品的感想:
一.風俗文化狀況
初讀作品,我還以為是一場為了迎接來賓觀光旅遊的宴會。直到作品中間部分才看到原來是一場割禮宴會。割禮是極具宗教色彩和地域特色的一種儀式,在哈薩克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體現一個家族社會關係資本的平台,接受割禮的一般為5-7歲的男孩,由事主(接受割禮的孩子的父親)主持。根據這家人的家庭地位,會邀請到許多有身份的貴客,來賓會給禮金和祝福。但是本文的描寫側重並不是割禮的風俗和文化含義,而是在豪華的割禮場麵和準備中影射出對種種官場潛規則的揭露。
下麵一段文字截取自近代哈薩克文《阿巴依之路》對正宗割禮宴會的描述:“烏麗江為了給阿巴依舉行吉爾提斯禮(實質意義上的完婚禮),給阿勒欣拜家帶來了豐厚的彩禮,70匹馬、30峰駱駝、各種絲綢、布裝了滿滿兩駱駝。送給新娘的衣物整一箱、送給親家及親友的衣物幾大捆、最引人注目的是送給親家公的大元寶。在阿勒欣拜給阿巴依和迪麗達爾舉行的完婚禮上,宰殺的全是經過挑選的肥馬駒、二歲羊、空胎肥母羊、烤全羊用的半歲小羊羔。阿巴依的嶽祖母來見新孫女婿時,向新氈房中央撒了恰秀(喜糖),其中有杏幹、葡萄幹、水果糖、並賞給阿巴依初次見麵禮。完婚禮一直舉行了三天。阿勒欣拜把孫女的婚禮舉辦得如同盛大的節日,單是客人騎來的馬,就有黑壓壓的一片,為客人新搭起的氈房約有一裏見方,少說有五六十頂。該宰殺的牲畜都已宰殺完了,麵粉和其他所需也已安排好了。草場上進行著賽馬、刁羊、摔跤、騎馬拾銀元活動。二十幾名招待員騎著走馬往各氈房送手抓肉,走馬的走姿如風擺柳一樣好看。當二十幾皮桶馬奶酒全都喝完,二十幾盤手抓肉全都吃完時,客人們才一個個走出氈房上馬走了。”
本文中對於宴會的規模及檔次的描寫相比上文有過之而無不及:八頂氈房按照等級依次排開,每頂氈房裏都裝飾著動物標本,更有罕見的國家一級或特級野生動物的皮張和飛禽的標本。對於餐飲要求更是讓人驚歎,主客20餘人、來自自治區的30多名隨從、來自州裏的40多名隨從及相應人員的餐飲要求中包括了當地特色的雪雞、熏馬肉、純種狐狸、野狼、野馬、盤羊山鷹、猞猁、駱駝、岩羊等等,酒水更包括了世界名酒及當地有名的傳統釀酒及飲品柯莫孜舒巴特。真可謂一應俱全,堪比滿漢全席。
看到這裏,我漸漸明白了作者為什麽在文章開頭部分介紹:“我首先要告訴你的是不能將這次晚宴的盛況和目的與那次蒙古人和和薩克人在拉伊蘇地方洽談時舉辦的宴會等同看待,也不能將之餘那次妥協的宴會,即在相互為敵的汗國時代,以爭奪權力為目的的虎門宴會同日而語。”這次晚宴既不是為了慶祝某一位權貴的愛子割禮大事,也不是為了顯示事主的人際關係。而是為了迎合上級領導的“觀光”需求,大費周章準備的一場接待晚宴。在這濃鬱的民族風俗背景下,一場政治意味十分濃厚的表演逐漸拉開了帷幕。
二、社會政治狀況
這篇生動的中篇小說刻畫出了社會各階層人等在同一場晚宴中的不同心境及處境。作者時而調侃時而諷刺,揭露了種種官場中人的鋪張浪費及暗潮洶湧的“潛規則”。反應出新時期的少數民族地方黨政機關公職人員的一些問題。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現實的描寫始終是在濃鬱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進行的。如作者在處理“倒水淨手”這一情節中寫道:“能否勝任倒水淨手——一種人際關係就這樣順理成章的產生了。”連倒水淨手都如此“等級森嚴”,可見其中的潛規則是多麽深入人心。而這種所謂的尊卑關係如今已從年齡的長幼變形為官職的高低,是否是作者對現今社會的一種諷刺呢?
這場晚宴可真是相當上檔次。從籌備伊始就可以看出主辦方的重視程度:“猶如平靜的湖麵上突然有一顆炸彈爆炸了似的,這的人們開始忙碌起來,還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層層指示、層層落實、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抱著不辱使命的決心迅速而有力的將工作傳達給自己的下級。因為這次晚宴涉及到了當年曾經得到過來賓部門數百萬元資金援助的三個鎮、十五個鄉,可見這次晚宴的成功與否大大關係著一大群人頭頂的烏紗帽、怪不得作者稱這次晚宴為:“可以稱之為植根深遠,盤根錯節的聚餐,或稱之為溢滿熱情的宴會,一次豪華的答謝宴請,一次賓客們像鐵鏈子一樣互相串在一起,互相大獻殷勤的宴會。”
三、性別角色狀況
說到性別身份,就不得不提到文中出現的幾個女性形象。作家對性別角色在社會分工中起到的作用給予了特別的描寫。能歌善舞是少數民族女性的特長,文中提到的女性如正在休產假的歌者麥孜蘭、正在照顧住院丈夫的另一位歌者、以及領導“欽點”的尼夏依古麗。這幾位都是宴會能手,在酒桌上打來的天下。在她們迅速升職的背後,作者揭露出了另一大官場腐化問題——裙帶關係。一方麵諷刺了部分官員的醜陋嘴臉,一方麵也表現出了作者對於這些女性的隱性指責。依靠在酒桌上伴舞陪酒得來的財富和地位,如今堂而皇之的成為了“潛規則”的一部分。這人前風光人後辛酸的故事太多太多,作者隻采取了“點到為止”的描寫,但是給讀者的反思卻意味深長。
作者通過宴會前不同人的準備工作、宴會中不同氈房的嬉笑怒罵、宴會後不同當事人的收獲這三組對比,反應了作者對於風俗文化、社會政治、性別角色等多方麵的揭示。提出了少數民族地區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背景下該如何與時俱進的思考。
一.風俗文化狀況
初讀作品,我還以為是一場為了迎接來賓觀光旅遊的宴會。直到作品中間部分才看到原來是一場割禮宴會。割禮是極具宗教色彩和地域特色的一種儀式,在哈薩克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體現一個家族社會關係資本的平台,接受割禮的一般為5-7歲的男孩,由事主(接受割禮的孩子的父親)主持。根據這家人的家庭地位,會邀請到許多有身份的貴客,來賓會給禮金和祝福。但是本文的描寫側重並不是割禮的風俗和文化含義,而是在豪華的割禮場麵和準備中影射出對種種官場潛規則的揭露。
下麵一段文字截取自近代哈薩克文《阿巴依之路》對正宗割禮宴會的描述:“烏麗江為了給阿巴依舉行吉爾提斯禮(實質意義上的完婚禮),給阿勒欣拜家帶來了豐厚的彩禮,70匹馬、30峰駱駝、各種絲綢、布裝了滿滿兩駱駝。送給新娘的衣物整一箱、送給親家及親友的衣物幾大捆、最引人注目的是送給親家公的大元寶。在阿勒欣拜給阿巴依和迪麗達爾舉行的完婚禮上,宰殺的全是經過挑選的肥馬駒、二歲羊、空胎肥母羊、烤全羊用的半歲小羊羔。阿巴依的嶽祖母來見新孫女婿時,向新氈房中央撒了恰秀(喜糖),其中有杏幹、葡萄幹、水果糖、並賞給阿巴依初次見麵禮。完婚禮一直舉行了三天。阿勒欣拜把孫女的婚禮舉辦得如同盛大的節日,單是客人騎來的馬,就有黑壓壓的一片,為客人新搭起的氈房約有一裏見方,少說有五六十頂。該宰殺的牲畜都已宰殺完了,麵粉和其他所需也已安排好了。草場上進行著賽馬、刁羊、摔跤、騎馬拾銀元活動。二十幾名招待員騎著走馬往各氈房送手抓肉,走馬的走姿如風擺柳一樣好看。當二十幾皮桶馬奶酒全都喝完,二十幾盤手抓肉全都吃完時,客人們才一個個走出氈房上馬走了。”
本文中對於宴會的規模及檔次的描寫相比上文有過之而無不及:八頂氈房按照等級依次排開,每頂氈房裏都裝飾著動物標本,更有罕見的國家一級或特級野生動物的皮張和飛禽的標本。對於餐飲要求更是讓人驚歎,主客20餘人、來自自治區的30多名隨從、來自州裏的40多名隨從及相應人員的餐飲要求中包括了當地特色的雪雞、熏馬肉、純種狐狸、野狼、野馬、盤羊山鷹、猞猁、駱駝、岩羊等等,酒水更包括了世界名酒及當地有名的傳統釀酒及飲品柯莫孜舒巴特。真可謂一應俱全,堪比滿漢全席。
看到這裏,我漸漸明白了作者為什麽在文章開頭部分介紹:“我首先要告訴你的是不能將這次晚宴的盛況和目的與那次蒙古人和和薩克人在拉伊蘇地方洽談時舉辦的宴會等同看待,也不能將之餘那次妥協的宴會,即在相互為敵的汗國時代,以爭奪權力為目的的虎門宴會同日而語。”這次晚宴既不是為了慶祝某一位權貴的愛子割禮大事,也不是為了顯示事主的人際關係。而是為了迎合上級領導的“觀光”需求,大費周章準備的一場接待晚宴。在這濃鬱的民族風俗背景下,一場政治意味十分濃厚的表演逐漸拉開了帷幕。
二、社會政治狀況
這篇生動的中篇小說刻畫出了社會各階層人等在同一場晚宴中的不同心境及處境。作者時而調侃時而諷刺,揭露了種種官場中人的鋪張浪費及暗潮洶湧的“潛規則”。反應出新時期的少數民族地方黨政機關公職人員的一些問題。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現實的描寫始終是在濃鬱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進行的。如作者在處理“倒水淨手”這一情節中寫道:“能否勝任倒水淨手——一種人際關係就這樣順理成章的產生了。”連倒水淨手都如此“等級森嚴”,可見其中的潛規則是多麽深入人心。而這種所謂的尊卑關係如今已從年齡的長幼變形為官職的高低,是否是作者對現今社會的一種諷刺呢?
這場晚宴可真是相當上檔次。從籌備伊始就可以看出主辦方的重視程度:“猶如平靜的湖麵上突然有一顆炸彈爆炸了似的,這的人們開始忙碌起來,還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層層指示、層層落實、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抱著不辱使命的決心迅速而有力的將工作傳達給自己的下級。因為這次晚宴涉及到了當年曾經得到過來賓部門數百萬元資金援助的三個鎮、十五個鄉,可見這次晚宴的成功與否大大關係著一大群人頭頂的烏紗帽、怪不得作者稱這次晚宴為:“可以稱之為植根深遠,盤根錯節的聚餐,或稱之為溢滿熱情的宴會,一次豪華的答謝宴請,一次賓客們像鐵鏈子一樣互相串在一起,互相大獻殷勤的宴會。”
三、性別角色狀況
說到性別身份,就不得不提到文中出現的幾個女性形象。作家對性別角色在社會分工中起到的作用給予了特別的描寫。能歌善舞是少數民族女性的特長,文中提到的女性如正在休產假的歌者麥孜蘭、正在照顧住院丈夫的另一位歌者、以及領導“欽點”的尼夏依古麗。這幾位都是宴會能手,在酒桌上打來的天下。在她們迅速升職的背後,作者揭露出了另一大官場腐化問題——裙帶關係。一方麵諷刺了部分官員的醜陋嘴臉,一方麵也表現出了作者對於這些女性的隱性指責。依靠在酒桌上伴舞陪酒得來的財富和地位,如今堂而皇之的成為了“潛規則”的一部分。這人前風光人後辛酸的故事太多太多,作者隻采取了“點到為止”的描寫,但是給讀者的反思卻意味深長。
作者通過宴會前不同人的準備工作、宴會中不同氈房的嬉笑怒罵、宴會後不同當事人的收獲這三組對比,反應了作者對於風俗文化、社會政治、性別角色等多方麵的揭示。提出了少數民族地區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背景下該如何與時俱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