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想做一個衣袂飄風的人,於月白風清中淺斟低唱,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曾想做一個銀毫輕點的畫家,於天朗氣清中縱情山水,自在天地,隨手點染,便是一卷汴梁。曾想做一個轉軸撥弦的琴師,於塞上風沙中任風吹拂,關山有情,隨手撥弄,便道出一生路途。
詞章、畫卷、音樂,五千年的文化積澱於此,自是最最動人的風景。
煙雨中南朝四百八十寺依然屹立,斷橋邊紅藥黃花暗香如故,人麵桃花不知何處,曉風殘月仍伴楊柳,哀怨的風景令人心傷。在這詩的風景中,蘇東坡於赤壁之上,伴江上之清風,高歌大江東去,歎人生如夢;柳三變於長亭古道,冷落清秋,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李清照尋尋覓覓,於憔悴黃花之間,聽梧桐更兼細雨,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詩中的風景,為何總是抹上一層淡淡的哀愁?讓人心傷,又讓人心醉。
是誰輕點銀毫,畫一樹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的意境躍然紙上;是誰巧用丹青,一叢翠竹伴青石而生,“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傲骨流露。是誰的《仕女圖》唐衣飄飛,體態豐腴而不失婀娜,盡顯大唐盛世?又是誰的《清明上河圖》車水馬龍,盡顯大宋汴梁物阜民豐的繁華?
畫中的風景,靈動,飄逸,令人神思飛揚,思接千載。
是誰輕彈琵琶,是誰在撫弄古箏,又是誰在輕拉著如泣如訴的二胡?琴聲悠揚,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幅風景的畫卷。琵琶激昂,是《陽關三疊》吧,夾著塞北清冷凜冽的風的聲音,仿佛讓人看到了陽關古道依依惜別的場景。羌笛悠悠,是《梅花落》吧,隨著關外的風沙,伴著彌漫的鄉愁,一夜之間,灑滿關山,仿佛讓人看到梅花點點,心香瓣瓣的江南。二胡悠揚,是《二泉映月》吧,一個瞎眼的藝人,在冷寂的城市,荒涼的街道,踟躕獨行,感受著秋般的人情。
音樂中的風景,如詩如畫,怡人心神又撼人心魄,淨化著人們的心靈。
詩、畫、樂,唯美的風景,伴人走過千年。而如今,許多人卻隻注重物質享受,詩不再傳誦,畫不再高懸,樂不再演奏,隻充斥了低級趣味的歌曲和小說。試問風景不再,讓我們又何處棲居?
生活不能蒼白,不能缺少了這唯美的風景,讓我們重拾那書卷,品味那古代的書香;重懸那古畫,重謁那山水奇景;重奏那嫋嫋古音,沉浸其中,你會發現,身邊多了無數風景,而你,一旦融入其中,亦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假如沒有風,空氣又不潮濕,那麽,這座沒有暖氣設備的城市冷到零下6c還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太陽必須要好。
太陽在秋天很xiang女性,嫵媚,多羲,尤其到了晚秋,嫣紅柔軟的光線,仿佛傷感的紅酒,每一滴都要醉人。柵欄中慢慢移動的光斑,屋簷下漸漸拉長的樹影,菊叢怒放的無畏無怨的顏色……都好像有秋的歎息和盈而不落的淚。可是一入冬,太陽就冷漠了,高高的,淡淡的,像一個嚴肅英俊的男子,不動聲色。但它是有力的。它從很深遠的高空敞開它的光焰,堅定地穿透冰寒的大氣,銳利地切過雲層,傲慢地照在萬物之上。天是這樣藍,明淨堅挺,像鋼一樣仿佛可以敲出聲響來。城郊的峰巒,落葉喬木曆曆可數,淡黑色的枝杈,聳立著冬之平靜和嚴厲。然而太陽很好,把冬神的陰寒擊退了。這麽說,它倒不是冷漠了。但又是什麽呢?
最怕不分明的四季。最怕不誠實的感情。秋有蕭瑟,冬有寒冷,夏曝春溫,這都可以忍受。何況在蕭瑟與寒冷中,在夏熱春陰裏,還有些個性不一卻有情有義的好日子。
自然遠比人類可愛,因為它率性、真實,是沒有經過喬裝,也不會巧言霸道的。人類常說,要征服自然。這話很值得探討。人類和自然都是這個世界的生命,彼此隻能友好相處,相互調適。人怎麽可以以主宰者自居去對自然征戰討伐呢?如果自然都被征服得生機全無了,人類的末日也就來到了。
近來,我常感到腳下有輕微的搖動。隻有一瞬,但我感到大地那有彈性的身體在我腳下滾過了一個個小小的波浪。我沒有恐慌,隻有一種近似喜悅的驚異:多麽強大而不可抵禦的自然之力啊!我肅穆地聆聽它的腳步,像聆聽另一個世界的聖音,一下子覺得萬古洪荒,人類渺小。小我頓時化為烏有。
宇宙的演化和規律是那麽深沉,遠勝過人類的情感。上天打一個噴嚏,人間就是暴風驟雨,家家縮在窗玻璃後麵看那陰雲翻卷,雨軍肆狂,閃電在雷聲到來之前拔出枝形的銀紅色利劍。自然的氣概,能催醒嬌粉細茸的花蕊,也能使火山開化,江河漫溢,冰飛雪陷。人呢,隻能縮在蝸居裏。出色的人,超越了限製去認識世界,去服務世界,通過科學、藝術通過耕田,播種……但是更多的人卻不知所為何來,一生辛勞、困厄,耗盡了血汗,在陰晦的生存環境中染上一身的壞毛病,又把這些細菌傳染他人。就這樣因陳相襲,像禾草一樣倒下,又像禾草一樣茬茬再生,卻沒有禾草那樣樸素的品質和風格。我不幸生而為人,居方寸中。我的腳有鐐,眼有翳。我的心有痂疤。我的十指因為苦掙苦做而佝僂了,我的喉嚨因為渴望的唿喊和憤怒的抗議而啞默了……隻有我的耳朵還沒有癡聾,還知道什麽是歌聲,什麽是穢語,還能聽到夜行列車韌長的腳步聲,能感覺風起於青萍之末,從蟬的嘶鳴裏了解夏炎也有盡時……真想做一片楓葉,經霜轉紅,再與飛雪一樣飄然墜下。在風裏唱過,在雨裏哭過,和月光相守過。不管是蒙塵還是碧亮,每一天過的都是自然的日子。可是我卻生而為人:看人臉的各種變異,聽人言的各種技法,畏於人造的刀鉤箭戟或軟或硬的殺戮……還有自身的缺點與軟弱,便我日複一日地轉動在人的模殼之中,泯滅了生命的靈性。
梭羅說得很尖銳:我們終其一生為誰而受奴役?一個人最大的惶惑就是不明白自己受苦、歡樂、工作、享受是為了什麽。是為了什麽?我天天拷問自己。在沒有圓滿答案時,我用手刨開我可以觸及的土地,種下一棵棵美麗的玫瑰。我並不期望得到什麽,隻想多靠近一些自然的芳菲。我無悔:哪怕這些真情的玫瑰被踩塌之後,所有的刺都紮到我的心中!
詞章、畫卷、音樂,五千年的文化積澱於此,自是最最動人的風景。
煙雨中南朝四百八十寺依然屹立,斷橋邊紅藥黃花暗香如故,人麵桃花不知何處,曉風殘月仍伴楊柳,哀怨的風景令人心傷。在這詩的風景中,蘇東坡於赤壁之上,伴江上之清風,高歌大江東去,歎人生如夢;柳三變於長亭古道,冷落清秋,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李清照尋尋覓覓,於憔悴黃花之間,聽梧桐更兼細雨,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詩中的風景,為何總是抹上一層淡淡的哀愁?讓人心傷,又讓人心醉。
是誰輕點銀毫,畫一樹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的意境躍然紙上;是誰巧用丹青,一叢翠竹伴青石而生,“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傲骨流露。是誰的《仕女圖》唐衣飄飛,體態豐腴而不失婀娜,盡顯大唐盛世?又是誰的《清明上河圖》車水馬龍,盡顯大宋汴梁物阜民豐的繁華?
畫中的風景,靈動,飄逸,令人神思飛揚,思接千載。
是誰輕彈琵琶,是誰在撫弄古箏,又是誰在輕拉著如泣如訴的二胡?琴聲悠揚,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幅風景的畫卷。琵琶激昂,是《陽關三疊》吧,夾著塞北清冷凜冽的風的聲音,仿佛讓人看到了陽關古道依依惜別的場景。羌笛悠悠,是《梅花落》吧,隨著關外的風沙,伴著彌漫的鄉愁,一夜之間,灑滿關山,仿佛讓人看到梅花點點,心香瓣瓣的江南。二胡悠揚,是《二泉映月》吧,一個瞎眼的藝人,在冷寂的城市,荒涼的街道,踟躕獨行,感受著秋般的人情。
音樂中的風景,如詩如畫,怡人心神又撼人心魄,淨化著人們的心靈。
詩、畫、樂,唯美的風景,伴人走過千年。而如今,許多人卻隻注重物質享受,詩不再傳誦,畫不再高懸,樂不再演奏,隻充斥了低級趣味的歌曲和小說。試問風景不再,讓我們又何處棲居?
生活不能蒼白,不能缺少了這唯美的風景,讓我們重拾那書卷,品味那古代的書香;重懸那古畫,重謁那山水奇景;重奏那嫋嫋古音,沉浸其中,你會發現,身邊多了無數風景,而你,一旦融入其中,亦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假如沒有風,空氣又不潮濕,那麽,這座沒有暖氣設備的城市冷到零下6c還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太陽必須要好。
太陽在秋天很xiang女性,嫵媚,多羲,尤其到了晚秋,嫣紅柔軟的光線,仿佛傷感的紅酒,每一滴都要醉人。柵欄中慢慢移動的光斑,屋簷下漸漸拉長的樹影,菊叢怒放的無畏無怨的顏色……都好像有秋的歎息和盈而不落的淚。可是一入冬,太陽就冷漠了,高高的,淡淡的,像一個嚴肅英俊的男子,不動聲色。但它是有力的。它從很深遠的高空敞開它的光焰,堅定地穿透冰寒的大氣,銳利地切過雲層,傲慢地照在萬物之上。天是這樣藍,明淨堅挺,像鋼一樣仿佛可以敲出聲響來。城郊的峰巒,落葉喬木曆曆可數,淡黑色的枝杈,聳立著冬之平靜和嚴厲。然而太陽很好,把冬神的陰寒擊退了。這麽說,它倒不是冷漠了。但又是什麽呢?
最怕不分明的四季。最怕不誠實的感情。秋有蕭瑟,冬有寒冷,夏曝春溫,這都可以忍受。何況在蕭瑟與寒冷中,在夏熱春陰裏,還有些個性不一卻有情有義的好日子。
自然遠比人類可愛,因為它率性、真實,是沒有經過喬裝,也不會巧言霸道的。人類常說,要征服自然。這話很值得探討。人類和自然都是這個世界的生命,彼此隻能友好相處,相互調適。人怎麽可以以主宰者自居去對自然征戰討伐呢?如果自然都被征服得生機全無了,人類的末日也就來到了。
近來,我常感到腳下有輕微的搖動。隻有一瞬,但我感到大地那有彈性的身體在我腳下滾過了一個個小小的波浪。我沒有恐慌,隻有一種近似喜悅的驚異:多麽強大而不可抵禦的自然之力啊!我肅穆地聆聽它的腳步,像聆聽另一個世界的聖音,一下子覺得萬古洪荒,人類渺小。小我頓時化為烏有。
宇宙的演化和規律是那麽深沉,遠勝過人類的情感。上天打一個噴嚏,人間就是暴風驟雨,家家縮在窗玻璃後麵看那陰雲翻卷,雨軍肆狂,閃電在雷聲到來之前拔出枝形的銀紅色利劍。自然的氣概,能催醒嬌粉細茸的花蕊,也能使火山開化,江河漫溢,冰飛雪陷。人呢,隻能縮在蝸居裏。出色的人,超越了限製去認識世界,去服務世界,通過科學、藝術通過耕田,播種……但是更多的人卻不知所為何來,一生辛勞、困厄,耗盡了血汗,在陰晦的生存環境中染上一身的壞毛病,又把這些細菌傳染他人。就這樣因陳相襲,像禾草一樣倒下,又像禾草一樣茬茬再生,卻沒有禾草那樣樸素的品質和風格。我不幸生而為人,居方寸中。我的腳有鐐,眼有翳。我的心有痂疤。我的十指因為苦掙苦做而佝僂了,我的喉嚨因為渴望的唿喊和憤怒的抗議而啞默了……隻有我的耳朵還沒有癡聾,還知道什麽是歌聲,什麽是穢語,還能聽到夜行列車韌長的腳步聲,能感覺風起於青萍之末,從蟬的嘶鳴裏了解夏炎也有盡時……真想做一片楓葉,經霜轉紅,再與飛雪一樣飄然墜下。在風裏唱過,在雨裏哭過,和月光相守過。不管是蒙塵還是碧亮,每一天過的都是自然的日子。可是我卻生而為人:看人臉的各種變異,聽人言的各種技法,畏於人造的刀鉤箭戟或軟或硬的殺戮……還有自身的缺點與軟弱,便我日複一日地轉動在人的模殼之中,泯滅了生命的靈性。
梭羅說得很尖銳:我們終其一生為誰而受奴役?一個人最大的惶惑就是不明白自己受苦、歡樂、工作、享受是為了什麽。是為了什麽?我天天拷問自己。在沒有圓滿答案時,我用手刨開我可以觸及的土地,種下一棵棵美麗的玫瑰。我並不期望得到什麽,隻想多靠近一些自然的芳菲。我無悔:哪怕這些真情的玫瑰被踩塌之後,所有的刺都紮到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