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冀州易主
漢末:從交州開始製霸 作者:左牽黃右擎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韓馥與袁紹正圍坐在一張雕刻精細的案幾旁,兩人表情凝重,氣氛緊張。韓馥身著華麗的將軍服飾,盡管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但他仍自稱大將軍,試圖為接下來的廢立之事增添幾分合法性。
韓馥沉聲道:“本初,如今形勢嚴峻,我們必須盡快行動。我已自稱大將軍,主持廢立之事,但單憑我一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劉虞的支持,他德高望重,若能請他即皇帝位,必能凝聚人心,對抗董卓。”
袁紹眉宇間透露出一絲猶豫,他緩緩開口:“文節,劉虞性格剛直,恐不會輕易答應。但事已至此,我們也隻能盡力一試。”
兩人商議已定,隨即派遣使者攜帶書信,快馬加鞭前往劉虞的居所。
劉虞在幽州享有盛名,他為人正直,深得民心。使者來到劉虞府前,被引入內堂。劉虞接過書信,瀏覽一遍後,麵色平靜,但眼中閃過一絲堅決。
劉虞語氣堅定地說:“迴去告訴韓馥和袁紹,我劉虞雖不才,但也知道天命難違。如今漢室雖亂,但天下未定,我豈能趁亂稱帝,背上篡位的罵名?與其如此,我寧可去投奔匈奴,也不做這等有損名譽之事。”
使者聞言,麵露難色,但仍恭敬地行了一禮,準備告退。劉虞望著使者離去的背影,心中暗歎:漢室將傾,群雄逐鹿,這場權力的遊戲,不知何時才能結束。
在經曆了連番的挫折與權謀之後,韓馥的心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開始看淡了亂世中的權力爭奪,決心隱退,專注於經營自己的小天地,做一個亂世中的富家翁。他的心中不再有爭霸的野心,隻想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寧靜之地。
然而,韓馥的部將麴義卻有著不同的想法。麴義性格剛烈,野心勃勃,他對韓馥的佛係態度感到不滿,認為韓馥的退讓是對自己才華的浪費。隨著時間的推移,麴義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強烈,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叛亂。
當麴義發動叛亂的消息傳到韓馥耳中時,他感到震驚和失望。盡管他已決定退出權力的角逐,但他無法容忍背叛。於是,韓馥決定親自帶兵討伐麴義,試圖平息這場叛亂。
然而,戰場上的局勢遠比韓馥想象的要糟糕。麴義是一位出色的將領,他帶領的軍隊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而韓馥的軍隊,由於長期缺乏戰鬥,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銳氣。在麴義的猛攻下,韓馥的軍隊節節敗退,最終被打得潰不成軍。
袁紹一直對韓馥的冀州虎視眈眈。當他聽聞韓馥戰敗的消息時,他內心的喜悅難以抑製,嘴角上揚,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可以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袁紹立刻行動起來,他知道要想順利接管冀州,必須得到麴義的支持。麴義是冀州的一位實力派人物,他的支持對袁紹來說至關重要。於是,袁紹決定與麴義結交,他派遣使者攜帶厚禮前往拜訪麴義,表達自己的誠意和善意。
在使者見到麴義後,袁紹的使者詳細陳述了袁紹對冀州的野心和對麴義的重視。他承諾,一旦袁紹成功接管冀州,將會給予麴義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權力。麴義聽後,心中權衡利弊,他知道袁紹的實力和野心,也明白與袁紹結交將對自己的前途有著重要的影響。
最終,麴義決定與袁紹結交,他接受了袁紹的禮物,並表示願意支持袁紹的行動。袁紹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大喜,他知道自己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他立刻開始部署兵力,準備趁機接管冀州。
逢紀,袁紹的謀士,此刻正站在袁紹身旁,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主公,韓馥不過是個庸才,占據冀州卻無力治理,實為天下之不幸。我們不如聯合公孫瓚,共同施壓,迫使韓馥交出冀州。”
袁紹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但很快被野心所取代。他轉向逢紀,沉聲說道:“你的計策不錯,但我對公孫瓚的忠誠有所懷疑。不過,為了冀州,值得一試。”
說罷,袁紹提起筆,迅速寫下一封信函,信中密謀公孫瓚偷襲韓馥。寫完後,他喚來一名心腹,低聲吩咐:“將此信交給公孫瓚,但要確保無人知曉。”
心腹領命而去。袁紹又喚來另一名親信,麵帶微笑地說:“你去告訴韓馥,公孫瓚即將攻打他,讓他做好防備。”
親信領命,迅速離開。袁紹靠在椅背上,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冀州落入他手中的景象。
當袁紹的使臣荀諶帶著袁紹的意誌來到他麵前,發出連番質問時,韓馥的心中充滿了恐懼。
荀諶的話語如同利劍一般,直刺韓馥的內心:“韓馥,你的能力、品格、背景、威望,哪一樣能比得上袁紹?”麵對這樣的質問,韓馥的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他知道自己無法與袁紹相比,隻能低頭承認自己的不足。
荀諶看著韓馥的怯懦,一拍大腿,語氣中帶著一絲輕蔑和不耐:“既然如此,你還不趕快把冀州讓給袁公,自己去做一個富家翁,享受後半生的安寧?”這句話如同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韓馥的心理防線。
在恐懼與猶豫中,韓馥想到了公孫瓚即將到來的進攻,他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恐懼。雖然他手中有兵有糧,占據著冀州城,但他的心中卻充滿了無力感。他害怕戰爭,害怕失去一切,害怕死亡的降臨。
在韓馥做出將冀州獻給袁紹的決定後,他的屬下們紛紛前來勸說他。他們指出袁紹雖然野心勃勃,但實力並不算強大,而公孫瓚也並非不可戰勝。他們強調冀州城內百姓眾多,糧食和軍備充足,完全有能力抵禦外敵。
“大人,冀州城高牆厚,百姓數以百萬計,糧食充足,軍備完善,我們為何要懼怕袁紹和公孫瓚呢?”
“袁紹雖然有些勢力,但與我們冀州相比,實屬微弱。而公孫瓚更是遠在幽州,難以對我們構成實質威脅。大人,您應當堅守冀州,不應輕易讓出。”
然而,韓馥已經被恐懼所籠罩,他的膽量已經被嚇破,對於屬下的勸說置若罔聞。他心中隻有逃避的念頭,隻想盡快擺脫這個危機四伏的局麵。
最終,韓馥決定讓出官位,搬出府邸,他派遣自己的兒子帶著自己的印綬前去送給袁紹,以示自己的誠意和順從。這一舉動讓他的屬下們感到震驚和失望,他們無法理解韓馥為何如此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權力。
韓馥的怯懦,比起後來的劉禪、劉表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選擇,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冀州的未來。
冀州,作為當時天下最富庶的州郡之一,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袁紹以其獨特的政治手腕和軍事策略,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冀州。一得到冀州,袁紹意欲代漢自立的野心便又膨脹起來。
自命侯爵,稱孤道寡,委任官職的方式也由“表”變為“承製詔拜”,意味著他代表著皇帝任命官員。這種做法無疑是對漢室權威的公然挑釁。
韓馥,曾經冀州的統治者,如今卻被袁紹以“承製詔拜”的方式任命為雜號的奮威將軍,表麵上看似榮耀,實則毫無實權,麾下無一兵一卒。袁紹對沮授的信任使他被任命為奮武將軍,監護諸將,這使韓馥感到如芒在背,坐立難安。
袁紹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力,任命田豐為別駕,審配為治中,朱漢為都官從事。
朱漢揣測袁紹的心意,擅自發兵圍攻韓馥的府邸,打斷韓馥長子的雙腳,韓馥逃到樓上。袁紹得知此事後,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處決了朱漢。然而,韓馥的內心仍然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最終,韓馥找到了機會,逃離了袁紹的控製,投奔了陳留郡的張邈。然而,袁紹派使者去見張邈,當著韓馥的麵與張邈耳語,使韓馥誤以為他們要算計自己。在絕望中,他跑到廁所裏,用小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袁紹的野心和手段,使韓馥從一位州牧淪為無權的將軍,最終走向了悲劇的結局。
韓馥沉聲道:“本初,如今形勢嚴峻,我們必須盡快行動。我已自稱大將軍,主持廢立之事,但單憑我一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劉虞的支持,他德高望重,若能請他即皇帝位,必能凝聚人心,對抗董卓。”
袁紹眉宇間透露出一絲猶豫,他緩緩開口:“文節,劉虞性格剛直,恐不會輕易答應。但事已至此,我們也隻能盡力一試。”
兩人商議已定,隨即派遣使者攜帶書信,快馬加鞭前往劉虞的居所。
劉虞在幽州享有盛名,他為人正直,深得民心。使者來到劉虞府前,被引入內堂。劉虞接過書信,瀏覽一遍後,麵色平靜,但眼中閃過一絲堅決。
劉虞語氣堅定地說:“迴去告訴韓馥和袁紹,我劉虞雖不才,但也知道天命難違。如今漢室雖亂,但天下未定,我豈能趁亂稱帝,背上篡位的罵名?與其如此,我寧可去投奔匈奴,也不做這等有損名譽之事。”
使者聞言,麵露難色,但仍恭敬地行了一禮,準備告退。劉虞望著使者離去的背影,心中暗歎:漢室將傾,群雄逐鹿,這場權力的遊戲,不知何時才能結束。
在經曆了連番的挫折與權謀之後,韓馥的心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開始看淡了亂世中的權力爭奪,決心隱退,專注於經營自己的小天地,做一個亂世中的富家翁。他的心中不再有爭霸的野心,隻想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寧靜之地。
然而,韓馥的部將麴義卻有著不同的想法。麴義性格剛烈,野心勃勃,他對韓馥的佛係態度感到不滿,認為韓馥的退讓是對自己才華的浪費。隨著時間的推移,麴義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強烈,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叛亂。
當麴義發動叛亂的消息傳到韓馥耳中時,他感到震驚和失望。盡管他已決定退出權力的角逐,但他無法容忍背叛。於是,韓馥決定親自帶兵討伐麴義,試圖平息這場叛亂。
然而,戰場上的局勢遠比韓馥想象的要糟糕。麴義是一位出色的將領,他帶領的軍隊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而韓馥的軍隊,由於長期缺乏戰鬥,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銳氣。在麴義的猛攻下,韓馥的軍隊節節敗退,最終被打得潰不成軍。
袁紹一直對韓馥的冀州虎視眈眈。當他聽聞韓馥戰敗的消息時,他內心的喜悅難以抑製,嘴角上揚,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可以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袁紹立刻行動起來,他知道要想順利接管冀州,必須得到麴義的支持。麴義是冀州的一位實力派人物,他的支持對袁紹來說至關重要。於是,袁紹決定與麴義結交,他派遣使者攜帶厚禮前往拜訪麴義,表達自己的誠意和善意。
在使者見到麴義後,袁紹的使者詳細陳述了袁紹對冀州的野心和對麴義的重視。他承諾,一旦袁紹成功接管冀州,將會給予麴義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權力。麴義聽後,心中權衡利弊,他知道袁紹的實力和野心,也明白與袁紹結交將對自己的前途有著重要的影響。
最終,麴義決定與袁紹結交,他接受了袁紹的禮物,並表示願意支持袁紹的行動。袁紹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大喜,他知道自己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他立刻開始部署兵力,準備趁機接管冀州。
逢紀,袁紹的謀士,此刻正站在袁紹身旁,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主公,韓馥不過是個庸才,占據冀州卻無力治理,實為天下之不幸。我們不如聯合公孫瓚,共同施壓,迫使韓馥交出冀州。”
袁紹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但很快被野心所取代。他轉向逢紀,沉聲說道:“你的計策不錯,但我對公孫瓚的忠誠有所懷疑。不過,為了冀州,值得一試。”
說罷,袁紹提起筆,迅速寫下一封信函,信中密謀公孫瓚偷襲韓馥。寫完後,他喚來一名心腹,低聲吩咐:“將此信交給公孫瓚,但要確保無人知曉。”
心腹領命而去。袁紹又喚來另一名親信,麵帶微笑地說:“你去告訴韓馥,公孫瓚即將攻打他,讓他做好防備。”
親信領命,迅速離開。袁紹靠在椅背上,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冀州落入他手中的景象。
當袁紹的使臣荀諶帶著袁紹的意誌來到他麵前,發出連番質問時,韓馥的心中充滿了恐懼。
荀諶的話語如同利劍一般,直刺韓馥的內心:“韓馥,你的能力、品格、背景、威望,哪一樣能比得上袁紹?”麵對這樣的質問,韓馥的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他知道自己無法與袁紹相比,隻能低頭承認自己的不足。
荀諶看著韓馥的怯懦,一拍大腿,語氣中帶著一絲輕蔑和不耐:“既然如此,你還不趕快把冀州讓給袁公,自己去做一個富家翁,享受後半生的安寧?”這句話如同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韓馥的心理防線。
在恐懼與猶豫中,韓馥想到了公孫瓚即將到來的進攻,他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恐懼。雖然他手中有兵有糧,占據著冀州城,但他的心中卻充滿了無力感。他害怕戰爭,害怕失去一切,害怕死亡的降臨。
在韓馥做出將冀州獻給袁紹的決定後,他的屬下們紛紛前來勸說他。他們指出袁紹雖然野心勃勃,但實力並不算強大,而公孫瓚也並非不可戰勝。他們強調冀州城內百姓眾多,糧食和軍備充足,完全有能力抵禦外敵。
“大人,冀州城高牆厚,百姓數以百萬計,糧食充足,軍備完善,我們為何要懼怕袁紹和公孫瓚呢?”
“袁紹雖然有些勢力,但與我們冀州相比,實屬微弱。而公孫瓚更是遠在幽州,難以對我們構成實質威脅。大人,您應當堅守冀州,不應輕易讓出。”
然而,韓馥已經被恐懼所籠罩,他的膽量已經被嚇破,對於屬下的勸說置若罔聞。他心中隻有逃避的念頭,隻想盡快擺脫這個危機四伏的局麵。
最終,韓馥決定讓出官位,搬出府邸,他派遣自己的兒子帶著自己的印綬前去送給袁紹,以示自己的誠意和順從。這一舉動讓他的屬下們感到震驚和失望,他們無法理解韓馥為何如此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權力。
韓馥的怯懦,比起後來的劉禪、劉表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選擇,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冀州的未來。
冀州,作為當時天下最富庶的州郡之一,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袁紹以其獨特的政治手腕和軍事策略,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冀州。一得到冀州,袁紹意欲代漢自立的野心便又膨脹起來。
自命侯爵,稱孤道寡,委任官職的方式也由“表”變為“承製詔拜”,意味著他代表著皇帝任命官員。這種做法無疑是對漢室權威的公然挑釁。
韓馥,曾經冀州的統治者,如今卻被袁紹以“承製詔拜”的方式任命為雜號的奮威將軍,表麵上看似榮耀,實則毫無實權,麾下無一兵一卒。袁紹對沮授的信任使他被任命為奮武將軍,監護諸將,這使韓馥感到如芒在背,坐立難安。
袁紹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力,任命田豐為別駕,審配為治中,朱漢為都官從事。
朱漢揣測袁紹的心意,擅自發兵圍攻韓馥的府邸,打斷韓馥長子的雙腳,韓馥逃到樓上。袁紹得知此事後,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處決了朱漢。然而,韓馥的內心仍然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最終,韓馥找到了機會,逃離了袁紹的控製,投奔了陳留郡的張邈。然而,袁紹派使者去見張邈,當著韓馥的麵與張邈耳語,使韓馥誤以為他們要算計自己。在絕望中,他跑到廁所裏,用小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袁紹的野心和手段,使韓馥從一位州牧淪為無權的將軍,最終走向了悲劇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