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顏文襲營高歡撤退,厚待敵嗣民心歸附
漢末之開局擁有龍象之力 作者:醉枕忘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半月之後,吳狄讓黑山軍駐守薊縣。令李克用率領翎鴉軍,奔襲泉州。
他則親領大軍,南下安次。
在安次的高歡,收到斥候匯報,吳起親領三萬大軍前攻安次。
他立即召來眾將,商議對策。
翌日,吳起率大軍抵達安次,於城外五裏處安營紮寨。
顏良、文醜等武將想趁吳起大軍立足未穩,出城攻打一番,高歡不許。
因高歡觀吳起大寨看似雜亂無章,但他敏銳地發現其中暗含軍陣。
在城外的吳起,見高歡未派人出城來攻擊自己,朝身旁的黃忠、武仇等人道:“這高歡,用兵謹慎,不好對付啊。”
幾人聞言,也是齊齊點頭。
次日,吳起派人進城,明著從道義上譴責冀州軍,並要求冀州軍棄城歸降。
暗地讓人在城內挑撥顏良、文醜與高歡之間的關係,讓顏良、文醜出城交戰。
高歡乃袁紹外甥,年紀輕輕便是一軍統帥,讓冀州真多文武不大服氣,尤其是武將。
顏良、文醜二人,乃是袁紹麾下少有的悍勇之將,更是有著冀州庭柱之美譽。
兩人原本就對高歡不甚滿意,更兼其從薊縣敗退。所以,吳起暗中派往城內之人,行動很成功。
稍加挑撥,便使顏良、文醜對高歡愈發的不滿。顏良、文醜奚落高歡之言,也被傳遍軍中。
高歡聽後,嚴厲懲處了散播謠言,且被其抓住現行的士卒。
也正是高歡懲處士卒的這一舉動,觸及了顏良、文醜那敏感的神經。
是夜,顏良、文醜二人,不聽高歡之令,悍然出城劫營。
然高歡在得知顏良、文醜二人出城,去攻擊吳起應戰的消息時,高歡大罵二人。
氣急的高歡,脫口而出的“莽夫”兩字,讓跟隨其一同北上作戰的武將,紛紛麵色難看起來。
眾將之中,有人向高歡請令,前去接應顏良、文醜,高歡不許。
見高歡不許,眾將也就作罷。
這些請令出城接應的人中,大部分都隻是做做樣子而已。真正想要出城接應顏良、文醜的,不過一兩人。
不出高歡的意料,顏良、文醜率一萬大軍出城劫營,大敗而迴。
萬人出城,迴來的僅有一千餘,且人人負傷。即便是勇武之名,響徹北疆的顏良、文醜,也被李嗣源、李克用重傷而歸。
由於安次城內並無醫術高明者,高歡便讓人連夜將二人送歸鄴城去救治。
隨著二人一同迴鄴城的,還有高歡的請罪書。高歡將顏良、文醜二將擅自出城劫營之事,全攬在自己身上。
當夜,吳起曾派人喬裝敗軍賺城,被守城的王彌識破。
兩日之後,吳起在城外架起投石車,攻打安次北門。
半個時辰不到,左武衛大軍便攻入了城內。
早有準備的高歡,在左武衛架起投石車時,便帶著大軍,再度從安次敗退。
收到消息的吳起,命李克用、羅藝、田弘三將,率輕騎追殺。
三將沿途誅殺了高歡二十裏,斬殺和收降了不少冀州軍。
最後,高歡領著兩萬敗軍,退到了子牙河東岸的馬鄉。
高歡從幽州敗退之後,吳起所領左武衛,便全據了廣陽郡和漁陽郡。
在鄴城的袁紹,收到高歡敗退迴冀州的消息後,頓覺流年不利。
但此次高歡敗退,袁紹並未追責於他。
主要是高歡將鎮北軍投石車的情報遞上,且著重說明了其能拋射磨盤大石頭,並建議袁紹讓工匠研製此類攻城利器。
除此之外,高歡將鎮北軍騎兵安裝了雙邊馬鐙之事,一並匯報了上去。
加之迴到鄴城養傷的顏良、文醜二人,感激高歡為其開罪之恩,以及與自己二人交戰,實力相當的李嗣源、李克用,竟然能站立馬上與他們交手。
若非如此,他二人也不至於被重傷。
有了顏良、文醜的極力描述,雙邊馬鐙的好處。袁紹當即便傳令冀州軍,冀州騎兵也安裝雙邊馬鐙。
隨著高歡敗退迴冀州,幽州之戰也落下帷幕。
吳狄占據代郡、上穀、廣陽、漁陽、右北平、遼西六郡之地。
公孫度占據遼東屬國、遼東軍、玄菟郡、樂浪郡、高句麗西部之地。
竇建德占據涿郡。
在晉陽的吳狄,自吳起出兵漁陽,便時刻關注著戰局。係統的提示,更是一個不曾落。
隨著幽州之戰的帷幕落下,吳狄對左武衛及歸降的文武,進行論功行賞。
吳起成為各衛都督中,最先晉升為大都督的。還進爵為縣侯,封號廣陽。其所領左武衛編製,擴大到十萬。
左武衛將校,黃忠、武仇、麹義、吳拱四人,進爵亭侯。
李嗣源、李克用、褚飛燕、盧俊義、江麟、羅藝六人,進爵關內侯。
向梧、嶽彥真、周茂、閻行、周鄴、秦翼明六人,賜爵關內侯。
田弘、慕容翰、閻柔、田楷等歸降的將校人,或賜伯爵、子爵、男爵。
對於吳起收降整編,任命的五營主將、副將、校尉,以及他們的營號,吳狄全都予以認可。
經過一番考察之後,吳狄任命田疇為廣陽郡太守、第五興為漁陽郡太守、閭丘銘遼西郡太守、向梧為北平郡太守(右北平改)。
劉虞九歲的幼子劉華,吳狄封其為亭侯,並讓其拜了盧植為師。
公孫瓚之子公孫續,不僅被任命為遼西營主將,還被封為亭侯。
要知道,亭侯一爵,在吳狄治下,已是不低的爵位了。
吳狄治下爵位由高到低,分別為郡公、縣公、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縣伯、縣子、縣男,共計九等。
關內侯及以下爵位,有其名,無實際封地,且其後代不能承襲。
亭侯及以上,有實際封地。但其爵位,由嫡長子承襲,且逐代遞減。
除非其後代中立下大功,才會保留上一代的爵位,乃至獲得更高的爵位。
而且,吳狄在與一眾心腹文武進行多次商討之後,決定對有實地封爵的公、侯其餘子嗣,施行推恩令。
且其封地官員的任命,必須是中央任命。其封地上的稅收,四成上繳中央。其封地上貨幣,統一由中央鑄造發放。其封地上的鹽、鐵、煤炭、糧食等涉及民生根本的行業,統一由中央管理和定價銷售。
如今的吳狄治下,亭侯也不過各衛都督(巾幗衛除外)、三省大佬(侍中、中書令、尚書令)幾人。
所以,當劉虞、公孫瓚之子,不僅沒有受到圈禁、迫害、打壓,而且還受封亭侯。
此消息傳出去之後,頓時讓幽州之地的民之心,瞬間便被吳狄俘獲。歸降的文武,對吳狄的忠誠度。也是在蹭蹭地上漲。
吳狄大肆封賞幽州歸降的文武,不僅使得幽州之地民心快速歸附,還讓其麾下大軍在以後的攻城拔寨中,遇到的頑強抵抗較少。
對左武衛眾將的封賞,更是狠狠地刺激了其餘各衛的將校,紛紛上書,請求出兵攻打臨近州郡。
吳狄在收到請戰書信之後,逐一給予迴複。讓其加緊練兵,大戰不遠矣。
他則親領大軍,南下安次。
在安次的高歡,收到斥候匯報,吳起親領三萬大軍前攻安次。
他立即召來眾將,商議對策。
翌日,吳起率大軍抵達安次,於城外五裏處安營紮寨。
顏良、文醜等武將想趁吳起大軍立足未穩,出城攻打一番,高歡不許。
因高歡觀吳起大寨看似雜亂無章,但他敏銳地發現其中暗含軍陣。
在城外的吳起,見高歡未派人出城來攻擊自己,朝身旁的黃忠、武仇等人道:“這高歡,用兵謹慎,不好對付啊。”
幾人聞言,也是齊齊點頭。
次日,吳起派人進城,明著從道義上譴責冀州軍,並要求冀州軍棄城歸降。
暗地讓人在城內挑撥顏良、文醜與高歡之間的關係,讓顏良、文醜出城交戰。
高歡乃袁紹外甥,年紀輕輕便是一軍統帥,讓冀州真多文武不大服氣,尤其是武將。
顏良、文醜二人,乃是袁紹麾下少有的悍勇之將,更是有著冀州庭柱之美譽。
兩人原本就對高歡不甚滿意,更兼其從薊縣敗退。所以,吳起暗中派往城內之人,行動很成功。
稍加挑撥,便使顏良、文醜對高歡愈發的不滿。顏良、文醜奚落高歡之言,也被傳遍軍中。
高歡聽後,嚴厲懲處了散播謠言,且被其抓住現行的士卒。
也正是高歡懲處士卒的這一舉動,觸及了顏良、文醜那敏感的神經。
是夜,顏良、文醜二人,不聽高歡之令,悍然出城劫營。
然高歡在得知顏良、文醜二人出城,去攻擊吳起應戰的消息時,高歡大罵二人。
氣急的高歡,脫口而出的“莽夫”兩字,讓跟隨其一同北上作戰的武將,紛紛麵色難看起來。
眾將之中,有人向高歡請令,前去接應顏良、文醜,高歡不許。
見高歡不許,眾將也就作罷。
這些請令出城接應的人中,大部分都隻是做做樣子而已。真正想要出城接應顏良、文醜的,不過一兩人。
不出高歡的意料,顏良、文醜率一萬大軍出城劫營,大敗而迴。
萬人出城,迴來的僅有一千餘,且人人負傷。即便是勇武之名,響徹北疆的顏良、文醜,也被李嗣源、李克用重傷而歸。
由於安次城內並無醫術高明者,高歡便讓人連夜將二人送歸鄴城去救治。
隨著二人一同迴鄴城的,還有高歡的請罪書。高歡將顏良、文醜二將擅自出城劫營之事,全攬在自己身上。
當夜,吳起曾派人喬裝敗軍賺城,被守城的王彌識破。
兩日之後,吳起在城外架起投石車,攻打安次北門。
半個時辰不到,左武衛大軍便攻入了城內。
早有準備的高歡,在左武衛架起投石車時,便帶著大軍,再度從安次敗退。
收到消息的吳起,命李克用、羅藝、田弘三將,率輕騎追殺。
三將沿途誅殺了高歡二十裏,斬殺和收降了不少冀州軍。
最後,高歡領著兩萬敗軍,退到了子牙河東岸的馬鄉。
高歡從幽州敗退之後,吳起所領左武衛,便全據了廣陽郡和漁陽郡。
在鄴城的袁紹,收到高歡敗退迴冀州的消息後,頓覺流年不利。
但此次高歡敗退,袁紹並未追責於他。
主要是高歡將鎮北軍投石車的情報遞上,且著重說明了其能拋射磨盤大石頭,並建議袁紹讓工匠研製此類攻城利器。
除此之外,高歡將鎮北軍騎兵安裝了雙邊馬鐙之事,一並匯報了上去。
加之迴到鄴城養傷的顏良、文醜二人,感激高歡為其開罪之恩,以及與自己二人交戰,實力相當的李嗣源、李克用,竟然能站立馬上與他們交手。
若非如此,他二人也不至於被重傷。
有了顏良、文醜的極力描述,雙邊馬鐙的好處。袁紹當即便傳令冀州軍,冀州騎兵也安裝雙邊馬鐙。
隨著高歡敗退迴冀州,幽州之戰也落下帷幕。
吳狄占據代郡、上穀、廣陽、漁陽、右北平、遼西六郡之地。
公孫度占據遼東屬國、遼東軍、玄菟郡、樂浪郡、高句麗西部之地。
竇建德占據涿郡。
在晉陽的吳狄,自吳起出兵漁陽,便時刻關注著戰局。係統的提示,更是一個不曾落。
隨著幽州之戰的帷幕落下,吳狄對左武衛及歸降的文武,進行論功行賞。
吳起成為各衛都督中,最先晉升為大都督的。還進爵為縣侯,封號廣陽。其所領左武衛編製,擴大到十萬。
左武衛將校,黃忠、武仇、麹義、吳拱四人,進爵亭侯。
李嗣源、李克用、褚飛燕、盧俊義、江麟、羅藝六人,進爵關內侯。
向梧、嶽彥真、周茂、閻行、周鄴、秦翼明六人,賜爵關內侯。
田弘、慕容翰、閻柔、田楷等歸降的將校人,或賜伯爵、子爵、男爵。
對於吳起收降整編,任命的五營主將、副將、校尉,以及他們的營號,吳狄全都予以認可。
經過一番考察之後,吳狄任命田疇為廣陽郡太守、第五興為漁陽郡太守、閭丘銘遼西郡太守、向梧為北平郡太守(右北平改)。
劉虞九歲的幼子劉華,吳狄封其為亭侯,並讓其拜了盧植為師。
公孫瓚之子公孫續,不僅被任命為遼西營主將,還被封為亭侯。
要知道,亭侯一爵,在吳狄治下,已是不低的爵位了。
吳狄治下爵位由高到低,分別為郡公、縣公、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縣伯、縣子、縣男,共計九等。
關內侯及以下爵位,有其名,無實際封地,且其後代不能承襲。
亭侯及以上,有實際封地。但其爵位,由嫡長子承襲,且逐代遞減。
除非其後代中立下大功,才會保留上一代的爵位,乃至獲得更高的爵位。
而且,吳狄在與一眾心腹文武進行多次商討之後,決定對有實地封爵的公、侯其餘子嗣,施行推恩令。
且其封地官員的任命,必須是中央任命。其封地上的稅收,四成上繳中央。其封地上貨幣,統一由中央鑄造發放。其封地上的鹽、鐵、煤炭、糧食等涉及民生根本的行業,統一由中央管理和定價銷售。
如今的吳狄治下,亭侯也不過各衛都督(巾幗衛除外)、三省大佬(侍中、中書令、尚書令)幾人。
所以,當劉虞、公孫瓚之子,不僅沒有受到圈禁、迫害、打壓,而且還受封亭侯。
此消息傳出去之後,頓時讓幽州之地的民之心,瞬間便被吳狄俘獲。歸降的文武,對吳狄的忠誠度。也是在蹭蹭地上漲。
吳狄大肆封賞幽州歸降的文武,不僅使得幽州之地民心快速歸附,還讓其麾下大軍在以後的攻城拔寨中,遇到的頑強抵抗較少。
對左武衛眾將的封賞,更是狠狠地刺激了其餘各衛的將校,紛紛上書,請求出兵攻打臨近州郡。
吳狄在收到請戰書信之後,逐一給予迴複。讓其加緊練兵,大戰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