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吳起之所以出兵漁陽,一則因他見公孫瓚出兵薊縣,他想打漁陽了。二則閻柔等人護送劉虞幼子劉華前來投奔,請求出兵複仇。


    正是瞌睡來了,便有人送來了枕頭。


    於是,吳起領呂布嚴守上郡,留江麟駐守上穀。


    他立即率領其餘左武衛大軍,帶著閻柔、閻誌、齊周、田疇四人,直奔漁陽而去。


    迴援漁陽的公孫述,在安樂被遏鋒營的麹義、弩騎營的吳拱、玉麒營的盧俊義率兵埋伏。


    交戰之中,公孫述被吳拱斬殺,公孫紀為盧俊義斬殺,張逸、程緒死於亂箭,慕容翰、田弘二人,馬失前蹄受傷被俘。


    公孫述所率的三千白馬義從,被麹義的遏鋒營滅掉一半,剩餘一半在公孫述身死後歸降。一萬步卒,被射殺射傷五千,其餘亦是歸降。


    吳拱等人打掃了戰場之後,迅速領兵至漁陽城下,與吳起匯合。


    經過軍醫的醫治,慕容翰、田弘傷勢好轉,在吳起的勸說下,兩人歸降。


    吳起考察了一番慕容翰、田弘,發現田弘不僅勇武,且謀略不俗。慕容翰性情勇武豪放,亦是足智多謀。


    一番權衡之後,吳起決定以田弘為主將,慕容翰為副將。統領歸降的白馬義從,並讓二人從歸降的步卒中,遴選出符合白馬義從條件之人,組建白馬騎。


    同時,吳起上書,將一切稟明晉陽的吳狄。


    吳起圍住漁陽城七日之間,不斷地派人喊話,勸降城內的守軍,皆徒勞無功。


    後兩日,吳起又派人喊話城內守軍和百姓,不日漁陽發大水,讓城內守軍和百姓出城避難。


    城內守軍和百姓聞言,嗤之以鼻。如今的天空,晴空萬裏,哪裏發大水來。


    勸降無效,勸其避難無果。


    第七日,吳起突然率軍撤離了漁陽城下,退往西門外的山丘上。


    見此情形,守城的關靖、田楷皆是一驚。


    此刻,他們終於明白,吳起前兩日喊話,讓城內軍民避難之由了。


    可就在他們想要做出應對之際,滔滔大水,滾滾而來。


    不消片刻,漁陽城的北城牆,便在滔天洪水的衝擊下垮塌。漁陽城內的積水,沒過人的腰腹。


    侵入漁陽城內的洪水,淹沒了人們的糧食,衝走了不少家具,毀掉了無數茅屋。


    城內哀嚎聲、咒罵聲、唿喊聲此起彼伏,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


    三日後,洪水消退。


    此時的漁陽城,宛如褪去衣衫,剛剛從浴桶中出來,待人臨幸的女人。


    是故,吳起率領的大軍,猶如無人之境,順利的進城。


    在進城之時,吳起便下令,大軍拯救、安置受災的百姓。


    當吳起率軍來到燕王宮外時,便瞧見關靖、田楷、段訓、範方、季雍、文則、張吉、孫伉、王門等將,嚴陣以待。


    吳起率領武卒軍、夔牛軍和銳士營,緩步向前。


    瞧見吳起領兵緩步向前,關靖厲聲喝道:“吳起,你引沽水淹城,致使數萬百姓罹難,就不怕遭天譴嗎?”


    吳起聞言,不屑地道:“天譴,我吳起何懼之!”


    “若真有天譴,也當是譴爾等。在五日前,吾便命人喊話,讓爾等出城避難。是爾等緊閉城門,不肯讓百姓出城,才致使數萬百姓受災。”


    緊接著,吳起喊道:“如今,我大軍已入城,爾等何必在此做困獸。隻要爾等器械歸降,保爾等不死。”


    吳起話落,不少士卒有放下武器之舉。關靖見狀,立即嗬斥道:“爾等休要聽其蠱惑,投降隻有死,隨我殺啊!”


    說著,關靖便率先衝殺而出。其身後的將士,亦是隨之殺向左武衛軍。


    望著眼前的情形,吳起膽氣道:“好言難勸該死之鬼。”


    旋即,吳起下令道:“銳士營,放箭!”


    隨著武器一聲令下,黃忠揮動旗幟,銳士營士卒紛紛彎弓射箭。


    箭雨飛入敵軍將士身體中,帶起陣陣血花,激起片片哀嚎與慘叫。


    一刻鍾之鍾後,還站著的敵軍沒有了。他們不是被射殺射傷,就是跪地乞降了。


    衝在最前方的關靖,得到了銳士營將士的關照,身體已經被射成了篩子。


    守軍即降,燕王宮也順利攻占。


    歸降的萬餘人中,將領有公孫續、田楷、孫伉、季雍、蓋陽、第五興、閭丘銘七人。


    公孫瓚的家小有,其妻劉氏、妾室田氏、嚴氏、劉氏、李氏、慕容氏、樂氏。


    公孫瓚的兒女,除了公孫續外,還有不滿十歲的兒子兩人,女兒三人。


    這燕王宮之中,不僅有公孫瓚的家小,還有公孫瓚麾下大將的家眷。


    這些人之所以在燕王宮,皆是因這些人的府邸距離燕王宮很近,才得以在此避難。


    清點了府庫,獲得兵甲一萬套,鐵十萬斤,金銀合計五百萬錢,沒有被水淹的糧食八十萬石。


    被水淹的,吳起也命人取出,曝曬後賑災。


    讓吳起有些失望的是,搜遍了城中,也才得馬匹三千匹。


    後來詢問了田楷才知道,公孫瓚的馬場在獷平、虒奚一帶。


    聽聞公孫瓚的馬場在獷平和虒奚,吳起便準備提兵去攻打。


    此時,田楷向吳起進言。駐守獷平的乃是羅藝和盧斌二將。如今其家小在手,可讓其家小書信一封,並遣使者送去,招降二人。


    吳起不願以家小脅迫他人,將漁陽城諸事交由盧俊義、田楷等人,他親提大軍前去攻打獷平。


    左武衛行兵至獷平城下,吳起在城下勸降。


    羅藝與盧斌二人,說是要戰上一場,勝了他們才願意歸降,否則就免談。


    對於羅藝這個人,吳起通過錦衣衛和斥候探查的情報,有些許了解。


    其人率領騎兵作戰的能力,非常不俗。且其訓練騎兵,也很有一套。更有意思的是,他有十五個義子,且都有勇略。


    公孫瓚有兩支騎兵,一支是萬人的白馬義從。


    這萬人的白馬義從,為公孫瓚麾下幾個將領分領。


    在安樂被伏殺了三千,在涿郡被竇建德滅了兩千,遼西的公孫範統領了兩千,薊縣城內公孫瓚的心腹嚴剛領了三千。


    還有一支便是羅藝訓練的兩千幽雲騎,這支騎兵全是羅藝從歸降的胡人中挑選而來。


    聽到羅藝要鬥將三場,將其贏了才歸降。


    吳起本著人才要厚待,也要磨礪的原則,同意了羅藝的要求。


    對於羅藝選擇鬥將,吳起也早有預料。對其讓己方先派將出戰的小心思,吳起也不以為意。


    於是,吳起第一場便派了威名遠揚的黃忠。


    羅藝見對方第一場,便是鎮北軍的聲名在外的炎龍將軍,他派出了十五個義子中最強的羅熊。


    羅熊雖有初入一流的武力,怎敵得了黃忠。戰不三合,敗下陣去。


    第二場,左武衛嶽彥真出戰,盧斌應戰。兩人鬥了三十迴合,不分勝負,平局收場。


    第三場,武仇上場,羅藝親自出戰。兩人刀劈槍架,槍挑刀擋,戰了二十迴合,羅藝自知力量不如武仇,久戰不敗,除非使用迴馬槍。


    想到自己家小掌握在別人手裏,且吳起也給足了自己麵子,便主動認輸。


    羅藝歸降,吳起當著其麵,向吳狄上書。讓羅藝繼續統領本部兵馬,歸左武衛下。


    任命其為幽雲騎主將,盧斌為其副將,其十五義子為校尉,讓其將幽雲騎擴充到五千。


    見吳起如此信任自己,羅藝感激涕零。將獷平的公孫瓚馬場獻出,並請求跟隨大軍作戰。


    題外話,羅藝十五義子名字,分別為忠孝仁義信,勇猛剛強恕,熊獅虎豹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開局擁有龍象之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枕忘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枕忘川並收藏漢末之開局擁有龍象之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