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張合與閻行,忠義成公英
漢末之開局擁有龍象之力 作者:醉枕忘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雲州招賢館,自那日吳狄親自招待了狄仁傑後,便越發的熱鬧起來。
中平二年七月初,先是有吳狄招募出來,植入為幽州代郡,以耕讀為業的吳處厚進入了招賢館。
接著有冀州人張合、程奐、趙浮,涼州人麹義、閻行、成公英進入招賢館。
這七人中,吳處厚、成公英選擇進入了文閣,張合、程奐、趙浮、麹義、閻行五人選擇進入到武閣。
【姓名:張合,字儁乂】
年齡:26歲。
身份:冀州河間鄚縣人,曾為郡兵屯長,參與剿滅黃巾之戰,戰功為上司貪墨。見了主公招賢令後,毅然辭官來雲州。
四維:武力93、智力83、政治70、統禦87(可成長)。
與宿主好感度:96。
真不愧是能與張飛鏖戰三五十迴合之人,現階段便已具備一流武力。
原曆史時空,張合於官渡之戰時歸降曹操。此後,隨曹操南征北戰,與張遼、徐晃、樂進、於禁並稱為曹魏五子良將。
若論張合最為擅長之事,那必然是善於保命。
他戎馬四十餘載,曹魏陣營中老一輩的夏侯淵、夏侯惇、曹仁、張遼、徐晃、樂進等人,小一輩的曹真、夏侯尚等人皆已離世。值此曹魏宗室人才凋零之際,本應是他的黃金時代。
隻可惜,他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因不能“料戰勢地形”而不幸喪命。今觀其四維數值,張合可稱得上智勇雙全,亦是大器晚成的武將。
【姓名:趙浮】
年齡:30歲。
身份:冀州清河郡甘陵人,原為郡兵司馬。因說話得罪新任郡尉,被割除出郡兵。見到主公招賢令後,與好友一同前來雲州。
四維:武力80、智力75、政治43、統禦83,射術89、水戰87(可成長)。
與宿主好感度:87。
【姓名:程奐】
年齡:31歲。
身份:冀州清河郡靈縣人,原為郡兵司馬。因替好友趙浮說話,被一同割除出兵營。見到主公招賢令後,與趙浮一同前來雲州。
四維:武力85、智力67、政治39、統禦78,射術89,水戰88(可成長)。
與宿主好感度:89。
原曆史時空之中,趙浮與程奐二人初現之際,乃韓馥麾下都督從事。此二人率一萬強弩手鎮守河陽,實乃韓馥麾下除潘鳳外,統兵最多之將。
當二人聞知韓馥欲將冀州讓與袁紹,遂迅速自孟津東下趕迴。彼時袁紹尚在朝歌清水口,二人率軍自後追來。船數百艘,麾下一萬餘人。整軍擂鼓,連夜經袁紹營。
袁紹由此頗為厭惡。
二人趕迴後,力勸韓馥發兵抗袁,然未被采納。
韓馥讓位於袁紹後,二人因先前惡了袁紹,又不願降袁紹,遂為袁紹所令斬殺。
當真是可惜。
【姓名:閻行,字彥明】
年齡:23歲。
身份:涼州漢陽郡狟道人,小家族閻家長子。在見到主公招賢令後,攜家人一同前來雲州。
四維:武力95、智力70、政治63、統禦72(可成長)。
與主公好感度:90。
據《魏略》中記載,閻行,金城人也,後名豔,字彥明。少有健名,始為小將,隨韓約。建安初,約與馬騰相攻擊。騰子超亦號為健。行嚐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撾超項,幾殺之。
如此觀之,閻行武力應是不差。
然其聲名不若馬超之響亮,或因其為親情所困,不夠狠辣。
觀其先送父母至鄴城,後西平叛變失敗投曹,皆攜家小同行。
足見閻行將家人安危置於首位,其所行一切,皆為保親人安全而已。
【姓名:成公英】
年齡:27歲。
身份:涼州金城郡允吾人,原為軍中小吏,因出身貧寒,為同僚排擠。見到主公招賢令後,辭官前來雲州。
四維:武力71、智力90、政治73、統禦71(可成長)。
與主公好感度:88。
成公英這個人,在史書上記載的並不多。
魏略記載,“建安中,約從華陰破走,還湟中,部黨散去,唯英獨從。”
魏略中又載,“延康、黃初之際,河西有逆謀。詔遣英佐涼州平隴右,病卒。”
韓遂於渭南戰敗後,成公英勸說韓遂道:“曹公遠道而來,隻有夏侯而已。夏侯之眾,不足以追擊我軍,又不能久留。我們不妨暫且駐留羌中,等待曹軍離去。然後再招攬舊部,聯合羌、胡各部,仍可有所作為。”
及至此時,韓遂已眾叛親離,然成公英亦誓死追隨,為其出謀劃策。
降曹後,成公英被曹操任命為軍師,封列侯。他曾以參軍身份,輔佐張既平定隴右地區。
由此可見,成公英不僅頭腦清醒,對局勢判斷準確,更是忠義之士。
如今,這樣的人才來投靠自己,吳狄心中十分欣喜。像成公英這樣有能力、忠義的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
【姓名:麹義】
年齡:27歲。
身份:涼州金城郡臨羌人,遊俠兒。見到主公招賢令後,前來雲州尋找機會。
四維:武力93、智力88、政治36、統禦89,射術90(可成長)。
與宿主好感度:88。
在原曆史長河中,東漢末年至三國鼎立之際。第一場堪稱經典的以少勝多之戰,當屬袁紹派遣鞠義於界橋大破公孫瓚一役。
此戰亦是鞠義最為輝煌的一役,更是導致公孫瓚逐步走向衰敗的關鍵一戰。
在此戰中,鞠義率一千八百先登死士,擊潰了漢末最強的輕騎兵團——幽州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以及三萬步兵和一萬其他騎兵。
界橋之戰,鞠義創造了以少勝多、以步兵擊敗騎兵的奇跡。他是東漢末年至三國初期智勇雙全的武將,亦是被低估的一員猛將。
但麹義有一個武將的通病,那就是自恃功高,狂傲驕縱。
正所謂是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麹義在立下赫赫戰功後,日益驕縱,為袁紹猜忌。
後被袁紹以不軌之罪而殺。
畢竟謀反是功臣被殺的最常用的罪名。
於漢末三國之時,被低估與埋沒之武將、謀臣,實非少數。
他們或尚未全然成長,或未遇明主,或生不逢時。
且說此數人來至招賢館後,發生一事。亦因此事,麹義那傲慢之性得改變。
中平二年七月初,先是有吳狄招募出來,植入為幽州代郡,以耕讀為業的吳處厚進入了招賢館。
接著有冀州人張合、程奐、趙浮,涼州人麹義、閻行、成公英進入招賢館。
這七人中,吳處厚、成公英選擇進入了文閣,張合、程奐、趙浮、麹義、閻行五人選擇進入到武閣。
【姓名:張合,字儁乂】
年齡:26歲。
身份:冀州河間鄚縣人,曾為郡兵屯長,參與剿滅黃巾之戰,戰功為上司貪墨。見了主公招賢令後,毅然辭官來雲州。
四維:武力93、智力83、政治70、統禦87(可成長)。
與宿主好感度:96。
真不愧是能與張飛鏖戰三五十迴合之人,現階段便已具備一流武力。
原曆史時空,張合於官渡之戰時歸降曹操。此後,隨曹操南征北戰,與張遼、徐晃、樂進、於禁並稱為曹魏五子良將。
若論張合最為擅長之事,那必然是善於保命。
他戎馬四十餘載,曹魏陣營中老一輩的夏侯淵、夏侯惇、曹仁、張遼、徐晃、樂進等人,小一輩的曹真、夏侯尚等人皆已離世。值此曹魏宗室人才凋零之際,本應是他的黃金時代。
隻可惜,他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因不能“料戰勢地形”而不幸喪命。今觀其四維數值,張合可稱得上智勇雙全,亦是大器晚成的武將。
【姓名:趙浮】
年齡:30歲。
身份:冀州清河郡甘陵人,原為郡兵司馬。因說話得罪新任郡尉,被割除出郡兵。見到主公招賢令後,與好友一同前來雲州。
四維:武力80、智力75、政治43、統禦83,射術89、水戰87(可成長)。
與宿主好感度:87。
【姓名:程奐】
年齡:31歲。
身份:冀州清河郡靈縣人,原為郡兵司馬。因替好友趙浮說話,被一同割除出兵營。見到主公招賢令後,與趙浮一同前來雲州。
四維:武力85、智力67、政治39、統禦78,射術89,水戰88(可成長)。
與宿主好感度:89。
原曆史時空之中,趙浮與程奐二人初現之際,乃韓馥麾下都督從事。此二人率一萬強弩手鎮守河陽,實乃韓馥麾下除潘鳳外,統兵最多之將。
當二人聞知韓馥欲將冀州讓與袁紹,遂迅速自孟津東下趕迴。彼時袁紹尚在朝歌清水口,二人率軍自後追來。船數百艘,麾下一萬餘人。整軍擂鼓,連夜經袁紹營。
袁紹由此頗為厭惡。
二人趕迴後,力勸韓馥發兵抗袁,然未被采納。
韓馥讓位於袁紹後,二人因先前惡了袁紹,又不願降袁紹,遂為袁紹所令斬殺。
當真是可惜。
【姓名:閻行,字彥明】
年齡:23歲。
身份:涼州漢陽郡狟道人,小家族閻家長子。在見到主公招賢令後,攜家人一同前來雲州。
四維:武力95、智力70、政治63、統禦72(可成長)。
與主公好感度:90。
據《魏略》中記載,閻行,金城人也,後名豔,字彥明。少有健名,始為小將,隨韓約。建安初,約與馬騰相攻擊。騰子超亦號為健。行嚐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撾超項,幾殺之。
如此觀之,閻行武力應是不差。
然其聲名不若馬超之響亮,或因其為親情所困,不夠狠辣。
觀其先送父母至鄴城,後西平叛變失敗投曹,皆攜家小同行。
足見閻行將家人安危置於首位,其所行一切,皆為保親人安全而已。
【姓名:成公英】
年齡:27歲。
身份:涼州金城郡允吾人,原為軍中小吏,因出身貧寒,為同僚排擠。見到主公招賢令後,辭官前來雲州。
四維:武力71、智力90、政治73、統禦71(可成長)。
與主公好感度:88。
成公英這個人,在史書上記載的並不多。
魏略記載,“建安中,約從華陰破走,還湟中,部黨散去,唯英獨從。”
魏略中又載,“延康、黃初之際,河西有逆謀。詔遣英佐涼州平隴右,病卒。”
韓遂於渭南戰敗後,成公英勸說韓遂道:“曹公遠道而來,隻有夏侯而已。夏侯之眾,不足以追擊我軍,又不能久留。我們不妨暫且駐留羌中,等待曹軍離去。然後再招攬舊部,聯合羌、胡各部,仍可有所作為。”
及至此時,韓遂已眾叛親離,然成公英亦誓死追隨,為其出謀劃策。
降曹後,成公英被曹操任命為軍師,封列侯。他曾以參軍身份,輔佐張既平定隴右地區。
由此可見,成公英不僅頭腦清醒,對局勢判斷準確,更是忠義之士。
如今,這樣的人才來投靠自己,吳狄心中十分欣喜。像成公英這樣有能力、忠義的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
【姓名:麹義】
年齡:27歲。
身份:涼州金城郡臨羌人,遊俠兒。見到主公招賢令後,前來雲州尋找機會。
四維:武力93、智力88、政治36、統禦89,射術90(可成長)。
與宿主好感度:88。
在原曆史長河中,東漢末年至三國鼎立之際。第一場堪稱經典的以少勝多之戰,當屬袁紹派遣鞠義於界橋大破公孫瓚一役。
此戰亦是鞠義最為輝煌的一役,更是導致公孫瓚逐步走向衰敗的關鍵一戰。
在此戰中,鞠義率一千八百先登死士,擊潰了漢末最強的輕騎兵團——幽州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以及三萬步兵和一萬其他騎兵。
界橋之戰,鞠義創造了以少勝多、以步兵擊敗騎兵的奇跡。他是東漢末年至三國初期智勇雙全的武將,亦是被低估的一員猛將。
但麹義有一個武將的通病,那就是自恃功高,狂傲驕縱。
正所謂是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麹義在立下赫赫戰功後,日益驕縱,為袁紹猜忌。
後被袁紹以不軌之罪而殺。
畢竟謀反是功臣被殺的最常用的罪名。
於漢末三國之時,被低估與埋沒之武將、謀臣,實非少數。
他們或尚未全然成長,或未遇明主,或生不逢時。
且說此數人來至招賢館後,發生一事。亦因此事,麹義那傲慢之性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