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盧植辭官,袁楊爭劉宏謀
漢末之開局擁有龍象之力 作者:醉枕忘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平二年二月末,一道出自盧植的辭官奏疏震驚了整個洛陽朝廷。
這道奏疏仿佛一顆落入滾燙油中的水滴,引發了軒然大波。
盧植何許人也?他不僅是名震天下的大儒和經學大師,還與另一位大儒鄭玄師出同門。
盧植素來以正直剛毅著稱,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堪稱士人的楷模和國家的棟梁。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備受敬仰的人物,卻突然提出辭職。理由竟然是圍剿賊寇不力,愧對朝廷和皇帝劉宏的信任。
這一舉動實在令人費解。
更令人詫異的是,麵對盧植這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和國家重臣,皇帝劉宏在看到奏疏後,竟毫無挽留之意。
或許是擔心被人指責刻薄無情,皇帝劉宏下達旨意,準許盧植領太尉之職致仕,並賜其爵位範陽侯,讓他返鄉安心治學養老。
話說盧植早在從冀州返迴洛陽時便有辭官之意,隻是被皇甫嵩、朱儁等老友勸阻,這才一直拖到中平二年。
期間,盧植多次上書,規勸劉宏。但這些奏疏不是被退迴,就是石沉大海,了無音訊。
看著劉宏十天半月不臨朝,還時不時的讓張讓等人為其搜羅女子進宮。
盧植已然心灰意冷,決意不再對劉宏存有任何幻想和期望。於是,他與其子盧俊義一同辭官,返迴涿郡範陽老家。
盧俊義極重孝道,又對此時的皇帝劉宏毫無好感,便欣然與老父一同辭官。
在盧俊義眼中,這天下遲早會重現秦末諸侯亂戰之局。洛陽必將成為暴風雨的中心,久留此地,實非明智之舉。
在得知盧植辭官歸隱的消息後,曹操曾親自前往盧府,勸解盧植留在洛陽。經過半個時辰的交談,曹操見盧植去意已決,便轉而勸說盧俊義留在洛陽,為朝廷效力,共同匡扶漢室。
盧俊義聽後,隻是搖頭,表示要隨老父親歸鄉,暫時不考慮繼續為官。
其實,盧俊義也深知曹操的目的。他與曹操早就相識,在這洛陽城中也曾多次一同飲酒賞舞。
今日曹操來盧府,勸自己父親留下是真,拉攏自己也是真。隻是他盧俊義不想繼續為劉宏效力,如今隻想與老父一同歸隱。
曹操雖然很出色,但他不姓劉。而在幽州那邊,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漢室宗親。
就這樣,曹操的盧府之行,空手而歸。
盧盧植的歸隱,讓曹操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堅持。
迴想起戲誌才、虞世基等人對自己所言的漢室已不可扶持。
曹操的自我懷疑愈發嚴重。
在曹操踏入盧府之前,大將軍何進也曾來過。何進力邀盧植進入大將軍府擔任長史,但被盧植婉拒。
對於盧植,何進還是十分敬重的。見盧植去意已決,便沒有繼續挽留。隻是傳下命令,沿途不得阻撓。
得到消息的皇甫嵩與朱儁等人紛紛上書,請求朝廷駁迴盧植的辭呈。
然而,劉宏對此並未作出迴應。
三月初,盧植告別洛陽的好友,踏上返鄉的征程。
那日,天空如一幅陰沉的畫卷,灰蒙蒙的,還伴有淅淅瀝瀝的小雨,仿佛在為盧植的離去而哭泣。
洛陽城外,夕陽亭處,皇甫嵩、蔡邕、曹操等人在此等候盧植,為其餞行。
皇甫嵩望著眼前神情落寞、消瘦許多的盧植,心中一陣酸楚,淚水如決堤的洪水般湧出眼眶。
“子幹,何至於此?”
盧植微微一笑道:“義真,莫要做女兒狀。我隻是厭倦了官場,想迴鄉專研經學罷了。朝中之事,你多費心,也當慎重行事。”
說完,端起一旁的酒樽,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接著,盧植逐一朝眾人道別。
道別結束後,盧植吩咐其子盧俊義駕車啟程。
進入馬車中的盧植,迴望洛陽城,眼中的淚水止不住往下流。
而站在夕陽亭中的眾人,望著那漸行漸遠的馬車,心中感慨無限。
遠在幽州的公孫瓚,在得知自家老師辭官返鄉的消息後,立刻帶著兩個兄弟和三百白馬義從,朝著洛陽方向趕來,迎接盧植。
前去濟南上任的劉備,聽到盧植辭官返鄉的事情後,朝著北方拱手三拜,然後繼續朝著濟南而去。
就在盧植離開了洛陽城之後,洛陽的兩大世家,袁家和楊家都各自鉚足了勁,謀劃爭奪盧植辭官後空下來的光祿勳一職。
如今的袁家,袁逢為執金吾,袁魁為太傅,袁紹為西園校尉,袁術為南陽太守,其聲望和勢力,當真是到了頂點。
反觀楊家,楊彪為司徒,楊堅為隻有空名的衛尉,楊林西園校尉,楊素為小平津關守將,其聲望和勢力,比之袁家要差上一籌。
此番,楊家主要是想讓楊堅成為光祿勳,從而拉近與袁家的差距。
袁魁書房,袁氏主要成員皆在。
坐於主位的袁魁看著儀表堂堂,朝氣蓬勃的袁紹,內心十分欣慰。
“諸位,盧植辭官,光祿勳一職便空出來了,我袁家是否爭取這個位置,都說說你等的想法。”
袁魁話落,袁家一個族老便出聲道:“家主,我認為我袁家當爭取這個位置。”
接著,又有幾個族老相繼表示袁家當爭取光祿勳這個職位,袁逢也表示,執金吾雖然聽起來威風,僅是看起來光鮮亮麗罷了。
半個多時辰後,袁魁望著一直沒有說話的袁紹,問道:“本初,你有何看法。”
袁紹朝屋內眾人行禮後,緩緩道:“叔父,侄兒認為,我袁家當不去爭光祿勳,而是牢牢抓住手中的兵權。如果能外放州郡,那最好不過。”
接著,袁紹將自己天下大勢分析了一下,認為隻有掌握了軍隊,即便未來發生變故,袁家也能立於不敗之地。
袁紹言畢,便有族老說袁家外有袁術為南陽太守、袁遺為山陽太守,內有袁紹為西園校尉。
經過兩個時辰的商議,袁家最終決定為袁逢拿下光祿勳。將執金吾空出來,給其他勢力去爭奪。
就在袁家進行商議時,楊家也在進行商議。
楊彪書房中,楊堅、楊林、楊素、楊飛龍等人齊聚。
楊彪進行了開場白,拋出問題,讓其餘人發表自己的意見。
經過一番長達半夜的商議,楊家決定為楊堅去爭取光祿勳之位。而那個空有其名為衛尉,哪個勢力願意去爭,便隨他去。
楊家在商議爭取光祿勳的同時,也商議了楊家未來的發展方向。
因楊家在地方上的影響力遠遠不及袁家,尚無一人成為州郡長官。所以他們要緊抓朝堂,讓更多的楊家子弟在朝中任職。
在楊堅心中,他楊氏如今更是人才濟濟,比之袁家絲毫不差。
自己這一輩,有兄長楊彪、楊素、自己,子侄輩中有自己的楊勇、楊廣、楊廣、楊諒、楊秀四個兒子,兄長楊彪家的楊修,兄長楊素家的楊玄感。
旁係之中出彩者有楊林、楊飛龍、楊則、楊弘等人,還有楊氏的門生柳述等人。
而當今的漢室已如那被掏空了的參天巨樹,隻要來一場暴風雨,便會傾倒。而他弘農楊氏,隻要抓住朝中要職,便可成為新的參天大樹。
要說這楊家之中,尚有一人是真心擁護漢室的話,那應該僅有楊彪一人。
兩家開了內部會議後,都立馬調動起族內的錢財來。隻要爭得了光祿勳一職,哪怕是付出多一倍的銀錢,也不是問題。
兩日後,劉宏拖著疲憊的身體,怏怏不快的上朝。
隨著張讓的一句“有事上奏,無事退朝”的開場白結束,作為太傅的袁隗便稟奏道。
“臣有事起奏,陛下,今九卿之一的光祿勳一職空缺,還請陛下拔擢忠誌之士補缺,使得有司正常運轉。”
劉宏聞言,打量了一圈下邊竊竊私語的朝臣,朝著張讓問道。
“讓父,可有人捐下光祿勳一職啊?”
聽到劉宏的話,張讓也如實的迴道:“迴陛下,掛上去了,暫時沒有人將其捐下。”
得到張讓迴答,劉宏便戲謔的問道:“諸卿可有合適之人舉薦?”
當即,朝堂上便熱鬧了起來。
“陛下,執金吾當職以來,兢兢業業,可任光祿勳一職。”
楊彪見袁隗直接舉薦袁逢,也出列舉薦楊堅。
看著兩家爭論,坐在龍椅上的劉宏隻覺得甚是有趣。
片刻之後,劉宏才懶洋洋的問道:“諸卿,司空一職也空懸至今,可有人選?”
隨著劉宏的話落,朝堂頓時炸鍋了。
袁隗、袁逢、楊彪、楊堅等人都蒙了,心想‘自己等人在爭奪光祿勳,皇帝卻拋出了許久不置的司空,這是要做什麽。’
片刻之後,大將軍何進道:“陛下,臣以為三公九卿乃是國之柱石,何人能擔任,當由陛下一言而決。”
何進之所以如此說,皆因其一時間還真沒有好的人選推薦。
他雖然與袁氏走得極近,但從這爭奪光祿勳之事,可見袁氏並未真將他當作自己人。
加上的日前進宮探望妹妹何皇後,皇後告誡於他,讓他少摻和世家、士人與皇帝之間的事情。本本分分的做好他的大將軍,為日後他外甥登基做準備。
沒成想向來十分自負的何進,竟然聽進去了他妹妹的告誡之言。
於是這朝堂上的風向有些變化了,而這也是皇帝劉宏樂意見到的。
經何進這一攪和,朝堂上頓時靜下來了。
多數朝臣紛紛用十分怪異的眼神看著何進,其中不乏依附於大將府的官員。
而劉宏也打算借此機會,將袁氏之人明升暗降,在提拔楊氏起來與之對抗。
於是乎,劉宏略作沉思後說道:“大將軍所言,甚合朕意。”
“便由袁逢任司空,楊堅任光祿勳。”
“至於執金吾一職,大將軍可有合適之人舉薦呐?”
何進聞言,一時之間不知道咋說,便隨口提了一人。
此人便是乃是日前向他敬獻了兩匹寶馬的丁原。
“迴陛下,並州刺史丁原,公忠體國,其義子呂布之勇武,與雲州牧齊名。臣以為,可將丁原調入洛陽擔任執金吾一職。”
何進說完,當即長舒一口氣。
心想‘反正自己提了人選,至於用不用,你是皇帝,你說了算。咱現在是聽我妹子的,不爭不搶,就等著你駕崩,然後扶持我外甥上位。’
旋即,何進看了看袁隗和楊彪等人,心中暗罵道‘爾等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想拿我何進當槍使,等我外甥上位,看咱怎麽收拾爾等。’
一直站立在劉宏身側的張讓見何進舉薦了丁原,也打算舉薦一人,卻被劉宏用眼神製止。
同為衛尉的張懿,在聽到何進舉薦丁原為執金吾時,也是一臉的錯愕。
他自入京擔任這有名無實,且名不正的衛尉後,皇帝又任命了楊堅為衛尉。
關鍵是皇帝並未給他兩人定下具體的職務,這不就是皇帝拿著衛尉這個空頭銜來賣錢麽。
而作為自家人的張讓也不替他提一嘴,隻是一再讓他耐心等待。
如今楊堅都成為了光祿勳,也不見他的屁股挪動一下,他是越想他是越生氣啊。
劉宏半眯著眼,思索了片刻後道。
“既然是大將軍舉薦的人,那定然是能勝任的。便著丁原攜其義子一同入洛陽,朕也想看看這呂布是否真朕的鎮北侯那麽勇。”
袁隗等人見劉宏這麽爽快就同意了何進的舉薦,在瞬間想了許多。
何進也沒想到劉宏會如此爽快就答應了,也是十分懵逼,但也還是替丁原謝恩了。
自此,丁原明麵上是徹底打上了外戚一黨的標簽。
劉宏對於誰做執金吾並不在意,他自信手握西園八校之兵馬,便可以做許多的事情。
且丁原是否就真的是何進的人,還待兩說。
接著,劉宏繼續道:“既然丁原離任,那便由衛尉張卿出任並州牧一職,替朕分憂。”
劉宏這話一出,直接讓朝堂內的所有人都大感意外。
張懿更是激動得砰砰砰地磕頭謝恩,大表忠心。
話說劉宏之所以任命張懿擔任並州牧一職,主要是這家夥是宦官一係的人,也就是他的人。讓他去並州給自己盯著雲州,完美!
這一切不過是劉宏在聽到何進舉薦丁原後才想到的,就連張讓也感到十分的意外。
劉宏見今日朝會達到了自己預期的效果,也就欣然下朝,快步朝著裸遊宮行去。
離去之時,劉宏還不忘交代幾人,盡快將‘修宮錢’如數交到西園。
自此,袁氏在靈帝一朝便已有兩位出任三公,將袁家的聲望推到了致高點。
而弘農楊氏,也如願的拿到了光祿勳一職,成為僅次於袁氏的世家。
望著快步離去的劉宏,袁隗眼眸微眯,無人知道他此時在想什麽。
這道奏疏仿佛一顆落入滾燙油中的水滴,引發了軒然大波。
盧植何許人也?他不僅是名震天下的大儒和經學大師,還與另一位大儒鄭玄師出同門。
盧植素來以正直剛毅著稱,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堪稱士人的楷模和國家的棟梁。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備受敬仰的人物,卻突然提出辭職。理由竟然是圍剿賊寇不力,愧對朝廷和皇帝劉宏的信任。
這一舉動實在令人費解。
更令人詫異的是,麵對盧植這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和國家重臣,皇帝劉宏在看到奏疏後,竟毫無挽留之意。
或許是擔心被人指責刻薄無情,皇帝劉宏下達旨意,準許盧植領太尉之職致仕,並賜其爵位範陽侯,讓他返鄉安心治學養老。
話說盧植早在從冀州返迴洛陽時便有辭官之意,隻是被皇甫嵩、朱儁等老友勸阻,這才一直拖到中平二年。
期間,盧植多次上書,規勸劉宏。但這些奏疏不是被退迴,就是石沉大海,了無音訊。
看著劉宏十天半月不臨朝,還時不時的讓張讓等人為其搜羅女子進宮。
盧植已然心灰意冷,決意不再對劉宏存有任何幻想和期望。於是,他與其子盧俊義一同辭官,返迴涿郡範陽老家。
盧俊義極重孝道,又對此時的皇帝劉宏毫無好感,便欣然與老父一同辭官。
在盧俊義眼中,這天下遲早會重現秦末諸侯亂戰之局。洛陽必將成為暴風雨的中心,久留此地,實非明智之舉。
在得知盧植辭官歸隱的消息後,曹操曾親自前往盧府,勸解盧植留在洛陽。經過半個時辰的交談,曹操見盧植去意已決,便轉而勸說盧俊義留在洛陽,為朝廷效力,共同匡扶漢室。
盧俊義聽後,隻是搖頭,表示要隨老父親歸鄉,暫時不考慮繼續為官。
其實,盧俊義也深知曹操的目的。他與曹操早就相識,在這洛陽城中也曾多次一同飲酒賞舞。
今日曹操來盧府,勸自己父親留下是真,拉攏自己也是真。隻是他盧俊義不想繼續為劉宏效力,如今隻想與老父一同歸隱。
曹操雖然很出色,但他不姓劉。而在幽州那邊,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漢室宗親。
就這樣,曹操的盧府之行,空手而歸。
盧盧植的歸隱,讓曹操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堅持。
迴想起戲誌才、虞世基等人對自己所言的漢室已不可扶持。
曹操的自我懷疑愈發嚴重。
在曹操踏入盧府之前,大將軍何進也曾來過。何進力邀盧植進入大將軍府擔任長史,但被盧植婉拒。
對於盧植,何進還是十分敬重的。見盧植去意已決,便沒有繼續挽留。隻是傳下命令,沿途不得阻撓。
得到消息的皇甫嵩與朱儁等人紛紛上書,請求朝廷駁迴盧植的辭呈。
然而,劉宏對此並未作出迴應。
三月初,盧植告別洛陽的好友,踏上返鄉的征程。
那日,天空如一幅陰沉的畫卷,灰蒙蒙的,還伴有淅淅瀝瀝的小雨,仿佛在為盧植的離去而哭泣。
洛陽城外,夕陽亭處,皇甫嵩、蔡邕、曹操等人在此等候盧植,為其餞行。
皇甫嵩望著眼前神情落寞、消瘦許多的盧植,心中一陣酸楚,淚水如決堤的洪水般湧出眼眶。
“子幹,何至於此?”
盧植微微一笑道:“義真,莫要做女兒狀。我隻是厭倦了官場,想迴鄉專研經學罷了。朝中之事,你多費心,也當慎重行事。”
說完,端起一旁的酒樽,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接著,盧植逐一朝眾人道別。
道別結束後,盧植吩咐其子盧俊義駕車啟程。
進入馬車中的盧植,迴望洛陽城,眼中的淚水止不住往下流。
而站在夕陽亭中的眾人,望著那漸行漸遠的馬車,心中感慨無限。
遠在幽州的公孫瓚,在得知自家老師辭官返鄉的消息後,立刻帶著兩個兄弟和三百白馬義從,朝著洛陽方向趕來,迎接盧植。
前去濟南上任的劉備,聽到盧植辭官返鄉的事情後,朝著北方拱手三拜,然後繼續朝著濟南而去。
就在盧植離開了洛陽城之後,洛陽的兩大世家,袁家和楊家都各自鉚足了勁,謀劃爭奪盧植辭官後空下來的光祿勳一職。
如今的袁家,袁逢為執金吾,袁魁為太傅,袁紹為西園校尉,袁術為南陽太守,其聲望和勢力,當真是到了頂點。
反觀楊家,楊彪為司徒,楊堅為隻有空名的衛尉,楊林西園校尉,楊素為小平津關守將,其聲望和勢力,比之袁家要差上一籌。
此番,楊家主要是想讓楊堅成為光祿勳,從而拉近與袁家的差距。
袁魁書房,袁氏主要成員皆在。
坐於主位的袁魁看著儀表堂堂,朝氣蓬勃的袁紹,內心十分欣慰。
“諸位,盧植辭官,光祿勳一職便空出來了,我袁家是否爭取這個位置,都說說你等的想法。”
袁魁話落,袁家一個族老便出聲道:“家主,我認為我袁家當爭取這個位置。”
接著,又有幾個族老相繼表示袁家當爭取光祿勳這個職位,袁逢也表示,執金吾雖然聽起來威風,僅是看起來光鮮亮麗罷了。
半個多時辰後,袁魁望著一直沒有說話的袁紹,問道:“本初,你有何看法。”
袁紹朝屋內眾人行禮後,緩緩道:“叔父,侄兒認為,我袁家當不去爭光祿勳,而是牢牢抓住手中的兵權。如果能外放州郡,那最好不過。”
接著,袁紹將自己天下大勢分析了一下,認為隻有掌握了軍隊,即便未來發生變故,袁家也能立於不敗之地。
袁紹言畢,便有族老說袁家外有袁術為南陽太守、袁遺為山陽太守,內有袁紹為西園校尉。
經過兩個時辰的商議,袁家最終決定為袁逢拿下光祿勳。將執金吾空出來,給其他勢力去爭奪。
就在袁家進行商議時,楊家也在進行商議。
楊彪書房中,楊堅、楊林、楊素、楊飛龍等人齊聚。
楊彪進行了開場白,拋出問題,讓其餘人發表自己的意見。
經過一番長達半夜的商議,楊家決定為楊堅去爭取光祿勳之位。而那個空有其名為衛尉,哪個勢力願意去爭,便隨他去。
楊家在商議爭取光祿勳的同時,也商議了楊家未來的發展方向。
因楊家在地方上的影響力遠遠不及袁家,尚無一人成為州郡長官。所以他們要緊抓朝堂,讓更多的楊家子弟在朝中任職。
在楊堅心中,他楊氏如今更是人才濟濟,比之袁家絲毫不差。
自己這一輩,有兄長楊彪、楊素、自己,子侄輩中有自己的楊勇、楊廣、楊廣、楊諒、楊秀四個兒子,兄長楊彪家的楊修,兄長楊素家的楊玄感。
旁係之中出彩者有楊林、楊飛龍、楊則、楊弘等人,還有楊氏的門生柳述等人。
而當今的漢室已如那被掏空了的參天巨樹,隻要來一場暴風雨,便會傾倒。而他弘農楊氏,隻要抓住朝中要職,便可成為新的參天大樹。
要說這楊家之中,尚有一人是真心擁護漢室的話,那應該僅有楊彪一人。
兩家開了內部會議後,都立馬調動起族內的錢財來。隻要爭得了光祿勳一職,哪怕是付出多一倍的銀錢,也不是問題。
兩日後,劉宏拖著疲憊的身體,怏怏不快的上朝。
隨著張讓的一句“有事上奏,無事退朝”的開場白結束,作為太傅的袁隗便稟奏道。
“臣有事起奏,陛下,今九卿之一的光祿勳一職空缺,還請陛下拔擢忠誌之士補缺,使得有司正常運轉。”
劉宏聞言,打量了一圈下邊竊竊私語的朝臣,朝著張讓問道。
“讓父,可有人捐下光祿勳一職啊?”
聽到劉宏的話,張讓也如實的迴道:“迴陛下,掛上去了,暫時沒有人將其捐下。”
得到張讓迴答,劉宏便戲謔的問道:“諸卿可有合適之人舉薦?”
當即,朝堂上便熱鬧了起來。
“陛下,執金吾當職以來,兢兢業業,可任光祿勳一職。”
楊彪見袁隗直接舉薦袁逢,也出列舉薦楊堅。
看著兩家爭論,坐在龍椅上的劉宏隻覺得甚是有趣。
片刻之後,劉宏才懶洋洋的問道:“諸卿,司空一職也空懸至今,可有人選?”
隨著劉宏的話落,朝堂頓時炸鍋了。
袁隗、袁逢、楊彪、楊堅等人都蒙了,心想‘自己等人在爭奪光祿勳,皇帝卻拋出了許久不置的司空,這是要做什麽。’
片刻之後,大將軍何進道:“陛下,臣以為三公九卿乃是國之柱石,何人能擔任,當由陛下一言而決。”
何進之所以如此說,皆因其一時間還真沒有好的人選推薦。
他雖然與袁氏走得極近,但從這爭奪光祿勳之事,可見袁氏並未真將他當作自己人。
加上的日前進宮探望妹妹何皇後,皇後告誡於他,讓他少摻和世家、士人與皇帝之間的事情。本本分分的做好他的大將軍,為日後他外甥登基做準備。
沒成想向來十分自負的何進,竟然聽進去了他妹妹的告誡之言。
於是這朝堂上的風向有些變化了,而這也是皇帝劉宏樂意見到的。
經何進這一攪和,朝堂上頓時靜下來了。
多數朝臣紛紛用十分怪異的眼神看著何進,其中不乏依附於大將府的官員。
而劉宏也打算借此機會,將袁氏之人明升暗降,在提拔楊氏起來與之對抗。
於是乎,劉宏略作沉思後說道:“大將軍所言,甚合朕意。”
“便由袁逢任司空,楊堅任光祿勳。”
“至於執金吾一職,大將軍可有合適之人舉薦呐?”
何進聞言,一時之間不知道咋說,便隨口提了一人。
此人便是乃是日前向他敬獻了兩匹寶馬的丁原。
“迴陛下,並州刺史丁原,公忠體國,其義子呂布之勇武,與雲州牧齊名。臣以為,可將丁原調入洛陽擔任執金吾一職。”
何進說完,當即長舒一口氣。
心想‘反正自己提了人選,至於用不用,你是皇帝,你說了算。咱現在是聽我妹子的,不爭不搶,就等著你駕崩,然後扶持我外甥上位。’
旋即,何進看了看袁隗和楊彪等人,心中暗罵道‘爾等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想拿我何進當槍使,等我外甥上位,看咱怎麽收拾爾等。’
一直站立在劉宏身側的張讓見何進舉薦了丁原,也打算舉薦一人,卻被劉宏用眼神製止。
同為衛尉的張懿,在聽到何進舉薦丁原為執金吾時,也是一臉的錯愕。
他自入京擔任這有名無實,且名不正的衛尉後,皇帝又任命了楊堅為衛尉。
關鍵是皇帝並未給他兩人定下具體的職務,這不就是皇帝拿著衛尉這個空頭銜來賣錢麽。
而作為自家人的張讓也不替他提一嘴,隻是一再讓他耐心等待。
如今楊堅都成為了光祿勳,也不見他的屁股挪動一下,他是越想他是越生氣啊。
劉宏半眯著眼,思索了片刻後道。
“既然是大將軍舉薦的人,那定然是能勝任的。便著丁原攜其義子一同入洛陽,朕也想看看這呂布是否真朕的鎮北侯那麽勇。”
袁隗等人見劉宏這麽爽快就同意了何進的舉薦,在瞬間想了許多。
何進也沒想到劉宏會如此爽快就答應了,也是十分懵逼,但也還是替丁原謝恩了。
自此,丁原明麵上是徹底打上了外戚一黨的標簽。
劉宏對於誰做執金吾並不在意,他自信手握西園八校之兵馬,便可以做許多的事情。
且丁原是否就真的是何進的人,還待兩說。
接著,劉宏繼續道:“既然丁原離任,那便由衛尉張卿出任並州牧一職,替朕分憂。”
劉宏這話一出,直接讓朝堂內的所有人都大感意外。
張懿更是激動得砰砰砰地磕頭謝恩,大表忠心。
話說劉宏之所以任命張懿擔任並州牧一職,主要是這家夥是宦官一係的人,也就是他的人。讓他去並州給自己盯著雲州,完美!
這一切不過是劉宏在聽到何進舉薦丁原後才想到的,就連張讓也感到十分的意外。
劉宏見今日朝會達到了自己預期的效果,也就欣然下朝,快步朝著裸遊宮行去。
離去之時,劉宏還不忘交代幾人,盡快將‘修宮錢’如數交到西園。
自此,袁氏在靈帝一朝便已有兩位出任三公,將袁家的聲望推到了致高點。
而弘農楊氏,也如願的拿到了光祿勳一職,成為僅次於袁氏的世家。
望著快步離去的劉宏,袁隗眼眸微眯,無人知道他此時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