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嶽飛任朔方都尉,趙雲清涼山拜主
漢末之開局擁有龍象之力 作者:醉枕忘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書接上迴。
吳狄在表露出擴軍的想法後,就有讓嶽飛單獨帶兵之意,便為其詳細介紹了麾下軍隊情況。
“鵬舉,雲州現有:
秦叔寶統領的雁門東部軍3000人,其中有1500玄甲軍。
周德威統領的雁門郡兵8000人。
孟拱統領的雁門關守軍3000人。
辛棄疾統領的雁門北部軍1500玄甲軍。
孝先統領的陷陣營1200人。
蘇定方統領的朔方郡兵3000人,於夫羅部2500人。
冉閔統領的五原郡兵3000人,其中有1000靜塞軍。
定襄郡兵6200人,張遼統領3000人;藍玉統領3200人,其中有遼東鐵騎1200人。
我知鵬舉不僅勇武過人,且在兵法韜略方麵,不輸於定方、永增幾人,可比肩孫吳,隻在虎衛裏麵做個副統領,著實有些屈才了......
我意你為朔方都尉,領1000秦銳士,再從青壯中選2000人加以訓練,為朔方郡兵,不知鵬舉敢擔此任否?”
吳狄說完,直勾勾的盯著嶽飛,想從其麵部表情看出些什麽。
嶽飛聽了,很是激動的道:“末將願意,謝主公!”
沒有人不想獨領一軍,實現自己的胸中的韜略。
吳狄將嶽飛放出去,存的想法便是讓其積累經驗和資曆。未來的戰鬥不會少,讓其獲得戰功,方便提拔。
嶽飛在吳狄心中的定位極高,是未來麾下的元帥之一。讓其將兵數十萬,征伐一路諸侯,剪滅敵國。
一行人在偏關要塞這裏停留了三日後,便啟程繼續南下。
.........
一路走走停停,大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吳狄一行人來到後世名山之一的五台山,現在應該是叫清涼山。
佛教傳入五台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史籍記載,永平十年十二月,漢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洛陽。
永平十一年,攝摩騰、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了五台山(當時叫清涼山),二人想在此建寺。由於當時五台山是道教根據地,他二人頗受排擠,因此奏知漢明帝。
漢朝廷為辨別佛教與道教的優劣高下,讓僧人與道士表演、說明、驗證,因此雙方達成協議‘約期焚經’,以別真偽。焚經的結果,道教經文全部焚毀,佛教經文卻完好如初,故他二人獲得建寺的權利。
自此,五台山上便建立起了寺廟。寺院落成後,以其山形命名為靈鷲寺。
漢明帝劉莊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兩字,因而寺院落成後的全名是大孚靈鷲寺。
從那時起,五台山開始成為中國佛教的中心,五台山的大孚靈鷲寺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院。
......
行至山腳,敬翔對吳狄介紹了關於清涼山上的寺廟來曆。
“主公,這清涼山上有一佛教寺院......明帝賜名大孚靈鷲寺,可要上去一觀?”
“不去了,我等還是繼續去前麵的村落裏轉一轉,看看這裏的春耕進行得如何了。”
在吳狄心裏,寺廟是藏汙納垢之地,佛教......
“窸窸窣窣......吼......”
吳狄話音剛落,一旁的從林中竄出一隻吊額白虎。
白虎身後還跟著一個俊秀青年。
“孽畜,哪裏跑.....”
“前麵的人,快散開......”
那白虎直奔吳狄幾人而來。
李元霸剛出去攔截,便見到白虎身上一股血飆。然後撞擊在側方的一棵大樹上,剛好落在那青年側方五步之外。
原來是吳狄在看到白虎的第一瞬間,便將腰間的墨染投擲出去。緊急情況下,吳狄拔刀出鞘的速度極快,他身旁的人也沒看清吳狄怎麽出的刀。
就在那青年說話之時,係統已獲取到了他的信息。
【姓名:趙雲,字子龍】
年齡:20歲,
身份:童淵第三徒,
四維:武力100,智力87,政治83,統禦89(可成長),
神兵:涯角槍,寶馬:夜照玉獅子。
與宿主好感度:87。
那青年踢了兩腳已經咽氣的白虎,抱拳對著吳狄幾人說道:“多謝幾位壯士相助,雲險些釀成大禍了!”
“無礙,舉手之勞......壯士好膽魄,竟獨自一人追逐......不知壯士貴姓?”
吳狄在聽到係統的提示後,便知道來人是趙雲。那個後世男女通殺的白馬銀槍趙子龍,便裝不知道的問道。
“壯士過譽了,在下乃是常山趙雲趙子龍......”
“什麽?小白臉,你就是趙雲趙子龍?咱們打一架,看看你能接住我幾錘......”
李元霸將兩柄大錘一碰,發出嗡嗡的聲響,作勢就要開打。
“元霸......不得無禮!”
吳狄見李元霸如此模樣,急忙阻止道。
趙雲見狀,一臉的懵圈。
這個手持大錘,枯瘦如柴的家夥,怎麽一聽見自己的名字,便要與自己幹架,真是.....
見吳狄阻止了李元霸的行動,才知其是幾人當中的主事之人。剛剛也正是此人投擲出環首刀,將那孽畜擊殺。
“壯士,不知這位壯士這是......”
吳狄還沒有說話,李元霸甕聲甕氣的說道:“大哥說你的勇武天下少有,我就想看看你能接住我幾錘,你是不是真如主公說的那樣勇武。”
“雲自幼隨師傅在山中習武,才下山,便遇見這頭猛虎,追逐至此,幾位從何處得知...”
聽到自己名字便要與自己打架,這讓趙雲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
打量著眼前的趙雲,一身白衣勝雪,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手持涯角槍,端的是一員英武的少年郎。吳狄越看越喜歡,便笑著說道。
“子龍莫急,容我慢慢講來。”
趙雲聞言,雖是驚詫,在吳狄的邀請下也同幾人一樣,席地而坐。
隨即,吳狄便將自己夢中跟隨師傅學文習武,又得師傅指點,從而知道趙雲之事逐一道來。
初聽,趙雲還不信。
但吳狄將其家住常山真定趙家村,家中尚有一大哥,名換趙虎......又將其師傅槍神童淵及其幾位師兄的姓名詳細講來,還把童淵傳授給他的槍法......
趙雲震驚過後,起身對吳狄一禮,說道:“原來是......製造‘廣武筒車’這等利民神物的廣武侯當麵,是雲失禮了!”
吳狄握著趙雲行禮的手,真誠的邀請道:“子龍,不必如此多禮,你我甚是投緣。不知子龍可願與我共事,解民於倒懸?”
“這......”
見此趙雲如此神色,一旁的敬翔便起身對趙雲說道。
“趙兄,我家主公不僅得仙人夢中傳授文韜武略......大誌向......大胸懷......現已收複雁門、定襄和雲中這常年被胡人占據的三郡......還要收複......漢家故土......立下誓言,必出陰山......封狼居胥......為萬世開太平......這樣的明主,千載難遇,趙兄為何遲疑呢?”
趙雲聽完敬翔所講,也想立即拜主。他對於太平道的行事、吳狄收複北方諸郡等事情,他都略有了解。
趙雲原本就對吳狄的好感不差,但還是有些擔憂,這一切都是表象,便開口道:“廣武侯,若應雲一事,雲願意追隨左右,為廣武侯牽馬墜蹬。”
吳狄就知道,招募人才,哪有那麽簡單的事情。收服張遼和高順,那還真是天降鴻運。
......
見趙雲意動,吳狄便問其所言之事。
“哦,不知子龍所言何事,隻要是我力所能及之事,但說無妨!”
“今後,若雲發現廣武侯行盤剝百姓之事,請允許雲離開,不知廣武侯可應否?”
趙雲說這話之時,目光灼灼的看著吳狄。內心既有期待,又有忐忑。
聞言,吳狄很是豪邁的道:“哈哈......我當是何事......便是為了天下百姓,子龍所擔憂之事,斷然不會發生......有違初心,到時子龍大可憑此劍將我刺死,為這天下百姓除去一個禍害。”
吳狄在說完此話的同時,如變戲法一般,憑空取出龍淵劍,將其放在趙雲手中。
這一舉動,可把在場的敬翔、李元霸、嶽飛、十三以及趙雲,都驚得眼珠圓瞪。
“神跡!神跡啊!主公當真乃是不世出的明主,福緣深厚至極,此等隻流傳與上古的仙法都掌握了!”
敬翔最先反應過來,頂禮膜拜道。
其他幾人見此神技,驚為天人,對吳狄的忠心更上一層樓。
趙雲見狀,也果斷拜主。
“常山趙雲趙子龍拜見主公,雲願為主公麾下小卒,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趙雲捧著龍淵劍,很是激動。心想‘師傅果然沒騙我,北上可遇明主。原來廣武侯便是雲的明主,真是讓雲好找啊。’
“子龍......都是自家兄弟,日後切莫如此多禮!”
見趙雲拜主,吳狄很是激動的將趙雲扶了起來。
心想‘終於是把這個原曆史上僅次於呂布的猛將,蜀漢的常勝將軍,給折服了啊!’
“......請主公收迴此七星龍淵劍,此等神劍,主公當自持之,用以防身。”
趙雲將龍淵劍遞給吳狄,他在看到此劍的第一眼,便知道了此劍乃是七星龍淵劍。
“既然子龍識得此劍......暫且為虎衛副統領,護我左右......也請子龍持此劍,監督於......麾下如有作奸犯科之輩,欺壓百姓之徒,無論何人,子龍可以此劍斬之!”
吳狄又將劍推給趙雲,握著趙雲捧劍的手,鄭重的說著。
“蒙主公如此看重,雲無以為報,唯用此身以報主公!”
趙雲聞言,感動莫名。接過龍淵劍,將劍挎在腰間,對吳狄又是一個大禮。
吳狄急忙扶起趙雲,很是高興的道:“哈哈......此行得一身是膽的趙子龍,如秦得蒙恬也!”
吳狄在表露出擴軍的想法後,就有讓嶽飛單獨帶兵之意,便為其詳細介紹了麾下軍隊情況。
“鵬舉,雲州現有:
秦叔寶統領的雁門東部軍3000人,其中有1500玄甲軍。
周德威統領的雁門郡兵8000人。
孟拱統領的雁門關守軍3000人。
辛棄疾統領的雁門北部軍1500玄甲軍。
孝先統領的陷陣營1200人。
蘇定方統領的朔方郡兵3000人,於夫羅部2500人。
冉閔統領的五原郡兵3000人,其中有1000靜塞軍。
定襄郡兵6200人,張遼統領3000人;藍玉統領3200人,其中有遼東鐵騎1200人。
我知鵬舉不僅勇武過人,且在兵法韜略方麵,不輸於定方、永增幾人,可比肩孫吳,隻在虎衛裏麵做個副統領,著實有些屈才了......
我意你為朔方都尉,領1000秦銳士,再從青壯中選2000人加以訓練,為朔方郡兵,不知鵬舉敢擔此任否?”
吳狄說完,直勾勾的盯著嶽飛,想從其麵部表情看出些什麽。
嶽飛聽了,很是激動的道:“末將願意,謝主公!”
沒有人不想獨領一軍,實現自己的胸中的韜略。
吳狄將嶽飛放出去,存的想法便是讓其積累經驗和資曆。未來的戰鬥不會少,讓其獲得戰功,方便提拔。
嶽飛在吳狄心中的定位極高,是未來麾下的元帥之一。讓其將兵數十萬,征伐一路諸侯,剪滅敵國。
一行人在偏關要塞這裏停留了三日後,便啟程繼續南下。
.........
一路走走停停,大半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吳狄一行人來到後世名山之一的五台山,現在應該是叫清涼山。
佛教傳入五台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史籍記載,永平十年十二月,漢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洛陽。
永平十一年,攝摩騰、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了五台山(當時叫清涼山),二人想在此建寺。由於當時五台山是道教根據地,他二人頗受排擠,因此奏知漢明帝。
漢朝廷為辨別佛教與道教的優劣高下,讓僧人與道士表演、說明、驗證,因此雙方達成協議‘約期焚經’,以別真偽。焚經的結果,道教經文全部焚毀,佛教經文卻完好如初,故他二人獲得建寺的權利。
自此,五台山上便建立起了寺廟。寺院落成後,以其山形命名為靈鷲寺。
漢明帝劉莊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兩字,因而寺院落成後的全名是大孚靈鷲寺。
從那時起,五台山開始成為中國佛教的中心,五台山的大孚靈鷲寺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院。
......
行至山腳,敬翔對吳狄介紹了關於清涼山上的寺廟來曆。
“主公,這清涼山上有一佛教寺院......明帝賜名大孚靈鷲寺,可要上去一觀?”
“不去了,我等還是繼續去前麵的村落裏轉一轉,看看這裏的春耕進行得如何了。”
在吳狄心裏,寺廟是藏汙納垢之地,佛教......
“窸窸窣窣......吼......”
吳狄話音剛落,一旁的從林中竄出一隻吊額白虎。
白虎身後還跟著一個俊秀青年。
“孽畜,哪裏跑.....”
“前麵的人,快散開......”
那白虎直奔吳狄幾人而來。
李元霸剛出去攔截,便見到白虎身上一股血飆。然後撞擊在側方的一棵大樹上,剛好落在那青年側方五步之外。
原來是吳狄在看到白虎的第一瞬間,便將腰間的墨染投擲出去。緊急情況下,吳狄拔刀出鞘的速度極快,他身旁的人也沒看清吳狄怎麽出的刀。
就在那青年說話之時,係統已獲取到了他的信息。
【姓名:趙雲,字子龍】
年齡:20歲,
身份:童淵第三徒,
四維:武力100,智力87,政治83,統禦89(可成長),
神兵:涯角槍,寶馬:夜照玉獅子。
與宿主好感度:87。
那青年踢了兩腳已經咽氣的白虎,抱拳對著吳狄幾人說道:“多謝幾位壯士相助,雲險些釀成大禍了!”
“無礙,舉手之勞......壯士好膽魄,竟獨自一人追逐......不知壯士貴姓?”
吳狄在聽到係統的提示後,便知道來人是趙雲。那個後世男女通殺的白馬銀槍趙子龍,便裝不知道的問道。
“壯士過譽了,在下乃是常山趙雲趙子龍......”
“什麽?小白臉,你就是趙雲趙子龍?咱們打一架,看看你能接住我幾錘......”
李元霸將兩柄大錘一碰,發出嗡嗡的聲響,作勢就要開打。
“元霸......不得無禮!”
吳狄見李元霸如此模樣,急忙阻止道。
趙雲見狀,一臉的懵圈。
這個手持大錘,枯瘦如柴的家夥,怎麽一聽見自己的名字,便要與自己幹架,真是.....
見吳狄阻止了李元霸的行動,才知其是幾人當中的主事之人。剛剛也正是此人投擲出環首刀,將那孽畜擊殺。
“壯士,不知這位壯士這是......”
吳狄還沒有說話,李元霸甕聲甕氣的說道:“大哥說你的勇武天下少有,我就想看看你能接住我幾錘,你是不是真如主公說的那樣勇武。”
“雲自幼隨師傅在山中習武,才下山,便遇見這頭猛虎,追逐至此,幾位從何處得知...”
聽到自己名字便要與自己打架,這讓趙雲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
打量著眼前的趙雲,一身白衣勝雪,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手持涯角槍,端的是一員英武的少年郎。吳狄越看越喜歡,便笑著說道。
“子龍莫急,容我慢慢講來。”
趙雲聞言,雖是驚詫,在吳狄的邀請下也同幾人一樣,席地而坐。
隨即,吳狄便將自己夢中跟隨師傅學文習武,又得師傅指點,從而知道趙雲之事逐一道來。
初聽,趙雲還不信。
但吳狄將其家住常山真定趙家村,家中尚有一大哥,名換趙虎......又將其師傅槍神童淵及其幾位師兄的姓名詳細講來,還把童淵傳授給他的槍法......
趙雲震驚過後,起身對吳狄一禮,說道:“原來是......製造‘廣武筒車’這等利民神物的廣武侯當麵,是雲失禮了!”
吳狄握著趙雲行禮的手,真誠的邀請道:“子龍,不必如此多禮,你我甚是投緣。不知子龍可願與我共事,解民於倒懸?”
“這......”
見此趙雲如此神色,一旁的敬翔便起身對趙雲說道。
“趙兄,我家主公不僅得仙人夢中傳授文韜武略......大誌向......大胸懷......現已收複雁門、定襄和雲中這常年被胡人占據的三郡......還要收複......漢家故土......立下誓言,必出陰山......封狼居胥......為萬世開太平......這樣的明主,千載難遇,趙兄為何遲疑呢?”
趙雲聽完敬翔所講,也想立即拜主。他對於太平道的行事、吳狄收複北方諸郡等事情,他都略有了解。
趙雲原本就對吳狄的好感不差,但還是有些擔憂,這一切都是表象,便開口道:“廣武侯,若應雲一事,雲願意追隨左右,為廣武侯牽馬墜蹬。”
吳狄就知道,招募人才,哪有那麽簡單的事情。收服張遼和高順,那還真是天降鴻運。
......
見趙雲意動,吳狄便問其所言之事。
“哦,不知子龍所言何事,隻要是我力所能及之事,但說無妨!”
“今後,若雲發現廣武侯行盤剝百姓之事,請允許雲離開,不知廣武侯可應否?”
趙雲說這話之時,目光灼灼的看著吳狄。內心既有期待,又有忐忑。
聞言,吳狄很是豪邁的道:“哈哈......我當是何事......便是為了天下百姓,子龍所擔憂之事,斷然不會發生......有違初心,到時子龍大可憑此劍將我刺死,為這天下百姓除去一個禍害。”
吳狄在說完此話的同時,如變戲法一般,憑空取出龍淵劍,將其放在趙雲手中。
這一舉動,可把在場的敬翔、李元霸、嶽飛、十三以及趙雲,都驚得眼珠圓瞪。
“神跡!神跡啊!主公當真乃是不世出的明主,福緣深厚至極,此等隻流傳與上古的仙法都掌握了!”
敬翔最先反應過來,頂禮膜拜道。
其他幾人見此神技,驚為天人,對吳狄的忠心更上一層樓。
趙雲見狀,也果斷拜主。
“常山趙雲趙子龍拜見主公,雲願為主公麾下小卒,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趙雲捧著龍淵劍,很是激動。心想‘師傅果然沒騙我,北上可遇明主。原來廣武侯便是雲的明主,真是讓雲好找啊。’
“子龍......都是自家兄弟,日後切莫如此多禮!”
見趙雲拜主,吳狄很是激動的將趙雲扶了起來。
心想‘終於是把這個原曆史上僅次於呂布的猛將,蜀漢的常勝將軍,給折服了啊!’
“......請主公收迴此七星龍淵劍,此等神劍,主公當自持之,用以防身。”
趙雲將龍淵劍遞給吳狄,他在看到此劍的第一眼,便知道了此劍乃是七星龍淵劍。
“既然子龍識得此劍......暫且為虎衛副統領,護我左右......也請子龍持此劍,監督於......麾下如有作奸犯科之輩,欺壓百姓之徒,無論何人,子龍可以此劍斬之!”
吳狄又將劍推給趙雲,握著趙雲捧劍的手,鄭重的說著。
“蒙主公如此看重,雲無以為報,唯用此身以報主公!”
趙雲聞言,感動莫名。接過龍淵劍,將劍挎在腰間,對吳狄又是一個大禮。
吳狄急忙扶起趙雲,很是高興的道:“哈哈......此行得一身是膽的趙子龍,如秦得蒙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