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中陵令獨孤泰,偏關要塞
漢末之開局擁有龍象之力 作者:醉枕忘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月初的善無,空氣中還殘留著絲絲寒意。
城南外的農田裏,卻是一片歡聲笑語。
放眼望去,到處是人影。有老人、有青壯年、有婦女、有小孩,他們都在賣力的耕種著官府下發的土豆種子。
早在朱升等人安置流民之時,便將土地政策一並宣講。
雲州全境,在土地政策上,實行屯田製度。雲州的屯田製,是吳狄借鑒曹老板、封常清等人的屯田製度,提出大致框架,由麾下文武共同商討、整理出來的。
雲州屯田製度的民屯部分,每戶按人口領取土地,凡年滿十二歲及以上的男女,均可領取三畝地。凡家中有人當兵入伍的,經查實,可多領取三畝地。
在雲州境內,屯田所需的耕牛、曲轅犁以及糧種,均由官府出。官府與民眾二八分(官二民八)以充稅收。因此,在雲州全境,農戶已取消原地方官員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
朱升等人根據吳狄的要求下,在流民安置之初,雲州官府便根據流民被安置的區域,人口多少,分發了多少土地,都詳細的進行了登記造冊,
前兩日,吳狄才到達善無。沿途郡縣的官吏、百姓,均按照屯田製度的要求,幹得熱火朝天。
吳狄一行人走走停停,見到處都是一片忙碌的情形,老農、小孩......個個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自開春之後,吳狄麾下的人就奔赴各地,開始督促春耕。
王猛與藍玉、張遼帶著小吏去了定襄郡北部的武城,指導於夫羅部及被安置在定襄郡北部的百姓春耕。
這裏一開始進展的得很不順利,尤其是於夫羅部落,竟然有人帶頭鬧事。在被於夫羅和藍玉率軍斬殺了挑頭鬧事的數百人之後,這裏的軍屯才得以順利進行。
而於夫羅,由於管理部落不嚴,被剝奪了定襄北部都尉的官職,給做張遼副手。
......
中陵這邊,獨孤部落的春耕進行得有模有樣,這不僅得益於吳狄的老丈人,獨孤泰的全力支持,還得益於於夫羅部數百顆人頭的震懾。
在獨孤伽羅與吳狄完婚之後,獨孤泰見吳狄對女兒寵愛有加,心中懸著的石頭落下。隨後他便將部落中僅有的兩千騎兵和一千青壯,全部交給了吳狄。他還承諾,此後的沒有獨孤部落首領獨孤泰,隻有雲州治下,中陵令獨孤泰,且不再擁有軍隊。
經過一番思考,吳狄明白自己這便宜嶽父的心思,便讓藍玉為統領,獨孤訶利、李成及焦廷貴三人為副,統領這三千獨孤部騎兵。
話說這獨孤訶利,是獨孤部落的勇士,也是獨孤伽羅的義弟。從小無父無母,是獨孤泰將其帶大,更是將其認作螟蛉義子。
在獨孤部落中,他是射雕者,能開五石強弓。一身射術,極為不凡。吳狄在經過中陵時,將勝雪弓賜給了他,順道將其忠誠度提升了。
【姓名:獨孤訶利】
年齡:17歲,
身份:獨孤伽羅義弟,藍玉麾下司馬,
四維:武力86,智力53,政治28,統禦61,射術100,
忠誠度:98。
坐騎:斑點烏雲駒,兵器:狼牙棒、勝雪弓。
......
雁門郡,朱升、周德威、寇準三人,則是帶著郡兵、小吏,一起指導、督促、巡查春耕。
雁門郡的南部這邊,是整個雲州人口最為密集的地方。好在廣武有吳育、蕭雲等人在,沒有什麽問題。
代縣更是由朱升和周德威坐鎮,兩人親自帶兵將鬧事的衛家之人鎮壓。雖說沒有殺一人,但是衛家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不僅兩千私兵隻得保留三百,就連土地也吐出來一百二十畝。
隨後,雲州的春耕及其他政策在代縣順利實施,再無任何的阻礙。
坐鎮平城的秦叔寶,帶著麾下士卒,隨著寇準及帶來的小吏、宇文淵等人,指導宇文部落的人進行耕種。
坐鎮雁門關的孟拱,也在馬邑督促春耕。
總之,雲州全境,都將春耕大業幹得熱火朝天。各地的駐軍也時常幫助百姓進行耕地、播種,真可謂是軍民一家親。
善無,是雲州軍屯最大的區域。這裏不僅僅有大量的軍隊,還有五萬青壯,正在在不斷地開荒,忙碌的進行著春耕。
吳狄帶著敬翔、李元霸、嶽飛及三百虎衛,在雲州郡的各個地方巡查著。
期間,錦衣衛不斷地將各地的春耕情,逐一況上報給吳狄。
吳狄一行人先行北上雲中郡,再沿著邊界南下。過箕陵到桐過,再經由桐過南下。經過駱縣後,繼續南下,來到了韓光嶺(偏關)。
......
雙鳳山腳下,六千民夫在壘石砌牆。
高順領命來此地時,吳狄便讓朱升為其招收民夫和匠人,跟隨著高順一起來到此地,開始修築防禦工事。
來這裏做工的民夫,不再是服勞役,而是每天有十文錢的工錢,還一日三餐管飽,這讓所有民夫幹起活來,都非常的賣力。
高順將麾下士卒分為兩部分,輪換著搬運巨石。短短五十天,要塞的地基已經建造完成,再往上壘砌一運石頭,要塞的輪廓就會出現了。
吳狄之所以讓高順來此駐軍,並讓其修建要塞,皆因此地乃是後世鼎鼎有名的偏關所在地。
此地東連丫角山,西通黃河,與套虜僅隔一水,其地東仰西伏。
偏關逐漸的進入人們的視線,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宋朝的楊家將,在這塊土地上兵來將往,浴血疆場,威鎮三關,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世代佳話。
現在的偏關,連個石頭城都沒有。有的隻是高順駐紮在此的軍營,開發的軍屯土地及正在建造的防禦要塞。
此地從北漢時期起,曆朝曆代都在此地駐軍鎮守,不斷的修複和擴大長城。
明朝時期,在長城設九邊重鎮防守,其中太原鎮又稱山西鎮,駐防偏頭關,管轄的長城西起保德,東達黃榆嶺。
其中在偏關境內分大邊、二邊、三邊、四邊、黃河邊,內邊計六條長城......
吳狄、敬翔、嶽飛等人在偏關周圍轉悠了兩日。
嶽飛看著偏關的地勢,對吳狄和高順十分的佩服,感歎道。
“此地乃三郡之交匯,地勢之險要......往西可直達河套複地.....往南穿越山嶺......可進入太原郡,往西北,可直接進入五原郡......
主公讓高順將軍駐紮在此,宛如鍥子釘在咽喉之處......主公先見之明......高將軍......真乃大將之才也......”
見嶽飛如此說,高順很是謙虛道:“嶽統領過譽了,順不過是按照主公的指示,選擇此地駐紮......”
敬翔在觀察了四周的地形地勢,以及要塞的位置和規模,也很是佩服的說到。
“憑陷陣營之......即將修成的要塞.....傾盡南匈奴的可戰之兵,也不能破關而入。”
聽到幾人的話,吳狄暗爽不已。
“此地東靠雙鳳山,西俯關河川,地控西北,距黃河二十裏,實為守城之權輿,乃兵家必爭之地,非大將不可駐守......有孝先在此,我無憂也。”
......
入夜,幾人在高順的營帳內商議事情。
吳狄問道:“孝先,若將陷陣營擴編,能否保持原有的戰力?”
在他想來,如陷陣營這樣的軍隊,自然是越多越好。
沒想到高順卻給他一瓢冷水潑下來。
“迴主公,不能。”
“為何?”
“陷陣營士卒的挑選十分的苛刻......且陷陣的訓練和裝備,耗資巨大,平均每人需三百金。以我們現在的地盤和財政,維持兩千陷陣營,已是極限......
末將根據主公所賜的手劄,結合自己的一些想法來訓練......得到主公的全力支持.....這才可堪一戰.....”
高順說完之後,敬翔見吳狄有些疑惑,便在一旁說到。
“主公,高將軍所言屬實,目前我雲州共有馬步軍三萬八千餘。除去高順將軍統領的一千二百陷陣營燒錢以外,還有虎衛、陌刀軍、玄甲軍......都十分燒錢。若非時常剿匪,加之雁門的世家豪強的‘慷慨解囊’,就算是窮兵黷武,也......”
敬翔在說到世家豪強慷慨解囊時,眼中流露出絲絲興奮和殺意。
“才三萬多,遠遠不夠啊,我意先搞五萬......”
吳狄話還沒有說完,敬翔便說到,他是非常害怕吳狄爆兵。
“主公,屬下說的是戰兵三萬六,還沒算輜重輔兵。按一兵兩輔來算......需要調動八萬輔兵,那就是十二萬,以如今雲州的三郡之地,供養十二萬大軍出戰......”
一旁的嶽飛聽到這些,震驚不已。心想‘主公麾下戰兵就接近四萬,其中竟還有幾支如同虎衛、陷陣營和陌刀軍一樣的強軍。’
好在嶽飛被招募出來,默認死忠於吳狄,忠心於百姓。不然,聽到敬翔讓吳狄全據兩州之地,鐵定炸毛。
“......至於糧草輜重這些,自不必擔心......等到土豆收上來,玉米、紅薯種下去,莫說是供養十二萬大軍,就是供養二十萬大軍也是很輕鬆的......人口......政策,隻要邊境的流民招收點做好工作......”
聽吳狄這麽一說,幾人都想說:‘主公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法反駁。’
但高順頭鐵,直接反駁到。
“主公,即便這幾種作物高產,可供養十餘萬大軍。但收攏流民這件事情,不是一直都有啊。即便是有那麽多人口,咱們也不能窮兵黷武,隻留下老弱婦孺耕地,來養活那麽多軍隊啊!”
吳狄是知道高順的脾氣的,也不生氣,隻是吩咐其做好本職工作。
“......孝先,我知你意。此事我自有主張,你且將陷陣營訓練好,無需要的陷陣營是,出戰便可定戰局。同時也要將此地要塞修建好,做好隨時出擊河套的準備......”
城南外的農田裏,卻是一片歡聲笑語。
放眼望去,到處是人影。有老人、有青壯年、有婦女、有小孩,他們都在賣力的耕種著官府下發的土豆種子。
早在朱升等人安置流民之時,便將土地政策一並宣講。
雲州全境,在土地政策上,實行屯田製度。雲州的屯田製,是吳狄借鑒曹老板、封常清等人的屯田製度,提出大致框架,由麾下文武共同商討、整理出來的。
雲州屯田製度的民屯部分,每戶按人口領取土地,凡年滿十二歲及以上的男女,均可領取三畝地。凡家中有人當兵入伍的,經查實,可多領取三畝地。
在雲州境內,屯田所需的耕牛、曲轅犁以及糧種,均由官府出。官府與民眾二八分(官二民八)以充稅收。因此,在雲州全境,農戶已取消原地方官員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
朱升等人根據吳狄的要求下,在流民安置之初,雲州官府便根據流民被安置的區域,人口多少,分發了多少土地,都詳細的進行了登記造冊,
前兩日,吳狄才到達善無。沿途郡縣的官吏、百姓,均按照屯田製度的要求,幹得熱火朝天。
吳狄一行人走走停停,見到處都是一片忙碌的情形,老農、小孩......個個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自開春之後,吳狄麾下的人就奔赴各地,開始督促春耕。
王猛與藍玉、張遼帶著小吏去了定襄郡北部的武城,指導於夫羅部及被安置在定襄郡北部的百姓春耕。
這裏一開始進展的得很不順利,尤其是於夫羅部落,竟然有人帶頭鬧事。在被於夫羅和藍玉率軍斬殺了挑頭鬧事的數百人之後,這裏的軍屯才得以順利進行。
而於夫羅,由於管理部落不嚴,被剝奪了定襄北部都尉的官職,給做張遼副手。
......
中陵這邊,獨孤部落的春耕進行得有模有樣,這不僅得益於吳狄的老丈人,獨孤泰的全力支持,還得益於於夫羅部數百顆人頭的震懾。
在獨孤伽羅與吳狄完婚之後,獨孤泰見吳狄對女兒寵愛有加,心中懸著的石頭落下。隨後他便將部落中僅有的兩千騎兵和一千青壯,全部交給了吳狄。他還承諾,此後的沒有獨孤部落首領獨孤泰,隻有雲州治下,中陵令獨孤泰,且不再擁有軍隊。
經過一番思考,吳狄明白自己這便宜嶽父的心思,便讓藍玉為統領,獨孤訶利、李成及焦廷貴三人為副,統領這三千獨孤部騎兵。
話說這獨孤訶利,是獨孤部落的勇士,也是獨孤伽羅的義弟。從小無父無母,是獨孤泰將其帶大,更是將其認作螟蛉義子。
在獨孤部落中,他是射雕者,能開五石強弓。一身射術,極為不凡。吳狄在經過中陵時,將勝雪弓賜給了他,順道將其忠誠度提升了。
【姓名:獨孤訶利】
年齡:17歲,
身份:獨孤伽羅義弟,藍玉麾下司馬,
四維:武力86,智力53,政治28,統禦61,射術100,
忠誠度:98。
坐騎:斑點烏雲駒,兵器:狼牙棒、勝雪弓。
......
雁門郡,朱升、周德威、寇準三人,則是帶著郡兵、小吏,一起指導、督促、巡查春耕。
雁門郡的南部這邊,是整個雲州人口最為密集的地方。好在廣武有吳育、蕭雲等人在,沒有什麽問題。
代縣更是由朱升和周德威坐鎮,兩人親自帶兵將鬧事的衛家之人鎮壓。雖說沒有殺一人,但是衛家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不僅兩千私兵隻得保留三百,就連土地也吐出來一百二十畝。
隨後,雲州的春耕及其他政策在代縣順利實施,再無任何的阻礙。
坐鎮平城的秦叔寶,帶著麾下士卒,隨著寇準及帶來的小吏、宇文淵等人,指導宇文部落的人進行耕種。
坐鎮雁門關的孟拱,也在馬邑督促春耕。
總之,雲州全境,都將春耕大業幹得熱火朝天。各地的駐軍也時常幫助百姓進行耕地、播種,真可謂是軍民一家親。
善無,是雲州軍屯最大的區域。這裏不僅僅有大量的軍隊,還有五萬青壯,正在在不斷地開荒,忙碌的進行著春耕。
吳狄帶著敬翔、李元霸、嶽飛及三百虎衛,在雲州郡的各個地方巡查著。
期間,錦衣衛不斷地將各地的春耕情,逐一況上報給吳狄。
吳狄一行人先行北上雲中郡,再沿著邊界南下。過箕陵到桐過,再經由桐過南下。經過駱縣後,繼續南下,來到了韓光嶺(偏關)。
......
雙鳳山腳下,六千民夫在壘石砌牆。
高順領命來此地時,吳狄便讓朱升為其招收民夫和匠人,跟隨著高順一起來到此地,開始修築防禦工事。
來這裏做工的民夫,不再是服勞役,而是每天有十文錢的工錢,還一日三餐管飽,這讓所有民夫幹起活來,都非常的賣力。
高順將麾下士卒分為兩部分,輪換著搬運巨石。短短五十天,要塞的地基已經建造完成,再往上壘砌一運石頭,要塞的輪廓就會出現了。
吳狄之所以讓高順來此駐軍,並讓其修建要塞,皆因此地乃是後世鼎鼎有名的偏關所在地。
此地東連丫角山,西通黃河,與套虜僅隔一水,其地東仰西伏。
偏關逐漸的進入人們的視線,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宋朝的楊家將,在這塊土地上兵來將往,浴血疆場,威鎮三關,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世代佳話。
現在的偏關,連個石頭城都沒有。有的隻是高順駐紮在此的軍營,開發的軍屯土地及正在建造的防禦要塞。
此地從北漢時期起,曆朝曆代都在此地駐軍鎮守,不斷的修複和擴大長城。
明朝時期,在長城設九邊重鎮防守,其中太原鎮又稱山西鎮,駐防偏頭關,管轄的長城西起保德,東達黃榆嶺。
其中在偏關境內分大邊、二邊、三邊、四邊、黃河邊,內邊計六條長城......
吳狄、敬翔、嶽飛等人在偏關周圍轉悠了兩日。
嶽飛看著偏關的地勢,對吳狄和高順十分的佩服,感歎道。
“此地乃三郡之交匯,地勢之險要......往西可直達河套複地.....往南穿越山嶺......可進入太原郡,往西北,可直接進入五原郡......
主公讓高順將軍駐紮在此,宛如鍥子釘在咽喉之處......主公先見之明......高將軍......真乃大將之才也......”
見嶽飛如此說,高順很是謙虛道:“嶽統領過譽了,順不過是按照主公的指示,選擇此地駐紮......”
敬翔在觀察了四周的地形地勢,以及要塞的位置和規模,也很是佩服的說到。
“憑陷陣營之......即將修成的要塞.....傾盡南匈奴的可戰之兵,也不能破關而入。”
聽到幾人的話,吳狄暗爽不已。
“此地東靠雙鳳山,西俯關河川,地控西北,距黃河二十裏,實為守城之權輿,乃兵家必爭之地,非大將不可駐守......有孝先在此,我無憂也。”
......
入夜,幾人在高順的營帳內商議事情。
吳狄問道:“孝先,若將陷陣營擴編,能否保持原有的戰力?”
在他想來,如陷陣營這樣的軍隊,自然是越多越好。
沒想到高順卻給他一瓢冷水潑下來。
“迴主公,不能。”
“為何?”
“陷陣營士卒的挑選十分的苛刻......且陷陣的訓練和裝備,耗資巨大,平均每人需三百金。以我們現在的地盤和財政,維持兩千陷陣營,已是極限......
末將根據主公所賜的手劄,結合自己的一些想法來訓練......得到主公的全力支持.....這才可堪一戰.....”
高順說完之後,敬翔見吳狄有些疑惑,便在一旁說到。
“主公,高將軍所言屬實,目前我雲州共有馬步軍三萬八千餘。除去高順將軍統領的一千二百陷陣營燒錢以外,還有虎衛、陌刀軍、玄甲軍......都十分燒錢。若非時常剿匪,加之雁門的世家豪強的‘慷慨解囊’,就算是窮兵黷武,也......”
敬翔在說到世家豪強慷慨解囊時,眼中流露出絲絲興奮和殺意。
“才三萬多,遠遠不夠啊,我意先搞五萬......”
吳狄話還沒有說完,敬翔便說到,他是非常害怕吳狄爆兵。
“主公,屬下說的是戰兵三萬六,還沒算輜重輔兵。按一兵兩輔來算......需要調動八萬輔兵,那就是十二萬,以如今雲州的三郡之地,供養十二萬大軍出戰......”
一旁的嶽飛聽到這些,震驚不已。心想‘主公麾下戰兵就接近四萬,其中竟還有幾支如同虎衛、陷陣營和陌刀軍一樣的強軍。’
好在嶽飛被招募出來,默認死忠於吳狄,忠心於百姓。不然,聽到敬翔讓吳狄全據兩州之地,鐵定炸毛。
“......至於糧草輜重這些,自不必擔心......等到土豆收上來,玉米、紅薯種下去,莫說是供養十二萬大軍,就是供養二十萬大軍也是很輕鬆的......人口......政策,隻要邊境的流民招收點做好工作......”
聽吳狄這麽一說,幾人都想說:‘主公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法反駁。’
但高順頭鐵,直接反駁到。
“主公,即便這幾種作物高產,可供養十餘萬大軍。但收攏流民這件事情,不是一直都有啊。即便是有那麽多人口,咱們也不能窮兵黷武,隻留下老弱婦孺耕地,來養活那麽多軍隊啊!”
吳狄是知道高順的脾氣的,也不生氣,隻是吩咐其做好本職工作。
“......孝先,我知你意。此事我自有主張,你且將陷陣營訓練好,無需要的陷陣營是,出戰便可定戰局。同時也要將此地要塞修建好,做好隨時出擊河套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