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書中還有一點:趙員外“已買下一道五花度牒”,又說“祠部度牒都已有了”,表明來路正當。魯達剃發之後,首座呈上度牒請長老賜法名,長老拿著空頭度牒說偈:“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把度牒交給書記僧填寫完畢,付與魯智深。
羅凱想到此,便問二人,這度牒可是官府在售?
小陸搖搖頭:“官府倒是不曾有售,多是民間倒賣。”
羅凱再問二人也就知道的不多了,迴到房間,羅凱琢磨,這做和尚是不錯,不過現在一張度牒幾十貫為何那長老拿著空頭度牒說靈光一點,價值千金呢?這其中偌大的差距是何原因?
不過好奇歸好奇,第二日羅凱還是帶著小陸一起去了開封府。羅凱實在是忙不過來,再去顧及些閑事,這撿了東西充了公,至於什麽童中,什麽天清寺也不是羅凱的份內之事。
自從羅凱辭官向西走了一遭,包拯大人很少見到羅凱,心中也是想念,昨日禦射包大人還替羅凱揪心了一把。見那遼國使者開始可是傲慢的很,不過見羅凱這小家夥接連三箭,箭箭射中,那遼國使者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包拯大人可是越來越開心。
包大人的官職可是相當高,自然也離那些外國使者近了些,那些使者見羅凱上場便有些議論,嘁嘁喳喳的都是些鳥語,那些使者中有的是大使自己會中原語言,有的則帶了翻譯。聽話說都在打聽是這少年是誰。
包拯一邊緊張的看著羅凱,一邊聽那些對話,包拯的名氣還有人不知道麽?自然會有說,這個小生是包大人義子,見羅凱贏了那使者,一個滿堂彩,包大人更是脖子梗著,胸部挺著心中很是為羅凱驕傲。
一大早剛剛接到禦旨,皇上明日要單獨召見,包拯心中為那九龍杯之事,也正琢磨如何處理此事。見羅凱從外麵走來,身後跟著陸慎言,和一個女子。小陸手中還拎著一個包裹。
見到羅凱包大人很高興,放下手中的公文說道:“羅凱來的正好。”
羅凱上前施禮,這段日子忙了公務忙應酬又是過年,自己也是很久沒和包大人像以往那樣好好說說話了。包拯半責怪的說到:“你這孩子,莫不是玩的瘋了。我這裏和你父那邊都少見你”
羅凱連忙賠笑說道:“孩兒哪敢,這不忙著把您二老的兒媳給找迴來。”說著讓那月下上前見過包大人。
羅凱剛剛找到月下的時候,月下臉上有傷,羅凱不便勉強她來見,近日臉上傷疤痊愈羅凱心想也該是時候了,便帶了月下同來。包拯倒是已經聽說找到月下,今日見羅凱將月下帶來,見故人之女心中感慨。
問過幾句二人婚事打算,包大人見月下也是知書達理懂事之人,到也是放心。
羅凱對包拯說道:“義父,我在女貞觀枯井前掉落了玉石,前日叫陸慎言去取,竟拾到了一些東西。您請過目。”
說這小陸呈上了包括,包大人見其中有度牒,便叫來師爺為小陸做供詞。
這邊羅凱帶著月下去見過夫人,夫人留了月下房中說話,羅凱單獨迴去見包大人。供詞已經錄好,包大人對羅凱說到:“今日你來的正好,定要多留半日。”
羅凱本想帶月下再去王安石府上,聽包拯這麽說,正好自己也想問問這度牒的事情。於是吩咐小陸先帶了姑娘過去。將那二人安排好,包拯羅凱父子二人來到廳堂的廂房,這房間也是布置了一些書架等物,一張半仙桌上擺著茶具,二人相對而坐。房間裏麵的爐子中正燃這羅凱送來的“香餅”。
閑聊之中包拯提到:“這度牒可能會引出一案。”羅凱請包拯賜教。
家人給二人煮好茶退下,羅凱給包大人茶盞斟茶,問到:“我聽聞市上有倒賣度牒之事,義父可說是此事?”
包拯說到:“這是其一,出家人度牒需隨身懈怠,怎麽會輕易丟失,又和金銀放在一起,有可能涉及交易。”
羅凱問道:“這度牒怎麽會有市交易,莫非出家很難的事嗎?”
包拯說道:“宋真宗後期以王欽若和丁謂為宰相,信奉道教和佛教,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稱受天書,封泰山、祀汾陽,詔令丁謂修建了玉清昭應宮,極侈土木,七年始成,有房屋近三千間,“小不中程,雖金碧已具,必毀而更造,有司不敢計其費。”
景德三年八月,諸王府侍講孫奭向真宗提出“請減修寺度僧”,對寺廟修得太多、僧人數量增加太快,加以限製。真宗反駁說:“至於道釋二門,有助世教,人或偏見,往往毀訾,假使僧、道士時有不檢,安可廢其教耶?”
這段曆史羅凱不清楚,不過他也聽說過,真宗對各地建造寺院的政策規定也較過去寬鬆。
又聽包拯說道:“真宗數年對佛教貢獻很多,不過因做了僧侶就可免除稅,役不少人都以出家為名,況大興土木,國庫空虛。至仁宗,依然敬教,但加強了僧侶的考核,對僧侶資格有了明確規定。而且不再增加僧侶人數。”
羅凱一聽似乎明白了,這是限數導致的無法濫竽充數說到:“嚴格些倒是好事。”
包拯說道:“聽聞仁宗還有精簡寺廟僧侶的意圖,所以市上就有些不法之人將度牒倒賣,或有人犯罪尋度牒逃避。”
羅凱心想犯罪逃避應是有,否則後麵不會有那魯智深和武鬆之類,不過聽包拯這麽一說倒是也理解為何後來度牒會炒到那麽高的價格。
這事羅凱可是經曆過,想那2012年之前若幹年,某市出租車運營資質限數量的時候,一張運營證番了六倍。從十幾萬一下子翻到價值六十萬左右。可是這度牒怎麽能到那價格,而且又是官方之物,羅凱腦筋開始尋思是不是可以從官方角度下手。
正琢磨忽聽包拯話鋒一轉說道:“今日見度牒之事,我到想起一個事有些牽扯。真宗皇上格外對倭奴僧寂照禮遇,下詔賜法名圓通大師,並賜紫方袍,給予殊榮。”
聽包拯提到倭奴,羅凱想到這次朝會倭奴竟沒來供奉,於是問到:“義父,為何今年朝會倭奴沒來供奉?”
包拯說道:“這正是我要跟你說的事,此事關係到我朝顏麵,你聽聽可有好的解法。”
羅凱見包大人正顏正色便知道事情不是小事,於是給包拯茶盞添好茶水聽包大人訴說。
原來春節之前開封府受理一案,一倭奴國商人在我朝拜見,非要一睹九龍杯之風采。仁宗就命人取來讓他過目。那倭奴國人看過之後愛不釋手,請求仁宗將此杯送給他。
羅凱一聽九龍杯心中一驚,那可是古董收藏中的極品,尤其是宋代之物,據說有一隻現在還在日本。
前世時候羅凱有次去日本旅遊,特意去看看那九龍杯,杯體典雅莊嚴,華貴幽古,上部有三條龍,其中一條獨龍騎居幢蓋,為九龍之首,中部有六條龍自動吐酒,若雲行雨施。
九龍象征九州,杯體寓意皇權至上,華夏久統。九龍杯為曆代皇帝所擁有,據傳,擁此九龍杯,可飲天下水,可取天下食。九龍杯,通體雪白,看不出任何痕跡,唯有在杯中注入上好國酒後,便顯現在杯壁和杯底上有九條金色的小龍,似在飛舞,似在遊戲。
莫不是日本那九龍杯是仁宗所賜?羅凱心中想著連忙問道:“仁宗皇上有沒有給他那杯子?”
包拯說到:“當然沒有。”
當時朝堂之上不少大臣在場,那倭奴國人說起想那要杯子,包拯見此人矮小猥褻,心中甚是輕視,於是冷笑說道,我泱泱大國之物豈能容你說要就要的走的。
羅凱喝到:“義父說的好!”
包拯似乎自己也對這話很欣慰,他又接著講到:“那倭奴國之人甚是憨皮賴臉,言說貴國地博物廣,一隻小小的杯子都不肯給哪有大國風範。”
言說那倭商上看上九龍杯,從宮中竟被偷梁換柱,不知哪個內臣好大膽。包大人說著生氣的拍了下桌子。
羅凱一邊聽著,一邊想這倭奴原來從古代就這樣,生生要東西還如此厚顏無恥。不過這和那度牒有什麽關聯?
他正在疑惑等著包拯下文。包拯說道,“這事後來就複雜了,開封府秘密追查九龍杯下落,竟查到了倭奴國的大使頭上。”
包大人運了一下氣,接著說道:“剛才不是說到真宗在位對倭國禮遇?”羅凱點點頭,聽包大人繼續講述事情經過。
原來倭奴國趁著漢人唐末五代之亂,形成倭奴國藤原貴族全盛時期:漢人趙宋王朝完成統一大業後,政治上相對穩定,開始重建業已衰微的文化,社會文化整體處於複興階段;倭奴自平安末期正式廢止遣唐使,宣揚倭奴貴族文化---“國風文化”。
由於倭奴的消極外交,宋商更多注重的隻是貿易活動,倭奴僧入宋參拜巡禮成了宋商以外的唯一交流,入宋僧成為倭奴遣宋的主要使者。
這番倭僧使者與那倭國商人同來,原來竟是一夥,他們知我朝限製僧侶便想從中漁利,與那倭商勾結倒賣這度牒,開封府正追查此事九龍杯的事,便牽連出了這倒賣度牒。”
包拯下令先緝捕那倭奴商人,那商人竟在大宋國土上遇害。這倭奴國大使此時提出交涉,以他國人遇害為由,要我國拿出個說法。
羅凱聽得火氣很大:“義父幹脆將那倭奴破和尚抓了,砍了他再說。”
包拯苦笑一下:“你這孩子,兩國交戰還不斬來使,更何況這倭奴借著元旦朝會,隻遣來人送了奏折,抗議我朝治安等問題,外國人士安全不能保障。這要是揪過來就殺,周邊各國如何再敬我朝大國之風,更何況是殺一個和尚。”
羅凱也歎口氣:“難怪義父頭大,那九龍杯之事和度牒之事可有進展?”
包拯說道:“九龍杯之事之難就難在什麽時候被換的都不知道,更別說哪個當值內臣。這內臣偷竊宮中也是常有,小小不言之事皇上總是睜一眼閉一眼。常說要整肅,皇上卻說非是走投無路男人誰願意做這中貴人。鬧出大事了就殺雞給猴看一次,便安生幾日。”
“看來又有雞伸脖子了”。羅凱說道。包拯哈哈笑了幾聲,這孩子總是偶爾說幾句調皮話。
笑過包拯說到:“抓住定是要殺的,現在交易之人斷了。”
羅凱想起一事問道:“包大人可能記得開藥謀害恩師狄青之事?”那個太監也是死的糊塗,本是與狄青無關的一個太監,自殺無非是替人頂罪。
包大人說道:“當時也知那是頂罪之人,不過狄大人當時無事,又有太監自殺頂罪,也不好再追查。”
“會不會是同一人所為,否則怎麽會有這麽大的膽子?對了義父,那倭國商人是怎麽死的?”
那倭國商人正在和倭國來借種倭女在邸店中尋歡取樂,便聽有人來尋,倭商就出門了,之後便在後巷出了打鬥之聲,還有唿喊聲。等店家過去看,已經見那倭商倒地,因記得他從哪房出來的,便帶了那倭國女子來報案。
那倭奴女子交代,來尋那倭商之人,說是來取度牒。她記得很清楚。
羅凱這才將這三件事捋順,倭奴國大使是個臭和尚,跟這倭國商人倒賣度牒,倭國商人看中了九龍杯,不知道用了什麽詭計從宮中掉包。包大人追查九龍杯追查了倒賣度牒之事,但是商人死了。
倭奴國和尚使者借此故不來朝拜,而且九龍杯也下落不明。
他問包大人,是否是這樣?包大人說道:“正是!”
接著說道:“你送來那包裹甚是蹊蹺,尤其是那度牒所發就在那倭國商人遇害不久前。此物在井下所藏,我懷疑跟這倒賣度牒一事有所牽連。你倒是送來的正好,剛好可以從此人查起。”
羅凱忙問道:“義父需要我做什麽嗎?”
包拯說道:“聖上宣我明日進宮,商討九龍杯和如何對付倭奴之事。初六之日是各國使臣向皇上辭行之日,時間很是緊迫,我擔心那倭奴國大使會在那日趁人多之時發難。”
他說著停了一下,包大人也在想,這段時間安排羅凱做些什麽?他到真希望羅凱能可給些建議。
羅凱也覺得這個時間緊迫,他問包大人,義父如何打算?
包拯說道,內臣之事先放一放,集中精力去調查這個度牒的事情,也許能有突破。倭國僧使的事,你想一想,看看初六朝堂之上可有應對。明日我見過仁宗皇上懇請那日許你麵君。
羅凱一聽,就知道自己有事做了,不過找機會修理一下倭奴的事,就是自己再忙也必須應下。於是答應到:“我今日迴去就去準備,想想怎麽對付這倭奴。”
辭別的包大人羅凱去了王安石府上,見過父母和兄弟,說明包大人有事安排,離開府上迴到梅耶府。
羅凱想到此,便問二人,這度牒可是官府在售?
小陸搖搖頭:“官府倒是不曾有售,多是民間倒賣。”
羅凱再問二人也就知道的不多了,迴到房間,羅凱琢磨,這做和尚是不錯,不過現在一張度牒幾十貫為何那長老拿著空頭度牒說靈光一點,價值千金呢?這其中偌大的差距是何原因?
不過好奇歸好奇,第二日羅凱還是帶著小陸一起去了開封府。羅凱實在是忙不過來,再去顧及些閑事,這撿了東西充了公,至於什麽童中,什麽天清寺也不是羅凱的份內之事。
自從羅凱辭官向西走了一遭,包拯大人很少見到羅凱,心中也是想念,昨日禦射包大人還替羅凱揪心了一把。見那遼國使者開始可是傲慢的很,不過見羅凱這小家夥接連三箭,箭箭射中,那遼國使者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包拯大人可是越來越開心。
包大人的官職可是相當高,自然也離那些外國使者近了些,那些使者見羅凱上場便有些議論,嘁嘁喳喳的都是些鳥語,那些使者中有的是大使自己會中原語言,有的則帶了翻譯。聽話說都在打聽是這少年是誰。
包拯一邊緊張的看著羅凱,一邊聽那些對話,包拯的名氣還有人不知道麽?自然會有說,這個小生是包大人義子,見羅凱贏了那使者,一個滿堂彩,包大人更是脖子梗著,胸部挺著心中很是為羅凱驕傲。
一大早剛剛接到禦旨,皇上明日要單獨召見,包拯心中為那九龍杯之事,也正琢磨如何處理此事。見羅凱從外麵走來,身後跟著陸慎言,和一個女子。小陸手中還拎著一個包裹。
見到羅凱包大人很高興,放下手中的公文說道:“羅凱來的正好。”
羅凱上前施禮,這段日子忙了公務忙應酬又是過年,自己也是很久沒和包大人像以往那樣好好說說話了。包拯半責怪的說到:“你這孩子,莫不是玩的瘋了。我這裏和你父那邊都少見你”
羅凱連忙賠笑說道:“孩兒哪敢,這不忙著把您二老的兒媳給找迴來。”說著讓那月下上前見過包大人。
羅凱剛剛找到月下的時候,月下臉上有傷,羅凱不便勉強她來見,近日臉上傷疤痊愈羅凱心想也該是時候了,便帶了月下同來。包拯倒是已經聽說找到月下,今日見羅凱將月下帶來,見故人之女心中感慨。
問過幾句二人婚事打算,包大人見月下也是知書達理懂事之人,到也是放心。
羅凱對包拯說道:“義父,我在女貞觀枯井前掉落了玉石,前日叫陸慎言去取,竟拾到了一些東西。您請過目。”
說這小陸呈上了包括,包大人見其中有度牒,便叫來師爺為小陸做供詞。
這邊羅凱帶著月下去見過夫人,夫人留了月下房中說話,羅凱單獨迴去見包大人。供詞已經錄好,包大人對羅凱說到:“今日你來的正好,定要多留半日。”
羅凱本想帶月下再去王安石府上,聽包拯這麽說,正好自己也想問問這度牒的事情。於是吩咐小陸先帶了姑娘過去。將那二人安排好,包拯羅凱父子二人來到廳堂的廂房,這房間也是布置了一些書架等物,一張半仙桌上擺著茶具,二人相對而坐。房間裏麵的爐子中正燃這羅凱送來的“香餅”。
閑聊之中包拯提到:“這度牒可能會引出一案。”羅凱請包拯賜教。
家人給二人煮好茶退下,羅凱給包大人茶盞斟茶,問到:“我聽聞市上有倒賣度牒之事,義父可說是此事?”
包拯說到:“這是其一,出家人度牒需隨身懈怠,怎麽會輕易丟失,又和金銀放在一起,有可能涉及交易。”
羅凱問道:“這度牒怎麽會有市交易,莫非出家很難的事嗎?”
包拯說道:“宋真宗後期以王欽若和丁謂為宰相,信奉道教和佛教,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稱受天書,封泰山、祀汾陽,詔令丁謂修建了玉清昭應宮,極侈土木,七年始成,有房屋近三千間,“小不中程,雖金碧已具,必毀而更造,有司不敢計其費。”
景德三年八月,諸王府侍講孫奭向真宗提出“請減修寺度僧”,對寺廟修得太多、僧人數量增加太快,加以限製。真宗反駁說:“至於道釋二門,有助世教,人或偏見,往往毀訾,假使僧、道士時有不檢,安可廢其教耶?”
這段曆史羅凱不清楚,不過他也聽說過,真宗對各地建造寺院的政策規定也較過去寬鬆。
又聽包拯說道:“真宗數年對佛教貢獻很多,不過因做了僧侶就可免除稅,役不少人都以出家為名,況大興土木,國庫空虛。至仁宗,依然敬教,但加強了僧侶的考核,對僧侶資格有了明確規定。而且不再增加僧侶人數。”
羅凱一聽似乎明白了,這是限數導致的無法濫竽充數說到:“嚴格些倒是好事。”
包拯說道:“聽聞仁宗還有精簡寺廟僧侶的意圖,所以市上就有些不法之人將度牒倒賣,或有人犯罪尋度牒逃避。”
羅凱心想犯罪逃避應是有,否則後麵不會有那魯智深和武鬆之類,不過聽包拯這麽一說倒是也理解為何後來度牒會炒到那麽高的價格。
這事羅凱可是經曆過,想那2012年之前若幹年,某市出租車運營資質限數量的時候,一張運營證番了六倍。從十幾萬一下子翻到價值六十萬左右。可是這度牒怎麽能到那價格,而且又是官方之物,羅凱腦筋開始尋思是不是可以從官方角度下手。
正琢磨忽聽包拯話鋒一轉說道:“今日見度牒之事,我到想起一個事有些牽扯。真宗皇上格外對倭奴僧寂照禮遇,下詔賜法名圓通大師,並賜紫方袍,給予殊榮。”
聽包拯提到倭奴,羅凱想到這次朝會倭奴竟沒來供奉,於是問到:“義父,為何今年朝會倭奴沒來供奉?”
包拯說道:“這正是我要跟你說的事,此事關係到我朝顏麵,你聽聽可有好的解法。”
羅凱見包大人正顏正色便知道事情不是小事,於是給包拯茶盞添好茶水聽包大人訴說。
原來春節之前開封府受理一案,一倭奴國商人在我朝拜見,非要一睹九龍杯之風采。仁宗就命人取來讓他過目。那倭奴國人看過之後愛不釋手,請求仁宗將此杯送給他。
羅凱一聽九龍杯心中一驚,那可是古董收藏中的極品,尤其是宋代之物,據說有一隻現在還在日本。
前世時候羅凱有次去日本旅遊,特意去看看那九龍杯,杯體典雅莊嚴,華貴幽古,上部有三條龍,其中一條獨龍騎居幢蓋,為九龍之首,中部有六條龍自動吐酒,若雲行雨施。
九龍象征九州,杯體寓意皇權至上,華夏久統。九龍杯為曆代皇帝所擁有,據傳,擁此九龍杯,可飲天下水,可取天下食。九龍杯,通體雪白,看不出任何痕跡,唯有在杯中注入上好國酒後,便顯現在杯壁和杯底上有九條金色的小龍,似在飛舞,似在遊戲。
莫不是日本那九龍杯是仁宗所賜?羅凱心中想著連忙問道:“仁宗皇上有沒有給他那杯子?”
包拯說到:“當然沒有。”
當時朝堂之上不少大臣在場,那倭奴國人說起想那要杯子,包拯見此人矮小猥褻,心中甚是輕視,於是冷笑說道,我泱泱大國之物豈能容你說要就要的走的。
羅凱喝到:“義父說的好!”
包拯似乎自己也對這話很欣慰,他又接著講到:“那倭奴國之人甚是憨皮賴臉,言說貴國地博物廣,一隻小小的杯子都不肯給哪有大國風範。”
言說那倭商上看上九龍杯,從宮中竟被偷梁換柱,不知哪個內臣好大膽。包大人說著生氣的拍了下桌子。
羅凱一邊聽著,一邊想這倭奴原來從古代就這樣,生生要東西還如此厚顏無恥。不過這和那度牒有什麽關聯?
他正在疑惑等著包拯下文。包拯說道,“這事後來就複雜了,開封府秘密追查九龍杯下落,竟查到了倭奴國的大使頭上。”
包大人運了一下氣,接著說道:“剛才不是說到真宗在位對倭國禮遇?”羅凱點點頭,聽包大人繼續講述事情經過。
原來倭奴國趁著漢人唐末五代之亂,形成倭奴國藤原貴族全盛時期:漢人趙宋王朝完成統一大業後,政治上相對穩定,開始重建業已衰微的文化,社會文化整體處於複興階段;倭奴自平安末期正式廢止遣唐使,宣揚倭奴貴族文化---“國風文化”。
由於倭奴的消極外交,宋商更多注重的隻是貿易活動,倭奴僧入宋參拜巡禮成了宋商以外的唯一交流,入宋僧成為倭奴遣宋的主要使者。
這番倭僧使者與那倭國商人同來,原來竟是一夥,他們知我朝限製僧侶便想從中漁利,與那倭商勾結倒賣這度牒,開封府正追查此事九龍杯的事,便牽連出了這倒賣度牒。”
包拯下令先緝捕那倭奴商人,那商人竟在大宋國土上遇害。這倭奴國大使此時提出交涉,以他國人遇害為由,要我國拿出個說法。
羅凱聽得火氣很大:“義父幹脆將那倭奴破和尚抓了,砍了他再說。”
包拯苦笑一下:“你這孩子,兩國交戰還不斬來使,更何況這倭奴借著元旦朝會,隻遣來人送了奏折,抗議我朝治安等問題,外國人士安全不能保障。這要是揪過來就殺,周邊各國如何再敬我朝大國之風,更何況是殺一個和尚。”
羅凱也歎口氣:“難怪義父頭大,那九龍杯之事和度牒之事可有進展?”
包拯說道:“九龍杯之事之難就難在什麽時候被換的都不知道,更別說哪個當值內臣。這內臣偷竊宮中也是常有,小小不言之事皇上總是睜一眼閉一眼。常說要整肅,皇上卻說非是走投無路男人誰願意做這中貴人。鬧出大事了就殺雞給猴看一次,便安生幾日。”
“看來又有雞伸脖子了”。羅凱說道。包拯哈哈笑了幾聲,這孩子總是偶爾說幾句調皮話。
笑過包拯說到:“抓住定是要殺的,現在交易之人斷了。”
羅凱想起一事問道:“包大人可能記得開藥謀害恩師狄青之事?”那個太監也是死的糊塗,本是與狄青無關的一個太監,自殺無非是替人頂罪。
包大人說道:“當時也知那是頂罪之人,不過狄大人當時無事,又有太監自殺頂罪,也不好再追查。”
“會不會是同一人所為,否則怎麽會有這麽大的膽子?對了義父,那倭國商人是怎麽死的?”
那倭國商人正在和倭國來借種倭女在邸店中尋歡取樂,便聽有人來尋,倭商就出門了,之後便在後巷出了打鬥之聲,還有唿喊聲。等店家過去看,已經見那倭商倒地,因記得他從哪房出來的,便帶了那倭國女子來報案。
那倭奴女子交代,來尋那倭商之人,說是來取度牒。她記得很清楚。
羅凱這才將這三件事捋順,倭奴國大使是個臭和尚,跟這倭國商人倒賣度牒,倭國商人看中了九龍杯,不知道用了什麽詭計從宮中掉包。包大人追查九龍杯追查了倒賣度牒之事,但是商人死了。
倭奴國和尚使者借此故不來朝拜,而且九龍杯也下落不明。
他問包大人,是否是這樣?包大人說道:“正是!”
接著說道:“你送來那包裹甚是蹊蹺,尤其是那度牒所發就在那倭國商人遇害不久前。此物在井下所藏,我懷疑跟這倒賣度牒一事有所牽連。你倒是送來的正好,剛好可以從此人查起。”
羅凱忙問道:“義父需要我做什麽嗎?”
包拯說道:“聖上宣我明日進宮,商討九龍杯和如何對付倭奴之事。初六之日是各國使臣向皇上辭行之日,時間很是緊迫,我擔心那倭奴國大使會在那日趁人多之時發難。”
他說著停了一下,包大人也在想,這段時間安排羅凱做些什麽?他到真希望羅凱能可給些建議。
羅凱也覺得這個時間緊迫,他問包大人,義父如何打算?
包拯說道,內臣之事先放一放,集中精力去調查這個度牒的事情,也許能有突破。倭國僧使的事,你想一想,看看初六朝堂之上可有應對。明日我見過仁宗皇上懇請那日許你麵君。
羅凱一聽,就知道自己有事做了,不過找機會修理一下倭奴的事,就是自己再忙也必須應下。於是答應到:“我今日迴去就去準備,想想怎麽對付這倭奴。”
辭別的包大人羅凱去了王安石府上,見過父母和兄弟,說明包大人有事安排,離開府上迴到梅耶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