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異常炎熱,那場大雪過後再沒下過一滴雨。夏日漸深,太陽也愈發毒辣了。
土地被曬的幹裂成塊,許多人家也和齊鶴水一樣,不得不開始擔水澆地。
可他們種的地多,隻靠人工澆水根本顧不過來,更何況早上剛澆的一桶水,在太陽出來之後很快被曬幹,根本是杯水車薪。
眼看著田裏的莊稼一日日萎蔫,村民們一個個都慌了神,如果地裏的莊稼都旱死了,那麽今天冬天他們吃什麽呢?
人們不得不更加小心侍弄著各自的田地,有人弄了許多樹枝來,在正午的時候把莊稼蓋起來,等到傍晚太陽不大的時候再揭開。
還有人拚命擔水澆地,勞動量大不說,更有許多人不注意被曬傷了。被太陽曬傷的地方,皮膚發紅刺痛,塗了藥也很難痊愈。
後來村裏的一個老漢,因為正午出來勞作,全身被曬傷的麵積很大,迴去就發起高燒,當天夜裏竟是死掉了。
那老漢的兒子就是從外麵打工迴來的一個,整日呆在家裏,從不幫忙幹活。老兩口指使不動他,隻得自己多幹一些。
老漢因為心疼莊稼,中午顧不上休息,隻想多澆一些水,沒想到最終釀成了這樣的慘劇。
辦喪禮的時候,陳念陪奶奶去了,老漢家裏隻剩了什麽都不懂的農村婦人,和二十啷當歲的半大小子。
那婦人披麻戴孝,怔怔的愣在那裏,看到吊喪的人去了,也顧不上說話,隻一味的流淚。兒子哭的肝腸寸斷,聞者傷心。
可再傷心又有什麽用,子欲養而親不待,早些替父母分擔,沒準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自這之後,村人們再也不敢在正午出門,暴露在陽光下。人們的活動時間徹底變成了晚上和早上。
家裏的小雞小鴨子們,陳念隻敢在早晚放出去,並且給雞舍鴨舍上麵搭了許多樹枝,在正午的時候可以擋一擋毒辣的陽光。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下去,許多人家已經拔了原本的莊稼,種上耐旱的土豆番薯,這個時節種上去,也不知道能不能成熟。不過村人們管不了這麽多了,能挽迴一點損失都是好的。
陳念和齊鶴水早已把後院的兩塊菜地都搭上了大棚,在大棚頂上也放了許多樹枝遮蔽陽光。自從陳雲珍幾人走後,一直用空間水澆灌,靈泉靈氣充裕,這些植物受酷暑影響沒有那麽大,長勢還算喜人。
他們從沒和奶奶明說空間之事,但是也沒有刻意避諱。陳念曾怕老人受不了暑熱,想帶奶奶進空間裏避避,可試了幾次,都不成功。
空間裏植物生長速度快,幾種之前種下的水果都熟了,陳念經常拿出來給家裏人吃,奶奶問起隻說是上次買的沒吃完。
水果新鮮的很,絕對不是放了許多天的,陳奶奶如何吃不出,隻是孫女不願意說,後來老人也就不問了。
河裏的水蒸發的很快,加上村人大量的澆灌土地,小溪越來越細,終於徹底幹涸。
許多離小溪比較近的人家,從前都是接了管子到自家,直接吃河裏的水,如今溪水幹涸,他們不得不轉向村裏唯一的一口水井。
這口井在陳念記事起就存在了,哺育了小峪存一代代的人。
聽說井下有個泉眼,陳念從小吃這口井水長大,後來不管是去外地上學,還是在濱城工作,都再也沒吃過這樣清澈的井水。
如今全村人的水源都靠這口井,除了日常飲用,還有人經常打去澆灌莊稼。打水的人越來越多,水位下降的也快,很快井水也要見底。
這可把村民們急壞了,如果井水也幹了,他們以後喝什麽?
村幹部聯合村裏幾個說話有分量的人一起開會,專門就眼下井水的問題商量討論,最後決定著井裏的水得“限打”。
他們決定好了章程,用村裏的大喇叭廣播,要每家每戶至少出一個代表,召開全體村民大會。
陳念去聽了,大致意思就是以後這井水不可以隨意取用,需得按人頭算,每人每天半桶水,並且各家出人輪流在井邊看管監督,不許多打水。
陳念家倒是無所謂,她們一直飲用的都是靈泉,需要澆灌的田地也就那麽幾塊,陳念覺得齊鶴水每日擔水辛苦,也是直接用的靈泉水。
但是,村裏土地多的人自然就不樂意了。
陳實發家除了種著自家的地,還有陳念家的,本指望著到秋天收下糧食,賣個好價錢,誰知道這已經是遭了兩場災了。
眼下這個“限水”政策,擺明不讓他們打水澆地了,那莊稼還有什麽活頭,當即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老村長,不是我不支持您工作,這樣的天,地裏再不澆水,莊稼都死了,以後咱們吃什麽?”
“就是啊”
“就是”
村裏其他幾戶地多的人家紛紛附和,村長沒有多說,而是帶著村民們到了井邊,打開井蓋讓眾人看。
“你們瞅瞅,這水馬上就要見底了,泉眼也不如以前出水多,怕是快要死了”
陳念也湊近前看了一眼,水的確很淺,幾乎可以看見井底的土地。
“不是我不讓大家打水,我家也有不少莊稼,能湊合著長,就比沒有強”,村長接著道,“可是你們也看到了,眼下這井要是也幹了,咱們連吃的水都成問題,哪還顧得了那麽遠”
村人們麵麵相覷,一個個都不說話了。
他們知道村長說得對,可要農村人放棄長了一半的土地,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我看有好幾戶都拔了莊稼,改種土豆紅薯什麽的,大家願意這麽弄的也都趕緊吧,誰知道往後老天爺會是什麽樣呢?”村長歎了口氣,又勸慰了幾句,這事就算定下了。
不少人迴去後,按照村長說的,連夜把自家半死不活的莊稼拔了,改種耐旱的作物。
也有人猶猶豫豫舍不得,隻盼上天垂憐,趕快下一場暴雨,眼下的困境就可解了。
不過老天爺一向鐵石心腸,太陽明晃晃的掛著,一天比一天更熱了。
土地被曬的幹裂成塊,許多人家也和齊鶴水一樣,不得不開始擔水澆地。
可他們種的地多,隻靠人工澆水根本顧不過來,更何況早上剛澆的一桶水,在太陽出來之後很快被曬幹,根本是杯水車薪。
眼看著田裏的莊稼一日日萎蔫,村民們一個個都慌了神,如果地裏的莊稼都旱死了,那麽今天冬天他們吃什麽呢?
人們不得不更加小心侍弄著各自的田地,有人弄了許多樹枝來,在正午的時候把莊稼蓋起來,等到傍晚太陽不大的時候再揭開。
還有人拚命擔水澆地,勞動量大不說,更有許多人不注意被曬傷了。被太陽曬傷的地方,皮膚發紅刺痛,塗了藥也很難痊愈。
後來村裏的一個老漢,因為正午出來勞作,全身被曬傷的麵積很大,迴去就發起高燒,當天夜裏竟是死掉了。
那老漢的兒子就是從外麵打工迴來的一個,整日呆在家裏,從不幫忙幹活。老兩口指使不動他,隻得自己多幹一些。
老漢因為心疼莊稼,中午顧不上休息,隻想多澆一些水,沒想到最終釀成了這樣的慘劇。
辦喪禮的時候,陳念陪奶奶去了,老漢家裏隻剩了什麽都不懂的農村婦人,和二十啷當歲的半大小子。
那婦人披麻戴孝,怔怔的愣在那裏,看到吊喪的人去了,也顧不上說話,隻一味的流淚。兒子哭的肝腸寸斷,聞者傷心。
可再傷心又有什麽用,子欲養而親不待,早些替父母分擔,沒準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自這之後,村人們再也不敢在正午出門,暴露在陽光下。人們的活動時間徹底變成了晚上和早上。
家裏的小雞小鴨子們,陳念隻敢在早晚放出去,並且給雞舍鴨舍上麵搭了許多樹枝,在正午的時候可以擋一擋毒辣的陽光。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下去,許多人家已經拔了原本的莊稼,種上耐旱的土豆番薯,這個時節種上去,也不知道能不能成熟。不過村人們管不了這麽多了,能挽迴一點損失都是好的。
陳念和齊鶴水早已把後院的兩塊菜地都搭上了大棚,在大棚頂上也放了許多樹枝遮蔽陽光。自從陳雲珍幾人走後,一直用空間水澆灌,靈泉靈氣充裕,這些植物受酷暑影響沒有那麽大,長勢還算喜人。
他們從沒和奶奶明說空間之事,但是也沒有刻意避諱。陳念曾怕老人受不了暑熱,想帶奶奶進空間裏避避,可試了幾次,都不成功。
空間裏植物生長速度快,幾種之前種下的水果都熟了,陳念經常拿出來給家裏人吃,奶奶問起隻說是上次買的沒吃完。
水果新鮮的很,絕對不是放了許多天的,陳奶奶如何吃不出,隻是孫女不願意說,後來老人也就不問了。
河裏的水蒸發的很快,加上村人大量的澆灌土地,小溪越來越細,終於徹底幹涸。
許多離小溪比較近的人家,從前都是接了管子到自家,直接吃河裏的水,如今溪水幹涸,他們不得不轉向村裏唯一的一口水井。
這口井在陳念記事起就存在了,哺育了小峪存一代代的人。
聽說井下有個泉眼,陳念從小吃這口井水長大,後來不管是去外地上學,還是在濱城工作,都再也沒吃過這樣清澈的井水。
如今全村人的水源都靠這口井,除了日常飲用,還有人經常打去澆灌莊稼。打水的人越來越多,水位下降的也快,很快井水也要見底。
這可把村民們急壞了,如果井水也幹了,他們以後喝什麽?
村幹部聯合村裏幾個說話有分量的人一起開會,專門就眼下井水的問題商量討論,最後決定著井裏的水得“限打”。
他們決定好了章程,用村裏的大喇叭廣播,要每家每戶至少出一個代表,召開全體村民大會。
陳念去聽了,大致意思就是以後這井水不可以隨意取用,需得按人頭算,每人每天半桶水,並且各家出人輪流在井邊看管監督,不許多打水。
陳念家倒是無所謂,她們一直飲用的都是靈泉,需要澆灌的田地也就那麽幾塊,陳念覺得齊鶴水每日擔水辛苦,也是直接用的靈泉水。
但是,村裏土地多的人自然就不樂意了。
陳實發家除了種著自家的地,還有陳念家的,本指望著到秋天收下糧食,賣個好價錢,誰知道這已經是遭了兩場災了。
眼下這個“限水”政策,擺明不讓他們打水澆地了,那莊稼還有什麽活頭,當即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老村長,不是我不支持您工作,這樣的天,地裏再不澆水,莊稼都死了,以後咱們吃什麽?”
“就是啊”
“就是”
村裏其他幾戶地多的人家紛紛附和,村長沒有多說,而是帶著村民們到了井邊,打開井蓋讓眾人看。
“你們瞅瞅,這水馬上就要見底了,泉眼也不如以前出水多,怕是快要死了”
陳念也湊近前看了一眼,水的確很淺,幾乎可以看見井底的土地。
“不是我不讓大家打水,我家也有不少莊稼,能湊合著長,就比沒有強”,村長接著道,“可是你們也看到了,眼下這井要是也幹了,咱們連吃的水都成問題,哪還顧得了那麽遠”
村人們麵麵相覷,一個個都不說話了。
他們知道村長說得對,可要農村人放棄長了一半的土地,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我看有好幾戶都拔了莊稼,改種土豆紅薯什麽的,大家願意這麽弄的也都趕緊吧,誰知道往後老天爺會是什麽樣呢?”村長歎了口氣,又勸慰了幾句,這事就算定下了。
不少人迴去後,按照村長說的,連夜把自家半死不活的莊稼拔了,改種耐旱的作物。
也有人猶猶豫豫舍不得,隻盼上天垂憐,趕快下一場暴雨,眼下的困境就可解了。
不過老天爺一向鐵石心腸,太陽明晃晃的掛著,一天比一天更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