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藍菩薩聖誕,巨大隆重的盛典,白硯歡三人躲在一處角落看熱鬧。
在佛寺大開和尚列隊而出之後,由和尚們帶頭,所有百姓們一起唱起了經文,梵音宏大,氣勢磅礴,可似乎又有一種溫暖的力量滋潤心扉,如春風化雨一般。
在唱經聲中一位身穿金色袈裟的老和尚緩步而出,一手持禪杖,一手行佛禮,立於佛寺大門之外,沐浴唱經聲中,閉目不言。
白硯歡小心感應了一下,此和尚修為是明心境末期,相當於道門的元嬰期。
也是,一些佛門大能都在參禪悟道,哪裏會去凡間寺廟做住持呢!
百姓人多,幾乎全城的人都匯聚在此,可他們的唱經聲還不如這數百和尚的聲音明顯,顯然其中有一些是佛門修士,用了擴音之術。
唱經聲宏大縹緲,隨著時間的增長,和寺內香火的飄蕩,在烈日下,寺廟上空開始出現一巨大的佛影,泛著淡淡金光,有彩雲相伴。
佛影矗立上空,麵容看不清晰,可所有人心中都確定,這就是伽藍菩薩的投影。
注意到巨大佛影的出現,感覺到佛目正在注視著下方,百姓們眼神虔誠熾熱,唱經聲又增大幾分,來表達自己的激動。
白硯歡看著漸漸凝實的佛影,並沒感覺到是幻象,的確就像是從虛空之中慢慢凝結出來的一樣,看了下誠明,誠明也搖了搖頭,表示看不出端倪。
更詭異的是,好似剛才佛影出現的刹那,佛目有意無意的瞥來他們三人這邊一眼,隻是誠明和司雲衝都沒有感應到,讓白硯歡也不太確定,以為自己眼花了。
唱經聲中氣氛和煦,每個人都莊重肅穆,持續了近半個時辰,聲音才緩緩而落,佛影也消失不見。
老和尚緩緩睜開眼睛,對著百姓們行了一禮,說了幾句白硯歡三人聽不懂的話,便閃身退迴寺內消失不見。
反而餘下的百姓們麵色欣喜,磕了兩個響頭之後迅速起身,開始順序步入寺廟。
見一些旁觀之人也隨信徒而入,沒有受到阻攔,白硯歡三人也開始順著人群入寺。
寺內不大,入門之後就是一處小廣場,廣場正後方是一處雄偉的佛殿,隱約可見裏麵高大的金身佛像。
佛殿之外的台階之下,立著一個巨大的香鼎,三根粗大的香用金箔紙包著,插在其中,渺渺煙火氣飄向上空。
信徒們並沒有進入佛殿,隻是在香鼎之側拜了三拜,沿著僧侶們的指引,來到一旁的偏殿領了一碗聖水喝,就欣喜的離開。
白硯歡也跟隨著領了一碗,發水的和尚麵露微笑,對著三人行了一禮,沒有多說什麽,也沒有因為誠明二人身穿道袍入佛寺而拒絕發放聖水。
這聖水成褐色,嚐了嚐,白硯歡發現其中竟是各種靈藥的味道,靈氣不多,藥性配合的剛剛好,有排毒的功效。
抬頭看了看上空的灰蒙蒙霧霾,若有所思。
看來這些和尚知道這焚燭燒香產生的濃厚氣體有毒,對百姓身體有損,借口聖水的名義,給他們排毒,倒也是好心之舉。
今日寺內其他地方並不開放,白硯歡三人也不願擅闖,見沒什麽好玩的新奇的,三人便出了這佛寺。
從寺內喝過聖水的百姓們歸家之後,將花籃和水果放在自家佛像之前,又是一套複雜的禮節結束,便開始與親人鄰裏朋友載歌載舞,好不熱鬧!
暫時忘去生活中的不滿意不滿足,共同期盼更美好的明天。
全城歡慶的氛圍,讓白硯歡三人也心情大好,可卻怎麽也融入不了百姓們的那種狂熱,隻得窩在客棧裏大吃大喝。
飲了一點酒,司雲衝就開始講起他在天師道兩年偷聽到的八卦,卻沒什麽有意思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勾心鬥角。
月上高空,熱鬧了一天的城中也漸漸安靜下來。
酒足飯飽,誠明和司雲衝一個打坐一個唿唿大睡。
白硯歡來到客棧房頂,吹著夾雜著香火氣的微風,突然有些想念爛柯寺了,想寺裏的小沙彌們,想經常切磋的師兄弟們,想覺尚大師和風姐姐的蜂蜜,還想總愛提溜自己胡須的了空。
原來自己已經將浮霞山爛柯寺當做家了,笑了笑,明明自己是在落龍山脈生活的時間更長好嘛!
有人的地方才有家!
第二日,日上正午,香謁府城才開始恢複生機,百姓們開始如往常一般做生意的做生意,做勞工的做勞工,生活依舊!
白硯歡三人也不再做停留,出了城,一路向南。
東啟國不大,農田富饒,占據了大部分國土,百姓們家家禮佛,日子倒也不算貧苦。
唯一讓白硯歡覺得有些過了的,就是大小佛寺庵堂太多。
每一個小小的村莊都會有一處小廟,修建的不繁華但也很隆重,大一點的城鎮甚至都不止一個,這也倒罷了,關鍵是荒蕪貧瘠的山林荒地間也經常出現一些廟宇。
白硯歡三人剛開始還以為是一些邪修精怪占寺而居,蠱惑行人,為非作歹。
可仔細探查過後,發現的確是一些清苦的僧人不願入駐一些大佛寺,自在安身荒野,靜心修禪,也因此,白硯歡三人極少去打擾。
立夏之後,莊稼長勢很好,也還沒到雨水多的季節,農忙有所減輕,隻需要提防一下蟲害,尋空施一下肥料。
所以田間很少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都趁此時間去尋一些幫工做,貼補家用。
白硯歡三人翻過山,跨過河,沿著田壟走過,看著尋常百姓的生活,有著各種的酸甜苦辣。
雞毛蒜皮是日常,各種小而溫馨的故事每天在發生,生老病死的劫難也不斷。
看著這些凡人百姓間的故事,自己的心境也有了一絲提升。
沒有路過傳言佛寺林立的東啟國的國都,沿著佛徒遍地的東啟國東線,便來到了動蕩不休的皓昆之地。
皓昆是此地千年之前一統的國家國號,國破之後,此地戰亂不休,再未一統過,經常有勢力在此自建稱國,很快又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之所以此地許久未平,其實也是因為沒有一個立得住的一流宗門把控,數個二流宗門彼此在人間建立勢力,博弈不止,為的就是能夠借助皓昆之地新一統反哺宗門進階一流勢力。
但上千年的動亂,讓此地早已經民不聊生。
在佛寺大開和尚列隊而出之後,由和尚們帶頭,所有百姓們一起唱起了經文,梵音宏大,氣勢磅礴,可似乎又有一種溫暖的力量滋潤心扉,如春風化雨一般。
在唱經聲中一位身穿金色袈裟的老和尚緩步而出,一手持禪杖,一手行佛禮,立於佛寺大門之外,沐浴唱經聲中,閉目不言。
白硯歡小心感應了一下,此和尚修為是明心境末期,相當於道門的元嬰期。
也是,一些佛門大能都在參禪悟道,哪裏會去凡間寺廟做住持呢!
百姓人多,幾乎全城的人都匯聚在此,可他們的唱經聲還不如這數百和尚的聲音明顯,顯然其中有一些是佛門修士,用了擴音之術。
唱經聲宏大縹緲,隨著時間的增長,和寺內香火的飄蕩,在烈日下,寺廟上空開始出現一巨大的佛影,泛著淡淡金光,有彩雲相伴。
佛影矗立上空,麵容看不清晰,可所有人心中都確定,這就是伽藍菩薩的投影。
注意到巨大佛影的出現,感覺到佛目正在注視著下方,百姓們眼神虔誠熾熱,唱經聲又增大幾分,來表達自己的激動。
白硯歡看著漸漸凝實的佛影,並沒感覺到是幻象,的確就像是從虛空之中慢慢凝結出來的一樣,看了下誠明,誠明也搖了搖頭,表示看不出端倪。
更詭異的是,好似剛才佛影出現的刹那,佛目有意無意的瞥來他們三人這邊一眼,隻是誠明和司雲衝都沒有感應到,讓白硯歡也不太確定,以為自己眼花了。
唱經聲中氣氛和煦,每個人都莊重肅穆,持續了近半個時辰,聲音才緩緩而落,佛影也消失不見。
老和尚緩緩睜開眼睛,對著百姓們行了一禮,說了幾句白硯歡三人聽不懂的話,便閃身退迴寺內消失不見。
反而餘下的百姓們麵色欣喜,磕了兩個響頭之後迅速起身,開始順序步入寺廟。
見一些旁觀之人也隨信徒而入,沒有受到阻攔,白硯歡三人也開始順著人群入寺。
寺內不大,入門之後就是一處小廣場,廣場正後方是一處雄偉的佛殿,隱約可見裏麵高大的金身佛像。
佛殿之外的台階之下,立著一個巨大的香鼎,三根粗大的香用金箔紙包著,插在其中,渺渺煙火氣飄向上空。
信徒們並沒有進入佛殿,隻是在香鼎之側拜了三拜,沿著僧侶們的指引,來到一旁的偏殿領了一碗聖水喝,就欣喜的離開。
白硯歡也跟隨著領了一碗,發水的和尚麵露微笑,對著三人行了一禮,沒有多說什麽,也沒有因為誠明二人身穿道袍入佛寺而拒絕發放聖水。
這聖水成褐色,嚐了嚐,白硯歡發現其中竟是各種靈藥的味道,靈氣不多,藥性配合的剛剛好,有排毒的功效。
抬頭看了看上空的灰蒙蒙霧霾,若有所思。
看來這些和尚知道這焚燭燒香產生的濃厚氣體有毒,對百姓身體有損,借口聖水的名義,給他們排毒,倒也是好心之舉。
今日寺內其他地方並不開放,白硯歡三人也不願擅闖,見沒什麽好玩的新奇的,三人便出了這佛寺。
從寺內喝過聖水的百姓們歸家之後,將花籃和水果放在自家佛像之前,又是一套複雜的禮節結束,便開始與親人鄰裏朋友載歌載舞,好不熱鬧!
暫時忘去生活中的不滿意不滿足,共同期盼更美好的明天。
全城歡慶的氛圍,讓白硯歡三人也心情大好,可卻怎麽也融入不了百姓們的那種狂熱,隻得窩在客棧裏大吃大喝。
飲了一點酒,司雲衝就開始講起他在天師道兩年偷聽到的八卦,卻沒什麽有意思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勾心鬥角。
月上高空,熱鬧了一天的城中也漸漸安靜下來。
酒足飯飽,誠明和司雲衝一個打坐一個唿唿大睡。
白硯歡來到客棧房頂,吹著夾雜著香火氣的微風,突然有些想念爛柯寺了,想寺裏的小沙彌們,想經常切磋的師兄弟們,想覺尚大師和風姐姐的蜂蜜,還想總愛提溜自己胡須的了空。
原來自己已經將浮霞山爛柯寺當做家了,笑了笑,明明自己是在落龍山脈生活的時間更長好嘛!
有人的地方才有家!
第二日,日上正午,香謁府城才開始恢複生機,百姓們開始如往常一般做生意的做生意,做勞工的做勞工,生活依舊!
白硯歡三人也不再做停留,出了城,一路向南。
東啟國不大,農田富饒,占據了大部分國土,百姓們家家禮佛,日子倒也不算貧苦。
唯一讓白硯歡覺得有些過了的,就是大小佛寺庵堂太多。
每一個小小的村莊都會有一處小廟,修建的不繁華但也很隆重,大一點的城鎮甚至都不止一個,這也倒罷了,關鍵是荒蕪貧瘠的山林荒地間也經常出現一些廟宇。
白硯歡三人剛開始還以為是一些邪修精怪占寺而居,蠱惑行人,為非作歹。
可仔細探查過後,發現的確是一些清苦的僧人不願入駐一些大佛寺,自在安身荒野,靜心修禪,也因此,白硯歡三人極少去打擾。
立夏之後,莊稼長勢很好,也還沒到雨水多的季節,農忙有所減輕,隻需要提防一下蟲害,尋空施一下肥料。
所以田間很少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都趁此時間去尋一些幫工做,貼補家用。
白硯歡三人翻過山,跨過河,沿著田壟走過,看著尋常百姓的生活,有著各種的酸甜苦辣。
雞毛蒜皮是日常,各種小而溫馨的故事每天在發生,生老病死的劫難也不斷。
看著這些凡人百姓間的故事,自己的心境也有了一絲提升。
沒有路過傳言佛寺林立的東啟國的國都,沿著佛徒遍地的東啟國東線,便來到了動蕩不休的皓昆之地。
皓昆是此地千年之前一統的國家國號,國破之後,此地戰亂不休,再未一統過,經常有勢力在此自建稱國,很快又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之所以此地許久未平,其實也是因為沒有一個立得住的一流宗門把控,數個二流宗門彼此在人間建立勢力,博弈不止,為的就是能夠借助皓昆之地新一統反哺宗門進階一流勢力。
但上千年的動亂,讓此地早已經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