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許久,他才緩緩開口“路鳴,隨我去打獵。”
路鳴隨他在大牢外站了許久,卻也不敢打擾,他隻是在一旁無聲的打了幾個嗬欠,再數了數地下的磚塊。
聽到宮胤的話,他似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先是抬頭望了望天色,確認了一下時間之後,終於還是忍不住開了口:“不是吧王爺,這太陽都快落山了,要不改日吧。”
他這一句話倒像是忽然驚醒了宮胤似的,他慢慢收迴了目光,低頭,有些悵然若失的模樣,喃喃道:“是啊,太陽就快落山了,如何打獵呢。”不知道是在和誰說。
說罷,他一個人緩緩朝著宮門走去。
曾經他們二人是恭國最惹人注意的兩個皇子,一個是皇後的長子,一個是當時風頭最盛的李淑妃的獨子,旁人都說未來恭國的新帝一定會在他二人中產生,皇後和李淑妃更是明爭暗鬥隻為了為自己孩子的未來多爭取一些希望。
但宮齊和宮胤關係確實極好的,相較而言,宮胤與他的親弟弟宮霖卻顯得生分了許多。
宮齊善武,卻極為仰慕宮胤滿腹詩書,宮胤善文,宮齊卻極愛粘著與他一同打獵,雖說宮胤射藝並不出眾,但宮齊卻說“五哥才是最懂這山水之樂之人。”
每每秋獵和宮齊生辰後一日,也總是他二人一同深入山林捕獵,宮齊射藝精湛箭無虛射,因此隻要是運氣不太差,他倆總是能打到各種各樣的飛禽,而宮胤,雖不善射藝,卻是個設置陷阱的好手,因此各類走獸也是他的囊中之物。
他倆隻要是一同外出打獵,從來都是滿載而歸,到了夜裏,便尋了一處空地就地取火,白日裏的獵物足以讓兩人大飽口福,
宮齊不善文學,卻愛極了聽宮胤吟詩作文,每每隻是在一旁聽著便覺得心裏安穩許多,宮齊總是覺得五哥有種很特別的能力,在教書先生口中的無論多麽乏味的的字句,從五哥口裏再說出來便會變得悅耳動聽。
皇家秋獵會,是各大皇子出風頭的大好機會,以往這個時機便是宮齊一人的的主場,雖說宮胤多少習得一番騎射,但相對宮齊而言卻遜色許多,於是宮齊每每便跟在他身後,佯裝偶遇的,強行要和宮胤結隊而行,宮胤拗不過,便也隨他去了。
於是每場皇家秋獵便都是如此一般的場景,宮胤宮齊各自出行卻相伴而歸,就連二人的獵物也是相差無幾,明眼人自然都能看出其中端倪,不過皇上不僅不加以責怪卻褒獎二人兄弟情深,並且教導其餘皇子要多加學習。
絕大多數時候,二人更是形影不離,五皇子宮胤的射藝也是日益精進起來,至於這個中原因,旁人瞧著也是感慨九王與五王兄弟情深至極。
那年宮胤也才剛到二十的年紀,而宮齊也不過十六,意氣風發的年紀。
皇帝也常常把這兩個兒子掛在嘴邊,一個內斂儒雅一個豪邁爽朗,無論是哪個,都是他與旁人誇耀的驕傲。
相對而言,當時的宮霖卻顯得有些遜色,不似宮齊般武功蓋世也不似宮胤般學識淵博,皇後懷胎時落下的毛病倒是導致宮霖已經到了十七八歲的年紀依舊是身體孱弱,甚至思維都與旁人相比慢了一些,雖說身為皇後的兒子,卻因著不太受皇帝待見的緣故,受了不少冷眼與怠慢。
而宮胤和宮齊卻是個例外,宮齊瞧著宮霖受人怠慢輕視心有不忍,於是便詢問了宮胤的意見,從此二人行便成為了三人。
自此以後,宮霖似乎都顯得更為耀眼了,不知何時開始,這個身體孱弱,反應總是比旁人慢一些的七皇子,也慢慢擺脫了從前的影子,變得明朗起來。
即便如此,相對和宮霖的相處而言,宮胤和宮齊顯得更為親近了許多,即便二人已經極力的照顧宮霖的感受,卻還是難免會不經意的忽略掉他。
那年宮胤方才二十的年紀,滿腹詩書,每天最大的樂趣便是同兩個弟弟一起遊玩作樂,卻也從未想過王權鬥爭會降臨在他們三人身上。
他是皇上的嫡子,無論怎麽說,由他來繼承皇位都在情理中,他也一直在為了未來有能力繼承皇位而努力。
退一步講,就算是皇位最終落在宮齊手裏他覺得自己也不會因此嫉恨,雖說他的阿齊如今正是貪玩的年紀,但是他也從未懷疑過他的能力,他足以擔起一國之君的責任。
宮胤時常想,如果,他是說如果他和阿齊不是皇子,而僅僅隻是平凡人家的兄弟,會是如何。
故事的轉折要從那個夏日開始說起,宮胤至今依舊記得那日的日頭很大,陽光照在他臉上有些略微的刺痛的感覺,午後的熱氣擾得人昏昏欲睡,他獨自一人在自己的寢宮中聽著此起彼伏的蟬鳴隻覺得頭痛欲裂。
直到一個小太監匆匆忙忙的跑來告知李淑妃薨了,才徹底打破了夏日的寧靜。
午後皇後宮中曾往李淑妃宮中送去一碗綠豆湯,此事一出,皇後成為首要懷疑的對象,他雖然相信自己的母後不會如此作為,但不管怎麽說,他不知阿齊心中如何想,隻是心裏十分擔心他的處境。
宮胤曾悄悄去看過他一眼,他一個站在淑妃宮中的院裏出神,發現了宮胤的到來,他望著他,原本緊抿的嘴唇微微顫抖著“五哥。”隻是短短兩個字,竟就這樣,讓宮胤紅了眼眶,讓宮齊落下淚來。
這是宮胤唯一一次看見宮齊哭。
他生性好動,於是在宮齊年紀尚小時,皇上便專門找了師傅教他練武,宮齊性子莽撞了些,常常搞得渾身是傷,甚至胳膊都斷了幾次,盡管如此,在宮胤去看他時,他也隻是晃著那條斷胳膊衝他吐吐舌頭,撒嬌似的“五哥,胳膊又斷啦。”
原本擔心得不行的宮胤竟每每都能讓他逗得笑出來。
後來皇上命人專門徹查此事,不管怎麽說,在旁人看來,都跟皇後宮裏脫不了幹係,最後隻是抓了一個不知名的小丫頭,以護主為緣由,草率處置掉也算平息了。
自此之後皇上許是怕想起李淑妃觸景傷情,也隨著冷落了宮齊許多。
雖說調查結果與皇後沒有直接關係,但事情出在皇後宮裏,就此一事,不僅讓皇上皇後心生了不少隔閡,就連宮胤和宮齊也漸行漸遠。
宮齊被逐漸冷落之後,皇位的第一繼承人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宮胤頭上。
他無數次想要同他解釋,事情如此演變遠遠在他意料之外,比起皇位,在他心中阿齊顯得更為重要些。
宮胤最終還是沒有踏出那一步,事已至此,無論如何說,在旁人看來自己都是最大的收益人,這是不爭的事實。
後來他便甚少看到宮齊了,僅有的幾次,也隻是遠遠的一眼,他看上去卻像是成熟穩重了許多,少了往日裏的張揚與意氣風發。
那時宮胤便知道,那個追在他身後叫他”五哥“笑容明朗的少年再也迴不來了。
後來九皇子自請駐紮西北,守衛西北邊關,隻為保衛恭國邊境的安寧。
皇上見他態度堅決,便也隨便給他封了王允諾了他的請求。
宮齊走的那日也是如此蕭索的日子,宮胤沒有告知任何一人,獨自一人去為他送行,隻是遠遠瞧著,他身穿盔甲,在眾多士兵之中顯得格外威武。
相比以往而言,他的脊背顯得更為寬厚挺拔了些,這是宮胤才真正覺得,他的阿齊真的長大了。
雖說身在人群中,卻有種難以言喻的落寞。
自此之後的每一年,宮胤便都有了在宮齊生日獨自一人去打獵的習慣,直至今日。
年複一年,宮胤的箭術倒是愈發的精進起來,隻是每每有人以此誇讚他,他便沒得由來的想起宮齊,比起宮齊,自己的箭術還是要遜色得多。
路鳴隨他在大牢外站了許久,卻也不敢打擾,他隻是在一旁無聲的打了幾個嗬欠,再數了數地下的磚塊。
聽到宮胤的話,他似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先是抬頭望了望天色,確認了一下時間之後,終於還是忍不住開了口:“不是吧王爺,這太陽都快落山了,要不改日吧。”
他這一句話倒像是忽然驚醒了宮胤似的,他慢慢收迴了目光,低頭,有些悵然若失的模樣,喃喃道:“是啊,太陽就快落山了,如何打獵呢。”不知道是在和誰說。
說罷,他一個人緩緩朝著宮門走去。
曾經他們二人是恭國最惹人注意的兩個皇子,一個是皇後的長子,一個是當時風頭最盛的李淑妃的獨子,旁人都說未來恭國的新帝一定會在他二人中產生,皇後和李淑妃更是明爭暗鬥隻為了為自己孩子的未來多爭取一些希望。
但宮齊和宮胤關係確實極好的,相較而言,宮胤與他的親弟弟宮霖卻顯得生分了許多。
宮齊善武,卻極為仰慕宮胤滿腹詩書,宮胤善文,宮齊卻極愛粘著與他一同打獵,雖說宮胤射藝並不出眾,但宮齊卻說“五哥才是最懂這山水之樂之人。”
每每秋獵和宮齊生辰後一日,也總是他二人一同深入山林捕獵,宮齊射藝精湛箭無虛射,因此隻要是運氣不太差,他倆總是能打到各種各樣的飛禽,而宮胤,雖不善射藝,卻是個設置陷阱的好手,因此各類走獸也是他的囊中之物。
他倆隻要是一同外出打獵,從來都是滿載而歸,到了夜裏,便尋了一處空地就地取火,白日裏的獵物足以讓兩人大飽口福,
宮齊不善文學,卻愛極了聽宮胤吟詩作文,每每隻是在一旁聽著便覺得心裏安穩許多,宮齊總是覺得五哥有種很特別的能力,在教書先生口中的無論多麽乏味的的字句,從五哥口裏再說出來便會變得悅耳動聽。
皇家秋獵會,是各大皇子出風頭的大好機會,以往這個時機便是宮齊一人的的主場,雖說宮胤多少習得一番騎射,但相對宮齊而言卻遜色許多,於是宮齊每每便跟在他身後,佯裝偶遇的,強行要和宮胤結隊而行,宮胤拗不過,便也隨他去了。
於是每場皇家秋獵便都是如此一般的場景,宮胤宮齊各自出行卻相伴而歸,就連二人的獵物也是相差無幾,明眼人自然都能看出其中端倪,不過皇上不僅不加以責怪卻褒獎二人兄弟情深,並且教導其餘皇子要多加學習。
絕大多數時候,二人更是形影不離,五皇子宮胤的射藝也是日益精進起來,至於這個中原因,旁人瞧著也是感慨九王與五王兄弟情深至極。
那年宮胤也才剛到二十的年紀,而宮齊也不過十六,意氣風發的年紀。
皇帝也常常把這兩個兒子掛在嘴邊,一個內斂儒雅一個豪邁爽朗,無論是哪個,都是他與旁人誇耀的驕傲。
相對而言,當時的宮霖卻顯得有些遜色,不似宮齊般武功蓋世也不似宮胤般學識淵博,皇後懷胎時落下的毛病倒是導致宮霖已經到了十七八歲的年紀依舊是身體孱弱,甚至思維都與旁人相比慢了一些,雖說身為皇後的兒子,卻因著不太受皇帝待見的緣故,受了不少冷眼與怠慢。
而宮胤和宮齊卻是個例外,宮齊瞧著宮霖受人怠慢輕視心有不忍,於是便詢問了宮胤的意見,從此二人行便成為了三人。
自此以後,宮霖似乎都顯得更為耀眼了,不知何時開始,這個身體孱弱,反應總是比旁人慢一些的七皇子,也慢慢擺脫了從前的影子,變得明朗起來。
即便如此,相對和宮霖的相處而言,宮胤和宮齊顯得更為親近了許多,即便二人已經極力的照顧宮霖的感受,卻還是難免會不經意的忽略掉他。
那年宮胤方才二十的年紀,滿腹詩書,每天最大的樂趣便是同兩個弟弟一起遊玩作樂,卻也從未想過王權鬥爭會降臨在他們三人身上。
他是皇上的嫡子,無論怎麽說,由他來繼承皇位都在情理中,他也一直在為了未來有能力繼承皇位而努力。
退一步講,就算是皇位最終落在宮齊手裏他覺得自己也不會因此嫉恨,雖說他的阿齊如今正是貪玩的年紀,但是他也從未懷疑過他的能力,他足以擔起一國之君的責任。
宮胤時常想,如果,他是說如果他和阿齊不是皇子,而僅僅隻是平凡人家的兄弟,會是如何。
故事的轉折要從那個夏日開始說起,宮胤至今依舊記得那日的日頭很大,陽光照在他臉上有些略微的刺痛的感覺,午後的熱氣擾得人昏昏欲睡,他獨自一人在自己的寢宮中聽著此起彼伏的蟬鳴隻覺得頭痛欲裂。
直到一個小太監匆匆忙忙的跑來告知李淑妃薨了,才徹底打破了夏日的寧靜。
午後皇後宮中曾往李淑妃宮中送去一碗綠豆湯,此事一出,皇後成為首要懷疑的對象,他雖然相信自己的母後不會如此作為,但不管怎麽說,他不知阿齊心中如何想,隻是心裏十分擔心他的處境。
宮胤曾悄悄去看過他一眼,他一個站在淑妃宮中的院裏出神,發現了宮胤的到來,他望著他,原本緊抿的嘴唇微微顫抖著“五哥。”隻是短短兩個字,竟就這樣,讓宮胤紅了眼眶,讓宮齊落下淚來。
這是宮胤唯一一次看見宮齊哭。
他生性好動,於是在宮齊年紀尚小時,皇上便專門找了師傅教他練武,宮齊性子莽撞了些,常常搞得渾身是傷,甚至胳膊都斷了幾次,盡管如此,在宮胤去看他時,他也隻是晃著那條斷胳膊衝他吐吐舌頭,撒嬌似的“五哥,胳膊又斷啦。”
原本擔心得不行的宮胤竟每每都能讓他逗得笑出來。
後來皇上命人專門徹查此事,不管怎麽說,在旁人看來,都跟皇後宮裏脫不了幹係,最後隻是抓了一個不知名的小丫頭,以護主為緣由,草率處置掉也算平息了。
自此之後皇上許是怕想起李淑妃觸景傷情,也隨著冷落了宮齊許多。
雖說調查結果與皇後沒有直接關係,但事情出在皇後宮裏,就此一事,不僅讓皇上皇後心生了不少隔閡,就連宮胤和宮齊也漸行漸遠。
宮齊被逐漸冷落之後,皇位的第一繼承人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宮胤頭上。
他無數次想要同他解釋,事情如此演變遠遠在他意料之外,比起皇位,在他心中阿齊顯得更為重要些。
宮胤最終還是沒有踏出那一步,事已至此,無論如何說,在旁人看來自己都是最大的收益人,這是不爭的事實。
後來他便甚少看到宮齊了,僅有的幾次,也隻是遠遠的一眼,他看上去卻像是成熟穩重了許多,少了往日裏的張揚與意氣風發。
那時宮胤便知道,那個追在他身後叫他”五哥“笑容明朗的少年再也迴不來了。
後來九皇子自請駐紮西北,守衛西北邊關,隻為保衛恭國邊境的安寧。
皇上見他態度堅決,便也隨便給他封了王允諾了他的請求。
宮齊走的那日也是如此蕭索的日子,宮胤沒有告知任何一人,獨自一人去為他送行,隻是遠遠瞧著,他身穿盔甲,在眾多士兵之中顯得格外威武。
相比以往而言,他的脊背顯得更為寬厚挺拔了些,這是宮胤才真正覺得,他的阿齊真的長大了。
雖說身在人群中,卻有種難以言喻的落寞。
自此之後的每一年,宮胤便都有了在宮齊生日獨自一人去打獵的習慣,直至今日。
年複一年,宮胤的箭術倒是愈發的精進起來,隻是每每有人以此誇讚他,他便沒得由來的想起宮齊,比起宮齊,自己的箭術還是要遜色得多。